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生物第三次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经分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另一种物质构成,下列生物所含成分与核糖体最接近的是A. 大肠杆菌 B. T2噬菌体C. 酵母菌 D. HIV病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含有各种有机物,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大肠杆菌T2噬菌体属于病毒,含有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各种有机物,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HIV病毒含有蛋白质和RNA,与核糖体最接近,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核糖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和HIV病毒的化学成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相关知识要点的能力。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细胞无核膜,是原核细胞 B. 发菜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线状C. 生物膜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生物膜的特点、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正确判断能力。【详解】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NA分子呈环状,B错误.生物膜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 细胞周期的长短受环境条件和细胞代谢的影响,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相同,D错误.【点睛】噬菌体是病毒,有生命特征但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命系统;原核细胞的DNA是游离的,环状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与细胞种类、环境因素和代谢水平都有关系。3.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 动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ATPC. 失去了线粒体的细胞无法合成ATP D.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识记的基础上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ATP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也可以合成ATP,C错误.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需要能量,由ATP提供,所以常伴随着ATP的水解,D正确.【点睛】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合成时吸收能量,动物通过呼吸作用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内膜上合成淀粉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淀粉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膜蛋白,A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阶段形成了淀粉、脂肪等有机物,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是在细菌的细胞质内完成了DNA复制,C错误。真核细胞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发生,合成mRNA,D正确。【点睛】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转录的场所即DNA的储存场所。5.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有蛋白质的参与B.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C. 组氨酸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D. 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都必须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识记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详解】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以上过程均需酶的催化,而以上过程所需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核酸中的一种),B错误.当R基为H时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此氨基酸是甘氨酸,C错误.真核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质都必须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和加工,而有的胞内蛋白则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点睛】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胞内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不同,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6.下列对组成细胞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各种有机分子都因物种不同而存在结构差异B. 激素、抗体、酶、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生物活性C. 水稻细胞中由C、G、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有8种D. 有的RNA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详解】不同种类生物体内的有机分子在结构上可能相同,如葡萄糖、磷脂等,A错误.酶和载体蛋白在发挥作用后不会失去活性,B错误.水稻中既有DNA也有RNA,C、G可以参与构成4种碱基,T与U分别构成一种,共6种,故C错误。少数酶是RNA,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D正确.【点睛】DNA和RNA都A、C、G三种碱基,DNA特有T,RNA特有U.RNA的作用有催化、转运氨基酸、传递遗传信息、构建核糖体和储存遗传信息。7.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葡糖分解成乳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B.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升高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D.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为同一种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ATP、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考查通过比较分析相关知识精准理解和掌握知识【详解】葡葡糖分解成乳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C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NADPH,细胞呼吸产生的H为NADH,D错误.【点睛】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多数都以热能的散失;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产生的 H的不同,作用也不同。8.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 在任何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速率总是远高于无机催化剂C. 唾液淀粉酶的保存温度是37D. 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点、本质和合成,明确酶的特性是解题的关键【详解】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但少数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温度过高时,酶失活,B错误.37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保存应在更低温度条件下,C错误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高,细胞代谢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快速进行,D正确.【点睛】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变性失活,但低温条件下酶不会变性失活。9. 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伴随着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TP转变成ADP,从而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B. 分泌蛋白的运输离不开内质网膜转变成高尔基体膜C. 神经细胞分化成许多扩大膜面积的突起,主要功能是促进代谢D.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利于核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答案】C【解析】ATP转变成ADP,释放出化学能,从而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A正确;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内质网再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被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B正确;神经细胞分化成许多扩大膜面积的突起,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到兴奋,C错误;在细胞周期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利于核内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正确。【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能理清细胞中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10.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蛙的红细胞 人体浆细胞 乳酸菌细胞 酵母菌细胞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细胞的结构,并能运用膜结构知识并结合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力【详解】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少,乳酸菌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所以比值最小,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但由于浆细胞分泌能力强,细胞中相关细胞器膜面积大,所以比值最大,选C【点睛】抗体是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内质网合成、加工,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包装,囊泡的运输。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具膜细胞器的数量多,膜面积大。11.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表示构成膜结构的物质,ad表示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功能只与有关B. 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一定的流动性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可用c表示D.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用a表示【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3种方式及其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跨膜运输方式的名称,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细胞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其功能与均有关,A错误。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可以运动的,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即图中a,C错误。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点睛】其中表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ad依次表示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 磷脂分子的存在使得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磷脂分子像轻油般的流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也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12.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B. 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可知,钠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方式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Na+进入动物神经细胞是顺浓度运输,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D错误。13.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分子层,在细胞膜上对称分布B. 膜蛋白可参与一切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 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D. 协助扩散有助于维持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物质跨膜运输,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详解】膜蛋白镶嵌、贯穿于磷脂分子层中,在细胞膜上分布不对称、不均匀,A错误.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B错误.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C正确.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有助于维持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D错误.【点睛】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14.如图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在催化足够量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时,温度对麦芽糖产量的影响(图中累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淀粉酶催化效率为TaTbTcB. 淀粉酶催化效率为TaTbTcC. Ta、Tc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两者都已失去活性D. Ta、Tc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两者本质不同,前者可恢复活性,后者则不能【答案】D【解析】略15.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B.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D.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细胞呼吸,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规律和理解坐标曲线并利用规律进行解答的能力。【详解】YZ为有氧呼吸的O2吸收量,也就是有氧呼吸释放的CO2。因为XYYZ,所以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根据C6H12O66O26H2O6CO212H2O2 870 J能量和C6H12O62C2H5OH2CO2196.65 J能量可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是无氧呼吸的1/3。释放的能量却是无氧呼吸的几乎5倍。A正确。【点睛】两条曲线合并之前,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熟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数量关系,是简化计算的关键。16.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对其叶片进行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好、吸收的光谱、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旨在考查识记知识和利用相关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详解】叶绿体中吸收红光的色素是叶绿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对红光吸收没有影响;色素带缺第2条【点睛】色素带是离滤液细线由远及近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17.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 B. 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C. 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 D.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依此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利用相关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详解】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才会使蜡烛不容易熄灭。选A。【点睛】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18.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 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 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 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 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D. 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酶的催化效率、同位素标记法等,考查在新的情境下利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详解】由题意可知,该酶催化的过程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对14CO2中的C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以用来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B正确.暗反应指反应过程不依赖光照条件,有没有光,反应都可进行,C错误.单位时间内 14C3的生成量的多少表示固定反应的快慢,可以说明该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点睛】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1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影响,下图表明植物在三种不同光照下消耗C02的情况。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 在-50时,温度和光强都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B. 在1030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C. 在光强相同的情况下,0时的光合强度小于15时D. 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4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一定大于1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在-55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因素,A错误。在1030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B错误。据图可知,在光强相同的情况下,0时的光合强度小于15时,C正确。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4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不一定大于1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例如温度为0时,4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1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D错误。【点睛】曲线的上升阶段,因变量的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标注的自变量;在曲线的稳定阶段,纵坐标的限制因素是除了横坐标之外的其它无关量。20.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漂浮刚毛藻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测定光合速率时,各温度条件下CO2的浓度必须相同B. 测定呼吸速率时,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且供氧充足C. 40条件下,漂浮刚毛藻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为0D. 光照条件下,35时漂浮刚毛藻的净光合速率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详解】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控制单一变量,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相同,A正确。测定呼吸速率必须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无光条件下测定而且氧气充足,B正确。40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大于零, C错误题干曲线图中,35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D正确.【点睛】题干示意图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需要保证二氧化碳的浓度相等,测定呼吸作用强度,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中纵坐标代表净光合作用,35时,净光合作用是最大的21.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叶肉细胞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的有氧呼吸过程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B. 6部分来自叶绿体C. 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D. 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有氧呼吸,考查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系统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准确分析图表阶段问题的能力。【详解】18分别表示葡萄糖、丙酮酸、CO2、H2O、H、O2、H2O、能量。23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错误。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可以来自外界,也可以来自叶绿体,B正确。相关酶也在基质中;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散失,小部分用于合成ATP,C错误。在光照下,叶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以直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D错误。【点睛】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22.近期,斯坦福大学公布了一项新的癌症治疗研究成果,他们发明的两种药物可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中,激活T细胞增强其杀伤能力,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中的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B. 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该项成果不能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C. 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了重要作用D. 对肿瘤病理切片的显微镜观察和癌基因检测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能建立不同知识模块的联系。【详解】正常细胞中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A项正确;该项成果的两种药物是通过激活 T 细胞增强其杀伤能力,杀死肿瘤细胞的,而不是针对癌细胞本身的,可以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B项错误;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要通过T细胞的杀伤能力,细胞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C项正确;癌变细胞的多对基因发生突变,且形态结构也有改变,因此对肿瘤病理切片的显微镜观察和癌基因检测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D项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学生容易将原癌基因错认为是癌细胞才有的基因,通过该题要告诉学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内含有的基因,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23.下列关于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艾弗里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该假说D. 格里菲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以考查通过比较总结系统掌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分知识的能力【详解】艾弗里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正确.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错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该假说,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点睛】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把蛋白质、DNA、多糖等 分开,单独的研究观察每一种物质对转化的影响,因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萨顿提出假说,但没有通过实验研究假设是否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4.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凡是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就是伴性遗传B. 性状分离就是杂种的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 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D.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题目涉及伴性遗传、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等概念和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情况。【详解】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才是伴性遗传,A错误.性状分离就是杂种的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基因与性状不是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点睛】有些常染色体遗传,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如从性遗传,但不是伴性遗传,从伴性遗传的概念入手即可判断。等位基因的要点: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对性状。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A正确;B、一个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只含有一个反密码子,B正确;C、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与RNA的异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6.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必需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B.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C.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D. 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单倍体的特点,考查理解分离定律和利用分离定律解释问题做出判断的能力。【详解】F1不用自交,对其花粉用碘液检验,观察统计不同颜色变化的花粉的数量即可,A错误.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两种花粉各占1/2, B错误.单倍体高度不育,不结种子,C错误.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产生的雌配子A:a=1:1,雄配子A:a=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D正确.【点睛】利用配子的比例证明基因分离定律最直接;用自交或测交子代也可以证明基因分离定律,但不是最直接的证据。单倍体的染色体不成对,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27.某植物果肉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间完全显性并独立遗传。现任选一株绿色果肉植株进行自交,子代总表现出绿色:红色:黄色=4:4: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不遵循孟徳尔遗传定律B. 绿色果肉植株中不存在双杂合的基因型的植株C. 控制果肉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可能会使受精卵致死D. 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答案】C【解析】某植物果肉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且相关基因间完全显性并独立遗传。现任选一株绿色果肉植株进行自交,子代总表现出绿色:红色:黄色=4:4:1,由此可推知绿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绿色:红色:黄色=4AaBb:(2Aabb+2aaBb):aabb=4:4:1,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显性纯合致死,且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遵循孟徳尔遗传定律,A错误,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果肉植株中只存在双杂合的基因型的植株,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与aaBb两种,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对于两对或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问题分析,往往要依托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所以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与熟练掌握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解释与结果,并灵活运用作为解题的依据。28.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做出合理解释的是A.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B.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C. 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 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考查应用规律和题干信息相结合,对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进行推理解释的能力。【详解】如果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子代为1XDXd(突变):1XdXd(野生):1XDY(突变):1XdY(野生),由于XDY致死,因此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A正确如果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由于XD配子致死,子代为1XdXd(野生):1XdY(野生),B错误。如果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XdXdXDY,由于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则子代全为XDXd(野生),C错误。如果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假设发生缺失X染色体为X-,则杂交组合为XX-XY,雌配子X-致死,故子代为1XX(野生):1XY(野生),D错误【点睛】方法:分别以各选项所述可能原因为假设,利用分离定律推理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与题干相对照判断假设正确与否。29.已知某生物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其双亲的基因型是(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对于Y来说,由题意可知,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1: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YY和Yy;对于R来说,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Rr和Rr,所以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利用分解、组合法解题会使这类问题简化。30.某植物的雄株(只开雄花,性染色体为XY),雌株(只开雌花,性染色体为XX)。其叶片分阔叶与细叶(受基因A和a控制)两种、茎秆分有绒毛与无绒毛(受基因B和b控制)两种,一株纯合雄株与一株纯合雌株杂交后,子一代雌、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阔叶有绒毛:阔叶无绒毛:阔叶有绒毛:阔叶无绒毛:细叶有绒毛:细叶无绒毛=6:2:3:1:3:1。则这对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 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 B. aaXBXB、aaXbY 或 AAXBXB、AAXbYC. BBXaXa、bbXAY 或 bbXaXa、BBXAY D. BBXAXA、bbXaY 或 bbXAXA、BBXaY【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查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亲代基因型的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分析和推理能力。【详解】两对性状分别统计:子二代雌性全是阔叶,雄性有阔叶和细叶各占一半,所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所以亲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子二代雌性和雄性都有有绒毛和无绒毛两种表现型,比例多少3:1,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基因型都是Bb,所以亲代基因型是BB、bb。选D.【点睛】技巧:首先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分别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逐对分析;其次对子代表现型要分性别统计表现型,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而判断基因型。31.将某一细胞核DNA被3H充分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DNA分子数一定为N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不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2NC. 若某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3H,则其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基因重组D. 若某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3H,则其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若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N个DNA,由于DNA复制一次,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每一个DNA分子都含有3H,A正确;若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两次,则有丝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一半被标记,一半未被标记,由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时,染色体分配是随机的,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可能为2N、0或0-2N,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某个子细胞的染色体都含3H,则该细胞可能进行的可能是减数分裂也可能是有丝分裂,故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C错误;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不可能存在四分体,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及DNA复制的特点,明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可能是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也可能是进行因此减数分裂。3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艾弗里等人利用荧光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DNA和RNA可以作为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物质C. 遗传信息是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D. 细胞中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的RNA有三种【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遗传信息的概念等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情况。【详解】艾弗里利用了物质提纯技术和细菌培养技术对细菌中的多种物质进行单独的研究,以判断它们对R型细菌的转化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一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B错误.遗传信息是指DNA或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C错误.细胞中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的RNA有mRNA、rRNA、tRNA三种,D正确.【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个体不同的发育期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mRNA携带遗传信息,tRNA转运氨基酸。3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 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 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 细胞中c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答案】A【解析】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不变,A错误;b表示DNA分子的复制,d表示DNA数目加倍,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其数目加倍,B正确;a表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c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D正确。【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据此明辨图中各字母所示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4.SARS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该+RNA既能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子代+RNA。下列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是+RNA,其中含有遗传信息和密码子B. 复制时会出现双链RNA,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C. 翻译时的模板及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D. 增殖过程中会出现T-A、A-U碱基配对方式【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SARS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所以+RNA中含有遗传信息。+RNA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时, +RNA中含有密码子,故A项正确;+RNA复制时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子代+RNA,可知+RNA复制时会出现双链,但该过程需要RNA复制酶的催化,而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B项错误;翻译时所需的模板是+RNA,由病毒自己提供,C项错误;该病毒增殖过程中涉及RNA的复制和翻译,都是在RNA与RNA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所以不会出现T-A碱基配对方式,D项错误。35.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C.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D.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答案】D【解析】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32P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36.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基因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上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23C.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均作用于部位D. 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10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的分布、结构、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以考查理解知识、把握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也有可能在线粒体或叶绿体DNA上,A错误。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C + G)/(A+T)的比例均为32,B错误。图中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部位是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C错误。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得到8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8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一半含14N,一半含15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的14N,所以含全部含14N,D正确。【点睛】DNA的分布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NA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两条链一条是母链一条是子链,复制n次,最后含有亲代DNA的两条链的只有两个。二、非选择题37.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 图1中,物质E是_,物质D是_,过程为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