风寒解表药.ppt_第1页
风寒解表药.ppt_第2页
风寒解表药.ppt_第3页
风寒解表药.ppt_第4页
风寒解表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解表药,概述 一、何谓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二、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 解表药多具辛味,且入肺与膀胱经。辛味主散、轻扬升浮,发散外邪。,肺(主皮毛) 解表药味辛主散 入 偏行肌表 膀胱(太阳经主表) 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三、功效:发散表邪为主(风寒、风热) 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缓和疼痛(止痛)透疹、消疮等作用。,四、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风热)。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水肿初起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 如:临床常见的急性肾炎。 3、疮疹初期兼有表证,以及其它疾病兼有表证需要发汗者。 4、麻疹未透或需要透发汗出者。 5、外感兼有咳喘者。如:急性肺炎、支气管炎。 6、外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剧烈者或风湿痹痛。,五、注意事项 1、因时治宜 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肌腠松弛,易出汗) 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 2、因人治宜 凡老、弱、婴、幼、孕妇或产妇、气虚者,用量宜轻,必要时配合其它滋阴、助阳、益气药。 3、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4、素体阳虚、阴虚、自汗、盗汗、吐泻、失血、久患疮疡、淋证慎用;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者,禁用解表药。 5、解表药具辛散之性(味辛、芳香),不宜久煎,以免损失药效。 6、汤药宜热服,盖被以助发汗。 7、针对外感风寒或风热的不同,分别选择相应的解表药,根据兼证和体质选用适宜药配伍。,六、解表药的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 辛温发散风寒用以风寒表证 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冬秋多用) 2、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 辛凉疏散风热用以风热表证 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浮数(春夏季多用),七配伍应用 1阴虚血虚而兼有表证者配伍玉竹、麦冬、熟地黄等滋阴养血药。 2阳虚、气虚而兼表证者配伍附子、人参、黄芪助阳益气解表。 3风寒感冒而兼气郁不舒者配伍木香、陈皮理气解表。 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 4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药。 5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内外和邪配伍半夏、细辛、干姜等温肺化饮药。,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定义: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用于风寒表证的药物。 性能特点: 性味: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重点药物: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白芷。 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辛夷等,麻黄本经,草麻黄,药材麻黄 (草麻黄),药材麻黄 (中麻黄),药材麻黄 (木贼麻黄),【性状鉴别】 草麻黄 (1)圆柱形,表面具纵棱,黄绿色。 (2)节明显,叶为膜质鳞片状。 (3)质轻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断面:外侧:黄绿色,纤维性强。 髓部:暗红棕色,粉性。 (4)气微香,味微苦涩。 注意: 色变枯黄脱节者不可供药用。(中空且呈褐棕色),麻黄本经 要点: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 命名:以色味命名,麻言其味,黄言其色,本品味麻色黄,故名。 别名:麻黄草、龙沙、卑相、卑盐。 来源: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草茎枝入药。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 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用法: 生用:辛散作用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用于风寒表证、风水浮肿。 蜜炙:缓其开泄之性,辛散作用减弱,有润肺作用宣肺平喘,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气喘。 捣绒:发汗力较生用麻黄次之(防发汗太过可用此)。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袭、腠理闭塞。 麻黄开腠理,散风寒,发汗而解表,为辛温解表峻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3g 水煎服,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咳喘等。,2、咳嗽气喘(属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束,肺气壅遏。 麻黄外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内能开宣肺气以平喘,故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外感咳喘(实喘)。 如表证已解,仍有咳喘者,麻黄可改为炙麻黄。 外感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宣肺平喘作用,如三拗汤。 寒饮内停常与干姜、细辛、半夏配伍以达温肺散寒作用,如小青龙汤。 肺热咳喘常与杏仁、石膏配伍,取其清宣肺热而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3、风水水肿(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病因病理: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风水相搏。 麻黄上开肺气、下输膀胱、发散风寒、利水消肿。用于急性水肿,兼有表证或上半身水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等(包括急性肾炎)。 本品既能发汗以散风寒,又能温膀胱而利水,临床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 此外,还可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关节痛)、阴疽、痰核等。,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品。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忌用。 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等。,桂枝,肉 桂,药材桂枝,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有的稍弯曲,粗端直径0.31cm,表面棕色至红棕色,粗枝略显灰棕色,有纵条纹及微突起的叶痕、牙痕或有细枝残迹,皮孔点状椭圆形。 质硬而脆,易折断不平坦。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殊气香,味甜微辛,桂枝别录 要点:发汗力较麻黄弱,善温经通阳,上肢病引经药。 命名:药用肉桂树的嫩枝,故名。 来源: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入药。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 采集炮制:春季剪下嫩枝,用水稍浸泡,闷至透,凉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用法: 生用发汗解表 炒用温经通阳 蜜炙温中补虚(胃虚寒痛,常与芍药、甘草、饴糖同用)。 处方用名:桂枝、嫩桂枝、炒桂枝。,性味:辛甘温 归经:心、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分析: 辛主散 肺 入 走肌表,发汗解表 温胜寒 膀胱 甘主补 入心经走血脉而温通经脉 甘温助阳 温能通 入膀胱而助阳化气以行水 故达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应用: 1、风寒感冒(用于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或无汗均可应用)。 治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增强发汗之力。方如麻黄汤。 治风寒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方如桂枝汤。 2、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 病因病理:风寒袭表、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桂枝辛散温通,能散风寒、通经脉,其痛自止。故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3、痰饮证、蓄水证 见:痰饮内停、目眩心悸、胸脘痞满、气短而促。 桂枝甘温,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常与白术、茯苓配伍,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 如常用方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 4、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 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 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动悸、脉结代 桂枝能温通胸中阳气(温心阳、通心脉、止悸动,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实验证明:桂枝有强心、改善血行、扩张血管、疏通传导组织等作用。 5、寒凝经闭腹痛 病因病理:寒凝血滞、经脉受阻、血行不畅。 桂枝入心经走血脉,温化寒凝,通经活血,故可用以寒凝经闭腹痛。临床上常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错后或经闭,或行经腹痛。方如温经汤。 桂枝亦属一味调经药,可用以宫冷不孕,常与吴茱萸、川芎、生姜同用。,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物成分: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及树脂。,鉴别比较: 麻黄 辛温发汗解表,常相须为治风寒表证。 桂枝 麻黄:辛开苦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证为主,且可宣肺平喘治咳喘,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 桂枝:辛甘温煦,以温通为用。发汗力弱,治风寒表虚有汗为主,且温经通阳,治经寒腹痛、闭经及胸痹、心悸、痰饮等。,紫苏别录,紫 苏,药材紫苏叶,紫苏茎呈方柱形,有四棱,直径25mm。表面棕紫色至紫绿色。有稀疏白毛,节明显,其上有对生小枝或叶,叶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圆形,先端尖,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有凹腺点,叶柄紫色或绿色。气芳香,味微辛。,紫苏别录 要点:既能散在表之风寒,又能行在里之气滞,其发汗力较缓和,故常用于风寒表证,病情较轻及老人、小儿、体弱不任峻汗之病人。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者适宜。 命名:根据功能和颜色命名。紫言其色,苏言其功,故名。 古时把“苏”写成“蘇”有舒畅、疏散之意。本品疏畅气机、发汗解表,故言“苏”,又因色紫而名紫苏。 别名:赤苏、桂荏、苏叶。,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入药。 单用其叶名苏叶,质轻性浮,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梗名苏梗,走里行气,偏于行气宽中,和胃止呕 单用其子名苏子,质重下气,功能降气化痰定喘。 产地:我国南北均产。 采集炮制:夏秋季采收(7-9月)干燥,切段。 性味:辛温(芳香)。 归经:肺、脾。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分析: 味辛发散 入肺经走肌表-散肌表风寒发表散寒 性温胜寒 香温化湿 入脾经走中焦化湿醒脾,行气宽中 味辛行气 李时珍曰:“脾爱暖而喜香温也。”紫苏香温正为脾之所喜。 应用: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不舒 病因病理:风寒犯肺、肺气不宣。,紫苏辛温,芳香入肺、脾两经,外散风寒以治风寒感冒,又能理气宽中,化湿醒脾。外寒去表证解,内湿除则胸闷止。故适用于风寒表证兼气滞,见胸闷不食,恶心呕吐等或咳嗽痰多,紫苏为首选药。方如香苏散,杏苏散 香附10g、紫苏10g、陈皮6g、甘草3g 水煎服,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胸满。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及妊娠呕吐 病因病理:寒湿伤中,脾阳被困,运化失职,浊气不降,胃气上逆。,紫苏芳香化湿,味辛行气,为醒脾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寒湿祛则脾阳振,气机畅则呕满除。常与藿香、陈皮、半夏等配伍。 偏寒者配藿香、砂仁 偏热者配黄连、竹茹 气滞痰结配半夏、厚朴 胸闷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有行气安胎的作用。妊娠恶阻或中焦气滞,导致呕恶不食,影响胎气不安。紫苏辛温芳香能疏气滞、止呕吐而进食,胎元得养而自安。常配伍砂仁、木香、陈皮等理气安胎药,以和中止呕安胎。 药物成分:本品主含挥发油。,附方:紫苏10g,半夏10g,生姜10g。水煎服,治妊娠恶阻,呕吐不食。 3、用于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 可用于本品大量单用,或配生姜、大蒜煎服。 以苏叶为好,如民间验方:苏叶水煎服,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不宜久煎。 小验方:黄连2g,苏叶3g,开水泡当茶饮,治妊娠呕吐,心烦不安。,防风本经,防风,药材防风,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蚯蚓头”,有的五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扫帚头”。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者为佳。,防风本经 要点:为治风之通用品,无论内风外风均可应用。 命名:根据其功能而命名。能防范风邪,因通治一切风证。 别名:旁风、黄风、屏风。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入药。 产地:主产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上棕毛,晒干润透、切片。 用法:生用祛风解表为主,用于风寒、风热表证。 炒用祛风胜湿,止痉、止泄力胜,用于风湿痹症,破伤风、泄泻。 炭用以止血力强,多用于出血症。(肠风下血) 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炒防风、防风炭。,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膀胱、肝、脾。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分析: 辛微温主散入膀胱(太阳经主表)外散在表风邪 而祛风解表 肝(主筋脉) 辛温入 内散肌肉、筋脉风湿之邪 脾(主肌肉)风湿去,筋脉痛,气血行 痛自止胜湿止痛 辛主祛风入肝经-祛肝经风邪祛风止痉 性微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烈,称“风药中之润剂”。,应用: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应用。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故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 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如荆防败毒散。 外感风热,目赤、咽痛,可配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同用。 风疹、皮肤瘙痒,常与荆芥、牛蒡子、白蒺藜同用。 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常与羌活、藁本同用。,2、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急) 病因病理: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肌肉之间。 防风辛温具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故可治疗风寒湿痹之关节疼痛。 3、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四肢痉挛) 病因病理:风邪外侵,引动内风。 防风具有祛风止痉之功,故可治疗破伤风。常配全虫、蜈蚣等增强祛风解痉作用,方如玉真散。 4、腹痛泄泻(炒用)痛泻要方。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药物成分:含挥发油、甘露醇。 药理研究: 1、有明显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 2、有抗菌作用。,白芷神农本草经,白芷,药材白芷,【性状鉴别】白芷根圆锥形,长724cm,直径15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可见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3。气香浓烈,昧香、微苦。 均以条粗壮、体重、粉性足、香气浓郁者为佳。,白芷本经 要点:治阳明经头痛要药,鼻渊要药。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采集炮制:夏、秋间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 处方用名:产于四川称川白芷,为道地正品 产于杭州称杭白芷,为通用正品 性味归经:辛,温。芳香 归经:肺、胃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分析: 辛散祛风 入肺经(肺主皮毛)外散风寒 性温胜寒 入胃经散阳明经风寒止痛 芳香透窍入肺经(肺开窍鼻)通鼻窍 芳香燥烈,温燥除湿燥湿止带 味辛发散以宣毒外泄 消肿排脓 芳香化湿浊湿去肿消,应用: 1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尤善散阳明经风寒湿邪而止痛,为治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疼痛)牙痛之要药。 3、鼻渊。(临床常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为治鼻渊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可。 4、疮痈肿毒。 本品辛以散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药。,5寒湿带下。 本品辛香入脾,能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寒湿带下,配白术、茯苓等以健脾利湿止带。治湿热带下,可配黄柏、车前子等以清热利湿止带。 此外,本品还有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等作用。外用可治多种皮肤疾病,如隐疹、湿疹、白癜风、面部色斑、狐臭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控油、祛痘面膜 材料: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 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最适合油脂分泌过多或暗疮肌肤使用,因为该面膜具有消炎抗菌及深度清洁的功能。 美白、祛斑面膜 材料:薏仁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 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适合脸色偏暗、毛孔粗大、面部有色斑、豆印者使用。,七子白 美白1白芷 功效:美白、治疗面部色斑、祛风润肤。 美白2白蔹 功效:美白、治疗面部雀斑、清热祛风 美白3白茯苓 功效:美白、除痘、治疗痤疮、清热利湿。 美白4白芨 功效:除痘、消斑、止痛消疮、治疗发生 面部疖肿 美白5白术 功效:美白、除痘、消斑、清热燥湿、杀螨、治疗皮肤癣症 美白6白芍 美白7珍珠粉 将白术、白芷、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芍六种纯中药粉和珍珠粉混合在一起,加适量的蛋清或 者蜂蜜、牛奶,调成糊状。,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外用治关节积水、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疾患有效。 鉴别比较: 白芷 羌活 同治头痛,阴虚头痛禁用。 藁本 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阳明头痛 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太阳头痛 藁本散厥阴经风寒,善治头项痛(厥阴头痛,羌活 祛风散寒,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 桂枝 羌活(善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为治上半身疼痛和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 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为治上肢疼痛的引经药(肩、臂、手指)。,细辛本经,北细辛,华细辛,药材细辛,数十棵为一小把,常卷缩成团。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灰棕色,粗糙; 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基生叶略呈心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细辛本经 要点:治头痛、牙痛、鼻塞 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 产地:前二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一种主产于陕西等地。 采集炮制:夏季采收。阴干生用。 性味:辛,温;有小毒。 归经:肺、肾、心。 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应用: 1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本品祛风散寒能达表入里,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入肾经除在里之阴寒。 2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 本品有良好的散寒通窍止痛作用。 3寒饮咳喘。 本品能外散表寒,内温肺饮。治外感风寒,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白清稀,配干姜、五味子,如小青龙汤。 治寒痰停饮阻肺,配茯苓、干姜、五味子,如苓甘五味姜辛汤。,用法用量:煎服,35g。入丸散剂,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或血虚引起的头痛等忌用。反藜芦。 细辛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姜,药材生姜,生姜,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 418cm,厚 13cm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根茎。各地均有栽培。秋冬二季采挖。切片生用、煨用或捣汁用。,【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此外,本品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姜汤或姜汁灌服,或姜汁滴鼻,还可急救卒然昏厥者。,荆芥,药材荆芥,荆芥,【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分别采收花穗与梗。切段,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炒炭止血。,香薷,药材香薷,香薷,【来源】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香薷 的地上部分或全草。主产于江西及安徽、河南等地。果实成熟后采收。切段,阴干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脾、胃、膀胱经。 【功效】 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羌活,药材羌活,羌活,【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 及宽叶羌活 的根茎和根。前者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后者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藁本,药材藁本,藁本,【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 和辽藁本 .的根茎。前者主产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后者主产于吉林、辽宁等地。春季采收。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苍耳子,药材苍耳子,苍耳子,【来源】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带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带总苞的果实。各地均产。秋季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