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doc_第1页
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doc_第2页
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doc_第3页
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doc_第4页
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洛阳市人口状况发展报告2008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洛阳,全市人口控制与发展形势继续向好,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趋于协调,为全市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和谐、宽松的人口环境。一、洛阳人口总量增速减缓(一)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态势。2008年末,我市户籍总人口为654.4万人(男性336.3万人,占51.4%;女性318.1万人,占48.6%),比2007年增加3.9万人,增长0.59%。2000年至2008年,我市共增加人口30.1万人,增长4.6%,平均每年增加3.8万人,年均增长0.6%。可见,2000年以来我市人口总量控制工作取得了成效,总人口规模继续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总量保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二)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目前,我市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2008年,我市全年出生人口68569人,死亡人口35426人;人口出生率为10.51,死亡率5.43,自然增长率为5.08。与上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上升0.08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4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36个千分点。(三)育龄妇女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2008年,我市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即一年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数与1549岁育龄妇女数之比)为36.02,总和生育率为1.3(即就目前分年龄生育水平来看,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1.3个孩子)。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1995年降到低于更替水平后,保持在1.4以下低水平波动,这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强有力的行政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二、人口流动规模仍然庞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异常活跃,异地务工、经商者增多,人口流动频繁,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以到市以外的占多数,根据2008年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市户籍人口中,跨乡、镇、街道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约78.53万人,占12.12%,(男性占13.76%,女性占10.42%),其中外出半年至一年的占总外出人口的12.1%,外出一年及以上的占总外出人口的87.9%。在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中,乡(镇)、街道之间流动的为34.03万人,占43.3%;到洛阳市以外流动的44.5万人,占56.7%。 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观念的转变,对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三、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总抚养比上升(一)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2008年,我市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有128.66万人,占总人口的19.2%,比上年下降0.58个百分点;1564岁的成年人口有474.5万人,占总人口72.5%,比上年上升0.8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54.18万人,占总人口8.2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老少比(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为42.11%。参照国际常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2008年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属于老年型。我市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儿童少年组人口减少,其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儿童人口系数下降、老少比上升。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使得老年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多。三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对全市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预计今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社会的到来,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承担和面对的。(二)非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总抚养比继续上升。2008年我市总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合计数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为49.11%,比上年上升1.49个百分点。其中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为30.06%,比上年上升0.85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为19.05%,比上年上升0.63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出生人口低速增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逐年下降,老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由于在抚养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减少的数量远远多于老年人口增加的数量,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总抚养比上升。因此,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积蓄更强的实力来迎接我市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四、家庭户规模趋向“核心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家庭类型、规模和结构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市家庭户规模继续呈缩小的趋势,家庭结构日趋简单化。家庭户规模由2007年的3.39人降到2008年的3.29人。规模家庭户的分布如下:一人户占家庭户户数的4.73%,二人户占11.46%,三人户占24.37%四人户占28.05%,五人户占18.67%,六人户占7.85%,七人及以上的大家庭户占4.87%。34人的家庭户是主体,占52.42%。随着家庭户规模缩小,家庭户的世代关系也发生变化。2008年,我市家庭户中,一代户占13.21%,两代户占61.25%,三代户占24.72%,四代及以上家庭户占0.82%。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就业、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变化,并对今后家庭养老模式、独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等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五、人口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近年来,我市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口总体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2008年在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达2.3%,接受过大学专科文化教育的人口比例达5.2%,接受过高中、中专教育的比例为19.1%,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比例为48.8%,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比例近24.6%。与上年相比, 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和大专文化教育、高中、中专教育的人口比例分别上升了0.4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接受初中和小学文化教育人口比例分别下降了2.1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其中,接受过小学教育人口比例下降最快,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即少儿的减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接受高层次文化教育的人口逐年增多,这反映出近几年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2008年,我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人口所占比例(即文盲率)为5.35%,其中,男性文盲率为2.45%,女性文盲率为8.22%。我市文盲人口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55岁及以上的占80.0%,而青壮年文盲人口比较少,1544岁青壮年人口识字率高达99.3%,文盲率仅为0.7%,说明我市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六、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0年以来,我市把城镇化作为地区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方面努力发展经济, 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聚集,城镇化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根据市情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区划调整,将人口规模较小、区位优势不明显的乡镇并入经济实力强、人口密度大的中心镇,通过撤乡改镇、乡镇合并、镇镇合并、镇改街道,整合资源,发挥中心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和带头作用,积极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008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73.3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2.57%,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全市城镇人口共增加86.0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7万人;从推动城镇化率增长的因素看,一是城镇地域的扩大。2003年以来我市实施的洛南新区大开发,洛龙区搬迁了20余个行政村,市行政中心、大学城等迁入新址,我市城镇建设规模达到空前;二是人口流动,即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随着投资环境不断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分布也逐渐向城镇聚集,居住城镇的人口大量增加;三是城镇服务业快速发展,让部分农民以务工经商的方式进入城镇,使城镇人口增多,规模扩大,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七、我市人口面临的形势与建议(一)认真贯彻落实人口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人口贯性的影响,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已经进入了婚育期,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重上升。大量育龄妇女的增加,将使每年的出生人口增加。由于我市人口规模大,因此,人口总量的控制任务依然不能放松。要认真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贯彻落实河南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依法管理;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制定有效的措施,对计划生育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特别是流动人口、城镇无工作单位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完善利益导向政策,加大鼓励力度,引导群众优生少生,把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到位;要把惩治措施落实到位,不管是谁,违法生育的都要征收社会抚养费。(二)制定政策积极鼓励老年事业的发展。经过3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实施,我市人口控制工作成效显著,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由传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于少儿人口比重的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我市从2000年开始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的发展,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政府应出台有关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养老事业的发展,在传统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多种养老方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防患与未然,确实保证老年人口的“老有所养”。(三)要进一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我市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制约了我市产业的提升和高素质劳动力的输出。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方面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中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普通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在农村地区,一方面要强化义务教育,防止辍学退学产生新文盲的产生,同时要加强高中教育,提高农村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