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1页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2页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3页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4页
《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市“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班级文化的研究的结题报告【1】2011-04-05 21:56:49|分类:我的文稿|标签:班级班主任德育学校建设|举报|字号订阅(课题主持人:李承送,常州市北环中学)一、课题申报和研究情况简介(一)课题申报的背景2005年12月,学校形成了“主动发展求变革,文化立校图自强”的整体改革思路,逐步形成“文化改造学校”的办学特色。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单位之一。建设班级文化,满足当代学生的成长需求,是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课题组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发现国内鲜有中小学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很多中小学依然在不断强化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在至上而下的统一要求下,以控制和封闭为向导,以整齐划一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的事实,制约了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班级文化建设植根于一个个班级,萌芽于班级内部,以民主和开放为向导,以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为目标,让班级通过文化引领,由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个性发展,促进每个班主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对改进和加强当下学校德育有着现实的意义和教育价值。(二)课题研究过程课题从学校立项到被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确认为市级重点课题获后,课题组认真讨论了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明确了成员的详细分工。确定每一进度阶段的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注意搜集相关资料搜集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关资料,过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而给资料的搜集加大了难度。尽管相关度高的研究成果不多,但课题组成员经过集体研究,拟定了研究思路,决定以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2.研究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会议,取得了共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再实践。课题组很多成员都直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形成了大量的鲜活的实践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3.课题组成员的变动因人事调动,课题主持人之一汤亚琴调往丽华中学,另一课题主持人陈小平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为确保研究的效果,故改由李承送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还及时吸纳了有志于从事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班主任老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持续性、实践性。陈小平为本课题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设计了课题研究的行动路线,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4.研究案例的搜集课题组很多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课题组将这些案例编辑成册品牌,北环的自豪。课题组成员所撰写的多篇案例在市级教育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5.课题论文的写作课题组很多成员根据自己的实践与研究,分析了学校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领域与方法,并最终将这些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参与评选获奖。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相关15篇学术论文分别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一)对于学校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归纳1.学校对德育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学校培育“四有”公民,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学校生命”考试质量,学校德育空前“被重视”:重视学校德育,重视班主任工作,重视班级管理变异为重视的是充斥“表演”、贴上德育标签的大型学生活动,重视的是班主任能否带出高分学生,重视的是班级总成绩能否不断攀升。在学校德育空前“被重视”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忽视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忽视了学生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忽视的恰恰是一个合格公民身上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素养。2.学校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绩效评价不完善。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对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职责从全面发展学生、认真班级管理、指导学生活动、综合评价学生、形成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给予了指导性建议。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对于班主任的外显工作,例如:班级文化成绩(最重要的方面)、班级环境、班级活动、班级纪律等都会有细致的量化评价,甚至以这种量化评价来判断一个班主任是否称职、一个班级是否“文明”或是优秀,于是班主任成为了学校内部最“危险”的岗位,因为一不小心自己的班级就会被扣分,更是很难左右自己不任教学科的成绩,扣分多了或是班级总成绩不好了,班主任就可能沦为不称职的班主任,所带班级也就可能沦为不“文明”、不优秀的班级,这种量化评价扼杀了一些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量化评价也使得很多班主任将自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了应付不被扣分,甚至于忙得都没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会话,在这种情形下,班主任履行德育工作职责必然会大打“折扣”,提升职业素养也就更无暇顾及了。3.学校普遍的严格的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班主任重要的职责是认真做好日常的班级管理,因此学校普遍重视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绝大多数中学都制定了从学生出勤、班级卫生到班级学生个人卫生、车辆排放等几十条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考核细则和得分标准,制定这些细则和标准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无疑,这对于规范班主任的工作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一旦班主任为了在考核中获得所谓的“高分”,就会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对照学校考核细则和标准,从事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就制约了班主任促进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因为这种细致而严格的班级管理是追求的一种高度统一,是以获得所谓的“高分”为目的,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个性多元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的事实。4.班主任职业素养滞后于现代学校德育的要求。班主任是在“以俄为师”的背景下,从俄国借用的概念,1952年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以来,这才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了班主任制。在俄国班主任作为“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同本班任课教师一道,建构班级“学生集体”。但在我国很多中学存在的是这样的现实:在班级内部,班主任是主体,学生作是客体,任课教师为班级班务的边缘人物,至多是可借用的力量;班主任承担的往往是学校布置的行政事务(有学校内部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事务和学校从校外承接的行政事务),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到底有多少“德育”或“教育”含量,就成为了问题。现代学校德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这就要求班主任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这就要求班主任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长期以来,中小学班主任都是由学科教师担任的,学科教师在接受师范大学教育期间,接受的往往是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教育,没有或是很少接受班主任知识和技能教育,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学科教师大多缺乏班主任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爱心和责任从事着班主任工作。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提出:“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长期以来,班主任岗位对于很多中学学科教师来说却是副业,而不是主业,因为很多学科教师是在承担了满工作量教学的情况下兼任班主任的,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尽管对班主任的工作量给予了指导性意见,但由于学校内部教师编制等问题,在现阶段要给班主任的教学课时减负实是很难,所以很多学科教师或是为了职称、或是迫于学校行政力量、更多的是因为年轻 “被做班主任”,学科教师只要教学过得硬就会有足够的底气拒绝做班主任,因为教学是学科教师的主业,做班主任只是副业,在这种情形下,要求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就只能成为“美好的理想”了。(二)关于学校系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实践与研究1.学校要真正转变对德育的思想观念。学校要真正转变对德育的思想观念必须经历认识和行动两个过程。很多学校对于德育的重要性应该说是有足够认识的,“德育为先”常常会是学校工作计划的第一条,往往却没有足够坚定的行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要经历认识和行动两个过程,只有认识,没有行动,观念无法真正实现转变。六年前,北环中学针对长期困扰学校办学的首要问题即学生“学”的问题,学校认识到了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必须要从学生德育起步,转变对学校德育的思想观念。2004年10月学校进行了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学校德育改革。六年来,学校在这一认识的引领下坚定行动,德育改革从个别发动到倡导实验再到全体参与,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到培育学生公民意识,从学校德育特色发展为学校教育品牌,真正转变了学校对德育的思想观念。北环中学的德育改革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对于转型的困惑、学生对于改变的不适、家长对于变化的疑问、同行对于改革的怀疑,始终伴随着改革的整个过程,然而在一次次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步植根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内心并转化为一种自觉自发的行动。2.学校要重建班主任德育管理机构和评价机制。从1994年发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到2000年发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两个意见中都要求在学校的管理、教学与服务中要体现德育功能,同时也明确了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责。为此,中小学大多形成了校长负责,教导处(政教处)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的管理组织框架。然而我国的中小学具有教学与行政并行的鲜明特点,学校中层内设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整齐划一的行政管理以及量化评价,使得班级沦为学校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不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班主任沦为学校最基层行政组织的负责人,不再是具有职业特性的工作岗位。面对班主任要成为学生人生导师的现实要求,班主任工作要回归本真,学校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适。常州市近年来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许多中小学都重建了中层内设管理机构,学校行政管理逐步走向专业服务。一些中小学将具体负责德育工作管理的教导处(政教处)更名为年级部或学生发展部或德育处,并赋予了新的管理内涵。例如,常州市北环中学2005年8月将存在学校二十多年的教导处更名为年级部,并赋予了它新的管理内涵:年级部设置三名年级主管,年级主管统筹协调各自年级的德育、教学、体卫艺教育等,主要职能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而在于为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和学生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北环中学年级部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中心主动由行政管理向专业服务转型。年级部为全面推进班级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个性化、发展性评价机制,强化民间力量在班级建设评价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指令性、一元化评价机制,削弱行政力量在班级建设评价中的权威,让多元力量参与到班级建设评价。年级部制定了常州市北环中学班级建设优秀项目评选办法,每学期各班级可依据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自主申报班级建设优秀项目,除“班级建设示范班”是由年级部命名评选的项目并制定考核细则外,其余都由各班级自由命名项目名称、自主申报。年级部成立由学校行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民主推选、确立学期班级建设优秀项目。同时年级部改班级常规管理检查为班级建设情况反馈,班级建设情况反馈由常规建设、活动建设、环境建设、素养提升四方面构成,增强诊断与分析班级建设情况功能,淡化检查与考核功能,重在赋予班主任主动进行班级建设的自由和权利,帮助与支持班主任不断改进班级建设,提升班主任班级建设的领导力。3.学校要为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专业支持。从2006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到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都明确提出了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加强对班主任培训的目的就在于要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为班主任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平台。教师的在职教育,目前都是以理论、经验为依托的课程培训为主,指望教师们“听了就能懂,懂了就会用”。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认为这种教师在职教育存在以下两大问题,即“听了未必接受”,“接受了未必会用”。尤其是对于班主任的培训来说,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基于目前中学班主任大都由学科教师兼任的这种现状,班主任更需要的是情景性的实践型的知识。很多中小学会在一定时间内召开班主任例会,例会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前阶段班主任工作,部署下阶段事务性工作,形式大多是教导主任具体布置工作,分管校长补充发言,校长最后总结,班主任多为被开会。班主任例会是在一定时间内全体班主任难得聚集的时间,学校可以将行政性的班主任例会改造为学术性的专业活动。例如,常州市北环中学将每月一次的班级文化建设论坛替代了传统的班主任例会,替代的价值就在于由行政性会议走向专业性活动,提升班主任职业素养,积聚智慧,分享经验,宣泄情绪,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含量和职业幸福,班级文化建设论坛成为了班主任的精神和专业殿堂。同时学校要鼓励班主任建立非正式专业组织,非正式专业组织建立的目的在于让志同道合的班主任基于学生、基于学术、基于研究,共同致力于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草根化研究,形成合作研究共同体,彼此分享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性智慧,以团体学习的力量提升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改变班主任被学习、被研究的学习和工作状态,让班主任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学校对于班主任建立的非正式专业组织要给予时间、空间、智力、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让班主任悠然于自身的实践与研究,提升班主任职业的幸福感,改变学科教师被做班主任的状态,让更多优秀的学科教师坚定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信念。(三)关于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领域与方法的总结1.班主任要革新工作方式,由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历了迅速而又激烈的变革,在不同的变革时期,社会对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方式培养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文革结束到现在,学校德育目标发生了四次大的转变:从培养富有政治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接班人到富有经济意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从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到国家公民;从培养国家公民又回到社会主义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继而又回到培养国家的“四有”公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公民意识”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元素,班级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基地,班级更是在学校内部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场域,而作为班级“灵魂”的班主任则应成为培育学生公民意识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以培育学生公民意识为己任,革新班主任工作方式,努力由传统班级管理走向班级建设。2.班主任要致力于班级民主型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班主任可通过旨在“让主人权利和地位回归学生”的班级建设中,通过班级自治组织建设、班级自治制度建设、班级自主管理机制重建、班级内部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等路径,在班级生活中培育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担当集体责任的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意识;在由学生自发组成的班级小社团、班级项目组、班级活动小组中培养学生闲暇生活兴趣,培育潜质学生的领袖气质,逐步增强学生的公民身份和参与意识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每一位班主任对于学生生命的一种责任和使命。3.班主任要致力于班级学习型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能力。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生存方式,学习型组织是培育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彼得圣吉认为的五项修炼已成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图谱。班主任可以在文化引领下的班级建设中,从零散到系统的过程中、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逐步在班级内部进行学习型环境建设:从班级文化主题、班级精神、班训、班歌等共同文化愿景的形成;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生活、活动、竞争和合作再到班级活动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实施,逐步让学生学会在一个团队内学习和生活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本领;班主任可以进行班级家委会的组建,鼓励家长以“义工”形式参与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优化学生家庭生活、班级生活的学习型环境。三、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资料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重点在于行动研究法,以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主要范例展开研究。四、课题主要结论构建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学校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用文化改造班级,回归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