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doc_第1页
2014年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doc_第2页
2014年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doc_第3页
2014年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doc_第4页
2014年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语文、数学、英语合卷)内容整理:admin发布时间:2014-02-12 11:15:26 2014年长春市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文化基础水平测试考试大纲高中类(语文、数学、英语合卷).考试性质长春市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二、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6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均为120分。三、题型语文学科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题等题型。数学学科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和推证过程。英语学科一般包括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题型。四、试卷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五、试卷结构及组卷方式 1.试卷结构包括第、卷。其中,第卷为语文学科,第卷为数学学科,第卷为英语学科。2.语文学科共四道大题,10道小题,共120分。包括古代诗文阅读5道题,共45分。现代文阅读3道题,共35分。语言表达1道题,共10分。小作文1道题,30分。数学学科共三道大题,13道小题,共120分。包括8道单项选择题,共 56分;2道填空题,共16分;3道解答题,共48分。英语学科共四道大题,41道小题,共120分。具体试卷结构如下: 题类题号题型题量分值客观题一单项选择1015二完形填空1530三阅读理解1560主观题四书面表达1153.组卷:本试卷按第、卷的顺序组卷。同一学科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考试内容及要求语文学科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的考查。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语文学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三)语言文字运用 E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四)小作文写作E写作要求:1. 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2.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3.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4.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数学学科一、考试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的内容,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掌握:要求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2.能力要求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应用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包括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二、考试内容与要求包括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基本内容。1集合(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意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了解补集的含义。2简易逻辑(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3)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4)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3函数(1)了解函数的要素,会用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图象特点。(4)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5)了解幂函数的概念。(6)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7)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导数(1)了解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能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3)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若为多项式函数,则一般不超过三次)。5三角函数(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3)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4)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与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的单调性。(5)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6)了解函数 的物理意义;能根据给定函数 的图象,了解参数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7)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8) 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9)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测量和几何计算的实际问题。6数列(1)了解数列的概念。(2)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3)了解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7平面向量(1)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2)掌握向量加法、减法、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关系。8算法初步(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 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3)理解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9立体几何(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直观图。(2)了解球、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10平面解析几何(1)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2)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3)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给定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5)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并能解决直线和椭圆的一些简单问题。 (6)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11统计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3)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 (4)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5)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了解线性回归方程。12概率(1)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了解概率加法公式。(2)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3)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4)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 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5)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3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并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英语学科一、考试目标与要求(一)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英语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运用能力。(二)语言运用要求考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能阅读和有效运用有关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的文献,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语言知识1.词汇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高中教材模块一至模块六中的常用词汇、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的用法。2.语法要求考生掌握及正确运用附录1语法项目表中的内容。3.交际用语要求考生掌握基本交际用语,正确运用于不同语境中。常见交际用语有:(1)问候与告别 (2)介绍 (3)感谢与道歉(4)约会与邀请 (5)祝愿与祝贺 (6)求助与提供帮助(7)赞同与反对 (8)接受与拒绝(9)问路 (10)劝告与建议 (11) 打电话 (12)购物(13)谈论天气 (14)就医 (二)语言运用1.阅读理解要求考生掌握基本阅读技巧,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常见的话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