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docx_第1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docx_第2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docx_第3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docx_第4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系统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业分层测评浙科版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生态系统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相互协调,保持稳定D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相互协调,保持稳定【解析】稳态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即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协调发展。【答案】D2(2016台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基础B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与其呼吸消耗的能量相等C负反馈使生态系统保持稳态,正反馈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增加生物的种类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稳态【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基础;生态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保持稳态,正反馈调节远离稳态;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生产者的同化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量相等;提高生态系统稳态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种类。【答案】B3(2016舟山高二期末)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24890054】A早期属于正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在早期,当藻类大量繁殖时,水蚤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随后藻类会减少,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特点。而到后期,排入污水后,水蚤大量死亡,使生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污染超出了负反馈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崩溃。【答案】B4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例如森林中的生物群落不会因为气候的干旱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反复进行【解析】环境的改变并不引起生态系统太大的变化,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复杂的食物网,调节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稳定的生态系统特征的是()A各种群都处于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的增长型B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C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D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解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能量输入和输出保持动态平衡,生物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A选项中各种群都处于增长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大,使生物在数量上发生较大变化,且从无机环境方面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会相应增加,因此不属于对稳定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答案】A6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解析】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答案】 C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为维持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的是()A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B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D受到污染的湖泊,死亡腐烂的鱼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稳态而进行的负反馈调节可表现为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控、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等。D选项表现为正反馈调节,最终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C9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答案】D10如图所示,图A、图B分别为草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和_。(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_;该生态系统的_是沿着这条渠道进行的。(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_。【解析】(1)图A为一条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没有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3)湖泊受到污染,物种减少,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破坏。(4)从图A中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图B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乙甲丙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加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4)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能力提升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以下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 D丙甲乙丁【解析】生态系统按营养功能来区分,一般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一旦生产者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A、B和C比较,均为一种生产者,C中食物链最短,故相对稳定;C和D比较,生物种类一样多,但D的生产者多,故D比C稳定。【答案】D12分析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曲线表示生物总数量;B曲线表示固定的太阳能)()A第90年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B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C20年前后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都是生产者D1020年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较强【解析】在1020年,生物总数量及生物种类较少,此时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较低。【答案】D13(2016浙江宁波鄞州中学二模)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甲强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物种产生【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自我调节能力弱,乙的自我调节能力强,A正确;若乙的干扰提前,B点也会提前,B正确;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其原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C正确;乙生态系统在B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D错误。【答案】D14(2016杭州高二检测)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和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2)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3)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和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解析】生物防治主要是用引入有害生物的竞争者、捕食者或寄生者等方法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可改变生物间的关系。鱼是消费者,可捕食植物。挺水植物与藻类都是生产者,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挺水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动物等提供所需要的有机物和氧气,可净化水体,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除环境污染,使群落发生演替。【答案】(1)藻类挺水植物消费者(2)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答案合理即可)(3)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吸收降解的污染物,净化水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5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解析】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在光照条件下,水草、藻类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物质循环。乙瓶缺光、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