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自查报告(马陆育才联合中学).doc_第1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自查报告(马陆育才联合中学).doc_第2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自查报告(马陆育才联合中学).doc_第3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自查报告(马陆育才联合中学).doc_第4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自查报告(马陆育才联合中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年磨砺,铺展办学新篇章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一、学校概况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原名马陆中学,创办于1957年。2003年8月,嘉定区教育局、马陆镇人民政府和上海市育才中学三方签订了上海市育才中学和马陆中学实施联合办学协议,学校更名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以下简称联中)。校舍由马陆镇政府投资3100多万元兴建,于1999年8月底竣工启用,占地面积近51亩,建筑面积15131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348平方米,绿地面积10500平方米。2012年8月,学校顺利完成校安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2450万元,校舍面貌焕然一新,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教育设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757人,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393人,占51.9%。在编教职工81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上海市体育学科带头人1名,嘉定区化学学科带头人1名,区骨干教师2名,中学高级教师12名,中学一级教师37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班)4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28人,占教师总数的35.5%。十年磨砺,学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追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从一所区薄弱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区先进办学单位,先后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和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嘉定区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嘉定区教育系统“优秀学习型团队”,嘉定区2011年度先进办学单位,党支部先后被评为马陆镇“三星级”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7月,学校被上海市教委推荐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二、办学实践及成效十年前,面对“学校生源质量差、校风堪忧,教师结构不合理、进取心不够,社会声誉低、家长不信任”这些难以想象的困难,联中从成立之日起,深入调研、研究和实践,抓住联合办学的机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冲破生源和自身教育质量薄弱的困境,走出一条追求优质教育之路。(一)确立办学目标,构建学校主动发展的思路联中成立后,通过转变教师观念、开展校本培训、督查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行规等方式,首先实现了“三年内止跌回升”的办学目标,这让联中人树立了良好的教育自信心,打好了攻坚第一战。2006年,学校抓住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契机,经过深入分析现状和反复论证,明确了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校本特色创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会学习、能合作、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联中人欣喜地看到了五年的过程积淀和逐步回升的办学水平。2011年,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经过全校教职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多次讨论、修改、辩论并最终统一思想,提出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口碑扬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力争成为有明显特色、有较高质量、有良好口碑的嘉定区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同时,我们将教育发展的关注点更多地投向学生和教师,提出了“全员发展、合作发展”的办学思想,即让每一个人在“合文化”的润泽中获得持续的发展:以“学会合作,个体和团队同时发展”为核心,融合多方因素,使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工作和学习)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发展,打造合作团队、构建合作文化,从而形成“合作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如今,包括校风、教风、校训等在内的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已经基本完成,联中人都在翘首企盼,希望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让学校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完善管理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改革永恒的主题。然而,办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科学、规范管理的结果。作为多结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学校应当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以科学、高效的管理促进学校发展。1 党政工密切配合,以民主确立主人翁意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党支部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核心,对学校行政工作起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议政,保证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通过教代会,民主讨论、审议和确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使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审议权、监督权真正得到落实。通过校园网、学校讯息、宣传橱窗、宣传专栏等形式,积极开展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每年年初,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校教师优点大搜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我谈学校发展”等有主题的“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集群众的智慧共同确立年度实事工程,将“建设有主人的学校”落到实处,极大地激发教师中的“主人翁”意识。2 实施“管理重心下移”,以责任制挖掘智慧本着“干部队伍建设下移、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学校努力优化管理队伍。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并把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确定为“第一责任人”。即组长对本年级或学科组的教育质量承担第一责任,具有一定的教师组合权、教师评优、评先进和奖金分配过程中的建议权、分配权。同时,我们还把党小组、工会小组建到年级组,共同发挥三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沟通、理解和协调作用。同时,联中将教育质量的评价重心转向合作团队的进步,以制度促使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彼此关注、彼此支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合作性活动,让每一个成员确立“为了达成集体目标而努力”的思想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3 建立全员工作岗位聘任制度,以竞争激发潜力多年的薄弱境地,“教育不自信”和“职业倦怠”成为教师发展的明显阻力。为此,学校抓住上海市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绩效工资的契机,尝试开展了“全员工作岗位聘任制度”,即在上级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岗位,以“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为原则,以“层级竞聘”为办法,实施中层干部岗位、组长岗位、班主任岗位、学科岗位和职员、工人岗位的逐级聘任过程,探索“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聘任机制。实施过程,每年都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尤其是那些岗位调整人员的工作是长期和艰巨的,但全校教职工的岗位意识明显提高,教职工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明显提高,仅职员就有两名参加学历进修,提升业务能力。4 实施关爱工程,以情感凝聚人心认真落实关爱教职工的各种措施,做到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物质上保证。学校重新装修了教师办公室,配置新办公桌,新建了健身室,配置了将近3万元的健身器材;新建了教工之家和休息室,供教职工在工作之余茶歇、小憩。工会每月开展“生日卡片传递关爱”活动,每年组织教职工(包括退休教职工)开展旅游、休养、体检、兴趣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趣味游戏等活动。(三)实施课程创新,构建课堂教学改革平台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平台。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教会学生学习,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课程执行力;积极研究“绿色指标”,努力关注学生获得学业质量的过程。1 整合和完善课程资源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上海市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合理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及教学计划,合理设置各类课程,开足开齐开好基础型课程;拓展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拓展,突出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研究型课程突出学生综合素质;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校现有拓展型课程21门,学校社团8个,多本校本教材已运用至日常的教学之中;每年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发展兴趣、获得情感体验的大好机会。2011年下半年,学校又与体育局合作成立排球集训队,成为嘉定区排球布点学校。“学生在学校内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我们制定了德育课程计划,开设了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时事政治等专题教育,既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要,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2 研究重点环节,提升课程执行力围绕“研究学生”,努力优化教学五环节,重点实施“三个推进”:一是推进考试学科导学稿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从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二是推进“35+5”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由35分钟的教学过程和5分钟的检测组成)的实践研究,以检测来考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师从关注结果性评价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性评价;三是推进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从关注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开展备课组滚动式、跟进式教学研究,逐渐形成学校的校本作业系列。围绕“研究课堂”,努力完善校本研修的形式,探索“三形式”:一是主题教研,每学期初,教育管理处确定学期教研总主题,教研组确定学科分主题,每月两次开展研讨活动;二是“合作”教研,即以备课组或学科组为单位,由3-4人组成一个小组,围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五环节,开展课例式的教研活动。三是“微格”教研,充分发挥微格教室的功能,加强反思性教研。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中,带着不同任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在集体研讨中引起反思,在与伙伴的合作研究中获得个性化、情景化的知识,获得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现教师在思维上的互补,智慧上的交融,工作上的合作,促进了个人优势与团队合力的有机整合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围绕“研究评价”,努力完善质量分析与监控体系,健全完善“三项制度”: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学年初校长与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到组、到人,认真落实;二是建立合作交流制,开展备课组、年级组和教研组相结合的分层质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论坛”,分享心得体验和经验教训,鼓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是建立跟踪分析制,教育管理处认真抓好各类考试的组织与质量分析工作,做好教师任教班级与年级离差的比较、学困生的转化情况比较,让每个教研组、年级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明晰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从而使质量监控成为督促、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提升质量的有效手段。3 大力发展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实施“课间跑”,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年级组体育项目比赛,每学期组织一次学校运动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曾经荣获09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健达上海长跑活动1000米集体合作闯关跑第五名、嘉定区中小学生“课间跑”展评活动一等奖,三年来荣获团体奖15项,师生获奖97人次。坚持以课堂艺术教育为主体,以各类社团、兴趣活动为辅助,每学年开展艺术节系列活动,或节目表演或作品展示,或个人或团体,从多方面为师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同时,学校鼓励和支持师生踊跃参与区级以上艺术风采展示、大赛评选活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三年来,教师获奖21人次,学生获奖80人次。坚持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技精神”为主旋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各项科技教育。2010年,学校被区教育局评为“嘉定区绿色学校”;2012年,被授予“嘉定区特色科技品牌阵地”荣誉称号。三年来,师生在区级以上科技比赛中获奖52人次。基于以上研究和实践,本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288分合格率已连续三年100%;近三年的全科合格率连续三年超过95%;高中升学率连年提高,2012年更达到61.3%,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各学科的均分、合格率超过区均达到70%。(四)三管齐下,努力构建“三全”德育格局学校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切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观,以创建德育团为切入点,努力探索实践“三全”德育格局。1 以德育分层教育为起点,提高德育过程的全面性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家庭,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差异性很大。为此,我校研究德育分层教育,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是学生的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外显行为;高层次的是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内涵修养;并提出了“逐渐让学生养成三种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形成三种意识:公德意识、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具有三种能力:学习能力、自立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三种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的递进式德育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各年级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认知水平”入手,设计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如六年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为基础;七年级关注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变化,强化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八年级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培养责任心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主;九年级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同时,学校建立分层考评机制。一是实施班级行规星级评比,从“教室文化环境、学生文明礼仪、班级德育团工作、特殊学生教育、计划目标达成”五个方面,对各班实施星级评选和星级挂牌,树立典型,形成“比学赶超” 氛围。二是实施班级、班主任、德育团教师三级月考核制度。把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把班主任主任考核和德育团教师考核相结合,有效推进每一个教师履行德育职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使德育过程从统一性逐渐走向层次性,从单一性逐渐走向全面性。2 以方法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创建德育团,开拓育人新途径:通过任课教师自荐、班主任选择、年级组协调,组成班级“德育团”。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德育团老师是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每位成员团结协作,班级事务共解决,谈心家访讲策略,互帮互助凝力量,如班主任外出开会时德育团教师自发顶上;班级发生突发事件时德育团老师主动参与,特别是德育团成员专门对班内的行为偏差生进行“会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较好解决了行为偏差生的思想行为问题。“德育团”工作,以合作的形式提高了每一个学生的被关注度,建立了更具凝聚力的班级,营造了更和睦的年级组集体,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更好的氛围。实施“学生基本素质学分制”,探索德育评价新方法:以“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为评价内容;以“学分制”为评价形式;以“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与学期评价相结合、评估与评优相结合、统一要求和自主要求相结合”为评价原则,实施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学生基本素质学分制实施方案,引导每一个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学分制”,一方面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自我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自主管理的能力,这在六、七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中作用尤为明显。多元融合,拓展德育课程的新途径:通过“常态课、研讨课和示范课”积极探索学科育人本质,多方深入开展“两纲”教育。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线,广泛开展了“学雷锋、我践行”、“绿色,让校园更美丽”、“嘉定情,新城韵”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教化嘉定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以月为单位,精心设计各类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学期为单位,与文化单位、军队和企业建立“共建”关系,开展不同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六年级少年军校马陆民俗馆七年级嘉定烈士陵园嘉定城南消防支队八年级禁毒馆嘉定竹刻馆和法华塔九年级体验农村马陆知名企业3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大力推广新型城镇建设进程中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探究市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举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沙龙、家庭与社区联合会议等,共同探讨家庭教育方法,共商对策,开展学校社区展示和共建活动,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深入开展区级课题以创建德育团为切入点构建“三全”德育格局的实践研究,多次举行德育团工作研讨交流活动,撰写案例分析,汇编成册德育团之花别样红供教师交流学习,开展区级研讨活动,推广经验。启动市级德育课题加强竹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先进性的研究,寓“竹精神”于实践育人的进程之中,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在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促进了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校于2009年成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大队部先后获上海市和嘉定区红旗大队光荣称号,团总支被评为区教育系统“特色团组织”。(五)深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言,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提高之源,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水平、综合实力的决定因素。为此,学校坚持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教师校本培训的力度,多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师德水平一重学习过程:坚持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各类教育政策和法规,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区教书育人模范事迹报告和本校教师的爱生案例和先进事迹,开展“师德演讲比赛”和学习体会交流活动。二重师德考核评价:党支部制定了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条,将师德规范列入教职工每月常规考核。三重先进评选: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和宣传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四重实践育人:以“德育团”工作为载体,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成为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的参与者,以自己的行动实践师德的榜样作用。五重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以“牵手形式”团结、教育和带动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营造浓厚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活动育人的氛围。2 建立教师发展梯队,发挥机制保障作用一是开展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培养制度。认真实施马陆育才联合中学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实施方案,以制度来规范骨干教师的评选、考核和奖励工作,同时为骨干教师创造条件,激励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如选派区骨干王雅莉老师进入上海市化学名师培养基地学习,大力支持王雅莉老师参加全国化学研讨活动,2012年上半年,文汇报以就在家乡当个“孩子王”为题对王雅莉老师的先进事迹作了报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二是强化“三支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以“青春建功行”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取“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方法,多途径培养并“刺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深入推进班主任梯队培训及系统培训,以点带面,优化德育团队;大力开展“党员先锋行”为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发挥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三是启动“展翅项目培养计划”。学校聘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嘉定区和闸北区学科教研员等专家,从学科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中考研究等方面深入指导学科组全体教师和带教青年潜力教师,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研究课堂转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3 强化教育科研,发挥科研的助推功效一是切实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着眼点,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奠定科研工作基础。二是切实加强科研课题研究。开展市级、区级、校级立项课题与教学“小课题”共建研究活动,鼓励教师主动申报课题、积极参与课题,以科研实践提升专业能力。学校已经有1个国家级子课题、一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和10个校级课题结题,还有1个市级德育课题、一个区级课题和11个校级课题正在研究。三是大力推广校内科研成果。积极开展“教师论坛”和各类教科研论文、案例等竞赛活动,组织有科研成果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或成果推介,并汇编成册,使“小课题”科研成果发挥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效应”,学校已有嘉定教育和进修与研究3期专刊,编印了5册论文和3册班主任工作随笔集,共有60多名教师发表了上百篇论文随笔。近三年的事实证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年获奖级别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小计2009学年1449981612010学年881198112982011学六)、创建学校特色,营造文化育人氛围1 立足竹刻,形成“竹文化”课程特色从最初的美术教师爱好,发展到如今联中毕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懂竹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90年代后期,我校开设并自编竹刻课程,让联中学生能懂竹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2006年,学校花费17万元建设竹艺展览馆、竹刻室,为课程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2008年至今,学校以“承民族文化,育芬芳桃李”为主题,投入8多万元印刷校本教材和支持嘉定竹刻创意教学之探究的国家课题研究,投入6万多元进行校园文化布置,10万多元进行绿化改建,并每年举行市、区、镇各级展示活动。我们努力通过充满清韵的竹环境、丰富充实的竹刻校本课程、吟诵和品赏竹诗文的系列活动、江南丝竹音乐的播放和竹板社团建设过程中,使“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的竹精神逐步内化为联中师生追求的品格。2011年12月13日,文汇报以从学竹刻到领悟“竹精神”为题,介绍了本校从建设竹刻课程到建设以“竹精神”为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历程。2 打造“合作型团队”,培养“合作共赢”的团队文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作为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的个人水平与优质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科发展。因此,联中秉承“团结互助”的学校传统,努力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文化,开展团队文化建设,打造“合作型团队”。2011年,本校提出了团队文化的建设项目。即各教研组、年级组从团队主题词、发展内涵和主要抓手入手,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工作。首先,确定核心内容。各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博、兢、韧、绿叶等团队主题词应运而生,并成为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行为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