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自治县“珠治”试点工程石板桥小流域情况.doc_第1页
关岭自治县“珠治”试点工程石板桥小流域情况.doc_第2页
关岭自治县“珠治”试点工程石板桥小流域情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岭自治县“珠治”试点工程 石板桥小流域情况(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利局) 一、基本情况 石板桥流域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的永宁镇、沙营乡境内,距县城3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6281052648,北纬255632-255718之间,流域面积5.62km2,水土流失面积4.64km2,占总面积的82.6%,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该流域是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简称“珠治”试点工程)关岭石质山项目区12条小流域中的一条,流域内有我县唯一的一座小(一)型水库(石板桥水库),工程于2003年11月动工兴建,于2004年5月竣工。 二、治理的思路和原则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项目实施前,县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 “举全县之力,搞好珠治试点工程”的战略决策,并明确由县长亲自抓,常务副县长具体抓,水利局长组织实施,水保站长带队蹲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治理水土流失、抢救土地资源、防止土地石漠化为目标,以改善“三生”问题(生活、生产、生态)为切入点,以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为核心,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从而达到“三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石灰岩地区今后大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提,洪样板和经验的治理思路。 明确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草)相结合,与科技兴农相结合,与农村改厕、改灶、改圈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与小水利相结合,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与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坚持“珠治”试点工程实施到哪里,相关项目优先安排到哪里的原则,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力争做到治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保水土就是保生存、保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三、具体的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根据全国卫星遥感数据调查,1990年2000年,我县十年来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06.67平方公里,即我县平均每年有16000亩的土地被冲刷流失,导致了石漠化的日趋扩展,严重阻碍了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此,县委、县政府把“珠治”工作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由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人,并将治理工作列为年终考核内容,狠抓项目的实施; 2、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在项目实施区将治理内容和做法进行公示,政务公开,召开群众会,让群众了解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积极参与和配合工程建设,并得到群众的好评; 3、县委、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涉农项目配套,走合成治理之路,集中资金,山、水、林、田、路、畜牧、农业等综合治理; 4、保证技术服务到位,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水保技术人员蹲守工地,专人专车,严格执行质量、资金管理,技术员白天上山检查督促质量,晚上入村召开群众动员会,接受群众监督,把好质量关,同时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经纪律; 5、主动邀请乡镇政府和审计部门参加日常检查和竣工验收计量,主动接受乡镇政府和审计部门监督,确保资金安全; 6、治一片,管一片,加强生物措施管理,按图斑地块造林结束后,立即聘请专职管护人员,并与之签定管护合同,巩固治理成果; 7、县委组织部、县纪委与县水利局等共同承办水土保持培训班,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四、实施及完成情况 于2003年实施了石板桥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5km2,其中蓄水池25个,容量3397m3,占任务数的100.0%;沉沙池25个,排洪渠计划完成230m,实际完成1320m,占计划任务数的573.9%;管道464m,实际完成管道6670m,占计划任务数的1437.5%;计划完成拦砂坝一座,实际完成一座,占计划任务数的100.0%;计划完成坡改梯56hm2,实际完成56.7hm2,占计划任务数的101.3%;计划完成作业便道4032m,实际完成4036m,占计划任务数的100.1%;计划完成水保林111.9hm2,实际完成121.8hm2,占计划任务数的108.8%,且成活率高达95%以上;计划完成经济林19.1hm2,实际完成19.1hm2,占计划的100.0%,且成活率高达92%以上;计划完成果木林81.2hm2,实际完成81.2hm2,占计划的100.0%;计划完成封育治理(生态修复)144.5hm2,实际完成146.1hm2,占计划任务数的101.1%;建宣传碑牌18块,标语12幅;计划完成沼气池24个,实际完成24个,占计划的100.0%,总投资130.69万元,群众投劳6.74万个工日。该工程于2004年9月10日通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验收,并被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列入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小流域。 五、取得的经验 1、积极向领导宣传,争取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珠治”试点工程的关键; 2、实行项目公示,政务公开,召开群众会,宣传动员征得群众积极支持是搞好水土保持的前提; 3、廉政高效,业务过硬,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创新的水保人员和科技设备及交通工具是搞好水保工作的必要条件; 4、依法征收水土保持防治费是保护治理成果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5、水利、林业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查处破坏水土保持治理案件是搞好水土保持的重点,是管理和巩固治理成果的最好办法; 6、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设计资料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 7、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机构是搞好水土保持的组织保证; 8、严格质量和资金安全管理,高度负责的思想是搞好水土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