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地质灾害查调查报告.doc_第1页
龙泉镇地质灾害查调查报告.doc_第2页
龙泉镇地质灾害查调查报告.doc_第3页
龙泉镇地质灾害查调查报告.doc_第4页
龙泉镇地质灾害查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阆中市龙泉镇构溪村二组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1 任务由来由于“汶川5.12”地震影响,岩石松动,导致了多处山体滑坡。十月十六日下四点接到居民报警电话龙泉镇构溪村二组人口集中居民房山体严重滑坡,最大房屋开裂达8公分,绵延百余米,导致31户居民住房成为严重危房。接到龙泉镇人民政府来电,阆中市国土资源局携有关专家迅速赶到灾害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1.2 调查、踏勘要求(1)调查所在地自然人文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运输、人类工程活动等;(2)调查滑坡体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外动力地质现象及所在滑坡与坡体组合类型等;(3)调查滑坡体形体特征,包括位置、形态、分布高程、几何尺寸、规模,基本确定滑坡体边界、底界、临空面等;(4)调查滑坡体地质结构,包括坡体岩土体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变形破碎特征,滑带形态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5)调查滑坡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6)调查滑坡体破坏特征,推测成灾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派生灾害范围;1.3调查范围此次山体滑坡属于龙泉镇农村人口密集地段,涉及49户居民,人口153人,山体滑坡土石方约69万立方。2 调查区自然地理条件该地区属川东北低山丘陵区,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类型,地势北东、南西两侧高,中部较低,构溪河由北西至南东流经本区中部。区内最高海拔高程+466m,最低海拔高程+376m,相对高差90m,地形低缓,地势开阔,相对起伏较小,构溪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形坡度一般为1015,斜坡类型属低、缓斜坡型。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夏热冬温,无霜期长,阴雾天多,日照偏少。降雨量较多,但多集中在59月,且蒸发量大。年均降雨量为1049.5mm。春有倒春寒,常多夜雨。常年平均气温17.1,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6.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7.1。主要自然灾害有冬旱、春旱、伏旱、秋涝、冰雹、大风、暴雨、霜冻等。地表水多以坡面水的形式汇集于附近北东侧的构溪河中,并最终注入嘉陵江,属嘉陵江水系。2011年,全市总人口约86.79万,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满族、黎族、高山族、布依、纳西等14个少数民族。本区人口稠密,大多数地域己开垦为农耕地,有少部分地势较高地区为荒山林地,并有稀疏柏树、杂木分布,植被比较发育。2.1 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灾害点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城区北东52方向,直距约36km处,之构溪河南岸, 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61559.96;北纬:314619.21,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类型是地质灾害易发地形。2.2 气象与水文2.2.1气象勘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夏热冬温,无霜期长,阴雾天多,日照偏少。降雨量较多,但多集中在59月,且蒸发量大。年均降雨量为1049.5mm。春有倒春寒,常多夜雨。常年平均气温17.1,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6.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7.1。 气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夏热冬温,无霜期长,阴雾天多,日照偏少,春有倒春寒,常多夜雨。常年平均气温17.1,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6.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7.1。主要自然灾害有冬旱、春旱、伏旱、秋涝、冰雹、大风、暴雨、霜冻等 降雨:降雨量较多,但多集中在59月,且蒸发量大,年均降雨量为1049.5mm。2.2.2水文勘查区内溪沟繁多、水系发育较好,均属于嘉陵江水系。地表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坡面水为主,季节性羽状、树枝状浅沟系较发育,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地表水多以坡面水的形式汇集于附近溪沟中,并最终注入嘉陵江,属嘉陵江水系。 图2-1 阆中市水系图2.3 地形地貌勘查区所在阆中市位于川中盆地北缘,属大巴山和龙门山支脉,共有五条山系:有剑门山、盘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山系。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类型,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全市地貌类型可分为低山区、深丘区、中丘区、浅丘区、缓丘区、平坝区六种类型。见图1-2-1(阆中市地貌图)。图2-2 阆中市地貌图 2.4 地层岩性2.4.1地层地层在区域范围内,本区广泛出露了以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的中生界红色地层。其中,白垩系下统(K1)地层几乎覆盖了全区,侏罗系地层主要出露于本区之南和北西侧。第四系全新统、上、中更新统则以冲、洪物的形式堆积于河床、河漫滩及阶地上;另有少量残坡积物堆积于缓坡及地势低缓处。白垩系下统,根据其动、植物化石及其岩性组合特点,又划分为七曲寺组(K1q)、白龙组(K1b)和苍溪组(K1c)。七曲寺组主要为一套浅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砂岩及同色砂质、钙质泥岩,与上覆之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呈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98m;白龙组岩性则是以灰、浅灰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与紫红色钙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互层为特点,底部见有透镜状钙质砾岩,厚度260428m。而在矿区范围内则只出露有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和第四系全新统(Q4esl),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紫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夹棕色泥岩和粉砂岩,底部见有透镜状钙质细砾岩,厚度336539m,沿沟谷及地势较低缓地带分布,是本区砖瓦原材料泥岩的重要赋矿层位。泥岩成层性差,风化后呈鳞片状、泥状,具泥质、粉砂质结构,显微毛毡状构造,为本矿区主采矿层。本层厚度336539m;2、第四系全新统(Q4esl)主要分布在缓坡地带,其岩性为棕红色粉砂质粘土、亚粘土夹砂质、碎石角砾及腐殖土层,结构松散、水土易流失。厚度约0.52.0m。2.42岩性调查区区主要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地层中。其岩性为一套浅灰、灰紫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夹棕色泥岩和粉砂岩,偶夹粉砂质泥(页)岩。其中,棕色泥(页)岩、粉砂岩、粉砂质泥(页)岩为主。岩层呈近水平层状产出,总体倾向西、北西,倾角平缓,一般为13,呈面状分布、层状产出。2.5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2.5.1地质构造在大地构造分区上,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南充断凹构造域。在区域上矿区则位于以瓦子场穹窿为核心、以义路柳垭为砥柱的旋扭构造: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之西缘。区内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张公向斜、仪陇背斜、土门向斜和双河场背斜等,西与中台山半环状构造共同组成连环式旋扭构造,矿区即位于该旋扭构造西侧外缘。区内各类构造形迹均孕育于燕山运动,成型于喜山运动,但主要表现为宽缓褶皱,地表未见明显断裂构造。调查区范围内构造形态单一,无断层,无明显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状总体倾向西、北西,倾角平缓,一般为13。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中,节理、裂隙较发育,但节理、裂隙长度和宽度都比较小,一般长度0.52m,宽度0.010.05 m,岩体完整性相对较好。2.5.2区域稳定总体看来,该区多级阶地及夷平面的存在,表明挽近期构造运动微弱,并以大面积抬升为主,也伴随有短期间歇。据邻区南部县志记述,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抗震设防烈度亦为VI度,历史上也未见破坏性地震记载,区域地壳稳定。图2-4 阆中市构造纲要图2.6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2.6.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区出露的地层及其岩性组合特征,本区工程地质岩组可分为软质工程地质岩组和半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两类,并由二者相间共同组成了软质、半坚硬相间的碎屑岩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半坚硬相间的碎屑岩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半坚硬泥质碎屑岩类岩石,因其物理质有一定差异,导致其抗风化能力不均,差异风化较明显。软质泥岩、粘土岩类,岩石易塑性变形,岩体力学性质差,抗压强度较低,152(湿)358(干)Kg/cm2,抗剪强度小,tg0.70,C0.06 Kg /cm2, 软化系数0.20,对工程适应性较差,且风化后常形成缓坡。岩体软弱结构面发育,遇水易软化、泥化,易剥离、溜滑、崩塌。半坚硬的粉砂岩、砂岩类相对较坚硬,抗压强度180457 Kg /cm2, 抗剪强度tg0.680.78,C0.05 Kg /cm2, 泊松比0.09,软化系数0.80(据1:5万自贡市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抗风化能力较强,在风化作用下易形成陡壁,或者悬空,甚至形成小规模崩塌、坠块等地质2.7 水文地质条件2.6.2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区为低山丘陵区,地表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多为坡面水,季节性羽状、树枝状浅沟系发育,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地表水多以坡面水的形式汇集于矿区东侧构溪河中,最终注入嘉陵江,属嘉陵江水系。主要含、隔水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冲积层,为松散堆积层,透水性好,动态变化大,富水性弱,不储水;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地层中的棕色泥(页)岩夹棕红色粉砂质泥(页)岩,岩石较致密、孔隙度相对较小,含水性弱,透水性差。邻区矿山多未见泉涌,仅在采掘工作面上偶见滴水、浸湿现象,可见此岩类是本区相对隔水层。3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丘陵区,幅员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为84.79万人,农业人口75.8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5%。人口主要分散居住于低山丘陵的沟谷平坝及丘顶平台,人口密度451.5人/平方千米,在聚居地,局部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平方千米。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也就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最强烈的地方。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加剧。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公路新建和改造、矿产资源开采,水能资源开发等活动日益增强。目前看来区内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1、修房筑路;2、农业耕种;勘查区内无大型工程建筑,主要为小城镇建设、村民住房修建及公路建设。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阆中市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居民建房逐渐增多。由于居住习惯和自然地理条件等影响,很多居民建房都背山面沟削坡修建于坡脚或半挖半填修建平整房基。由于缺乏合理的工程技术指导,在削坡或者选择宅基地时,往往形成不稳定的高陡边坡,随着雨水冲刷,极易造成滑坡。公路建设受山区地形限制,一般公路建设都要进行削坡或填方。削坡开挖过高过陡,引起坡体自重加大,失去支撑,易导致崩塌的发生;填方处理不当,易引发填方体的滑坡。公路通过斜坡凹部或从斜坡下部松散堆积物上通过,或在斜坡上部加载,或开挖坡脚等而又未采取适当的支护工程措施,易导致滑坡的发生,影响公路的正常通行。34 龙泉镇构溪村二组滑坡概况及现状调查4.1龙泉镇滑坡概况由于“汶川5.12”地震影响,加之去年雨水量偏多等原因,导致了多处山体滑坡。接到居民报警电话:调查区居民房山体严重滑坡,最大房屋开裂达8公分,绵延百余米,导致49户居民住房成为严重危房。此次山体滑坡属于龙泉镇人口密集核心地段,49户居民,人口153人,山体滑坡土石方约69万方。担心该处裂缝因雨水灌入导致滑坡等次生灾害,将其上报为滑坡地质灾害纳入治理规划。龙泉镇滑坡全景详见照片1。天林乡滑坡照片3-1 阆中市天林乡滑坡4.2 文成镇杨家岩滑坡现状调查龙泉镇构溪村二组滑坡坡长约150 m。其后缘发育数地裂缝宽约5-8cm,贯通长约长约120 m。经现场踏勘发现,场地变形主要表现为在2010年特大暴雨过后,地面出现开裂,开裂的主要原因据推测是由于雨在汛期时雨水入渗裂缝,土体容重增加,滑带土力学性质进一步下降,目前变形裂缝现依稀可见。发生变形后,经过阆中市国土资源局及文成镇政府组织,大家紧急撤离,尚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除此外,该坡体及其附近未见其它变形迹象。滑坡后缘裂缝照片3-2 滑坡后缘裂缝村民自建的的护坡照片3-3 滑坡前缘高切坡照片3-4 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