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_第1页
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_第2页
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_第3页
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_第4页
骨伤科特色疗法操作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套管栓针刀技术【目的】段层套管生物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技术是将含有菠萝蛋白酶等多种生物成分、远红外负离子成分的不同类型生物负离子栓,分为每段1cm或3cm或4cm或5cm等不同尺度,通过特制套管针刀将多种生物成分形成的生物负离子栓系入套管针内,植入在体内病灶区域及经络分布相关的腧穴后,产生机械、物理、化学性的刺激,病变区域产生生物变构效应。根据双重性调节作用原理,促进病变组织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强代谢、消除水肿、无菌炎性的吸收、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平衡,达到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作用。【用物准备】生物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术所需用的器械进行高压灭菌消毒,常用弯盘一个,内装脱脂棉球,12号套管针刀若干支,14号止血钳,中等号镊子、剪子各一把,1 4号弯止血钳两把待用【操作程序】 1.常规消毒施术部位皮肤先用碘酒棉球消毒,再用酒精棉球脱碘,术者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穿手术衣,微创植入部位用无菌洞巾覆盖好。2.植入部位选定根据疾病的情况确定所需的腧穴数量,为确保腧穴及解剖位置的准确性,可在所选的穴位处用龙胆紫做好标记。3.操作的基本方法确定进针植入方向及角度,取12号套管针刀退出部分针蕊,将每段1cm或3cm负离子栓系入套管针刀内,右手持住针体,快速将套管针刀植入腧穴或病灶区域,施用一定的手法推动针蕊,将每1cm或3cm的负离子栓植入腧穴或病灶之中,推进每1cm时,提一下套管针刀,再推第二次植入第二层负离子入套管针刀,然后再提套管针刀后徐徐的推进,将生物负离子栓植入病灶区域及腧穴中。局部用无菌酒精棉球压迫片刻,以防止出血及引起血肿,然后用绿豆大小碘酒棉球或无菌干棉球或酒精棉球压好后,再将筋骨伤痛贴或创可贴贴在植入部位固定好压盖的棉球,植入过程完毕。治疗前、后必须让患者喝一杯水,以便平静患者的紧张感。4.要点:临床治疗操作要求:植入手法准、稳、轻、快。准:套管针刀微创植入部位要准确;稳:针刀植入手法平稳;轻:套管针刀植入手法轻松;快:针刀植入手法快捷。5.标准:临床生物负离子针刀微创植入病灶后,将生物负离子栓植入为呈I字形,覆盖于椎间孔的外口。6.要求:临床生物负离子栓针刀植入时要根据病人体型高、矮、胖、瘦决定患者棘突左右旁开尺度。正常人均以病灶棘突间隙为中心,左右旁开2.0-2.5cm为套管针刀植入点,套管针刀植入深度为4.5cm-5.5cm为宜。股骨头坏死、接触骨面为宜。7.I字型:技术操作时,提套管针刀与推动针芯的速度是一致的。C字型:技术操作时,提套管针刀与推动针芯的速度是不一致,推针芯的力度提针管的力度50%左右。S字型:技术操作时,推动针芯的力度提套管针刀的力度70%。O字型:技术操作时,推动针芯的力度提套管针刀的力度的100%。【注意事项】 1.生物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治疗前应详细向患者说明情况,如治疗特点及治疗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如负离子栓针刀微创植入后有的出现的同针灸一样的酸、麻、胀、痛及触电感觉,个别病人局部可以出现轻度肿胀,痒感及体温升高等,均属正常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多在872小时内消失,可给予出现反应的患者服用止痛、消炎退热等类药物,并给予热敷处理。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3.腧穴植入前,必须准确的选择与疾病相关的腧穴,阳性敏感点,主穴、配穴得当,确保腧穴的准确性,以免影响疗效。4.套管针刀植入腧穴深度后,不强调出现酸、麻、胀、痛及触电样感觉,植入一定深度后推动针蕊将负离子栓植入腧穴病灶区域之中。5.对老年体弱者,穴位选择不宜过多,刺激不宜过强,力求腧穴定位准确、刺激适中。6.对颈、面部及肾脏的部位腧穴的部位腧穴,应严格掌握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负离子栓的长短应根据病灶区域腧穴的深度而选用,一般分为三段,每段13cm。对小儿及体质消瘦者也应注意植入深度及植入生物负离子栓的长短度,避免刺伤内脏,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7.进行穴位选定,应根据腧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同时必须熟悉该部位的解剖结构。8.第一次定位植入后,有个别患者临床不良反应较重,则下次停止此项技术治疗,对植入后出现全身乏力、反应过重者,给予相应的处理。局部肿胀、疼痛严重、高热、寒战者除停止微创植入外,可采用局部冷敷、热敷,包括选用抗菌消炎、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9.极个别患者腧穴微创植入后可引起疾病加重不良反应,可停止此项技术治疗,给予相应对症处理。二、整脊技术【目的】整脊疗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伤损等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的治疗,可促使患椎椎间隙及纤维环、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从而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使突出物易于回纳;通过拨正偏歪棘突,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古医籍所称“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此外,对合并小关节僵凝者施以旋转手法,还能松解粘连,增加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用物准备】多体位手法治疗床、按摩布或治疗巾。【操作】术者以左(右)手拇指顶住患椎偏歪的棘突,用力向对侧推按,以拨正偏歪棘突;右(左)手扶持患者躯体,使脊柱逐渐屈曲,并在向棘突偏歪一侧侧弯的情况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两手协同动作,推按一手先捺定顶住患椎棘突,在旋转的最后几度用力推按,偏歪棘突复位时指可下扪及弹跳感。此外,在施行复位手法前后,还应根据患椎筋肉伤损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以舒筋活血。(一)胸椎整脊手法1俯卧叠掌推按法: 体位: 采用头端挖有窗洞之治疗床(洞径150mm),患者俯卧位,口鼻置于洞中,以利呼吸。胸下可垫薄枕,两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医者站于患者头端(顺式),或尾端一侧(逆式)。 手法: 医者双掌重叠,掌根置于胸椎棘突上,与皮肤成60度角,先令患者吸气,然后屏住气,医者趁机短促用力,顿挫地向前下方推按,并沿脊柱有节奏地自上而下(顺式),或自下而上(逆式)地边推按边移动手掌。对偏歪错位之椎体则应作重点按压。 2俯卧反向推按法: 体位: 俯卧,双臂置于体侧,医者站于床旁一侧。 手法:医者双掌根分别置于错位胸椎两侧相当于小关节之部位,指尖分别指向头端与尾端。令患者深吸气后憋住,医者双掌根与皮肤成60度角,瞬间用力向(头侧)上方及(尾侧)下方反向顿挫按压,此时可闻后小关节(也包括胸肋关节与肋椎关节)复位响声,术毕。 按照上述手法,自胸椎上端依次有节奏地向下端按压,或自下向上逆向按压。 3仰卧对冲法 体位: 患者仰卧,双手交叉用力抱住双肩或上臂(起固定肩关节及保护胸廓的作用)。 手法: 医者立于患者一侧,近患者头端之手之手手握空拳,掌心向上,垫于患者背后需复位之椎体棘突之下;前胸顶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抱握住患者对侧肩部,上身前倾,将体重通过前胸及上肢压于患者肘臂之上。令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气,医者通过患者肘臂用力向下弹压,并与垫于患者背部之手,形成双手瞬间对冲复位力量,此时即可闻及复位响声,手下亦有椎体复位之滑动感,手法即告成功。也可按上法沿整个胸椎自上而下有节奏地边对冲弹压复位,边移动背后之空拳,使整个胸椎得到整体调蹩。 4坐位扳肩法 体位: 患者坐于凳子前缘(或骑跨于窄条凳上),医者站于患者前面,两腿夹住患者双膝,以固定患者骨盆。 手法: 医者两手掌分别置于患者两肩之前方及后方,所需复位之患椎,由低头弯腰的角度来定点,患者采取自然呼吸,然后,医者双手协调一致地顺时针方向转动患者肩部,待身体旋转达最大限度时,再用力瞬间顿挫扳旋一下,即可听到错位关节复位声响,同样手法再反方向扳推一下,手法即告成功。 5膝顶法 体位:患者取坐位。背向医者。 手法: 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穿过患者两腋下,手掌钩抱于两肩前,患者双臂自然下垂,或两手轻轻对握于胸前,上身后仰60度,医者右膝顶住患椎棘突,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医者两手将患者双肩及胸廓向后上方呈60度提拉,同时右膝稍用力向前方顶压,常可闻及响声,复位成功。 (二)腰椎整脊手法1仰头牵拉侧搬法:此法是在传统侧搬法中结合临床实践演变而来,患者侧卧位,以L3棘突偏歪为例,医者右肘关节固定患者臀部,左手掌按压患者肩关节,令其头部最大角度后仰,医者左手掌随头后仰角度慢慢前推,当力线传导至L3椎体时,医者双手瞬间发力,即可矫正。2.压臀旋髋侧搬法:患者侧卧位,医者站于对侧,医者右肘关节固定按压臀部,左手固定患者肩关节,右肘关节呈斜角缓缓下压,臀部呈最大角度,当力线传导至患椎时,医者右肘关节稍加用力即可矫正。3.屈膝屈髋侧搬法:患者平躺,医者站于一侧,令患者一侧下肢屈膝屈髋约90,医者一手固定患者同侧肩部一手固定膝关节向内侧缓缓下压约2-3次即可矫正(胸腰段小关节错位及骨盆前后移位)。4.定点掌根推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以L3棘突偏歪为例。医者右手掌根部固定偏歪之棘突,左手握住右手腕关节以固定。双手合力向对侧斜行方向缓缓推按。右手掌根在推开软组织,力点到患椎时,瞬间发力,完成矫正。5.特色掌根旋转按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以L4棘突偏歪为例,医者右手掌根部固定偏歪之棘突,左手重叠于右手背上,双手二力合一,向上向外牵拉偏歪之棘突至最大角度时,右手瞬间加大旋转的力度和角度,同时向对侧方向推压,常可听到弹响声或掌下有移动感,手法告毕。(三)颈椎整脊法1.上颈段整脊调颈法:以C2左侧压痛为例,患者坐位:全身放松,颈部前屈约20向左侧旋10-15,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于压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落于患椎痛点处,右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2.下颈段整脊调颈法:以C5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全身放松,令患者头部后仰约15-20,并向左侧旋转15-20,术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压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缓慢旋转,双手协调调整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到达患椎痛点时,右手向左下方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消失。3.拔伸牵引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面,医者双手拇指点按于患者双侧风池穴区,余四指呈扇形固定下颌处,缓缓上拔至最大角度时,向左右方向慢慢旋转1-2次。(对体质弱、高血压及严重眩晕者慎用)。4.指压敷贴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背后,术者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沿棘突旁两侧呈节律性、跳跃性缓慢用力按压。该法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尤其对青少年型颈椎病疗效显著。5.拇指对挤调颈法:患者坐位,以C5棘突偏左为例,术者右手拇指固定之压痛点,左手拇指置于C5棘突上方,双手拇指呈反方面对挤(右手拇指用力略向左下方),以调整偏歪之棘突。6.拇指定点推压法:患者俯卧位,胸前垫一软枕,头部略低,颈部自然放松,以C5棘突左侧压痛为例,术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左侧颈肩部,右手拇指缓缓推按压痛点(用力方向由上至下略向左下方)2-3次,手法完成。【注意事项】1应用本疗法,病椎定位准确是获效的前提,熟练的整复手法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检查病椎定位不准或疏漏,偏歪棘突方向判断错误,均可使疗效不显,甚至加重病情。整复手法必须准确,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2治疗时一次整复不能拨正偏歪棘突,不宜连续施治,可以配合分筋琉理、拿点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痉挛,然后再施以整复手法。某些病人要间隔数日施治1次,连续4、5次治疗才能拨正偏歪棘突,切忌急于求成。3在颈椎部位施用本疗法整复时,手法不当可能会刺激椎动脉而产生虚脱症,个别患者或可造成医源性脊椎伤损而导致高位截瘫等严重后果。三、牵引疗法【目的】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用物准备】牵引用具主要包括:颈腰椎多功能牵引床,牵引辅助用凳子。【操作程序】 1.检查传感器,电机及电源线连接是否良好。牵引绳是否在滑轮槽内。活动床 板是否固定好,整理好牵引带。2.打开电源预热1分钟。按下回退键,使电机丝杆回退到工作初始状态。3.根据病人治疗情况,选择绑扎带或其他固定方法,收紧牵引带。松开活动床板固定。4.初步设定牵引力。牵引力设置:颈部46公斤起,一般不超过9公斤;腰部一般牵引力为体重之1/2为上限。根据疗程、体重、疾病以及身体状况酌加减。5.选择治疗方法:连续或间歇。6.如时间需要修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