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件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1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件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2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件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3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件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4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课件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号产生电路,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波形发生的概念和波形发生电路类型 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了解LC振荡电路和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般了解常见非正弦波形发生电路。 本章讲授 3学时,自学10学时,主要内容,概述 正弦波产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本章小结,概述,什么是信号产生电路 定义信号产生电路是一种通过自激方式把直流电 压变化为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电压(如正弦波、矩形波 和锯齿波等)的一种电子线路。 信号产生电路的分类 分类 正弦波产生电路、非正弦波产生电路,正弦波产生电路,正弦波产生电路就是利用自激振荡电路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交流信号的电路,通常也称为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理,自激振荡的条件,开关合在“1”为无反馈放大电路。,开关合在“2”为有反馈放大电路,,开关合在“2”时,,去掉ui 仍有稳定的输出。反馈信号代替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自激振荡状态,产生自激振荡的原理,自激振荡的条件,(1)幅度条件:,(2)相位条件:,n 是整数,产生自激振荡的原理,起振及稳幅振荡的过程,要维持振荡输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1)原始信号从何获得? (2)什么时刻进行切换?怎样切换?,起振条件:,相位条件: 对选定频率AF=2n,幅度条件: 对选定频率 |AF| 1,产生自激振荡的原理,反馈振荡的建立过程,放大特性uo=Aud,反馈特性uf=Fuo,ud,=uf,uo,噪声,放大,反馈,放大,反馈,放大,反馈,放大,反馈,放大,反馈,放大,反馈,只要环路增益|AF|1 输出信号就越来越大!,产生自激振荡的原理,反馈振荡的稳定过程,为了建立振荡,要使环路增益 |AF|1。,当幅度达到一定值时,放大器将进入非线性状态,增益也开始下降,最终达到振荡的平衡条件 |AF|=1。,放大特性uo=Aud,反馈特性uf=Fuo,噪声,振荡平衡点,正弦振荡器的基本构成,反馈电路形成正反 馈。,放大电路 放大信号,稳幅电路使电路能 从AuF 1,AuF =1 从而达到稳幅振荡。,选频电路保证输出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即使电 路只在某一特定频率下满足自激振 荡条件。,RC正弦振荡器,1. RC正弦波振荡的组成,RC振荡电路的选频网络:电路构成起来方便,易受干扰,一般只适用于中低频率正弦波振荡。,按照RC选频网络的不同,常用的RC正弦波振荡有:,(1)RC串并联网络振荡,(2)RC移相振荡,(3)RC双T网络振荡 等,RC正弦振荡器,2. RC串并联网络振荡(文氏桥振荡器),RC串并联 正反馈网络,同相放大,RC正弦振荡器,3.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率特性,当相移为0时,幅频特性为|F|=1/3。,起振时,A 3, 一般设计电路时取510。,稳定时,A = 3。,电路结构上要求:R2 2R1(起振), R2 = 2R1(稳定) 。,RC正弦振荡器,4.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实际电路,采用如热敏电阻改善波形.,半导体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利用它的非线性可以 自动稳幅。,RC正弦振荡器,4.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实际电路,起振时,二极管截止,R2大于2R1,即A 3,随着uo的增大,二极管逐渐导通,R3(包括二极管的导通电阻)与R2并联,总电阻逐渐减小,A自动下降,当A=3时,振荡器稳定。,也可利用二极管构成稳幅电路。,LC正弦振荡器,LC 振荡电路的选频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可以产生高频振荡(几百千赫以上)。由于高频运放价格较高,所以一般用分离元件组成放大电路。,1. LC振荡电路的基本形式,(1)变压器反馈式,(2)电感反馈式,(3)电容反馈式,LC正弦振荡器,2.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根据反馈极性判断的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是否具有正反馈。,电路组成,电路构成正反馈环,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只要反馈环路总增益大于1,电路即能够起振。,正反馈,LC正弦振荡器,2.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正反馈,振荡频率,放大电路,选频电路,反馈网络,LC正弦振荡器,例1:在调节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中,试解释下列现象 (1)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头后就能起振; (2)调RB1、RB2或 RE的阻值后即可起振; (3)改用较大的晶体管后就能起振; (4)适当增加反馈线圈的圈数后就能起振; (5)适当增加L值或减小C值后就能起振; (6)反馈太强,波形变坏; (7)调整RB1、 RB2或 RE的阻值后可使波形变好; (8)负载太大不仅影响输出波形,有时甚至不能起振,LC正弦振荡器,解:,(2) 调RB1、RB2或 RE的阻 值后即可起振;,原反馈线圈接反,对调两个接头后满足相位条件;,(1) 对调反馈线圈的两个接 头后就能起振;,调阻值后使静态工作点合适,以满足幅度条件;,(3) 改用较大的晶体管后就能起振;,改用较大的晶体管,以满足幅度条件;,LC正弦振荡器,(5) 适当增加L值或减小C值后就能起振;,增加反馈线圈的圈数,即增大反馈量,以满足幅度条件;,(4) 适当增加反馈线圈的圈数后就能起振;,当适当增加L 值或减小C 值后, 等效阻抗|Zo|增大,因而就增大了反馈量,容易起振;,LC并联电路在谐振时的等效阻抗,LC正弦振荡器,(7) 调整RB1、RB2或 RE 的阻值可使波形变好;,反馈线圈的圈数过多或管子的太大使反馈太强而进入非线性区,使波形变坏。,(6) 反馈太强,波形变坏;,调阻值, 使静态工作点在线性区,使波形变好;,(8) 负载太大不仅影响输出波形,有时甚至不能起振。,负载大,就是增大了LC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R。R的增大,一方面使|Zo|减小,因而反馈幅度减小,不易起振; 也使品质因数Q减小, 选频特性变坏, 使波形变坏。,LC正弦振荡器,正反馈,注意: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的极性时,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两端的极性相同, 属于选频网络的电容,其两端的极性相反。,例2:试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图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LC正弦振荡器,三点式 LC振荡电路,1.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正反馈,放大电路,选频电路,反馈网络,振荡频率,通常改变电容 C 来调节振荡频率。,反馈电压取自L2,振荡频率一般在几十MHz以下。,LC正弦振荡器,三点式 LC振荡电路,2.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正反馈,放大电路,反馈网络,振荡频率,通常再与线圈串联一个较小的可变电容来调节振荡频率。,反馈电压取自C2,振荡频率可达100MHz以上。,选频电路,LC正弦振荡器,例3:图示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如果不能振荡, 加以改正。,解:直流电路合理。 旁路电容CE将反馈信号旁路,即电路中不存在反馈,所以电路不能振荡。将CE开路,则电路可能产生振荡。,反馈电压取自C1,正反馈,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方波发生器 三角波发生器 锯齿波发生器,方波(矩形波)发生器,电路结构,负跳变触发电平:,正跳变触发电平:,方波(矩形波)发生器,工作原理,1. 设 uo = + UOM,此时,输出给C 充电!,则:u+=UH,一旦 uc UH , 就有 u- u+ ,在 uc UH 时,,u- u+ ,uo 保持 + UOM 不变;,uo 立即由UOM 变成UOM,方波(矩形波)发生器,工作原理,此时,C 经输出端放电。,2. 当uo = -UOM 时,,u+=UL,uc降到UL时,uo上翻。,方波(矩形波)发生器,工作原理总结,当输出处于正饱和时:,uo=+UOM,输出电压对电容充电, uC 按指数规律增大,经过T1,uC=UH,uo=-UOM,触发,当输出处于负饱和时:,uo=-UOM,输出电压对电容反向充电, uC 按指数规律减小,经过T2,uC=U,uo=+UOM,触发,方波(矩形波)发生器,输出波形,0,方波(矩形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各部分的作用,RC电路:起反馈和延迟作用,获得一定的频率。,迟滞比较器:起开关作用,实现高低电平的转换。,三角波发生器,电路一:方波发生器 矩形波积分电路三角波,此电路要求前后电路的时间常数配合好,不能让积分器饱和。,三角波发生器,工作原理,uo,三角波的周期由方波发生器确定,其幅值也由周期T和参数RC决定。,三角波发生器,改进电路,反向积分电路,上行迟滞比较器,特点:由迟滞比较器和反相积分器级联构成,迟滞比较器的输出作为反相积分器的输入,反相积分器的输出又作为迟滞比较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