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彬)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doc_第1页
(柯海彬)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doc_第2页
(柯海彬)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doc_第3页
(柯海彬)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doc_第4页
(柯海彬)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茂石化关工委矿区分会柯海彬在市十三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材料的发言稿同学们:你们好!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茂名石化公司关工委把露天矿列为关心下一代艰苦奋斗教育基地。矿关工委分会安排我今天到你们这里,讲述当年是怎样艰苦奋斗建设露天矿的。我作为老同志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把当年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分三个方面向你们作汇报。一、 艰苦的环境建矿山回顾当时的露天矿地理环境,原属茂名县,县府设在高州。后来成立茂名页岩油公司(茂名石化公司前身)筹建处,开矿山、建炼油厂,于1959年才建立茂名市。当时这地方是茺山一片片、乱坟一堆堆的丘陵地带。据说很早以前,露天矿附近油甘窝村几个放牛牧童在山坡堆起坭寮。生火煨蕃薯,把露出的石块(页岩)烧着了,发出火水(煤油)味,从此,这村庄发现了油页岩叫油甘窝。由于环境艰苦,素来就有地下埋着宝(油页岩),地面不长草,大雨水灾,无雨旱灾之称。在这困难的地方历代统治者和侵略者都没有能力在这里开矿山建炼厂。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处在贫油国,连点油灯的煤油都要进口。国家燃料工业部领导,为了建设新中国,打听到茂名埋藏着油页岩矿,可以炼油。便立即组织队伍勘探。查明茂名分布六个矿区:羊角、新圩、金塘、低山、石鼓、沙田,总储量是50亿吨。油页岩富矿含油率平均67%,很有开采价值。金塘矿埋藏的油母页岩南边浅,像铁锅一样向北倾斜,容易开采,便先开采金塘矿。当时国家把建设茂名露天矿、页岩油厂和炼油厂,一条龙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里有油母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随后列入国家156项重点工程,由苏联援建。于1955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处,在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下开始筹建工作。后来,露天矿也相应成立筹建工程处,开始筹建矿山和施工建设工作。二、艰苦奋斗迎着困难上1958年初露天矿筹建处招集三方面的人员参加建设。首先是从东北抚顺矿务局调来干部和工人共700多人,由副局长向洪带队,支援茂名露天矿建设。他们离别家乡8000里,为建设茂名露天矿不怕艰苦,来到炎热的南方。他们带来了技术力量,带来了企业的好传统、好作风,是露天矿的骨干队伍。二是从本地招收青年学徒工,当时大部份分配到东北学习。这批同志满怀豪情,不怕严寒、勤奋学习,为争取学好本领早日回茂名作贡献。三是从附近招收9000多名民工,通过当地乡高级社派员带队,自带锄头、扁担、粪箕作工具。还把门板、竹笪带来作床铺,到露天矿安营托寨。当时按部队式编成班、排、连、营、团。其中,安排了1000多人的队伍,到信宜大山区用人工砍伐木头,作铺铁路的枕木。这9000多人的队伍积极响应公司党委的号召:“苦干三个月,打开施工局面。”留在露天矿的马上拿起工具。带队的带一部分到金塘岭用人工挖、肩挑、铁铲装、手推鸡公车的土办法,硬要把金塘岭挖开、拉平,建金塘铁路车站。又带一部分沿着矿山边缘挖6公里长的开采线。还安排带一部分人去挑土方堆起5公里长的排土场和通往页岩油厂的铁路干线。每项工作都是日晒雨淋,非常艰苦。但他们为了建设矿山,树雄心立斗志,贴上大标语: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皇,喝令三山五岳开路,我来也!鼓舞大家的斗志。同时做到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收工后有的唱起:东江水向东南流,哥来开矿把路修,妹在家中勤耕种,幸福日子在后头的山歌,勉励自己的信心。坚持工作,直至1958年底完成了这艰巨的任务。接着铺铁路接通广茂(河茂)铁路,火车陆续运进了设备。1959年当矿山建设刚迈开步伐,却遭遇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还逼我们还国债。接着国家又出现全国性三年自然灾害,在这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石油部为了让重点项目上,压缩对茂名的投资。当时我们内部又刮起了下马风,认为国家投资少,茂名干不下去了。以方华为首的公司领导提出:坚决让、积极上的方针。以及投资少,多干活,全部工程自己干的号召。经各级领导传达动员,一致表示坚决执行公司的决定。尤其是运输段9号机车小组,开小组会传达讨论时,却开成誓师大会。徐木胜同志拍着胸膛说:国家爱有难,匹夫有责,天塌下来我们要顶住。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誓死顶住上,绝对不下马回家乡。郭崇智同志表态:为建设矿山和炼厂,我宁愿迎着困难上,就算累死在岗位上,死后看到公司大发展,九泉之下做鬼也心甜。他们说到做到,会后小组擦车用的棉纱头,都利用休班去外面检回来洗净用,用后再洗,反复使用,不伸手向公家领。金塘站的铁路牵出线、会让线未铺好,运输段为了减少投资组织休班职工挑石碴、铺路基。9号机车小组同志带头参加,并开展竞赛,在挑石碴时,把两担、三担叠在一起一肩挑,自觉地吃苦耐劳完成任务。矿机电厂的同志为了安装电铲,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在金塘站用人工堆枕木,用撬棍撬,硬把165吨重的301电铲安装成功,投入使用,做到了不等不靠。露天矿领导为了节省投资度过难关,想尽办法组织人员到黎湛等铁路沿线宣传推销卖页岩做柴火,换取资金。还成立采煤队,把矿电铲挖出来少量的页岩煤,用人工挖,肩膀挑上装车,拉回煤场,代替外来煤作火车燃料。机务队休班的火车乘务员也不怕劳累参加一起干。接着炼油厂将要建成时,没有锅炉供汽炼油。露天矿为了顾全大局,让炼油厂早日出油,站稳脚跟,度过难关,主动承担用火车头试验供汽炼油任务。布置运输段出动火车头,挑选技术精、能干的司机但任司炉工作,进行试验,经过艰苦反复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露天矿全体人员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艰苦奋斗,迎着困难上,为建设矿山谱奏了一曲曲凯歌。三、艰难的生活拼命干回忆露天矿在筹建期间不单是工作艰苦,生活也比较困难。当时学徒工是15元/月生活费。我们第一批外地培训回来的学徒工,于1960年底转正,后来定级,有的38元/月,有的44.5元/月,个别52.28元/月,后来十多年没动过。那时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凭票证供应。甚至有票证也没东西买。加上全国性三年自然灾害,农业减产、失收。苏联又逼还国债,造成生活极其困难。首先谈穿衣难。当时分配去东北抚顺培训的青年学徒工,安排住在工农村,当地领导觉得天气严寒,雪花飘飘,拿出仓库回收没有扣的破旧棉衣,每人一件发给他们穿上劳动。他们穿上后怕冷用草绳束着身子。当地居民路过时看到,觉得奇怪,便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唉,年纪青青,都犯什么罪,到这里劳动改造?真可惜。把他们误认为是劳改犯。后来露天矿发给他们寒衣,才度过冬天。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政府发2.7市尺/人年布票,后来发3.5市尺/人年布票,连做一条裤衩都不够。上班穿单位发的工作服也是用旧棉胎访出纱来做的粗布服,一年只发一套,加上质量不好,当下班没有衣服时也照样穿。在这困难的情况下,大家只好响应上级的号召:新三年,旧三年,逢逢补补又三年。当时单身汉大多数人都备有针线,衣服破了,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补好再穿。其次食饭问题更艰难。记得,1959年过春节,食堂买不到肉,大家只好食素过年。1960年至1962年底是最困难的年代。当地农村群众家里没粮食,拿起锄头挖香蕉头、砍木瓜树煮熟充饥。我们企业是吃国家定量粮,干部27市斤/月后来又减少两市斤。我当时是火车司机工种36市斤/月,家属是22市斤/月,小孩只有十几市斤。单位领导考虑要照顾一下带家属的同志,号召我们单身汉捐献点给他们,我们只好勒紧裤腰带,每月捐献一两市斤粮票。当时油的定量只有4市两/人月。由于缺少油水饭量大,吃不饱。想到饭店吃一点充饥,也艰难,不单要收粮票,还要排队,后来又要证明才能吃上饭。我们职工食堂经常买不到青菜,便买点通菜干,连通菜干都买不到时,只好用盐水作菜。有一次公司领导到露天矿检查工作时,看到这情况,趁着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视察茂名之机,把实际情况作了汇报。经陶铸同志想办法,才给我们倒班工人每人每月解决两市斤黄豆作菜。后来有些老师傅因吃不饱、营养差、身体素质下降,结果有的患了水肿,有的患了肝炎病。1961年春夏期间,露天矿领导为了职工填饱肚子,办起了加工厂,买来稻草制作“松糕”,发给职工吃。但这种稻草松糕很苦,咽不下肚子,没做几天就停下来。接着行政福利科召集饭堂炊事人员学习新方法做饭,还进行比赛。大家用同样的大米看谁做的干饭多。结果有的1市斤大米做4市斤钣、有的4.5市斤、有的5市斤。做干饭做成了稀饭。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时大家都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靠的是上级的号召,开展“四个想一想:“冷想罗盛教、热想邱少云、饿想红军长征过草地。临危想起董存瑞炸碉堡和学习大庆铁人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事迹。把英雄模范的精神化作粮食,化作动力,决心拼命也要把矿山建设好。再次是住房难。当初大多数人是住茅棚。我们1959年3月在外地培训第一批回来的学徒工,是安排在露天矿金塘站西头的松瓦顶、坭砖墙房屋居住。十几二十个人住一间房,用水竹架起来,铺着竹竿的平铺床。平均一人只有几十公分宽,睡觉时若有一人翻身就晃荡起来,发出“衣呀”响声,把大家惊醒,后来人们叫它“连动床”。有一次刮风下雨,把房顶刮走了一平方多的瓦面,雨水灌进了房间,满地是水,有个同志嚷嚷;“露天矿、露天房,睡“连动床”;脸盆碗筷无处放,下雨屋内成鱼塘。”更可怕的是1960年夏天,刮起一场台风,台风前领导动员我们到金塘站火车卡的棚车避风,我们在那里往了两宿。台风过后回来一看,房前房后成了瓦砾场,个别房间连后墙都被刮倒了。这次幸得领导的关心,事前作了安排,才避免了一场人身灾难。另外是走路难。1958年以前,茂名只有一条高州通水东的砂石子公路,从新坡、高山经过,其余是羊肠小路。1959年才修通一条新坡至露天矿的坭公路。公共汽车也没有。骑自行车的人也很少,商店里连续几年没有自行车卖,我们也没钱买,就算买到也没路骑,只好靠11号(即双腿)走路。当时上班的路非常难行,往往要爬山涉水。那时我们搬回露天矿平房住。上班要到煤台那里开班前会,中途要经过罗村一条几米宽的水沟。平时可以踏着水沟底垫的石块走过,遇上雨天,水位涨高了,就要脱鞋、卷起裤筒涉水渡过。有时火车头在矿坑作业回不来,当时没有换班车,要走1个小时的路到好那里接班。往往中途要爬一两层10来米高的掌子(电铲挖成的土砂、页岩层),一不小心就会滑倒,轻则打翻了带去上班的饭菜没得吃,重则滚下来跌伤,走这样的路真是举步维艰,由于艰苦,人们把一开始就参加露天矿、公司建设的同志统称“开茺牛”。但我们无怨无悔,我们用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