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1页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2页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3页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4页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困境与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莇袇羀膄蚆袆肂荿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莄薁羇膁芀薀腿莆蚈薀袈艿薄蕿羁蒄蒀薈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蚅羇肈蒇蚄肀芄莃蚄蝿肇荿蚃羂莂蚈蚂肄膅薄蚁膆莀蒀蚀袆膃莅虿羈荿芁螈肁膁薀螈螀莇蒆螇羂膀蒂螆肅蒅莈螅膇芈蚇螄袇肁薃螃罿芆葿袂肁聿莅袂螁芅芁袁袃肇蕿袀肆芃薅衿膈膆蒁袈袈莁莇袇羀膄蚆袆肂荿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莄薁羇膁芀薀腿莆蚈薀袈艿薄蕿羁蒄蒀薈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蚅羇肈蒇蚄肀芄莃蚄蝿肇荿蚃羂莂蚈蚂肄膅薄蚁膆莀蒀蚀袆膃莅虿羈荿芁螈肁膁薀螈螀莇蒆螇羂膀蒂螆肅蒅莈螅膇芈蚇螄袇肁薃螃罿芆葿袂肁聿莅袂螁芅芁袁袃肇蕿袀肆芃薅衿膈膆蒁袈袈莁莇袇羀膄蚆袆肂荿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莄薁羇膁芀薀腿莆蚈薀袈艿薄蕿羁蒄蒀薈肃芇莆薇膅肀蚅薆袅芅薁蚅羇肈蒇蚄肀芄莃蚄蝿肇荿蚃羂莂蚈蚂肄膅薄蚁膆莀蒀蚀袆膃莅虿羈荿芁螈肁膁薀螈螀莇蒆螇羂膀蒂螆肅蒅莈螅膇芈蚇螄袇肁薃螃罿芆葿袂肁聿莅袂螁芅芁袁袃肇蕿袀肆芃薅衿膈膆蒁袈袈莁莇袇羀膄蚆袆肂荿薂羆膅膂蒈羅袄莈莄薁羇膁芀薀腿莆蚈薀袈艿薄蕿羁蒄蒀薈肃 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困境与对策*本研究是王嘉毅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与“两基”攻坚跟踪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4JJDZH0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王嘉毅(1965),男,汉族,宁夏青铜峡人,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常保宁(1982-),男,汉族,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王嘉毅 常宝宁(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看它在农村地区的适应程度。本文从教师队伍、课程资源、学校管理、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自身等几方面对影响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农村教育;新课程;困境与对策一、 问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看它在农村地区的适应程度,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的72%之多。农村教育不仅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研究农村地区新课程实施问题是我国当前实施新课程的头等大事,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经济比较落后,而经济的落后,又成了教育发展的绊脚石,长此以来,就陷入“二元论”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文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对教师队伍、课程资源、学校管理、学生自身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新课程在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实施的相关因素,就如何促进新课程在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顺利实施提出政策性建议。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被试的选择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西北地区新课程实施情况,本研究采取了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选择了甘肃省的68个县(区)农村中小学教师680名。发放调查问卷680份,收回问卷672份,有效问卷547份。,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新课程对西北农村学校的适应性”调查问卷。经研究小组多次讨论,设计问卷初稿,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修改。问卷经反复的试测和修订,使问卷本身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正式调查之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问卷采用团体填写的方法,保证了问卷很好的效度。此外,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还与部分教师、校长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内心的真实世界,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和行为规范,以此来分析影响西北地区新课程实施的真实原因。(三)数据采集与分析本研究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对调查获得的所有数据在Spss for Windows(13.0版)上进行数据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一) 教师队伍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落实到学校之中,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上。因此,教师对新课程认同、教材对教师的适应性、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教师的工作压力等都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1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认同感又称接受度,是指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正面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执行者。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与教学行为,只有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取得实效尹弘飚,李子键,靳玉乐.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的个案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一般来说,如果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新课程的设计是科学的,高素质的教师往往不太担心个人能否适应新课程这一问题,而是更加关注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也就是说更容易认同新课程、积极适应新课程。相反,素质较低的教师更加关注新课程是否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能否适应新课程,经常担忧、顾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然而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又如何呢?表1 教师对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看法(N=547)项目很不合适不太合适比较合适非常合适缺失值合计基本理念0.43.554.839.32.0100性质定位0.56.460.530.52.0100内容标准0.96.864.924.72.7100教学建议0.99.154.732.23.1100评价建议1.610.45826.73.3100资源开发建议1.513.557.424.13.5100教材编写建议2.010.664.519.92.910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感较高。认为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性质定位、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教材编写比较合适的都在80%以上。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学历、职称、性别的教师在新课程认同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广大西北地区,虽然教学条件较为艰苦,教师待遇不高,实施新课程的基础较为薄弱,但大多数教师都是新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并有绝对多数的热诚者。2 教师的素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程与学生之间联结的桥梁,然而新课程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与教师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瓶颈之一。教师的素养问题,首要的反映在教师对相关问题的正确认知上。表3 教师认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项目第一重要原因第二重要原因第三重要原因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国家投入不足34062.2427.7356.4学校管理不好448.06111.2458.2农村观念落后407.38415.4407.3现行课程不适应农村学校295.35510.1458.2教师水平有限132.49918.19817.9家长不重视183.3499.08916.3课堂教学方法落后162.9234.2539.7学生自身不爱学习91.67313.36411.7学生经济条件差203.7356.4488.8教材不太好30.5112.0112.0缺失值152.8152.8193.5合计54710054710054710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有62.2%的教师认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国家的投入不足。很多老师把农村教育的发展放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上,认为国家投入加大了,农村教育问题就相应地解决了。我们认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就会产生方向性错误。是否国家的教育投入加大了,教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政府的投入不足,而是考虑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促使新课程更好更快地实施,最大限度地体现它的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过在第二、第三重要原因中,教师都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把自身的能力水平作为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之余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从事教育教学科研,逐步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新课程的实施,还要给教师提供广阔的时空界限。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64.5%的教师周课时在12节以上,甚至在20节以上的就达到了14%。这表明在我国西北地区,教师的工作任务普遍较大,这是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人力因素。因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利用一定时间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掌握新课程的要旨,探究新课程实施的策略。而现实中,西北地区农村教师往往由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压力过大等因素,每天只为上课忙于奔命,就很难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开展校本教研,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3. 课程的适应性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不仅强调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也注重新课程对当地教育教学适切性的研究。课程改革的目标在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时是有一定弹性和空间的,在不影响课程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对课程的目标进行局部的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的实际。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调适、不断修正的过程。本来,课程实施有三种不同的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课程缔造取向。在课程改革之初,相互调适取向应当是最主要的取向。特别是,在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较大,而农村教师的水平、待遇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以及对新课程的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课程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王嘉毅.农村教师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05(5).表2 你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是否适合农村学校项 目很不合适不太合适比较合适非常合适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101.99717.736366.47714目标81.511220.435164.17714内容132.414125.833661.4499课程标准91.711821.636666.9549.8教材理念71.36511.837768.99818编排方式112.114726.933060.35910.7具体内容162.915327.933260.7478.6难度386.916429.931257.1336.1份量285.114726.932559.4478.6印刷与装订183.39417.235865.57714.0教材辅导材料336.118133.129553.9386.9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有超过20%的教师认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都不适合西北农村学校。从课程设计的理念上来说,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农村教师的学历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查中有87.8%的教师获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但是在这些教师中只有28.2%的教师是通过统招的形式获得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虽然教师学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教师学历获得的方式却存在着明显差异(sig=0.001),最初学历越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越明确。这表明:部分教师虽然通过自考、函授等各种形式获得了较高的学历,但是通过这种形式获得学历和通过统考获得学历的教师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在教材的编排形式上,由于版本不同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形式上有所不同,一些学校由于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上要么有重复,要么跨度太大;在教材内容上,有30.8%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的不适合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城市生活内容多,适合农村的内容少,很多内容,如讲到食品、快餐等,肯德基、汉堡、法国薯条、热狗等这些农村学生从未见过怎能让他参与话题中呢?至于讲到超市时若能换成学生比较了解的集市会更好”(某学区主任访谈)。另外,从上表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教材难度和份量上,像英语等教材都是以城市学生为基础编写的,城市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已经系统地接受了至少3年的英语学习,但是对广大西北地区农村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所以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印刷与装订上,新教材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它的一个缺点就是成本费用高昂,尤其是对广大西北地区农民来说(即使是代课教师,他们每月仅有200元的工资),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在教辅材料上,“教材辅助材料的价格太贵,如某版本的教辅材料不属于两免一补范围,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加上电脑等多媒体又缺乏,无法按照教材中页码下提供的网址进行自学”。(某小学语文教师访谈)(二)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221.由于课程资源在要素来源上没有本质差别,因此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由于课程的实施条件不同而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其中经费的投入和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最为关键的。1 国家经费投入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应纳入国家相应的财政保障体系之中,从而消除课程实施中由于经费差异而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就西北地区来说,目前有89%的教师和96.4%的校长认为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学校现在还没有住宿条件,有些学生每天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咱们学校的图书室没办法开放,没地方,而且藏书量很少,不到5000本。(图书)在库房里放着,和杂物放在一起,连老师都没办法阅读,没教室,连有些实验室都停了”。(某中学校长访谈)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总体太少,政府在三级教育中的投资结构有待改善,向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份额太小;另一方面,依靠县级政府提供“充足”的义务教育投入是困难的周洪宇,申国昌.2005农村教育: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进与义务教育法的修改J.教育发展研究,2006(3).。教育投入不足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学对象的“超大班化”、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资源的不足。2 课程资源的利用对课程资源的正确理解,有助于突破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建立动态的、多元的、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同城市地方相比,农村教育唯一的优势就是资源的广泛性和取材的多样化。因为儿童在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素材资源。许多故事、传统、歌谣和仪式,我们从中可以找到一个连接的环节。这些东西都代表着从他们过去的经验中所产生的意义的宝藏,群体成员都十分珍惜它们,把它们和他们自己集体生活的思想视为一体。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P201.如东乡族的“真扎诺”就是很好的素质教育题材,可直接纳入相应的教学活动之中,但是这一点在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并不明显。课程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是与地教师的课程素养和资源意识成正比的,教师的课程素养越高,资源意识越强,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因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自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一点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广大农村教师还是全然一新。“像新课改搞了那么长时间了,对于这地方的老师来说,那只能说是新课改。”(某中学校长访谈)(三) 学校管理民主的学校管理方式,是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在学校建立一种伙伴式的团队精神,建立一种积极的、宽容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把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在领导方式上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这种领导方式有助于体现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为了每位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办学愿景的根本目的。不过我们调查发现,有46.9%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不好,影响了办学水平。由此看来,学校的管理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和新目标,即使教师认识到位,积极参与改革,但如果学校管理、评价仍然没有转变,教师也难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实践,改革也难以顺利实施。(四) 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自身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协调,使他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起作用,才能凝聚成为一种巨大的“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否则,要求不统一,步调不一致,就会削弱甚至抵消教育的影响。新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合力作用。然而,西北地区农村家庭在新课程实施上的作用又如何呢?表4 您是否同意下列因素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N=547) 项目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比较同意非常同意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家长不重视,对孩子学习支持不够224.18115.126549.516631.0观念落后,认为读书不重要488.917632.721539.910018.6家庭经济条件差183.412523.527652.011221.1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有80.5%教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支持不够,有58.5%的教师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认为读书不重要,还有73.1%的教师认为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制约新课程的实施。这是因为家长教育观念越落后,越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他们学习的天职,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其他一切都处于从属地位,孩子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而学校进行的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在他们看来无非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而对学校的教学不满,产生抵触情绪。另外,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中心轴。因此,新课程的实施,就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然而我们调查发现,有51.3%的教师认为学生自身不努力,不喜欢学习也是制约农村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四、 结论(一)西北地区农村教师对新课程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困难的认识存在偏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教师最初学历的获得方式有关。(二)新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新教材的内容、难度、编排方式等对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还有很大的不适应。(三)学校的管理方式、家长的观念等也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四)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师课程资源意识薄弱。五、 政策建议(一)加大培训的力度和效度。西北地区农村教师的学历和文凭虽然较过去有明显地提高,但对事物的认识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与最先获得学历的方式有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参加在职进修的教师中,盛行着一种以形式代替实质,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的价值取向。因此,西北地区的教师培训,不仅要加大培训力度,更要注重培训效果。为此我们建议:建立教师培训效果测评与监督机制。就是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建立教师培训督导机构,主要督察培训部门的授课情况和培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培训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质量检测,达到标准的教师可颁发相关证书,证书的颁发要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评定等挂钩。如果培训教师的达标率太低,不仅要求培训教师承担绝大部分培训费用,相关教师培训部门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二)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国家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需求,因此对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的部分不适应也就在所难免。我们一方面要改革国家课程,使之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另一方面,各地应在现有的国家课程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开发一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之不足。同时,由于新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材范围内挖掘无限的教材资源。(三)转变学校的管理方式,给教师赋权增能。这一过程要求当地领导和校长要调整角色和领导方式,为教师赋权增能创设积极的社会环境和校内环境。教师能参与决策,通过参与和奖励激发动机;领导与教师之间有广泛的、友好的相互交往;信息横向、纵向沟通;高度的信任和委托;对控制过程普遍负责赵昌木.学校管理方式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 2003(6).。(四)针对学生家长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对新课程认识上的偏见,学校要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定期不定期与家长座谈,增强农村家长和社会公众对课程改革的了解,消除他们的顾虑,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外部支持;针对学生自身不努力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个人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教材和教师有关,因此,就目前来说,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不仅要加大乡土教材的开发,也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尊性和自信心。(五)进一步加强对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向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免费发放有关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解读、优秀教师教学实录,为西北地区农村学校免费开通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主体而言,要在积极争取和利用社会资源,不仅与社区建立广泛联系,鼓励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办学,提高教育经费利用率,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督导,主要是对学校的经费预算和执行情况、对学校的固有资产、教师培训经费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促进学校资金管理规范有效。还要与当地师范大学建立密切联系,使师范大学成为当地实施新课程的资源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育教研中心和指导中心。参考文献: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2王嘉毅,赵明仁.课程改革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04(2).3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11).4孙枝莲,胡卫平等.山西省初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5蔡志凌.新课程实施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5(4).6邓志伟.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八大阻碍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2006(3).The predicament a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