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1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1页
解表药1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2页
解表药1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3页
解表药1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4页
解表药1中药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表药,解 表 药,解表药概述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解表药概述,解表药的含义 解表药的性能和功用 解表药的分类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一、解表药的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解表药,二、性能:味辛,主归肺、膀胱经 功用:,主:发汗解表 兼:利尿消肿 止咳平喘 解表透疹 祛风止痛 透表消疮,主治,外感表证 风水水肿 咳嗽气喘 麻疹风疹 风湿痹痛 疮疡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或有汗)、脉浮等症,兼有表证,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主治,恶寒重,发热轻 口不渴,脉浮紧,恶寒轻,发热重 口渴,脉浮数,主治,三、分类,因时 春季+ 辛凉解表药 夏季+ 祛暑化湿药 冬季+ 辛温解表药 秋季+ 滋阴润燥药 因地 北方严寒用药宜重 南方炎热用药宜轻 因病 体虚外感 + 补养药 温病初期 + 清热药 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药后防风盖被微汗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 疮疡日久淋病失血 因药 辛散之品不宜久煎 温服喝开水助药力 禁忌生冷油腻之品,解表药用量宜轻,解表药用量宜重,虽有表证 也应慎用,解 表 药 的 使 用 注 意 事 项,麻 黄本经,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麻黄,草麻黄,来源: 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 、木贼麻黄和中麻黄 的草质茎。 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 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麻黄,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商品名 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西麻黄。 以茎粗、干燥、色淡绿、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麻黄,处方用名: 麻黄、 生麻黄、净麻黄:偏于发汗解表。炙(水、蜜)、麻黄、麻黄绒:偏于止咳平喘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麻黄归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Lung Meridian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麻黄归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 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 项 ,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 循膂,络肾,属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Bladder Meridian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麻黄,宣肺气,散风寒,“宣”,“散”,作用特点,麻黄, 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阳气聚于肌表,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脉浮有力,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宣肺气 开腠理,邪正相争,腠理密闭,散风寒,风寒外袭,临床应用:,麻黄发汗解表作用分析,麻黄,味辛发散,主入肺 膀胱经,性温散寒,肺外合皮毛 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宣肺气,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发汗作用较强,麻黄,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外感风寒的感冒重证,即风寒表实证。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麻黄发汗力大小与配伍桂枝有关)如麻黄汤伤寒论。 多用生麻黄。 尚有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主治风寒感冒掌握要点,麻黄, 咳嗽气喘。,风寒外袭,咳喘,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肺失宣降,肺气壅遏,散风寒,宣肺气,临床应用:,麻黄宣肺平喘作用分析,麻黄,辛散苦泄,主入肺经,温通宣畅,肺主宣发肃降,开宣肺气而平喘,为平喘要药,麻黄主治咳喘掌握要点,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 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汤。 经配伍可治疗多种咳喘症: 寒痰停饮,痰多清稀+细辛、干姜、半夏等:小青龙汤。 肺热壅盛,高热喘急+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 多炙用,麻黄,3、风水水肿。,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散风寒,宣肺利水,水液代谢失常,表现特点:,水肿兼恶寒、发热等表证,临床应用:,麻黄利水消肿作用分析,麻黄,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主入肺 膀胱经,肺主通调 水道 下输膀胱,下输膀胱,上开肺气,麻黄,宣肺利尿之要药,适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水肿证。 每与甘草同用,即“甘草麻黄汤”。 若兼见内热及脾虚者,可配伍石膏、生姜、甘草及白术等药。 麻黄用量可逐渐加大。,主治水肿掌握要点,麻黄,用法用量:3-10克。 宜先煎,去浮沫。 禁 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 肾不纳气之喘咳忌用。 发汗用麻黄茎,止汗用麻黄根,发大汗去节(净麻黄),发小汗用水炙或,使用注意,麻黄现代研究,化学成分: 多种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糖类化合物、有机酸等 药理作用: 兴奋中枢神经 影响汗腺分泌 抗过敏和抗疲劳 利尿 抑制流感病毒,麻黄食疗应用,麻杏粥 原料:麻黄5克,杏仁15克,梗米100克。 做法:將麻黄用水煎汤,去沫去渣,將杏仁 (最好甜杏仁) 去皮尖,放入汤中煮6-7 分钟,再放入梗米,煮熟成粥,即可食用。 功能:辛温解表,化痰止咳。,麻黄蒸梨,配方: 麻黄3克,大丑梨1只。 制法: 先把麻黄捣为粗末,生梨挖去梨核,把麻黄放入梨心内,再将梨合严,插上小竹签,然后放入碗内,隔水蒸熟。 功效: 宣肺止咳。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只,去麻黄吃梨饮汁,连用3-5日。,麻黄,发汗平喘宜麻黄, 利水消肿功效强, 太阳伤寒身无汗, 痹痛咳喘水肿良。,歌诀:,桂 枝名医别录,珍珠囊:“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发汗,去皮肤风湿。” 本经疏证:“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水、曰补中。”,桂枝,来源: 樟科常绿乔木肉桂 的嫩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 春季割取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切段。,肉桂,桂枝,桂枝,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炒桂枝、炙桂枝。,处方用名:,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桂枝归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Lung Meridian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通血脉,为风寒外感、寒凝血滞、阳不化气等证之要药。其发汗之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缓又无伤阳之弊,故风寒感冒虚实皆可应用。总之,桂枝能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血脉。,性能分析,桂枝,桂枝作用特点,“温”,“通”,温阳气,通经脉,桂枝,1.外感风寒表证 表实无汗证:配麻黄 表虚有汗证:配白芍,风寒外袭伤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卫阳不足,腠理不固,恶寒、发热、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无力,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辛散而不伤阴,解表而不大汗,营卫失调,临床应用,桂枝解表作用分析,桂枝,辛甘温煦,入肺 膀胱经,甘温助阳,可外行肌表而奏解表之功,发汗力较和缓,桂枝温经作用分析,温通经脉(温经),经脉气血温通而条畅,助阳化气(助阳),温助人体阳气,温助心阳,温化水湿,桂枝,2.寒凝血滞诸痛证。 胸阳不振,胸痹心痛:配枳实、薤白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配白芍、饴糖 血寒瘀阻,经闭腹痛:配当归、桃红 风寒湿痹,肩肢酸痛:配附子、姜黄 3.痰饮,蓄水证。配茯苓、白术 4.心阳不振,心悸,脉结代。配炙甘草,结脉:脉来缓弱,不规则间歇 代脉:指规则间歇 多由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所致,临床应用,痰饮:心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蓄水证:膀胱气化不行所致水肿,小便不利,药品化义: “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周 身,上,发汗解肌:风寒表证,中,温通胸阳:胸痹心痛,温通心阳:心悸脉代,温暖脘腹:胃痛腹痛,下,温暖胞宫:经闭痛经,温通经络: 风湿痹痛,温通阳气: 痰饮蓄水,桂枝的功用总结,桂枝,作用特点:重在温通,外散风寒,内助阳气。温通周身之阳。 既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治风寒表虚有汗证,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与配伍有关。 主治寒凝诸痛症,尤以肩臂疼痛为主。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慎用。,桂枝现代研究,桂枝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等。 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常见致病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桂皮油有健胃、缓解胃肠道痉挛及利尿、强心等作用。 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桂枝食疗应用,木瓜桂枝鸡 将乌鸡一只宰杀后去除内脏,肚内放入木瓜、桂枝、三七(研末)各10克,然后用线密缝鸡肚,放入砂锅内,加水炖至烂熟,不放任何佐料,趁热吃肉喝汤,3日内避风休息。一般一剂即可获效。 治疗腰痛(尤其是女性腰痛),疗效不错。,桂枝大枣汤,主料:桂枝10克,枣(干)15克,山楂15克 辅料:赤砂糖30克 做法:将桂枝、大枣、山楂,水煎取汁,加红糖煮沸后趁熟饮服。 作用:1.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2. 适用于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得热痛减,经行量少等。,桂枝,歌诀,桂枝辛温善解肌, 调和营卫温化瘀, 中风表虚身自汗, 停饮蓄水经闭宜。,麻黄与桂枝的功用区别,味辛性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麻黄,兼苦降泄,重在宣散,发寒力强,主治表实无汗;又宣肺平喘(咳喘)、利水消肿(风水),桂枝,兼甘入心,重在宣通,发寒力弱,主治有汗无汗;又温经通阳(风湿痹痛、胸痹、心悸,痛经腹痛、痰饮蓄水),相风 须寒 为表 用证,紫 苏名医别录,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紫苏,来源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 和尖紫苏的叶。 处方用名: 紫苏、紫苏叶、嫩苏叶、紫苏梗、老苏梗、嫩苏梗,紫苏,紫苏梗,紫苏叶,紫苏,性能功效: 辛、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辛温行散,叶轻如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 此外,又解鱼蟹之毒,与生姜相似。,紫苏,临床应用: 外感风寒(轻型感冒),内兼气滞者用之更良。 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适于鱼蟹变质,食后吐泻、腹痛。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紫苏食疗,辛夷苏叶茶 配方: 辛夷花6克,苏叶9克,姜、葱适量。 制法: 上二味共制成粗末;用纱布包好,以沸水冲泡。 功效: 疏散风寒,宣通鼻窍。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频饮。,苏叶生姜鸡蛋汤,【原料】紫苏叶15克,生姜10克,鸡蛋1个。 【做法】鸡蛋去壳卧入开水中,待成形后,加入紫苏叶、生姜片、文火煮15分钟,去渣,调味即成。 【提示】食蛋饮汤。 【特点】解表散寒,温肺止咳。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稀,流清涕,打喷嚏等。,紫苏,歌诀,紫苏发表散风寒, 理气安胎具化痰, 鱼蟹中毒此可解, 苏梗理气叶散寒。,生姜,姜,生姜,生姜皮,来源: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各地均产。9-11月间采挖,除去须根,切片生用或煨熟用。 处方用名: 生姜、生姜片、生姜汁。,生姜,性能功效: 辛,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药性说明: 生姜辛温发散,入肺经外能发汗,内能化痰,其解表力弱。善治风寒咳嗽,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治多种呕吐。,生姜,掌握说明: 作用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用于胃寒呕吐,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生姜食疗方,1、治胃寒呕吐,妊娠呕吐:生姜绞汁1汤匙,砂仁5克,清水半碗,蒸半小时,去渣饮汁。每日2次。 2、治脾胃虚弱:老姜绞汁30毫升,鲜牛肉150克,切碎,剁成肉泥状,加入30滴姜汁,再放些酱油、花生油搅匀,待焖米饭时,将姜汁牛肉倒人将熟饭内蒸至熟(约15分钟)即可食用。每日2次。 3、治产后虚弱:生姜300克,去皮切块,猪脚2只切开,醋1000毫升,加白糖少许,同煮熟,分数日食完。,治久咳不止:生姜汁200毫升,蜂蜜200毫升,同置锅中煎至稠粘如膏时停火,待冷却装瓶备用。每次20毫升,沸水冲化饮服,每日3次。 面部暗疮:用热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约60天左右暗疮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皮肤干燥也有一定疗效。 感冒头痛:将双脚浸入热姜水(姜水中可加少许盐、醋)中,并不断添加热水,泡至脚面发红为止,对伤风感冒、头痛、咳嗽,疗效显著。,生姜,歌诀,生姜解表散风寒, 宣肺止咳且化痰, 温胃止呕畏星夏, 感冒寒热服之痊。,生姜,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辛 风寒感冒 、胃寒呕吐 、风寒咳嗽。 姜汁 温 止呕化痰开窍-呕吐、寒痰、闭证。 煨姜 温中止泻-中寒腹痛。 姜皮 辛凉 和脾行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生姜皮,炮制品作用特点,生姜与紫苏功效比较,辛温肺脾 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生姜,紫苏,长于温中止呕,为止呕要药,又能温肺止咳,解半夏、天南星中毒。,长于行气宽中,并能安胎。苏叶偏于发散风寒,苏梗偏于行气宽中安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等证,荆 芥本经,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下瘀血,除湿痹。”,荆芥,来源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及江西等地。多系人工栽培。秋冬采收,阴干切段。 生用、炒黄或炒炭。 处方用名 荆芥、荆芥穗、荆芥炭,荆 芥,荆芥药材,荆芥药材,荆芥,性能功效 辛,微温。归肺、肝经。 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性能说明 本品性平不烈,以辛为用,长于散风,外感风寒、风热均为常用。 炒炭止血。,荆芥,应用特点 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皆可用之。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吐衄下血。可用于多种出血症。 本品气味芳香,入汤剂不宜久煎。,荆芥生姜粥,鲜荆芥8克(或者干荆芥5克),淡豆豉6克,薄荷3克,粳米70克,生姜10克。 首先要在砂锅里放适量的水,然后将粳米像平常煮粥那样用大火煮,煮的过程中要不时地搅拌,以免粘锅,粥煮到八成熟之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随后在另一个砂锅中放水,倒入薄荷、豆豉、荆芥、生姜,大火煎煮6分钟。然后将煮好的汤汁去渣,倒入已煮熟的粥锅里,用小火再煮9分钟。最后就是按自己的口味,在煮好的粥里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一道荆芥生姜粥就做好了。,牛蒡连翘荆芥茶,【组成】牛蒡子、连翘各9克,荆芥5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牛蒡子、连翘、荆芥共装入纱布袋内,加水适量,水煎后,加入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风疹。 【用法】当茶饮,每日1剂,荆芥,歌诀,荆芥轻宣能解表, 散风理血解痉秒, 感冒目赤咽喉肿, 产后晕厥痈肿消。,防风本经,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防风,防风药材,防 风,来源: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根。主产于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防风、关防风、北防风。,防风,性能功效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性能说明 本品辛散祛风,微温不燥,甘缓不峻,通治诸风,故名防风,不论外风内风均可应用。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防风,应用要点 发表散风: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风热头痛、 风疹瘙痒。 胜湿止痛:可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挛急。 止痉:适于破伤风角弓反张、抽搐痉挛。 止泻:用于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本品炒用,尚可治肠风下血。,防风二仁饮,配方:防风9克 桃仁6克 苡仁20克 白糖20克 制作:1把桃仁去皮、心、尖,洗净;防风润透切片;苡仁去杂质,洗净。 2把苡仁、防风、桃仁同放炖锅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50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慢性肝炎兼风寒湿痹患者食用。,太子参防风茶,太子参12克洗净晒干,与防风3克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5分钟,即可饮用。或将太子参与防风入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取汁也可。 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适用于反复感冒者。,防风,歌诀,防风解表善解痉, 祛风胜湿有殊功, 感冒头痛皆可用, 又治痹痛破伤风。,荆芥与防风功效比较,辛性微温 温而不燥 发表散风 炒炭止血,荆芥,防风,发汗力大,透散力强,兼能透疹、疗疮。,祛风力胜,为治风病之通用药,且能胜湿止痛、解痉。内、外风均治。,外感表证 风寒风热 便血崩漏 风疹瘙痒,白 芷本经,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 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蛇伤、刀箭金疮。”,白芷,来源: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 或杭白芷的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处方用名 白芷、川白芷、香白芷、杭白芷。,白芷,药材白芷,白芷,性能功效 辛,温。归肺、胃经。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 药性说明 辛散祛风止痛,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尤以善散阳明风寒见长,为阳明头痛、鼻渊头痛要药。兼可排脓疗痈。,白芷,应用说明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 用于阳明头痛,齿痛,鼻渊,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而燥,尤以善散阳明经的风湿之邪而止头额疼痛见长,且芳香上达,善通鼻窍。 用于带下过多。本品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 用于疮痈肿毒。本品能消肿排脓,止痛。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及毒蛇咬伤。,川芎白芷炖鱼头,基本特点: 镇静止痛,祛风活血,男女头风痛。 基本材料: 川芎6克,白芷9克,鲢鱼头200克。 制法:鱼头治净,加入切成片的川芎和白芷,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注意:川芎用量不宜太多;若有月经过多或阴虚火旺的头晕,头痛则不宜食用。) 功效:镇静止痛,祛风活血,男女头风痛。,桃花白芷酒,桃花50克、白芷30克,泡入白酒(50度以上的高粱酒)500毫升中,密封瓶口,不时摇动,一周以后即可饮用。 每日早晚各饮桃花白芷酒1015毫升,同时倒少许入手掌心,双手对擦,待手擦热后来回揉搓面部黄褐斑处。有个别人属于过敏体质者,在擦面部之前先擦手上臂皮肤,半小时后未发现过敏者方可擦面部。擦后还应避免阳光照射。 方中白芷能直达面部祛风活血,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加速黑色素的排出,与桃花配伍,能增强祛斑疗效,白芷,歌诀,白芷辛温气芳香, 散寒胜湿解肌彰, 能治鼻渊赤白带, 头痛牙痛痈疽疮。,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