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解表剂()..ppt_第1页
课件:解表剂()..ppt_第2页
课件:解表剂()..ppt_第3页
课件:解表剂()..ppt_第4页
课件:解表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表剂,定义,组成 功用 主治证,分类,第一节 辛温解表,适应症: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寒典型症候有哪些?,思考题,麻 黄 汤,伤 寒 论,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外感风寒表实证,主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脉浮紧,伤寒四大症:,恶寒,病机分析,外 感 风 寒 表 实 证,(太阳伤寒),卫阳被遏恶寒、发热、无汗、脉浮,营阴郁滞头身疼痛、脉紧,肺气不宣咳喘,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 则,麻黄 去节,三两(9g) 桂枝 去皮,二两(6g) 杏仁 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 炙,一两(3g),组 成,一、麻、桂相须为用 麻黄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 桂枝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 为辛温发汗常用组合。 二、麻、杏相使 麻黄宣 杏仁降,恰似肺性,宣肺平喘,配 伍 特 点,【使用注意事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 虽有表寒证,禁用,风寒表虚自汗等症,亦禁用,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机:外感风寒(卫郁营滞),肺失宣降 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大青龙汤,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临床表现与麻黄汤有什么不同?,在麻黄汤基础上如何加减变化?,思考题,为何方中倍麻黄、甘草? 为何不倍桂枝? 为何减杏仁? 为何加石膏? 为何加姜、枣?,医案举例,黄某,夜行风雪中,冒寒,因而恶寒,时 欲呕,脉浮紧,宜麻黄汤。 服后汗出,继以桔梗五钱,甘草三钱,泡 汤饮之。 经方实验录,桂 枝 汤,伤 寒 论,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外感风寒表虚证,主 治,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临床表现:,桂枝汤证病因病机示意图,营 在 脉 中,卫 在 脉 外,汗,营卫不和(卫强营弱),卫阳浮散,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保护营阴,卫强:即卫阳的浮散、浮亢。,伤:“阳浮者,热自发”,发热,营弱:即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伤:“营弱者,汗自出”,汗出,为什么会出现鼻鸣、干呕?,风寒束表,卫阳浮强 恶风、发热、头痛、脉浮,营阴泄弱汗出、脉缓,肺胃不和鼻鸣、干呕,【治则】,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 去皮三两(9g) 芍药 三两(9g) 甘草 炙,二两(6g) 生姜 切,三两(9g) 大枣 十二枚,擘(3枚),组 成,【方义分析】,君:,桂枝 ,助卫阳,通经络 解肌发表 祛在表之风邪,臣:,芍药 ,益阴敛营 敛外泄之营阴,卫强,营弱,二者配伍:一、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相辅相成 三、相制相成,【配伍特点】 散中有收、汗中有补 阴阳兼顾、营卫并调,【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自汗”为何仍用桂枝汤发汗?,病汗药汗,曹颖甫:“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病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营弱卫强) 治则: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歌: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鉴别】桂枝汤与麻黄汤,医案举例,余尝于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先,其人 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 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冷不减,反加甚。 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手足心有汗,背汗不多。 当予桂枝汤原方。 经方实验录,九 味 羌 活 汤,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此事知难,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主 治,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 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病机分析,风寒湿邪 侵犯肌表,卫阳被遏恶寒发热,腠理闭塞 经络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无汗 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化热里有蕴热口苦微渴 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 则,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配伍特点,1.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则升而不峻,寒而不滞 2.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思 考 题,清里热为何不用石膏?,九味羌活汤,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治则:外散风寒湿邪,内清里热 方歌:,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小 青 龙 汤,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伤寒论,外感之证,忌酸收之品,为何伍以五味子,芍药?,思 考 题,主治,外寒里饮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咳 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 或干呕 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舌苔白滑,脉浮。,伤寒表不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外寒引动内饮,内饮招致外邪,内外相引,饮动不居,【病机分析】,伤寒表不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 (麻黄汤证),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咳喘 (痰涎清稀而量多),胸膈满闷、干呕,或然证,内外相引 饮动不居,【治则】,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配伍特点】,散中有收 开中有合,【辨证要点】,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有稀,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临床应用】,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心病等属于外寒内饮者。,曹颖甫:“凡水气之咳,本汤皆能治之” 水气:习游泳者 多进果品冷饮者 冒雨涉水者 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方义分析】,君:,紫菀、百部,止咳化痰,善治新久咳嗽,桔梗,开宣肺气,橘红,理气化痰 “气顺痰自消”,臣:,佐:,荆芥,疏风解表,除在表之余邪,兼可利咽,使:,甘草,调和诸药 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效(甘桔汤),【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二者均入肺经,味苦,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白前,降气化痰,一宣一降,恰似肺性,以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配伍特点:,温而不燥,润而不寒 散寒而不助热,解表而不伤正,使用注意,1.阴虚咳嗽,肺热咳嗽者不宜 2.不宜久煎,第二节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思考题,风温表证之恶寒发热与风寒表证有何不同?,温为阳邪,邪热与卫阳相争,二阳相加,遂呈“阳性”之病理变化,故以“发热重,恶寒轻或恶风寒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为特点,温病发病特点: 发病急、传遍快、传染性 易搏击气血,蕴结成毒。 肺系症状出现较早,比较突出。 温热之邪多兼夹秽浊之气 温热之邪易伤津液。,银翘散,温病条辨,【主治】,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温病初起、表热证,“辛凉平剂”,病机要点:风热犯表 (主),肺气失宣,热邪伤津,热毒壅聚,立 法:疏散风热 兼以解毒利咽,宣肺止咳,生津止渴。 (加强散邪与清热解毒之力), 配伍意义 (君)银花、连翘疏风清热解毒 (臣)牛蒡子、薄荷助君药疏散风热 (佐)荆芥、淡豆豉辛温助君药开腠散邪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桔梗宣肺止咳化痰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配伍特点 1.以清热解毒药为君药。 2.辛凉药中配伍辛温之品。,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力强;解表散邪力强),【用法】 上为散。,1.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2.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3.服后应取微汗,现代多作丸剂,然对疗效影响较大?,(1)用量不足,4g左右,原方为6钱30g,(2)服法不对:不取微汗,间隔长,药力不相衔接,(3)蜜碍药性,有碍辛散药物解表之力,故使之不效。,临床运用 使用指征风热表证之重者 热毒重:发热较高,口渴咽痛,舌红脉数; 表郁重:无汗,恶风寒。,本方要求 1.掌握方中辛温解表药的配伍意义。 2.掌握桑菊饮与银翘散在组成、功用、主治三方面的异同点。,桑菊饮,(温病条辨),主治风温初起 证候特征:咳嗽明显的表热轻证 病机:风热犯表(主),肺气失宣(次) 立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组成桑叶 菊花 薄荷 桔梗 杏仁 连翘 芦根 甘草,配伍意义 桑叶、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止咳(君) 薄荷助君药散风热 桔梗、杏仁助君药宣肺止咳 (臣) 连翘、芦根清热生津 (佐) 甘草润肺止咳,调和药性。 (佐使),配伍特点 诸药量轻,解表清热力微(辛凉轻剂) 桑、桔、杏配伍,宣肺止咳效佳。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方要点 咳嗽明显的表热轻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主治】,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 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外感风(邪)热壅肺证,【病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治则】,辛凉疏表,清热平喘,【方解】,君:,麻黄20,石膏40,石膏为麻黄用量之一倍(1:2),使麻黄走表之性减,而偏入肺,重在宣肺;二者配伍,一宣一清(借麻黄辛温之性而旨在透肺经之风热),即“火郁发之”之意。麻黄虽辛温,然在石膏二倍的作用下,则不致助热,二者宣肺平喘,清肺泻热,而不留邪。,宣肺平喘,清泻肺热,清宣肺经风热 而平喘,【方解】,君:,麻黄20,石膏40,宣肺平喘,清泻肺热,轻宣肺经风热 而平喘,臣佐:,杏仁15,利肺气,平喘咳,使:,炙甘草10,调和药性,保护胃气,以防石膏寒凉伤中,【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问题 如何掌握本方适应证候? 本证辨汗的意义?,证候:外邪而致的肺热咳喘证 临床特征:发热,咳喘气急,舌红苔黄,脉数。(外感病史,急性起病),常见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而证属肺热壅盛者,有汗为热壅于肺,重用石膏以清热; 无汗为热闭于肺,加重麻黄以宣肺; 无汗而伴恶寒者,是表邪未解,酌 加解表散邪之品。,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主治】,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病机】,太阳经风寒未解,郁而化热,热邪已渐次传入阳明、少阳,【治则】,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方解】,柴胡,羌活,桔梗,宣利肺气以利咽,黄芩,白芍,敛阴和营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药性,【功用】,辛凉解肌,兼清里热,石膏,葛根,白芷,太阳,少阳,阳明,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主治】,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麻疹初起,【病机】,邪郁肌表,肺胃热毒,【治则】,辛凉解肌,透疹解毒,【方解】,君:,升麻10,散阳明风邪,升发清阳,解毒透疹 (但用量小于15g),葛根10,轻扬发散,开腠理以发汗,升津液以除热,芍药6,敛阴和营 防升散太过而伤阴,臣:,使:,炙甘草6,益气和中,【功用】,解肌透疹,酸甘化阴,佐:,第三节 扶正解表,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之表证。,当分清孰重孰轻。 属表证为主者,方可用之,且不可误用补药,致关门留寇,邪恋不去。,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病机】,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所致,【治则】,解表散寒祛湿,益气扶正,【方解】,君:,羌活10,川芎10,桔梗10,宣利肺气,臣:,佐:,柴胡10,枳壳10,理气祛湿,独活10,前胡10,解表化痰止咳,茯苓10,健脾利湿,生姜、薄荷,助解表之力,人参10,补益人体正气,甘草5,调和诸药 助人参扶正,使:,祛一身上下、内外风寒湿,助君祛风解表,肺,脾,【方解】,君:,羌活10,川芎10,桔梗10,臣:,佐:,柴胡10,枳壳10,独活10,前胡10,茯苓10,生姜、薄荷,人参10,甘草5,使:,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外邪从表陷里而导致的痢疾,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二活、生姜、薄荷,发散,开泄皮毛,外解在表之风寒,领内陷之邪气外出,桔梗、枳壳、前胡,宣降肺气,内疏肺气之闭郁,柴胡、枳壳、川芎,行气导滞,活血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健脾渗湿,扶正祛邪,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病机】,素体脾肺气虚,内有痰湿,复感风寒,【治则】,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方解】,君:,苏叶15,发散风寒,葛根15,解肌透邪,前胡15,半夏15,臣:,茯苓15,健脾渗湿,桔梗15,佐:,枳壳、陈皮,理气宽胸,人参15,益气,扶正以祛邪,炙甘草15,调药 配参、苓以健脾和中,生姜、大枣,佐使:,止咳化痰宣降肺气,升降相宜,恰似肺性,木香15,行气,气顺痰消,脾气健旺,以杜生痰之源,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主治】,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舌红,脉数。,阴虚外感风热表证,【治则】,滋阴与解表同用,方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