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方法概论(ppt27).ppt_第1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方法概论(ppt27).ppt_第2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方法概论(ppt27).ppt_第3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方法概论(ppt27).ppt_第4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方法概论(ppt27).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 in Psychology,提 纲,1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2 心理学研究性质与特征 3 研究问题的确定 4 查阅文献 5 实验设计、抽样设计 6 观察法、访谈法 7 学习中问题的讨论(一) 8 问卷法,9 测验法 10 心理统计初步 11 实验报告的撰写 12 学习中问题的讨论(二),怎样进行“研究方法”的学习,哈佛大学学生对“学习”的三种理解 1. 被动地获取知识,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来接受。 2. 领悟到知识是与背景密切相关的和相对的。因此,教师被看作是对客观事物表达出其主观看法的许多人中的一个。 3. 自己创造知识,认为必须按照知识去做,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情境。 佩里(Perry, 1970),考 试 要 求,研究方法的学习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 开卷:提前给出题目,最后一堂课结束后一星期收卷。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30分) 第二部分:简答 (30分) 第三部分: (40分)用所学的研究方法完成一项心理学研究设计,符合研究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 提出理论假设、 确定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确定数据采集的方案和研究计划,第一讲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学习研究方法的目的,1 评价有关人的行为(教育、医疗、管理)的信息资料; 2 向与人有关的各实践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3 亲自进行心理学研究.,二、心理学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行为 外显行为(overt behavior)与内隐行为 (covert behavior) 目的: 1 描述人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2 查明行为的相关和因果关系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发生? 3 预测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何时发生? 4 控制行为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有哪些?,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基本要求 1 客观性 2 系统性 3 有效性 4 实用性,特征 1 跨学科特性 2 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人的研究的文化特性。,四、研究方法与批判思维,1 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摆脱权威和个人直觉的局限性 提供一套收集资料的方法 制定出评价人的行为的规则 用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实践 2 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一种评价、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判别一个断言是否为真,重要的是搜集支持和反对这个断言的证据,并对证据的质量作出评价。,四、研究方法与批判思维,3 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区别 是否经得住实证检验 4 相信伪心理学的原因 无批判接受顺言 指容易相信别人对自己的奉承与赞扬的话 正例谬误效应 巴纳姆效应 “永远让每一个观众都感到自己若有所获” 5 科学思维方式,四、研究方法与批判思维,5 科学思维方式 一个例子:吃过麦当劳、肯德基的人目前得癌症的可能性比从没吃过这种东西的人少一半 什么才是事实背后真正的影响因素? 科学方法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观察、问题定义、假设、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发表结果、建构理论,一个事例聪明汉斯的故事,科学方法的几个主要步骤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加以说明 。 汉斯是一匹神马,它似乎能解决很难的数学问题, 假如你是这个科学家,你会用什么方法揭开这个谜底?,一个事例聪明汉斯的故事,观察:它的主人在它进行计算时的表现 提出问题:是什么信号使汉斯开始叩击地面,又是什么信号使它停止呢? 提出假设:它的主人给它信号了 验证假设:让它的主人离开房间 ,由其他人来问汉斯 实验证据 :支持或排除主人给信号的假设 支持 假设成立; 不支持 回到前面,修改假设,继续进行实验验证,直至谜底揭开。,五、心理学研究的类型,1 基础研究 2 应用研究 3 应用基础研究,五、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分类,观察法: - 参与观察 vs. 非参与观察 实验法: - 实验 vs. 准实验 模型法: - 数学模型、理论模型 测量方法: - 访谈、问卷、口语报告、心理测量、眼动 统计方法: - 参数/非参数统计 其他方法: - 个案分析、生理心理法、元分析、计算机模拟,等,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1 大样本研究范式: 一项研究所采用的被试越多,统计检验就越有效。 - Fisher, 1925 研究工作者的统计方法 。以随机化程序选择被试 。对被试进行实验控制 。用统计检验研究结果 2 小样本研究范式:对少量被试进行大量心理测试 - 斯金纳, 1938 有机体的行为 。确定研究对象的行为基线 。操纵自变量,记录因变量的变化 。撤除自变量,继续记录因变量情况,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特点,现场研究 - 与现实情景紧密结合 跨学科合作 - 人工智能影象、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医学等 手段多样 - 计算机化、高科技支持,六、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层次,1 事件、事实、数据、资料、文献 2 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3 科学规律、理论模式、理论体系 4 心理学的方法论,七、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条件,1 科学哲学观和方法论 2 坚实宽广的基础和专业知识 3 外语 4 掌握具体的研究技术手段 5 统计学、计算机 6 科学道德观,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1973)和他的模拟监狱实验 目的:探查监禁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后果:引发一系列问题 这类实验会对参与者造成永久伤害吗? 为了获得数据,付出使人心理受到伤害的代价值得吗? 这类实验人道吗?,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作为一个研究者,对以下三个问题必须特别敏感: 欺骗 Rubin, 1970 研究人感到内疚时 的心理反应和体验 侵犯个人隐私 诺尔斯(Eric Knowles)对 “个人空间” 受到侵犯引起的压力 持久性伤害 米尔格拉姆(Milgram, 1974)有一个经典的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实验中,被试以为他们自己正在给别人施以痛苦的和危险的电击。,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后续研究表明,大多数被试对他们的体验感觉是积极的,并声称他们很高兴参与了实验,许多人还说他们学到了有关他们自身价值的一些东西。但是,仍有少数人的感觉与此不同,但又能怎样呢? 应该怎样在探求知识和保障人权两方面进行适当的权衡呢? 美国心理学会的伦理学准则如下:心理学家必须在尊重参与者、关注他们的尊严和福利的情况下进行研究。 为了保证这一点,许多大学的心理系都设有道德委员会,对研究方案进行监督。,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被试的权利 有权要求了解研究目的、要求主试对你的反应保密、获得关于你的反应或测验结果的解释,最后,有权知道研究的结果 (Blanck et al.,1992;Fisher & Fyrberg,1994)。,八、心理学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现象,安慰剂效应 - 举例:用一个实验来考察安非他明会不会影响学习。 学习之前,实验组吃了安非他明,控制组什么都没吃。这样设计一个药物作用实验有问题吗? - 什么是安慰剂(placebo)? 一种假的药丸或针剂,作用来自其给人的暗示,而不是其真实的成份。糖丸和生理盐水注射液是常用的安慰剂。 它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 安慰剂效应的控制 单盲实验(single-blind experiment) 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八、心理学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现象,实验者效应 - 人类被试对研究者赋予他们的期望十分敏感 - 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指实验者的无意影响引起被试行为上的变化。 - 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 1973) 美国空军学院预备班的100名学员被随机分配到5个班上数学课,而教员们不知道分配是随机的,相反,他们被告知学生是根据能力的高低加以选择的。结果发现,那些“高能力”班里的学生比“低能力”班的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得快得多。 -人们有时候会按照我们对他们预期的去做。即使教育者对此很了解,这种效应仍继续影响着大批学生。,十、参 考 书,1 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维尔斯曼著,袁振国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4 阴国恩,心理与教育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