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诗情写至美.doc_第1页
画意诗情写至美.doc_第2页
画意诗情写至美.doc_第3页
画意诗情写至美.doc_第4页
画意诗情写至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意诗情写至美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苏省沛县中学 杨赟【设计理念】本文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谛听天籁”部分的第一课,这一部分要求我们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有所收获。【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提高朗读技能,恰当表达文本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了解一点美学知识。3.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能力、发现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1.欣赏体验江南秀美冬景,谛听天籁,感触其美。2.品味语言,交流探究,涵咏文本“诗情画意”之美。3.写作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难点: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教学方法】 朗读法、文本研习法、讨论法、创造性练习法【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设计:几天前,老师检查同学们的随笔,有一个同学写回家时看到的农村景色:几幢房子,灰突突的,破败不堪,好像已过了几个世纪。一条小河,水面上飘浮着一团团的杂草,像是平平的路面上偏偏长着一片片的青苔。大片的草地已开始枯黄,没有一点儿精神。几棵乔木也开始落叶,飘零的叶子随风乱飞,飞满了田野,飞进了村庄,吹打在行人的脸上。 大家说,这番景物他描绘得怎么样啊?(生:好!)这样的景物美不美呢?(部分学生:不美。)为什么说不美呢?我倒要领教一下同学们的高见了。(学生可能的回答:这些景物不是“破败”就是“杂乱”,没有一点儿生机。他描绘的这些景物色调很灰暗,让人感到心里很压抑,很郁闷。)教师追问:我们阅读过许多诗歌和散文,好多诗文中也有这样的景物描写。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生跟着齐读)“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再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也有这样的景物:“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生齐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那么,在马致远的诗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不吉祥的乌鸦又是在黄昏之时出现;岳阳楼记的这段文字,又是“阴风”、“浊浪”,又是“薄暮冥冥”。你们说,这样的景物就不“美”吗?(估计学生会沉思无语)我们常说“诗情画意”,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景色的描写可以引发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灰暗”的景物也可以是美的。人们常说的“凄美”、“忧郁美”、“悲剧美”等等,可以说都是“灰暗”的具有“诗情画意”的。把眼前的景物与你的情感体验融合为一体,美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审美”。而文学的美,就在于把你的审美体验用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郁达夫就是个中高手,就连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他都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颇具“诗情画意”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属于“人与自然”这一向度中“像山一样思考”专题。这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是“欣赏自然”、“感悟自然”和“沉思自然”。你们注意到了第一部分的标题了吗?(示意看书页天头)是“谛听天籁”。“籁(音li)”是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可能摇头) 【“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成语有“万籁俱寂”一词,意思是各种声音都停息了。“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可见,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两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欣赏自然”,也就是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大自然的美景。】文学大师们,个个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郁达夫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冬季,却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自然“景点” 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在冬季里,郁达夫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指出来,并简要鉴赏一下。四、重点品鉴“江南山野”“微雨寒村”,感受“画意”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我们还是先看看“画意”吧。(一)“江南山野”图1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江南山野”图。先让学生齐读第5节,初步感受画意)2问题设计: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 3)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郁达夫写到了江南冬季里的植物,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还有桕子。他发现“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也很有生机。【生机来自那些简单而又富有生命活力的词语背后的细腻感受。站在富有饱满丰盈的大地上,触摸着湿润而又肥沃的沃野,感受着氤氲在地表下被含住的热气,我们感到大地的浓浓的生机,沐浴在红叶的温暖里,陶醉在着在枝头的桕子雪白的飘逸里,亢奋在小草绿色的顽强里,生机洋溢在生命的色彩里。】板书:芦花 白色乌桕叶 红色 富有乌桕子 白色 画意野草 赭色、绿色 生机天空 青 碧(二)“微雨寒村”图1. 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微雨寒村”图。1)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2)指名朗读:*同学,你可不可以把你认为具有图画之美的文字给大家读一下,再简要地鉴赏一下呢?(学生朗读)“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景物在江南是常见的,平常得很,但郁达夫写来,却让人感到津津有味。这说明郁达夫对美的感觉非常敏锐,也非常善于描绘景物的美。2问题设计:1)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还有酒客、茅屋、灯光。)2)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白、黄、黑、绿、红。等等。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灯光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3)这幅画面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悠闲、洒脱。恬淡幽静)板书: 悠闲感受 恬淡幽静 洒脱3教师引导: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后来也有中国油画。这种画的颜料都是用天然植物和矿物的汁和炭化合物,色彩浓重。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那么同学们看郁达夫所描绘的“微雨寒村”,像是一幅水墨画儿呢,还是像一幅油画?(像一幅水墨画。他的写景,是以黑白为主,虽有色彩,但只是略微点染,没有油画的那种浓重的颜色。比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这是主色调。而“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里的着色也是淡淡的。另外,整个景物描写中,有的类似于水墨画的工笔素描,如写杂木树林的文字;有的像是泼墨写意,用墨浓淡相宜。整个景物描写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4.朗读指导。郁达夫的是一幅水墨山水,那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读出其意境呢?(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最后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7节。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江南冬景之美。2、课后自己整理文中的诗句。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检查朗读。二、品读 “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一)问题设计:1、上节课,我们品鉴“江南山野”图、“微雨寒村”图,共同欣赏了本文的“画意”,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诗情”。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说说本段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过我们都不太熟悉。)2、具体来讲引用了4句诗。你们发现了作者引用的诗句的内在规律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3、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然后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可以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学生可能的回答:本段最后一句很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更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美丽。这样写能弥补作者抒情上的不足,比直接写景好。)教师追问引导:老师提醒一下,上文两幅图都是正面写景,属于实写,那这一段呢?(虚写,借诗句来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教师总结: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二)课堂练习:作者说“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更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其实是很谦虚的,如果没有这些诗句,或表达的需要,相信就是直接描写,他也会像老舍写济南的冬天那样,写出很具诗情画意的江南雪景的!【附】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雪景的这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和学习课文的体悟,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得如诗如画,自然细腻?2、我们知道,老师这么说,这么讲,有些同学很可能觉得仍不过瘾,甚至有些同学很可能头脑中早就绘作了另一幅美妙的江南雪景。好,请大家牛刀小试,提笔正面描写你所钟情的江南雪景,看看谁写得如诗如画,自然细腻。三、课堂总结这篇课文,作者以心境的闲适,用虚实相生的写法,凭舒缓自如的行文,以清新、纯朴的语言,交融在一起,把江南冬景的可爱迷人写的韵味悠然,诗情浓郁,画意十足。我们看,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江南之冬,郁达夫竟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美。只要你有一颗敏感的心,美,无处不在。愿每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在读写中,主动接受美的熏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愿每位同学都能做美的人,做幸福的人。四、布置作业,研习拓展。1、“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联系背景,联系课文,细细思考,慢慢品味,写一篇鉴赏小文。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理解下面句子中的两个词语所指的具体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