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案例对比分析.doc_第1页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案例对比分析.doc_第2页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案例对比分析.doc_第3页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案例对比分析.doc_第4页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案例对比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案例对比分析(一)(07年5月份教研综述)孙 颖前不久的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的第三次培训活动中,我们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再认识,并发布了项目细化表,将对不同内容的反思作为任务落实到每一位中心组、核心组成员身上。老师们愿意接受任务,愿意在锻炼中使自己更快成长,但理论的学习如何落实到实践?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对于这些具体问题仍存困惑。在“小学数学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反思”群组博客中,有不少非中心组、核心组的老师主动发表了他们的教学反思,尤其是龙口西小学的李玲老师,本学期已上传教学反思11篇,还发表了一些听课后的思考。及时反思及时记录已经成为李老师的一种习惯,我相信坚持以往,无论对教材、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对教学策略的设计能力,或是对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都将得到明显的提高。从阅读已有的教学反思中,能感受老师们的用心,只要用心去做,总会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下希望通过对比分析给老师们(尤其是接到撰写任务的项目组成员们)带来一定的启发。一、目标的介绍要具体明了。备课需要先定目标,否则偏离了方向就会南辕北辙;上课时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否则再热闹也会可能导致低效;反思时同样要围绕目标,以把握整个分析过程的方向。如果一篇教学反思从一开始就介绍我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即使写得再详细,文笔再精彩,他人阅读或日后自己重温时也会不知其目的,难以判断教学效果和反思效果。以下是三篇教学反思的开头部分:案例1:捐书活动、运白菜是第八单元中的连加和连减这两个内容,在进行连加的教学时我注意了教会孩子们先估算,找出正确值的范围,然后精确计算这样保证结果不会相差太远,而且可以利用估算快速检查;案例2:教学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案例3: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的差异,明确在同一组数量关系中,什么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地判断。案例1中就是不介绍教学目标的,虽然也在反思,却难以看出这两节课到底是要解决运算顺序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估算的问题,抑或是在连加连减中的简便运算问题;而案例2虽然有介绍教学目标,但过于概括,容易与教学过程和反思过程脱节;案例3比较恰当,运用了可测性的语言,既清楚又不累赘地将教学目标介绍出来,为后面反思过程确定了落脚点:二、教学过程的回顾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设计是“课前”的设想,而教学反思的研究对象是“课中”的实践,因此必须对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再者,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案,因此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应将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向学生,体现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中的各种有价值的表现,而这才是反思的素材和依据。案例4:“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对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1、前面一段时间我们学习哪两种比例关系?说说你的理解。板书:正比例、反比例(学生回顾正反比例)2、出示小黑板:表一、总价(元)8164080160数量(件)1251020(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随着( )而变化,( )一定。所以( )和( )成( )关系。表二、单价(元)804020105数量(件)124816让学生先完成表一的问题,在让学生如同表一的问题完成表二,书写在作业作上,请两名学生说一说。3、想一想: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量、每两种之间存在怎么样的比例关系?它们的条件是什么?案例5:l 分析错例: 14- 5=11 15-3=2 8-6=14(1)全班用手势表示对错。(分题出示,判断对错。)(2)学生分析并汇报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14- 5=11: 生:14-5=9,所以14-5=11是错的。 师:差11的个位上的1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54 = 1 师:能反过来减吗? 生:不行,4不够减5,就要退位,用10-5=5,5+4=9 分析15 3 = 2 : 生:第二小题5-3=2,10+2=12,它少加10。分析:8 6 = 14 生:把减号看成加号了,因此是错的。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我们要把算式算准,必须注意什么?生1:不要粗心大意,计算要认真。生2:不要看错数字和符号。(3)小结: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四点: 1、看清数字。 3、认真计算。2、看清符号。 4、仔细检查。如同案例4的教学过程回顾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从中我们只能看到教师将教学设计中的某些环节重复一遍,或只能看到教师做了什么,如教师的提问、板书等,却看不到学生的影子。相反,案例5中有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是如何在对错题的辨析中小结出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要注意的些什么的。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我们才能有反思的依据。有些老师上完课后反思不出内容来,很大程度的原因就在于堂上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三、结合实际归因成败。对教学策略实施效果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是教学反思的核心,也是体现教师反思能力的关键。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成”与“败”,再透过“现象”理性思考其背后的“本质”原因,并将之提炼出来。因此归因的过程应包含以下两个要素:1、 结合实际。虽然前面对教学过程已有回顾,但那是原始状态的重现,它需要得到整理和提取,用以说明某一个问题。因此在归因的环节中,切不可脱离实际空谈理念。以下是三篇反思的归因片断,我们来作一分析:案例6:本课成功之处:根据情境,设置层层疑问,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点燃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合作讨论,使学生逐步发现并理解商不变的规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案例7:l 重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结合知识点的突破:如让学生开火车的游戏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找出学生计算慢或算错的典型例子,并组织学生对算理进行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汇报,如有破十法、想加算减、巧算儿歌、连减把13-5看成13-3-2等等,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注意算理的优化,侧重理解“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作用的数学方法,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我感悟,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案例8:l 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本单元第三课时是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结合购物情境理解32元+115元=147元的算理。学生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竖式计算,通过比较,特别是(1)、(2)比较的理解,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打通了知识间的迁移。很显然,案例6的分析是脱离教学实际的,对某一策略、某种实施的效果分析比较空洞,只作了理念上的概括。而后两个案例乍一看写法很相似,仔细挖掘则有不同。案例7中教师描述的都是从自己的设想和做法出发,如“让学生”、“组织学生”“鼓励学生”,“目的在于”“使学生”。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而不能确定学生是否如教师所“愿”,因此无法得知教学效果的“成”与“败”;案例8中既有教师的认识,如“关键是”“结合购物情境理解”,这些是教师对知识点的思考和解决策略;又有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整理:“学生有很多方法:”“学生明白了”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成功的,因为从“元”与“角”分别计算后相加、全部化成“角”相加和用竖式相加三种方法中,他们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道理。2、 方法的提炼。 “提炼”意味着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普遍应用性。数学或其它学科一样,都存在着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反思中的归因如果只停留在过于细小的某一种特殊情况上的认识,对教师全面把握知识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意义是不大的。我们需要对多个点进行整合,从而上升为可以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如“万以内数的读写”的一段反思:案例9、课件演示:拨一拨。拨出53、80、99、100。请用计数器边拨边数边读。我的预设目的是,学生回忆百以内数的拨数方法和强化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学生在拨99往后多一个数的时候,有些学生出现困难,上台演示的学生由于紧张,拨数的方法虽然正确,但表达不清晰。而我出于这只是复习的一个小环节的考虑,虽然也进行了演示,但未加以强调,就带过了。因为学生在复习99拨多一个数的环节上,方法没有得到明确清晰的指导,所以后面的环节299往后拨多一个的时候,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这与学生对于百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意义、大小等的认识不够有关,而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有断层,只片面地注重课本安排内容的呈现。这位老师非常细致,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一反思,但反思的内容都还只停留在这样的一个个小环节处理上,那么它的作用也就只限于对这个小环节的再认识而缺乏一定的普遍指导意义。而案例8中,“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