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安徽省砀山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砀山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50小题,共75分)1(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记载,周初的一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成熟C儒学否定周克商是进步 D周人谋求权利的合法化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3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現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4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日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5逸周书(原名周书,是一部记载西周浩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卷五作摊解称:“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据此推定( )A西周出现了郡与县是可信的历史B西周时贵族政治解体了C郡县制在西周已经出现D西周时县与郡的长官由周王任命6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7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8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A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D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9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贵族竞相追逐利禄B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10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11在春秋末期,中原社会已经变得比较宽容柔和,崇尚优雅和尊严。但秦国长期与戎狄杂处,草原游牧文化中没有“民贵君轻”观念,更没有“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段材料揭示出( )A中原文化已经丧失了进取意识B秦文化传统具有专制集权色彩C中原文化传统具有自身局限性D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难以融合12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 )A民间社会发育有限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1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D社会治理的僵化14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15.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16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17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18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睉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吏治渐趋清廉化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官员日趋专业化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19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20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21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 )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22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23宋代初年政府禁止三品以下的官员和庶民穿紫色服饰,后因民间百姓穿紫色服饰增多已成趋势,政府不得不解除了该禁令。这表明宋代()A各阶层间人员流动频繁B百姓始终引领时代服饰潮流的发展C民本思想得以充分落实D权力的管制对市民的时尚作出让步24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25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26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27康熙十六年设立的南书房逐步形成为权力中心,“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康熙十三年颁布谕旨:“著将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官员,每日轮四员,入直(值)南书房。”从而将初期只有两名入值大臣的南书房改为一次选四名入值。这一做法有利于( )A防止南书房入值大臣擅权B协调满汉贵族之间的关系C利用不同机构以分权制衡D扩大南书房参与决策的权力28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A消除了吏治的腐败B客观上有利社会公平公正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29.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0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通过对封建官僚队伍的监察,以达到控制和压迫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被剥削阶级的一种政体设计。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A可以完全抑制官员的贪腐 B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制度31、 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32、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上下相安,不亦善哉。”为此,宋太祖所采取的措施 ( )A削弱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B达到了强化中央削弱地方的目的C造成了北宋内忧外困的局面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33、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碟”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34、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野”的范围决定着诸侯国地位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35、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专政 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36、徐中约指出:这样一各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37、明代规定,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给予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问题的官员以不同处分。地方上,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用的凭据。据此可知当时A伦理道德是考察官吏的主要依据 B吏部实际负责监察文武百官C此举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 D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制38、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 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39、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40、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 )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41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A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 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C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 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42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3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废除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国并行制44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5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朝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康熙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称呼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庙号是与宗庙祭祀有关,起源于西周的宗法制C谥号与庙号都是帝王死后由礼官议定,为帝王所独有D始皇帝的称呼是尊号,与谥号、庙号、年号不同46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 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47“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48如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B传统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49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50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25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6分)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