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doc_第1页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doc_第2页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doc_第3页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doc_第4页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以一个美学分析的角度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本身除了具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实用功能外,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纵览中国古建筑,其中之审美意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色,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实用,且不失其高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古人之高尚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中国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具体来看,商周至秦汉时期,为其萌芽与成长时期,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为其发展的成熟与高峰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古建筑营造程式化、定型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曾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卓越的建筑人才,营造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欣赏中国古建筑,其实就好比翻阅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这一切的一切皆可从每一面历史的城墙上寻索到关于那个时代的痕迹和回忆,是那些古建筑让历史更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古建筑是谓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之存在,无论其营造规制、实效价值还是其审美意趣,皆得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精义,宜合地理之气候特征。与风水之调和,与人居之生息,与自然之融通,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说。中国古建筑总体上而言,是以木架结构为主,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常用建筑材料,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整个建筑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规范、完善的统一体。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严谨、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庭院是我国古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于庭院中,可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是为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内向,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一般来说,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重点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纵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而至于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从建筑风格上来说,南北风格各异,北方大气磅礴、规整庄严,将帝都之气象风貌展露无遗,与之相比,江南的古建筑则来得小巧玲珑,布局活泼,在景致的设置上,追求诗情画意般的文人风味,有意打破形式布局上的对称规整,与人一种灵动之感。中国古建筑样式可谓千姿百态,类型各种,但在风格上总体可归为四类:一是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这种风格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之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较强的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皆有其特殊规定。例如古代帝王陵墓、祭坛、戒坛、金刚宝座和大佛阁等;二是雍容华贵的宫廷式风格。其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道观佛寺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格,尺度合宜,装饰一般华丽;三是亲切宜人的住宅风格。其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合宜而不曲折;建筑内敛,造型简朴,装饰比较精致;四是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其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点之中,还有一些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彩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山水花木相结合,将自然之景致融于建筑当中,实则有人与自然和谐呼应之效果。 中国古建筑其优美柔和和变化多样的形式是特别引人注意的。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以及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长方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圆形、半圆形、日形、桃形、扇形、梅花形、棱形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而坡顶又中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种类。当然还有则是将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进行组合,从而变换出更多形态花样。中国古建筑有着完美的结构,即成熟的木质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房梁,再在房梁上铺设屋顶,这些都是承重的部分,而墙壁只起间隔的作用,并不承受重量。在整个房屋结构中各个构件都有榫卯连接,被称为软性连接,富有韧性,因此才有所谓“墙倒屋不塌”之说。当然,除了抗震之外,其建筑结构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采伐原料和施工都比较方便,在古代建造工具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情况下,选择木结构无疑是高明的。中国古建筑的色彩颇为惊艳。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和风俗习惯的要求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如以红墙黄瓦衬托绿树蓝天,再加之檐下的金碧彩画,整个建筑便是立刻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色彩这一艺术特征中,彩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看尽的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其屋檐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的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及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从而让整个建筑看上去更辉煌绚丽。当然,相比彩画的绚烂华丽,朴素淡雅的色调同样是深受人们喜欢。一些园林、寺观以及江南民居多为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不可不为之清秀宜人,浸透雅趣。中国古建筑好以雕塑装饰,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大气高雅,内容丰实。中国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而题材则有人物、宗教传说、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中龙凤题材更是被广泛采用;另一类是在建筑内部或周围布局雕塑,独立建筑本体而立,就像是建筑的附属物。建筑既由人造,势必打上人文烙印。中国古建筑之营造从来都是讲求意蕴和精神内涵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筑审美意识等都会在建筑中有所反映。中国历史悠久,封建宗法礼制长期控制着人们达几千年,使得建筑本身在完成其所负载的实用物理功能的基础上,更多地被赋予了无形的精神意蕴的象征。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及象征意味等无不体现在中国古建筑当中,而且这些观念经长期发展演变,逐渐被规范化、制度化、等级化。封建礼教对建筑的影响最直观的反映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了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群,这类的地位远远超出了用性建筑。礼的涉及内容极广,大体可分为“吉、嘉、宾、军、凶”五礼,相应地出现了有关祭祀、纪念、墓葬等礼制性建筑。由于这类建筑的重要性,因此无论从建造材料、工艺及保存重视度都是其他类建筑不可比拟的。科学文化有其民族性,同时也是为全人类所共有的,建筑亦不例外。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世界建筑史上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彩一笔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如今中国元素正强烈地影响着整个世界,给世界带去各种惊喜。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最为全面的艺术浓缩形式之一,承载着非凡的文化意义。作为祖先遗产的继承者,我们理当将其创新发扬,让全世界了解我们这一古老精美,可屹立成百上千年不倒的伟大艺术品。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仅仅在GDP上下苦功必然是不够的,当今世界强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只着眼经济,而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地传播。今天的中国不再是昨日任人宰割的脚下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正怀揣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走向世界,但这自信的背后毕竟是以经济做支撑的,是一种经济自信,是面子上的自信,无根无实,其背后虚软无力,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我们嘴上虽无时无刻不无比自豪地说着,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文化精神渊博,是唯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等等,而这种总拿祖先留下来的遗产说事的,实则就是典型的“文化啃老族”,究竟中国人何以拿不出自己骄傲的文化名片,敢于向全世界大胆介绍我们的优秀文化?资源优势并不等于效益优势,我们手里虽掌握着大把优质的文化资源,但我们似乎从来不懂得聪明开发利用,往往是“利”字当头,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换取眼前的好处。可以说,在今天的社会,古建筑等之类的东西是不太受待见的。古建筑除了供文化专家们考究一番,做些千篇一律的分析报告,然后保存在原地一副老态龙钟模样供人赏玩拍照或是直接给拆迁办的推土机一次性处理以给经济发展留空间,我们似乎没有更令人满意的做法了。一个不懂得传承民族优秀传统的民族是可悲的。中国人对祖先留下的东西如何处理保护的实际情形是令人痛心的。从全国各地的报道即可看出,很多地方往往是以挖掘古建筑的经济效益潜力为目从而对古建筑进行翻新和维护,一旦有强大的经济利益引诱,便是干脆旅游也不弄了,拆了给建设商品房、商场等腾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