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大学教育的期望.doc_第1页
我对于大学教育的期望.doc_第2页
我对于大学教育的期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于大学教育的期望我曾看过这样一条微博:“一年前,我能做三角函数,解多元高次方程,能背文言文,会画大气环流图,虽然我英语不太好,但我也知道either or 和neither nor;再往前,我能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和中和反应,看得懂电路图,知道牛顿三大定律,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而现在呢?我就是个文盲。”当时我看完它的第一反应就是转发它并评论了一句“精辟”,后来这条微博被同学们疯狂转发,也让大家感慨不已。来到大学已经一年多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我们是在接受高等教育,可这样简单的一条微博却极其讽刺地揭露了很多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过程中的真实状态。为什么会出现上了大学反而变成“文盲”的这种悲剧呢?我不否认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就懈怠了,不再努力学习,“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最终导致自己无一技之长,这确实不无道理。可是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深陷于大学学科分化的囹圄之中。为了给社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有些大学的专业设置几乎完全跟着市场走,市场热什么,就设置什么专业。大学的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除了一些政治课学习之外,能够接触到的就只有专业知识,而对于其他学科最基本的知识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大学教育培养出的大学生“文盲”屡见不鲜,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一的学习重点就是英语,我每天的课程换来换去却不外乎精读、泛读、口语、语音、听力。其实我本身是热爱学习英语的,所以对于这样的课程设置起初也没有任何疑问,直到今年暑假发生在家中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当时我和家人一起看江苏台的一站到底,那是一个益智答题类的节目,选手遇到的问题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家人一直以我优异的学习成绩为荣,所以当时他们提出让我边看节目边和选手一起答题,我欣然接受了,以为自己会答对很多,可是结果却让我很沮丧。那些题目虽然只是某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些甚至只是常识,可是我却回答不出来。当时哥哥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就这点水平,还是大学生呢!”,我当时很无辜地辩解道:“我是大学生,可是我们大学里确实不学这些啊!”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视野是多么狭窄,除了会说会写英语,再也没有其他知识技能了,我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在这种专业化的大学教育中,我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所期望的大学教育除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还应该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普及。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可见人若博学多识,就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如果大学教育中重视学生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开阔视野,掌握各类思维方法,实现跨学科的交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不是出现大学生“文盲”的悲剧。很幸运的是,今年西外又重新开设了全校的通识课,我想其目的也是在于帮助学生广博学识,将各学科融会贯通,成为兼备多种才能的人。可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我周围有很多同学都不重视通识课,认为它们不是专业知识,没有必要去学习,况且考试也不严,平时根本不需要认真听课。这种观念在很多中国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把学校的课程分为两类:有用的和没用的。专业知识是有用的,学分多的课程是有用的,考试严的课程是有用的。相反,那些非本专业的、学分少的、考试容易过的就是没用的。他们对于所谓的有用的知识会努力学习,而对于所谓的没用的知识就不看重,上课不听讲,逃课的现象数见不鲜。这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教育中的考试制度,使得学生永远只以考试为向导来选择学习的内容,自然学到的知识很有限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取消考试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学完全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学习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通识课的环境。第二,除了重视非专业学科的教育,大学教育也应当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我国古典人文教育即先秦的“六艺”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恭、宽、信、敏、惠”的素质,能体现“仁、义、礼、智、信”伦理原则的君子。由此可见我国教育自古以来都很重视对人格的塑造。哲学大师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个钢筋水泥丛生的欲望之林,良好的人格被束之高阁,人们被利欲熏心,社会道德沦丧,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也在不断地降低底线。就在前不久的“九一五”事件中,当我看到无辜的车主被那些“爱国者”打成重伤,当销售日本产品的商店被砸得满地狼藉,我为那些自称爱国却没有良知的人而感到痛心,试问他们到底是在爱国还是在伤害自己的同胞?他们的人格是残缺的,他们没有正确的道德观,也不懂爱国主义。而这些人中,也不乏大学生,可见大学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还需要更加重视。我期望,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我们都能树立良好的道德观,拥有高尚的人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