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与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考化学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与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考化学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与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考化学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与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高考化学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讲与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李仕才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2.Na2CO3与NaHCO3的鉴别与除杂(1)鉴别(2)除杂3.Na2CO3的制备侯氏制碱法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由于NaHCO3的溶解度较小,会以固体形式析出,反应的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将固体过滤后,再灼烧即可得纯碱,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向上倾斜。()2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的HCl溶液,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用热的纯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4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5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6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7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8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9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1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且Na2CO3俗称纯碱,但它们不是碱,是盐。2NaHCO3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HCO与OH反应生成CO,CO有可能发生后续反应,如NaHCO3与Ca(OH)2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白色沉淀CaCO3。3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2CO3与NaHCO3:Ca(OH)2溶液与二者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CaCO3,无法区别。4用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时,要求两溶液浓度相差不大,且加入的盐酸等浓度且不宜过大。一、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应用1有关Na2CO3和NaHCO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CO3比NaHCO3的热稳定性强B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不同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解析: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A对;Na2CO3和NaHCO3溶液中离子的种类相同,B错;Na2CO3与NaOH溶液不反应,C错;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NaHCO3产生的气体质量大,D错。答案:A2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C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Na2C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D相同条件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解析:NaHCO3的摩尔质量小于Na2CO3的摩尔质量,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物质的量的大小关系为n(NaHCO3)n(Na2CO3),即在相同条件下NaHCO3产生CO2的体积大;物质的量相等的NaHCO3、Na2CO3与盐酸反应,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NaHCO3溶液中HCO与OH反应生成CO,CO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pH大。答案:C3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a通入CO2,然后b通入NH3,c中放碱石灰Bb通入NH3,然后a通入CO2,c中放碱石灰C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Db通入CO2,然后a通入NH3,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解析: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O2,利用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析出。由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NH3,但为了防倒吸,所以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考虑NH3的尾气处理,所以选择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即C选项正确。答案:C4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应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解析:Na2CO3和Na2SO4均能与Ba(OH)2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答案:D二、Na2CO3与NaHCO3的鉴别5杨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的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 BC D解析:Na2CO3水解程度大,溶液碱性强,正确;NaHCO3在溶液中加热不分解,错误;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正确;BaCl2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与NaHCO3不反应,正确;取同体积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错误。答案:B6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1)只根据图、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填装置序号)。(2)图、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实验相比,实验的优点是_(填选项序号)。A比复杂B比安全C比操作简便D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3)若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 (填化学式)。解析:(1)图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故不可以;图可以鉴别,因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同,可根据气球膨胀程度来判断。(2)图、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实验的优点是可同时做对比实验。(3)试管B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答案:(1)(2)2NaHCO3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D(3)NaHCO3三、Na2CO3与NaHCO3的综合实验探究7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某学生拟在实验室中制备并分析Na2CO3的纯度。实验一:Na2CO3制备:用50 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为防止通入的CO2过量而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步骤:()用25 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小心煮沸溶液12 min;()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 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1)按他的设计,第()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_。装置B使用的试剂是_,作用是_。有人认为实验步骤()()的顺序可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你认为是否合理_(填“是”或“否”),理由是_。实验二:Na2CO3纯度的分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B中盛有10.0 g的Na2CO3样品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原容器中CO2含量可忽略不计,各装置内反应完全。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和药品还有Zn粒、浓H2SO4、CaCO3(s)、蒸馏水。(2)装置A锥形瓶内盛有_,装置A的作用是_。装置B分液漏斗中装有_。(3)若无装置C,实验结果将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_。(4)若实验后,装置D的质量增加3.96 g,则该Na2CO3样品的纯度为_。解析:(1)装置A是CO2的发生装置,用的药品是盐酸和CaCO3;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l,最好的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因为CO2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所以要先加热煮沸,除去溶解在水中的CO2,再使()中生成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纯净的Na2CO3。(2)装置A用于制取H2,用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目的是把装置B产生的CO2都赶到装置D中被碱石灰吸收,使实验数据尽可能准确;装置B发生的是酸与Na2CO3生成CO2的反应,后面没有除杂装置,所以可用不挥发的稀硫酸。(3)装置C用来吸收CO2中的水蒸气,若无此装置,装置D中的碱石灰不仅会吸收CO2还会吸收水蒸气,使测得的CO2的量偏高,导致Na2CO3的含量偏高;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对实验造成误差。(4)装置D的质量增加3.96 g,增加的质量为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根据转化关系知:Na2CO3CO2 106 44 m(Na2CO3) 3.96 g,解得m(Na2CO3)9.54 g,w(Na2CO3)100%95.4%。答案:(1)石灰石和稀盐酸饱和NaHCO3溶液吸收CO2气体中的HCl否若不先驱出溶液中溶解的CO2气体,步骤()加入的NaOH将有一部分与CO2反应,得到的Na2CO3不纯(2)Zn粒装置A中生成的H2推动装置B中的CO2气体,使装置B中的CO2气体全部被装置D中的碱石灰吸收稀硫酸(3)偏高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等气体进入装置D中,使装置D中碱石灰的质量增加(4)95.4%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综合计算1 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定量关系2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象(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图象特点:Oa段、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反应原理:Oa段COH=HCO,ab段HCOH=H2OCO2。(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图象特点:从O点开始即产生CO2气体。反应原理:HCOH=H2OCO2。(3)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图象特点: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反应原理:Oa段COH=HCO,ab段HCOH=H2OCO2。(4)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图象特点: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反应原理:Oa段HOH=H2O,COH=HCO;ab段HCOH=H2OCO2。3 CO2与NaOH反应后产物成分的确定和计算(1)有关NaOH与CO2的反应规律 (2)CO2与NaOH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判断方法若a0(即图象从原点开始),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若V(Oa)V(ab)(即Oa段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若V(Oa)V(ab)(即Oa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大于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V(Oa)12,故产生的CO2的体积不相同。答案:D3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A BC D解析:图象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正确;图象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正确;图象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不正确;图象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不正确。答案:A4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A和B两份,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