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补完版.doc_第1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补完版.doc_第2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补完版.doc_第3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补完版.doc_第4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补完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题库答案一、判断分析题1. 中央银行不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课件答案:正确。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前,由自然的发展与演变过来早期中央银行的制度是很不完善的,一般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的。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后,现代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形成了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是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这些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又决定了现代中央银行不能继续像早期中央银行一样兼营商业银行业务。网络答案:正确。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确定了中央银行不能从事商业银行业务,不能面对个人和企业办理金融业务;否则回违背中央银行的宗旨。2. 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的多少,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课件答案:错。中央银行只能决定商业银行持有的法定准备金,而对于各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来说,是由各商业银行自身决定。各商业银行自身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有可能会受到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准备金率的影响,而不会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3.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对地区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不能主要看其能为本地区争得多少资金和规模。网络答案:正确。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对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看其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4. 中央银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课件答案:对。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以及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是为了一国创造货币及信用流通工具,满足生产和流通,为了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为了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活动,稳定金融市场,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为了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监督管理一切涉外金融活动等等一切的需要。这样的特殊的宗旨决定了中央银行的业务特征,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以盈利为目的。5. 商业银行可以用自己的负债交纳准备金。网络答案:错误。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只能使用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或库存现金,这些都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而非负债。6. 提高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要求人民银行与政府完全独立,直接隶属全国人大的领导和管理。(错,直接隶属于国务院)7. 中央银行对其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网络答案:正确。因为中央银行有货币发行的权力,不需要以利息作为手段吸收存款;中央银行如果要对存款支付利息,往往又要求中央银行有收入来源,增加中央银行工作的压力与难度。8.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即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金全部归政府所有。课件答案:错。中央银行的资本构成除了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之外,还有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全部股份非国有、无资本金、资本为多国共有这些构成形式。所以,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并不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全部归国家政府所有。9. 货币政策是调控社会总供给的政策。网络答案:错误。所谓货币政策,就是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使之与总供给水平一致,从而稳定经济运行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手段是调控社会总供给,而目的是调控社会总需求。10. 判断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其长短期资产所占比重。(错,主要看不良资产占比)11. 中央银行的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清偿性。网络答案:正确。因为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职能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搞好宏观调控,这就要求中央银行的资产应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12. 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和透支,二者没有区别。网络答案:错误。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是中央银行主动,是有计划的,是短期的,有契约,要偿还,一般不会扩大社会总需求,独立性较强,属于经济发行,是有一定的限额,符合国际惯例;财政向央行透支:是财政主动,是临时性的,从时间上来看是长期的,无契约,不偿还,会扩大社会总需求,独立性不强,是无限额限制,属于财政发行,不符合国际惯例。13. 中央银行总行和分支行的职能重心是一致的,均表现为“服务、调节、监管”三大职能。课件答案:错。中央银行总行职能为“服务、调节、监管”三大职能,而分支行的职责应定位于政策信息反馈、金融服务支持、金融环境建设三大职责。14. 流通中的现金既是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又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网络答案:正确。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用以发放贷款,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央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为了怕商行出现破产、资金运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要对所有的商业银行征收上来的存款,收取存款准备金,所以说流通中的现金既是商行的资金来源又是央行的.15. 持有中央银行股票与持有一般公司股票,二者并无区别。网络答案:错误。持有中央银行股票与一般公司股票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持有中央银行股票没有参与投票决策的权力。16. 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央银行监管和商业银行经营都是完全有益的。(错误,对商业银行有成本的提升也许不利)17. 中国人民银行应实行利润留成制而不是预算制。网络答案:错误。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利润留成制实践中会造成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以赢利为目的,这与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宗旨是相违背的。实行预算制才符合国际惯例。18. 再贴现政策既能影响社会资金流向,也能影响社会资金流量。课件答案:对。(1)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影响到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进而它们的筹资意愿和能力,从而调控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存款货币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全社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2)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的规定,主要是影响商业银行和全社会的资金投向。(3)通过计划与分配再贴现的额度。(4)通过实行差别优惠再贴现利率。(5)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既调控资金流向又调控资金流量的货币政策目标。19. 根据“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中央银行不应限制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错误,贷款集中度是从风险角度考虑的,属于央行的监管范围)20. 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应低于同业拆借的利率。课件答案:错。一般来说,同业拆借利率是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为基准,再根据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由拆借双方自由议定的。由于拆借双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其信誉比一般工商企业要高,拆借风险较小,加之拆借期限较短,因而利率水平普遍低于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21. 加强金融监管,要求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金融监督管理权力。(错误,央行主要是宏观调控,营造宽松的环境。而银监会主要行使金融风险控制的管理权力)22. “菲利普斯曲线”一样适合于分析解决我国经济金融中的问题。课件答案:错。我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胀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无长期稳定负相关性,因而不宜套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导向治理我国通胀与失业。23. 利率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指标。课件答案:错。在我国不适宜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这主要是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决定的。首先,在我国缺乏一个公认的、具有一定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基准利率。其次,我国的国民经济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足。再次,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建设程度不足。二、简述题1.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内容及必要性。答:1.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涵:指中央银行在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地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独立的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2.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容:(1),独立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2),独立地发行货币;(3),独立地管理金融市场、调控宏观经济。3.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1),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产生的可能;(2),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3),因为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业务有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4),因为中央银行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5),为了搞好金融监督与管理。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特征。答:1. 所谓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2. 货币政策的特征。一般说来,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不是微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整社会总供给的政策。(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的控制措施,而非直接的控制措施。(4)货币政策是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3. 货币政策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使货币的供给不成为重大经济波动的根源,从而维护、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2)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的、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对来自其他方面的经济干扰因素发挥抵消作用,即通常所讲的逆经济风向而行的作用。3. 金融监督管理的含义、目的、原则。答:金融监督管理的原则:(1),依法监督管理原则;(2),适度竞争原则;(3),不干涉金融业内部管理原则。金融监督管理的目的:(1),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2),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增进市场的信心;(3),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广金融稳定;保证稳定发展;)衡量一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是否有效的标准,不在于其外在形式,关键看其能否与本国经济金融业的发展相适应,能否真正维护存款人与合法债权的利益,能否有效维护金融法律与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能否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不是在短期内根据某国的金融监督机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的,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4. 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对我国中央银行提出的新要求。答: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通过四大传导机制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或繁荣或萧条的大背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得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了。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面前,中国不可能一枝独秀。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必须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风险和成本。第二,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国实体经济受到致命的伤害,比如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业绩下滑,还本付息的能力严重下降,这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升高,从而使银行的业绩受到影响。第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消费能力下降,中国出口下滑,进出口企业业绩受到影响,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可能变成坏账、呆账。第四,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部分主要国家由于金融形势恶化出现资金需求上升供给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中国的外资流入有可能减少,这对中国银行业也有负面影响。最近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权的抛售就是最好的佐证。5. 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与发展三个阶段的代表国家及其原因。答:阶段时 期代 表 国 家主要背景与原因第一个阶段1694年到1913年1694年英格兰银行1800年法兰西银行1814年荷兰银行1875年德意志银行1882年日本银行1913年“美联储”成立(1)这些国家是世界上商品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建立最早。(2)客观上主要是本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3)政府融资便利的需要。第二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十年1924年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建立1928年,旧中国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建立1935年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中央银行建立(1)一战后,国际性经济、金融恐慌严重;(2)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性经济、金融会议要求;(3)国际金融势力的推动。第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7年多数尼加中央银行建立;1948年新中国、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建立;1949年伊拉克中央银行建立。(1)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的要求;(2)经济、金融独立的要求;(3)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之模式。6.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的一般原则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设置中的问题。答:一般原则:1、按经济区划设置的原则。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就是这样设置的。2、在设置分支机构时,既按经济区划设置也考虑行政区划。如德国中央银行,意大利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就是按这一原则设置的。3、数量有限和适当的原则。我国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问题:1、总行与分支行一一对应,关系复杂,2、政府干预较多3、机构人员素质较低。7.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选择的原则及其作用。答:(一)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一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配合、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中央银行只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部门,它所能控制或直接影响的只是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只是中央银行的一个控制变量,并不是宏观经济目标本身。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直接地决定或控制宏观经济目标,而只能借助于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等中介指标的控制和调节,间接地影响宏观经济目标。第二,货币政策目标亦即宏观经济目标,是一个长期的、非数量化的目标,它只能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指导思想,并不能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操纵提供现实的数量依据。因此,中央银行必须找出短期的、数量化、能用于日常管理和操纵的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介或桥梁,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并借助于这些中介指标实现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一般原则1、必须首先满足“三性”要求必须首先满足三个条件,即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1)所谓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金融控制变量,必须具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使中央银行能迅速而准确地收集到有关指标的数据资料,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便于进行科学预测。(2)所谓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能较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3)所谓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指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通过中介指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8. 存款保险制度的含义及其作用。含义: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作用1、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却在事前也有体现,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进面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 2、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中发现隐患所在,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同时由于这一制度对公众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3、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往往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优势,而中小银行则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大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而垄断是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公众获得的利益就会小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 4、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9.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枢纽。答:中央银行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她既独立于政府又受政府的制约,她在业务经营上不以赢利为目的;对其存款一般也不支付利息;在业务经营对象上她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而不直接面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她的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中央银行一般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这些都是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四个方面: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监督管理金融业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她目前基本上体现了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发挥了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不断强化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10.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否有效地贯彻中央银行的意图、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但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自身的构成和规范程度,也取决于传导机制所处的外部环境。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特征:1、间接调控性2、目标与工具变量之间传导迅速、准确。3、法制健全,调控主客体的法律意识和经营行为都很规范,避免传导机制的扭曲和变形,保障货币政策意图传导准确、迅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存在不少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控效能远没有发挥出来。具体来说:1、中央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2、转轨时期的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4、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导致以上原因的在于:1)微观基础不成熟;(2),价格型工具的作用受到限制;(3)社会保障体制落后;(4),激励政策不到位11.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局限性答: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可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超额储备水平,从而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总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劵可从两个渠道影响利率水平:当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劵时,一方面证劵需求增加,证劵价格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储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当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劵时,利率的变化方向相反。此外,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劵,可直接改变市场对不同期限证劵的供求平衡状况,从而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如果商业银行持有较多超额储备而不依赖中央银行再贴现时,就会使紧缩性货币政策难以奏效;这时候,中央银行若以公开市场业务相配合,则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必然减少,紧缩政策目标得以实现。局限性:1、利率不成熟,2、货币市场,票据市场滞后;3、资本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4、宏观执行可信度下降,执行成本上升。12. 对商业银行清偿力进行管制的必要性。答: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1、为了保护存款人的财产安全,2、维护金融业的稳定,3、保持良好的宏观环境的必要性4、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阐述。13. 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答: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基本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及传导过程三个方面。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1.金融创新使部分传统的选择性政策工具失灵;2. 金融创新弱化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力度与广度;3. 金融创新使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下降;4. 金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1)金融创新破坏了中介目标的可测性。(2)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目标的可控性。(3)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性。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影响。(1)金融市场的创新,削弱了各国中央银行对国内货币的控制能力。(2)金融机构的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控制的基础。(3)金融业务创新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能力。14.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政府、银行”的银行,其职能重心发生了哪些变化。答:中央银行的职能为三方面:(1)服务的职能:包括为政府服务如代理国库,参加参与国际金融机构与活动,对政府有条件的提供信用;和为金融机构服务如主持清算事宜和充当最后贷款人。(2)调控的职能:包括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调控基础货币,管理货币流通;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管理国际收支,稳定汇价等。(3)监督的职能:包括监督管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督管理成乡信用社;监督管理金融市场;提供支付服务等。银监会分离出来,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15. “骆驼氏银行评级体系”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1926年银行发展迅猛,银行评价标准很多,但是没有统一。1952年美国的银行评价标准出来,后来统一成ACMELS。16中央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答: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的来讲,中央银行是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具体地说:其历史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货币发行的客观需要。2、统一票据交换的客观需要。3、最后贷款人的客观需要。4、加强金融监督与管理的客观需要。5、代理国库和政府融资的主观需要。总之,我认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是主客观原因结合的一种交易的结果,当然这种交易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7金融监督管理的必要性。答:必要性:金融重要性;高风险性;金融行业脆弱性;信息不对称性。目的:(1),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2),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督管理,增进市场的信心;(3),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18中央银行的性质是什么?具体表现何在?答: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表现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并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而改变的。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信用制度的枢纽;中央银行是高于普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殊法人。3、中央银行的性质表现在:(1)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特权,其它银行和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权力;(2)中央银行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来完成);(3)中央银行是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机关(通过监督管理金融业来体现);(4)中央银行是一国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行(通过主持清算事宜和充当最后贷款人来体现)。19人民银行单独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必要性。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发展的客观要求。2、加强宏观控制和搞活微观经济的客观要求。3、建立和健全我国金融体制的客观要求。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5、建立和发展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客观要求。20“二战”后中央银行制度呈现新特征的原因。21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22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背景: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跨国银行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迅猛发展,国际间信贷资金金额骤增,银行竞争加剧,金融风险增大,这一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国际金融监管背景:(1)国际清算银行成立的背景与初衷:(2)国际经济金融联系紧密,一体化趋势加强;(3)国际经济金融竞争加剧,不平等竞争的抱怨越来越大;(4)国际金融业经营风险与动荡加剧;(5)国际金融市场造成的风险案例增多;(6),为了防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英格兰银行行长里查森发起并成立了“巴塞尔委员会”;(7)其宗旨就在于:协调各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措施;加强对金融业的有效监督管理;维护国际金融竞争与发展的秩序;保障国际金融业安全有序的发展。主要内容:重点是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BASELII)(简称“新协议”),“新协议”认为,仅通过资本规定无法真正实现银行的安全运营,只有通过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管检查和市场纪律,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健性。低水平或局部地实施一个或两个支柱不会实现充分的稳定性,三者必须协调使用,才能真正体现已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质精神。CAMELS2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关系。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均是国家总需求调控的工具,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与控制的左右手,二者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关系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具有相互替代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都要为宏观经济目标服务,目标上的一致性使二者之间具有了相互替代性;而且,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决策较慢、效果较快,而货币政策的决策较快、效果较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所要解决的经济金融问题,审时度势,相机行事。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具有互补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各自有各自的长处、又各自有各自的短处、各自有各自的相对独立的作用范围,因此两者应该取长补短、权衡利弊,最好是“一松一紧”,相互搭配逐步微调;尽量避免“双松双紧”,以免引起宏观经济的动荡。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又具有矛盾性。货币政策的直接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稳定金融,财政政策的直接主要目标是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提高社会福利,两者的具体任务不同,实现两个目标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具体要求不同,因而也会产生许多矛盾与冲突。总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十分注重两者的相互协调性,而决不能“单打一”。三、对比分析题1.人民银行总行及分支行职能重心的差异和原因。答:人民银行总行职能人民银行总行掌握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管理权,信用总量调控权和基准利率调节权,保证全国统一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人民银行应以稳定货币作为首要任务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分支行职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作为总行派驻地方的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跨行政区域设置,并主要从事人民银行内部监督,横向头寸调剂,调查统计分析研究,经理国库和发行基金调拨,外行管理和联行清算。2.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几种类型。(利率调控,货币调控)3. 人民银行单独履行央行职能前后的性质、职能作用的差异。银监会分离出央行前后的职能。主要进行宏观调控,监管权力主要下方银监会4.中央银行产生、发展“三次高潮”的代表国家及其原因。答: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国家及其主要背景与原因(如下表)阶段时 期代 表 国 家主要背景与原因第一个阶段1694年到1913年1694年英格兰银行1800年法兰西银行1814年荷兰银行1875年德意志银行1882年日本银行1913年“美联储”成立(1)这些国家是世界上商品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建立最早。(2)客观上主要是本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3)政府融资便利的需要。第二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十年1924年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建立1928年,旧中国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建立1935年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中央银行建立(1)一战后,国际性经济、金融恐慌严重;(2)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性经济、金融会议要求;(3)国际金融势力的推动。第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7年多数尼加中央银行建立;1948年新中国、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建立;1949年伊拉克中央银行建立。(1)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的要求;(2)经济、金融独立的要求;(3)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之模式。5. 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放款业务的异同。答:相同点有以下3点:(1)就其效果而言,中央银行买进实际上是以自己创造的负责去支付,这就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贷款;而卖出证券,则相当于收回贷款,其效果是相同的。(2)就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言,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同发放贷款一样,实际上都会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相反,多倍紧缩。(3)无论是证券买卖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是中央银行调节与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与业务。不同点有以下4点:(1)证券买卖相当于抵押货款,但证券的买卖是以证券的质量为依据,而中央银行的贷款则是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依据。(2)资金的流动性不同。中央银行贷款尽管都是短期性的,但必须到期才能收回;而证券业务则因证券可以随时买卖,不存在到期问题。因此,证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金流动性。(3)对中央银行而言,贷款有利息收入;而证券买卖则没有利息收入,只有买进或卖出证券的价差收益。(4)中央银行从事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都要以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较为成熟为前提,而从事的贷款业务则对经济、金融环境的要求较低,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可以从事贷款业务。6.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几种类型的原因及其利弊。答:第一类,政府无权干预中央银行决定的事项。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其专门负责货币政策的决定和运营,向国会负责,不接受政府的指示;又如瑞典银行,只接受国会或银行委员会(国会的常设委员会)的指示。第二类,政府只拥有在一定期限内推迟中央银行决定的事项的权限。如德国联邦银行在行使法律授予的权限时,不接受联邦政府的指示,但是如果联邦政府提出要求,则必须将联邦银行的决议推迟实施,推迟时间以两周为限。第三类,承认政府提出异议的权利,根据不同事项,通过行政法庭的裁决。如法国银行,如果监事(由财政部长任命)对理事会的决议不提出异议即可通过;如果监事提出异议,应由中央银行总裁召集理事会重新进行审议,如果仍然不能达成一致就由国家行政法庭裁决。第四类,如果违反国家利益,政府可以行使否决权。如在比利时,当政府官员认为,比利时国民银行的决议违反国家利益时,可以暂停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并向财政部长通报,由财政部长来裁决。第五类,政府对中央银行保留一般的指令权。如在英国,当财政部认为是社会公益所需时,可以对英国中央银行发出指令。但是,一般事前应同英国中央银行总裁协商。7. 现存四种金融监督管理体制的利弊。答:(1)双线多头金融监督管理体制:(2)单线多头金融监督管理体制:(3)单一集中金融监督管理体制:(4)跨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8. “稳定币值、稳定物价、稳定货币”三者的区别。答:(1)1930年以前,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的即“稳定金融”或“稳定币值及汇价”。其主要的原因和背景在于:1,首先,中央银行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商业银行盲目发行银行劵,产生兑付危机,因此中央银行一经产生也就历史性的肩负起了“统一货币发行、稳定货币与金融”的历史责任。2,1930年以前世界各国普遍地实行金属本位制度(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与输入)因此,保持币值及汇价的稳定,防止金融恐慌,进而避免经济恐慌就显得特别重要。3,1930年以前,资本主义经济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说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国家干预经济、国家调控经济的认识不管在理论上或是在政策上都未产生和执行。因此,作为中央银行这一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部门还不可能提出其它的货币政策目标。(2)1930年1950年以前,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由单一转向双重既由单一的稳定金融转向“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其主要原因背景在于: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了当时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社会、政治、经济问题;2,1936年keynes的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的出版极其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主张被西方国家政府采纳,这时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既有现实要求又有理论指导;3,“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为实现“充分就业”采取了“廉价的货币政策”与“赤的财政政策”,导致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稳定币值也无疑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3)1950年1976年以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由双重目标发展到了多重目标阶段,既增加了“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其主要原因与背景在于:1,“二战”以后,世界个主要国家都从战争中解脱出来,医治战争创伤,全力发展本国经济,作为政府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当然要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出力,因此就增加了“发展经济”这一货币政策目标;2,“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国际收支状况差异加大,同时在1976年“牙买加协议”生效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全面的浮动汇率制取代了以前的固定汇率制,国际收支均衡对国内均衡的影响增大,因此,中央银行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就必须考虑国际收支的均衡问题,从而就增加了“国际收支均衡”的货币政策目标。9. 金融稽核与政府审计的异同。10.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各自的作用范围。答:财政政策的作用范围:(1),调整社会财富分配:(2),调整社会资源配置:(3),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实现社会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4),通过国家投资、价格补贴、战略储备等实现特殊情况下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1),直接有效的调控物价总水平;(2),通过信贷资金流动调控经济结构;(3),通过引导储蓄和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调控宏观经济;(4),调控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的稳定。1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共性及个性。名称项目中 央 银 行商 业 银 行相同点1、都是一国经济、金融的主体;2、都在一个经济、金融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许多中央银行是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来的;4、许多中央银行的早期都兼营商业银行业务。不同点调控者、监管者被调控者、被监管者货币信用与金融业的核心金融业的主体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要以盈利为目的对其存款不支付利息对其存款要支付利息资产应具有最大清偿性资产应是“三性”的最佳均衡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要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条件成熟时应是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对接的桥梁与政府是相对独立关系与政府是“自主经营、依法纳税”关系资本主要归国家所有实行股份制政策性运作商业性运作分支机构有限适度分支机构众多创造基础货币创造派生存款总裁由国会、皇室或总统任命总裁由董事会聘请12中央银行放款和再贴现的区别、联系。13初期和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特点。答:(一)早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1、自然的发展与演变。2、逐步拥有到全部垄断货币发行权。3、兼营商业银行业务。、不完全具备调节与控制金融市场的能力。5、一般多是私人股份或公私合股的银行。(二)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1、呈现出“国有化”的趋势。(这里还应深入研究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的表现与原因)2、中央银行逐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3、通过立法明确与规范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目的与任务。4、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逐步加强。5、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能力大大提高。14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的异同。15财政借款和财政透支的异同。比较项目与内容财政向央行借款财政向央行透支相 同 点(1)都会增加财政收入;(2)都会扩大财政支出;(3)都有利于财政履行其职能;不同点主动与被动中央银行主动;财政主动;临时与计划有计划的;临时性的;长期与短期短期的;中长期的;有契约与无契约有契约;无契约;偿还与不偿还要偿还;不偿还;会扩大与不会扩大AD一般不会扩大AD会扩大AD独立性强与不强独立性较强;独立性不强;有限与无限有限的;无限的;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经济发行;财政发行;符合与不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际惯例;不符合国家惯例;16、三大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名称项目存款准备金 政 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 策就主动性而言完全主动较主动被动就影响对象而言超额准备金资产结构筹资成本就对MS的控制能力而言最强较强最弱就影响的效果而言震荡性的比较温和比较猛烈就对结构的影响而言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能就操作的灵活性而言不灵活最灵活比较灵活就抗干挠的能力而言最强较强较弱就对银行资金实力要求而言不要求要求要求就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而言无要求要求最高有一定要求四、论述题1.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其科学性。 答:(一)选择决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的因素首先,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次,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有利于促进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最后,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有利于保持整个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2.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要求。这一最终目标,既不同于过去所争论的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更不同于多重目标论它符合体制转轨时期我国社会经济金融发展的特征及其要求,是崭新而又富有创意的货币政策目标搭配与组合,是二十多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艰难探索的结晶。(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科学性1.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不仅克服了“稳定货币”单一目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且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的。2.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既纠正与预防了“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双重目标倚轻倚重的相互冲突与对抗,同时又界定与理顺了“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的主辅地位与内在联系。3.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既适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又兼顾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4. 总之,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也是符合国际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惯例的,同时也将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实现“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所以这一政策目标是科学的。2. 人民银行履行监管职能中的问题与对策。新人民银行法的核心在于以法律的名义确立了人民银行的地位我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能与职责,圈定了人行的三大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成为市场经济的“调节器”;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守门人”;改善金融服务,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保护神”。三大职能相辅相成,紧紧围绕着货币政策这条轴心而运作。由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职能主要集中在人民银行总行,人民银行的三大职能具体落实到基层人民银行(分支行),主要包括政策信息反馈、金融支持服务、金融环境建设三大职责,具体分析如下:一是策信息反馈。作为人民银行派出机构的基层分支机构,应着力为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服务。从该职责出发,基层人民银行应该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传导者、监督人、参谋助手,它起着上传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信息反馈,和下达货币政策意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金融支持服务。作为中央银行,一个最重要的职能就是金融支持服务,这项职责对于基层人民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全面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职能分离后的基层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区别于分离前的金融服务范畴和服务理念,它基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贯彻执行理念上,在服务中体现货币政策意图。三是金融环境建设。金融环境,制约着金融部门经营策略的选择和战略取向,决定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监管职能分设以后,人民银行的超然地位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作为中央银行派出机构的基层人民银行,处于当地金融机构的核心地位,为金融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职能转换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也是基层人民银行能否有效履行央行职责的关键所在。综上分析,监管职责分离以后,基层人民银行的职责应定位于政策信息反馈、金融服务支持、金融环境建设三大职责,其中心职能是为贯彻执行货币政策服务,它是基层人民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的开展必须围绕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展开。基层人民银行要凸显央行职责,必须将自己建设成为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金融政策信息反馈中心、金融服务支持中心、金融环境建设中心。通过三大中心来展示基层人民银行的新职能,树立起央行新形象。3. 如何建立健全我国银行信用评级制度。 4. 提高人民银行独立性的途径。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总的来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制度、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效果来看,我国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总结,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际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趋势来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国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货币发行并未真正独立(1)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务院,而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一定时期内应向流通中发行多少货币,实际上由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具体执行,致使货币发行计划与政府一定时期的经济决策高度重合,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