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计划管理讲义.ppt_第1页
公共交通计划管理讲义.ppt_第2页
公共交通计划管理讲义.ppt_第3页
公共交通计划管理讲义.ppt_第4页
公共交通计划管理讲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公共交通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我介绍,姓名: 唐志军 工作单位:北京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投资管理部 电话:手办公室 63960088-2308 邮箱: ,城市公共交通计划管理,2007年7月,计划是源于统计之上的,是对统计成果的应用,是对未来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做出的安排和提出的建议,两者相互依存。因此我们在学习计划管理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有关统计的相关基础知识。鉴于我们的授课对象以经营管理者为主、而非统计专业人员,因此,在统计基础知识方面侧重了解统计的作用、统计的特点、统计的职能、城市公共交通主要统计指标等;在计划管理方面侧重了解计划编制的原则、过程、主要方法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与检查等。,概要说明,统计基础知识: 主要了解统计的概念、特征、作用、职能、过程、统计指标种类及城市公共交通指标体系的简介。 企业计划管理: 主要了解计划管理的概念及绪论、计划指标与体系、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及主要方法、监控和检查。,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统计基础知识 概念 特征 作用 职能 过程 种类 城市公共交通指标体系简介,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根据科学的方法从事统计的设计、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提供各种数字资料活动的总称。 统计工作是人们为了认识、研究客观现象,对其数量特征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实践活动过程。研究的对象;着重对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一、统计基础知识,(一)概念(统计的含义)P1,2、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各种有关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资料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为各种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及其他有关统计数字信息的载体等。研究的内容;对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从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成和比例关系等数字、文字和图表等资料。研究的目的;从数量上来认识客观总体的现状、发展的过程、变化的规律。,3、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研究如何正确反映认识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一门科学,是统计工作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统计学是一门以大量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为其研究对象的认识方法论科学,它即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活动的原理和方法。,日本出线的可能性,每日新闻,(12-11)+(12-12),12+12,4%,?,统计研究的对象决定了社会经济统计学具有的特点,因此,统计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统计数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社会性。,(二)统计的基本特征P2-4,1、数量性;数量性是指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在统计学中,无论是各种现象的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水平,还是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质量互变的数量界线,都要通过具体的数量来表现的,它是统计最重要的特征。,数量性是统计的一个首要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特征,离开对客观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也就不是统计了。当然,统计调查研究的数量,都是具体的量,是密切联系事物质的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这点在经济统计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量表现,是与一定的质密切结合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二)统计的基本特征P2-4,例如:A.数量的多少,如一条线路运营车辆有多少,客运量有多少等等;B.各种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运营车辆中单机车与铰接车的比例,客运量中持卡乘客与购票乘客的比例;C.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线,如百公里收入的水平,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等。这些数量的现状及其它们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要通过具体的数量来表现的,它是统计最重要的特征。,(二)统计的基本特征P2-4,2、总体性;统计研究的不是个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由大量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只有以总体为研究对象,才能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正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二)统计的基本特征P2-4,这里所说的总体,是指由许多具有同一性质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例如为了反映某一时期客运量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内客运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升降的幅度有多大,就不能只根据一条线路客运量的变化做结论,而是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多条线路客运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说明这一时期内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升降幅度。这样并不意味着统计没有研究个别事物数量的必要性,恰恰相反,统计只有从对个别事物数量特征的认识,才能过度到对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没有对个别线路客运量变化的认识,也就无法判断客运量总体水平变化的程度。只是由于个别现象常常有其特殊性、偶然性,而总体现象才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统计认识上的总体性这个特征,是统计调查研究的客观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3、变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则事先给定的。,例如:不同企业员工的年龄、工龄和工资水平等是不同的,有差异的。如果各单位不存在这些差异,也就不需要统计,不需要计算平均年龄、平均工资等指标。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的,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上把总体各单位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某一标志表现的差异称为变异。如不同企业的成本、利润和产值等数值不同,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则可以成为统计的研究对象。,(二)统计的基本特征P2-4,4、社会性;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认识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其他社会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是与物质利益相关的。本来作为反映客观事物数量方面的统计,应该能够如实反映情况,但实际上这种反映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包括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等茅盾的影响,这些茅盾的存在,就是社会经济统计社会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经济统计区别于其他自然领域统计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保证统计能如实反映情况,要强调执行统计法和建立统一的调查方法、制度就十分必要。,1. 统计的作用 可以归纳为认识和服务两个方面,其中认识作用是统计的基本作用,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对客观现象的正确认识,统计的服务作用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为一定目的的服务,统计的认识作用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得发挥。因此说统计的认识与服务两方面的作用是辨证统一的,缺一不可。,(三)统计的作用P4-6,(5)为国际交往提供资料。,(4)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3)为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依据;,(2)为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提供依据;,(1)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机构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小学校数 2004年 2003年 1504 1625,北京市人口增长率(),(三)统计的作用P4-6,2、统计的三大职能 社会经济统计不仅是人们认识社会的最有力武器之一,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国家宏观管理系统的决策、执行、信息、咨询和监督五个环节中,统计在信息、咨询和监督三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即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三)统计的职能P4-6,(1)信息职能;统计的信息职能,指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法,灵敏、系统地采集、处理、传播、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的职能。,对统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数据的准确、丰富、系统和反映灵敏,这也是衡量统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职能,就要不断地丰富统计信息,狠抓统计数据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完善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实现统计信息生产和使用的社会化。,(三)统计的职能P4-6,(2)咨询职能;统计的咨询职能,指利用已经掌握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的职能。,要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职能,必须做到:统计分析报告针对性强,量化分析水平高,对策和建议比较切合实际,以及时效性较强等。,(三)统计的职能P4-6,(3)监督职能;统计的监督职能,指通过信息反馈来评判、检验决策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并及时揭示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提出矫正的建议。为了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职能,就应该密切注视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紧密围绕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灵敏跟踪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和统计分析手段,形成严密的统计监督网,发挥其国民经济“监测仪”的作用。,(三)统计的职能P4-6,三者的关系;统计的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统计的信息职能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统计的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而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必然对信息职能与咨询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又促进统计信息职能与咨询职能的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经济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与民主化,作为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的统计的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的三种职能中信息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是统计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得以发挥的基础。统计的职能以法律的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得到明确的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三)统计的职能P4-6,统计即然是一种认识活动,就必然有一个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统计活动过程程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和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两个方面。,(四) 统计活动的过程P6-7,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开始,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过程。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活动必须从对客观事物的定性认识开始,例如,要了解某种车型的燃料消耗情况,必须首先把燃料消耗的概念搞清楚,把计算范围、计算方法确定下来,在此定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整理得出反映该车型燃料消耗总体情况的数据,就是从定性认识过度到了定量认识,但这还不是统计认识的终结,还要与新的定性认识相结合,既需要对调查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再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说明该车型的燃料消耗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是省油还是费油?,在统计认识的过程中,必然还包括着从对个体数量表现的认识过度到对总体数量特征认识的过程,没有这个认识过程,统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实现不了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可能深化。,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体现在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上,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四) 统计活动的过程P6-7,统计设计,1、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全面计划安排的阶段,基主要内容有: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类和统计分组的设计、统计表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法的设计、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各阶段的协调与联系、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制定调查、整理、分析研究的方案。这是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目标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计汇总方法 统计调查或统计资料的搜集,(四) 统计活动的过程P6-7,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方案的要求,采用各种调查组织形式和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也就是具体地搜集原始资料的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四) 统计活动的过程P6-7,统计整理,3、统计整理;是对搜集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将个体数量表现过度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汇总计算阶段,统计整理即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四) 统计活动的过程P6-7,统计分析,4、统计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研究,对客观事物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计的深刻认识阶段,进而提出建议和进行预警预测的阶段,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随着统计分析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统计分析成果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四) 统计活动的过程P6-7,通道车(中门上车)持卡登车至满载需时430以上,相比无持卡中门登车增加3060,而目前300、322等大线高峰发车间隔约2分钟,运营组织上困难较大。建议有条件的大客流首站采取站台刷卡、售票的方式,站台检票,三门登车,缩短车辆在站台的滞留时间。,IC卡模拟登车测试结果分析,单机车有人售票(前门上车)持卡登车至满载需时150,相比无持卡前门增加约25,在同一站台线路较多的情况下会造成站台拥塞,建议通过首站售台票、分解站台的措施缓解站台压力。,单机车无人售票(前门上车)持卡登车至满载需时147,略低于无持卡前门登车,测试表明,只要投币箱、车载机具安装位置合理,单机车无人售票持卡登车相比无卡登车效率更高。,三辆测试车的测试结果表明,50持卡率与75持卡率乘客登车耗时基本相同。全面实施IC卡后,重点在于解决初期IC卡持有率陡增造成的站台压力,当持有率增至50以后,站台压力不随持卡率增加而增加。,横向分析同一车型,同一持卡比率下不同满载情况的登车速率。通道车060满载,持卡较不持卡登车时间增加70,6080满载,持卡较不持卡登车时间增加10,80100满载,持卡较不持卡登车时间增加13。由此可见,满载较低情况下,刷卡对登车速率影响较大,而满载达到60%后,登车速率主要由车内拥挤程度决定。,根据测试现场情况,我们认为IC卡全面实施时,应加强宣传,让乘客掌握IC卡正确使用方法,培养乘客上车前备好IC卡的习惯。,实施IC卡前期蹬降调查,路单,票单/IC卡,油 单,线路,车型,车队,司售,线路人次、收入,运营生产指标,车型车日、公里,车辆技术指标,分类汇总,车队运营生产指标,个人业绩指标,客运分公司运营生产日报流程,车型燃料、故障,公里、收入、燃料,车组燃料,个人公里、收入,线路车日、公里,1、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指标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名词,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等等,它们都是可以量化的概念、二是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具体数值,如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年末全国人口-万人,等等,我们称之为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一般教材中提到的统计指标都是后一种解释。,(五) 统计指标P14-17,2、统计指标的意义:统计指标是统计的基本要素之一。统计活动的各个环节,不论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或是统计推断、统计分析,都要围绕或通过统计指标来进行,统计的认识和服务的作用,也要依托各种统计指标来实现。统计只有通过统计指标才能反映客观现象总体的实际情况;才便于研究和认识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五) 统计指标P14-17,3、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第一,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涵义。指标涵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某公司年末运营车辆总数这个指标,其指标涵义是在规定的时点(年末),该公司固定资产台帐的已投入运营的车辆总数。,第二,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涵义的量化规范。例如,车辆总数的计量单位是辆,公司车辆总数的计算方法是各条线路车辆相加的车辆总数。,第三,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体时间、空间的统计数值。,(五) 统计指标P14-17,例如,2006年末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为18174辆。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只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4、统计指标的特点: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就是说既要有质的规定性,也要能用数量来表示。对有些非量化的现象或难以量化的概念,必须设法将其量化,形成量化概念,才能成为统计指标。例如,要了解乘客对公共交通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一般说较难量化,需要先找到量化的方法,如在调查问卷中列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种答案供被调查者选答,用打分的方法加以量化,然后加以综合,这样“满意度”才能成为统计指标。,第二,量的综合性(总体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例如,一辆车的行驶里程不能成为统计指标,若干辆车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其总行驶里程和平均行驶里程才能成为统计指标。,(五) 统计指标P14-17,5、统计指标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统计指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统计指标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几类;,统计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统计指标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统计指标按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统计指标按其获取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基本指标和派生指标。,(五) 统计指标P14-17,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两类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又称外延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指标,一般表现为绝对数。质量指标又称内涵指标,是说明总体性质、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的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或平均数。,(1)数量指标是反映事物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指标。表现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在运营生产活动中数量方面的各种指标,通常用绝对数表示。例如某公司的总车辆数、线路条数、客运收入、行驶里程、职工总数等。数量指标所反映的是总体的外延数量,其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故又称外延指标。,(2)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比例、单位水平等内涵数量的指标。表示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在运营生产活动中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发展技术、搞好服务等方面质量情况的各种指标。通常用相对数表示。如完好车率、工作车率、服务合格率等。质量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因此,质量指标又称内涵指标。,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1)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总成果,它的数值表现是绝对数。例如上述的车辆总数、职工总数都是总量指标。它是编制计划、检查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的重要依据;也是计算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的基础。,计算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必须科学地确定总量指标的含义、计算范围,才能保证总量指标计算的准确性。,第二,计算总量指标要注意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的统一,才能进行汇总计算。,第三,应注意区分是时期数还是时点数。对时期数必须指明计算的时间范围;对时点数需要科学地规定统计的时点。,(2)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或平均指标相比较的结果,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利用相对数指标,可以掌握现象的比例关系,普遍程度和发展速度。 相对指标根据其作用不同,又可分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为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成数及翻番数等,也可以用复合单位表示,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 表示)。,2007年1-6月份客运量指标排序统计表,2007年1-6月份客运量指标排序统计图表,客运量指标6月与同期及2007年1-6月刷卡与购票人次结构比例一览表,相对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范围广泛,它可以反映社会现象的相对水平、普遍程度、内部结构、比较关系和动态变化程度;可以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共同的比较基础,从而判断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相对指标按照研究目的不同,主要分六种:,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将报告期内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数对比,表明计划完成程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用来检查和分析计划执行的进度和均衡程度,反映计划执行的结果,并作为下期计划的参考。,计算方法: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报告期实际完成数/同期计划数100%,b.结构相对指标: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特征。如客运收入中月票收入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计算方法: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数量/全部数量100%,c.比较相对指标:将同一时期内的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在不同城市间进行月票价格对比。,计算方法:比较相对指标=甲地某现象的数值/乙地某现象的数值,d.强度相对指标: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对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的计量单位是分子和分母的单位所组成复名数单位。,计算方法:某一总体的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总体的指标数值、如线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e.动态相对指标:将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对比,表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方向和程度的指标。计算这种指标时,通常把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叫基期,把同基期对比的时期叫报告期。,计算方法: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f.比例相对指标:反映总体内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它是同一总体中不同部分数值之间相对比求得的数值,也可以叫比例相对数。,计算方法: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内另一部分数值,相对数指标的种类:,计算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一,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因此两个对比的指标是否有可比性,是能否正确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否运用计算结果正确分析问题的重要条件。 相对指标的可比性主要是指用来对比的分子、分母指标的内容要适应,范围要一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要相同。,第二,正确选择对比基数,各种相对指标都是通过指标数值对比来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而现象的联系是由现象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目的,从现象的性质、特点出发,正确选择对比基数,才能真实地反映现象联系的程度。例如,计算人口识字普及率指标,对比的基数就不能用全国人口数,因为在全国人口中包括不属于识字普及对象的学龄前儿童,正确的基数应从全国人口数中扣除学龄前儿童数后的数字。,第三,要把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不同指标具有不同功能,相对指标用比值反映了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变动程度,但它把现象的具体规模和水平抽象化了,不能说明现象之间绝对量上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对比分析时,需要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既看相对程度,又看绝对量水平,这样才能对问题的实质做出正确的判断。,第四,要注意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一种相对指标只能说明现象某一方面的联系,但客观现象之间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一个现象的变化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同时它又影响着与之相联系的其它现象的变化。因此,只有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由于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作用不同,为了能对社会经济现象得到比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 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比,更能明显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但相对指标一般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它的比值是把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抽象化后的结果,因此,仅从相对数上就看不出现象原有的规模和水平,这就掩盖了现象之间绝对量上的差别。因此,在运用相对指标说明问题时,必需与其背后的绝对水平和绝对差异相结合,才能全面分析说明问题。,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不同的相对指标只能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如果把不同的相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将有助于较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例如;要检查一个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除了要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用以评价计划完成的好坏以外,还需把本期的实际水平同前一期的实际水平对比,计算动态相对指标以分析生产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计划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比例关系,为了实现这种比例关系,使生产得到稳定协调的发展,还要计算结构相对指标。另外,为了了解本企业水平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还需将本企业的实际水平与同行业平面水平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即计算比较相对指标,等等。只有把上述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观察、分析、研究,才能对一个企业的状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3) 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指标,其表现数值为平均数。例如平均工资、平均人数等都是平均指标。 平均数指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序时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以及中位数和众数。,(五) 统计指标P14-17,6、统计指标的设置原则P21,(1).公共交通企业设置统计指标,必须能够体现国家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方针、政策,适应加强经营管理与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特点的需要,既反映经济效益,又要反映社会效益。,(2).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会计指标必须统一口径,对指标的含义解释、计算范围、计算方法都必须一致,要利于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对企业经营核算。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稳定,以利于积累资料,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可比性。横向方面在行业、地区以至在国际间都可以比较;纵向方面在不同时期可以比较。,(3).必须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各级领导机关决策、计划的执行和监督所需要,指标的繁简和内容粗细,应与实际可能条件相适应,要考虑到企业实际管理水平与原始记录资料来源的可能性,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等。,(五) 统计指标P14-17,7、统计指标体系P21,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和作用,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叫做统计指标体系。,客观现象特别是社会经济现象错综复杂,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每一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个方面的特征,若要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就需要设计和运用一整套统计指标,或者说一系列统计指标。,例如,要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就需要设计和运用反映运营条件的指标,如车辆、材料供应、劳动力等;反映成果和效益的指标,如票款收入、利润总额等;反映服务质量的指标,如乘客投诉率、服务规范执行率等。所以,反映运营生产状况需要设计和运用一个相当庞大复杂的统计指标体系。,(五) 统计指标P14-17,主要构成部分,(六) 城市公共交通指标体系简介P93,企业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绪论 企业计划的制定与管理 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及主要方法 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与检查,第二部分,企业计划管理概述P122,企业计划的编制,要经过计划方案制定、计划方案评价、计划方案选择这样三个阶段。 计划是企业管理人员用来处理问题的工具,它包括对未来的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的安排与建议。一般来讲,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职能并不是按先后顺序排列,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管理的周期,这一周期也就是管理者的职责,即:管理者是计划者、管理者是组织者、管理者是领导者、管理者是控制者。,计划是企业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在计划中,规定着企业和部门的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各级管理人员围绕着计划目标去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事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充分运用所掌握的资源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从而使企业的各种活动能够有节奏、有计划地进行,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 把未来予以明朗化,制定出将会影响到未来的行动方案。法约尔把管理的这一方面叫做计划。,二、企业计划管理,企业计划工作是计划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调查研究、预测未来、制定目标、制定计划、贯彻落实、监督检查和控制修正的过程。在企业管理层通过决策确定了管理活动的目标之后,要通过计划来使其具体化,因此,计划职能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一) 计划管理绪论P122,(一) 计划管理绪论,1、 计划管理的涵义P123,计划有广义与狭义两种不同的解释。广义上的是指计划工作,即确定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的工作过程;狭义的是指计划编制与计划实施,它回答组织在未来期间内要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由谁来做等问题。因此,计划工作必须要制定各种计划方案,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使企业中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计划工作是一种运用各种方法并发挥创造性过程,它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和战略,严密地规划和部署,把决策建立在反复权衡的基础上。,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的需要以及自身的能力,确定出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点多面广、单车作业、分散经营、受城市发展变化影响较大,如果没有一套周密的计划管理,很难把成千上万的员工按照总体目标协调一致起来。,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处理未来问题的工具,包括企业未来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职能。,计划管理的任务: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的能力,确定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并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和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有效的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括为四要素:目标、程度、推行、实现。,把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归总起来,必须的要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计划的目标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如何推行”、“计划能否实现”。核心是激发管理者与员工自我努力、追求卓越的愿望。这也就是本章所要介绍的狭义的计划工作。,(一) 计划管理绪论,2、 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性质与作用,计划的性质P124,(一) 计划管理绪论,(1)计划的目的性 (2)计划的未来性 (3)计划的普遍性 (4)计划的效率性 (5)计划的控制性,(1)计划的目的性:计划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制定的。它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又要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企业的目标实际上是使企业管理有了努力的方向,可以把企业资源集中起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并要分析和确定哪些因素对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哪些因素则是不利的。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注意力时刻集中于决策目标,如果没有计划,实现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计划的行动就是一种盲动。,计划的性质,例如:公共交通企业围绕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规划,希望在下一年度内发展到什么水平,达到哪些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要根据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制定详细的计划,如线路新开调整、车辆的新增与更新、运营收入增长多少百分点、利润状况等。,(2)计划的未来性:计划不是为了检查过去,而是企业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因此,制定计划要着眼于未来,用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确定可行的行动方案。同时,计划工作面对的大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机会,计划工作过程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创造性的管理过程,成功的计划也有赖于创新。在企业许多分析研究工作中令人感到满意的情况时,发现那些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他们有从事创新和计划工作的能力。,计划的性质,一个企业永远处在动态的世界中,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而组织规模大、结构复杂,就使得计划,特别是战略计划的制定比较困难。为了做好计划制定的工作,就必须在拟订计划前对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环境中的机会;二是企业拥有的能力;三是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四是企业应完成的任务。以上都体现了计划的未来性。,计划的性质,(3)计划的普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根据已制定的计划来安排具体的工作计划,计划是工作行动的指南;另一方面计划作为一项管理职能,无论是处于哪一层次、哪一部门的管理者,都需要制定计划,计划渗透于各项管理活动中。可以这样讲,企业中的所有管理人员,从总经理到第一线的班组长都在按照程序,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着制订计划的工作。 一般来讲,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企业战略性的计划,高层管理者不可能也不必要对企业内的一切活动做出确切的说明,这应是有效的管理者所需要遵循的一条原则。,计划的性质,(4)计划的效率性:计划工作不仅要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要从多种实现目标的方案中选择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也就是说,任何计划均应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简言之,“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所得到的利益,并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以及公交企业所应担负的社会效益的计划,才是一个完整的成功的计划,才能体现出计划的效率。,计划的性质,(5)计划的控制性。计划与控制是紧密联系的,计划为控制提供指导,没有计划指导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控制的有效行使,往往需要根据情况发生变化而拟定新的计划或修改原定计划,新的计划或经过修改的计划又被作为持续控制的基础,同时,没有控制,计划也很难得到实现。,2、 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性质与作用,计划管理的作用P126,(一) 计划管理绪论,计划管理是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是管理的实施纲领,是协调生产安排、合理利用资源、取得最佳经营效益的工具。,计划作为管理的职能,对管理的成功和失败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计划是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 (2)、计划是管理的实施纲领 (3)、计划能够协调生产安排,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使管理活动取得最佳的效益,计划管理的作用,(1)、计划是决策目标实现的保证 计划是为了实现已定的决策目标或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对整个目标进行分解、计算并筹划人力、物力、财力,拟定实施步骤、方法、和制定相应的策略、政策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任何计划都是为了促使实现某一个决策目标而制定和执行的。 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注意力时刻集中于决策目标,如果没有计划,实现目标的行动很可能成为一堆杂乱无章的活动,那样,决策目标很难实现。由于计划能使目标具体化,为公司或车队、车间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什么,如何完成提出切实可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因而会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计划管理的作用,(2)、计划是管理的实施纲领 任何管理都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对管理对象所实施的一系列的影响和控制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计划是管理过程中重要的职能,是管理中一切实施活动的纲领。只有通过计划,才能使管理活动按时间、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因此,一个企业中的各个专业都有其专业计划,都有其管理的目标,以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计划管理的作用,(3)、计划能够协调生产安排,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使管理活动取得最佳的效益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们出行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在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内部的各个专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更加严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任何一项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就可能要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必须对生产经营进行统筹安排、反复平衡,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与时间进度,而计划工作能够通过经济核算、合理安排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有效地防止可能出现的盲目性与紊乱,使管理活动取得最佳的效益。,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P127,计划管理的职责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1)目标导向 (2)平衡协调 (3)体现政策 (4)激励维护 (5)追踪研究,制定计划是为了达到企业一定的目标而做出的系统安排。计划管理职能在于立足企业全局,在分析内外经营环境因素和趋势并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描述。企业的总目标决定了计划的具体内容,是计划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计划实施的分析和评价标准。计划管理职能发挥的如何关键在于对基本职责的把握,其基本职责存在着与职能密切相关的比较重要的五个特点:,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目标决定计划的具体内容、计划实现的步骤和途径。同时,计划具有目标导向的功能,因此,科学地、审慎地制定并确定企业的经营计划就显得非常重要。,(1)、目标导向,计划的目标导向要强化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和效益观念。在目标导向下,计划的职责分为四个层次 :,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1)、目标导向,第一要搞好市场预测,为计划管理与基层经营尽最大可能提供可靠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分析市场趋势,反映需求、指导经营,为基层经营做有利的选择创造条件;,第二要以计划为手段,建立竞争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第三、计划的制定要促进基层单位价值观念的增强,经营中讲求经济核算,实行全员核算、全成本核算、全面核算与全过程核算,努力增收节支,降低成本;,第四、在制定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要算清企业投入产出的大帐,以尽量少的投入争取尽量多的产出,保持计划指标与目标的统一。,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2)、平衡协调,计划指标的具体内容是在反复测算,即反复平衡与协调过程中确定的,自觉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事先的平衡协调是计划职责的又一个重要方面。,(3)、体现政策,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计划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目标服务的,其中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在企业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通过编制计划,体现企业的目标与政策。在确定具体指标的同时,要提出计划编制政策与计划执行的具体政策方案,作为实现计划和目标的保障措施。,(4)、激励维护,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一个能够展示企业发展蓝图的目标,反映了企业高层的意图和承诺,使员工可以看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未来和自身的未来并受到鼓舞,从而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好的综合计划是发展目标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计划要综合考虑改革与发展,发展与稳定、发展与效益、效益与效率相互协调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通过制定的具体指标与政策,在维护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并调动员工生产热情与积极性,激励员工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各尽其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3、计划管理的基本职责,(5)追踪研究,要加强对计划实施过程的追踪研究,当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能够及时提出计划的补充、转换和调整的对策。,(二)企业计划的制定与管理P152,计划是人们用来处理未来问题的工具,它包括对企业未来的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在企业管理者决策确定了经营管理活动的目标之后,要通过计划来使其具体化,并谋求经营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目标三者之间在动态上的平衡,以实现管理决策所确定的各项目标。,(1)、计划指标的含义 (2)、计划指标体系 (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1、计划指标与指标体系,(二)企业计划的制定与管理,计划指标的含义是计划任务的具体化,是计划任务数量表现。编制计划就是确定各项计划指标。包括定性范围,定量方法,指标数值。简单的讲是由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和指标数值三部分组成。,计划指标:总客运量 300 万人次,(1)、计划指标的含义P152,(二)企业计划的制定与管理,(2)、计划指标体系P153,计划指标体系是根据企业计划管理的需要,由一系列相互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计划指标所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称计划指标体系。,作用:计划指标体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结合在一起决定了企业近期、中期、长期经营发展的框架;计划指标体系决定了计划的实现路径与经营效果的评估;计划指标体系是发挥信息引导和信息监督的重要工具。 功能: 描述、导向、评价、计划调控。 内容:企业综合计划及生产经营计划指标的设立;计划的执行结果与目标目标实现效果的评价与描述。 特点:计划指标体系具有系统性、操作性、统一性、政策性和相对稳定性。,(二)企业计划的制定与管理,(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分析指标和考核指标,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1、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计划任务的实现既表现为数量的变化,又表现为质量的变化,计划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以数量来表现计划任务,用以反映计划对象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或者说表示生产经营活动数量的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如:客运量(人次)、运营车辆数(辆)、总行驶里程(公里)、运营收入(元)等。,质量指标是以深度、程度来表现计划任务,用以反映计划对象的素质、效率和效益,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如:工作车率(%)、完好车率(%)、客运单位劳动生产率(客位公里/人)、服务质量合格率(%)、燃料单位消耗(升/百公里)、单位成本(元/百公里)、人均产值(元/人)等。,(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2、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制定计划反映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结果,既需要实物指标,又要有价值指标,因为生产经营中一些指标既具有实物形态,又具有价值形态。,实物指标是指用实物数量来表现使用价值的指标。如:客运量、运营车辆、线路条数、场站数、站点数等。,价值指标又称为价格指标或货币指标,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表现产品价值量和资金运动的指标,如:运营收入、工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运营总成本等。价值指标是进行综合平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生产和管理的总成果,并对各种生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3、分析指标和考核指标,分析指标是指在编制计划过程中供核算分析、研究论证用的指标,只作计划的依据,不向基层下达,又可以称其为核算指标。如:平均运距、平均客位、车日行程、百公里运营收入、单车收入、人均工资收入等。此指标主要是分析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考核指标是要向基层单位下达,考核计划任务执行情况及质量效益情况的指标,是计划指标的核心部分。考核指标的确定是随着企业计划工作要求和生产经营的需要以及责任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要尽可能地和基层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相一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考核指标既可以是实物指标、又可以是价值指标;既可以是数量指标、又可以是质量指标。总之,它应能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工作成果,不能限制过多与过死,要以有利于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利于经营管理为制定标准。,4、指令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与前面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对应,指令性指标是计划的执行单位必须完成的指标,具有强制性。指导性指标只起指导作用。,(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5、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是指反映单项任务完成情况的指标;综合指标则是反映计划任务综合情况的指标。例如:运营总收入这个指标是由月票收入、普票收入、包专车收入等单项指标综合而成的;总行驶里程这个指标是由载客里程、空驶里程、公务里程、培训司机里程等单项指标综合而成的。 总之,计划指标及指标体系也应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随着体制变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这是计划指标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2007年客运核心层运营生产指标年度计划,主要构成部分,(3)、计划指标体系的分类P155,(三)计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及主要方法P1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