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94-116.doc_第1页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94-116.doc_第2页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94-116.doc_第3页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94-116.doc_第4页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第6单元教学设计94-11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元 备 课课题第六单元教学总目标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本单元的关爱的思想品德。3.积累好词佳句。4.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5.学会感谢,学会安慰。教材解读 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本组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重点难点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积累好词,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3.懂得关爱别人,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课时安排20、古诗两首 2课时21、搭石 2课时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23 、卡罗纳 1课时24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语文园地六 4课时 课 型阅读课 题20、古诗两首 教学时间共 2课时 第 1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会背诵古诗。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1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2引导学生理解: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n)、浩(ho)、陵(ln)、辞(c)、唯(wi)。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教 学 过 程复 备(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2)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七、拓展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佳表演小组。八、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设计(送别诗)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乐观 王维 伤感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0、古诗两首教学时间共 2课时 第 2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诗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导入新课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导自读(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客 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教 学 过 程复 备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3试背这首诗。三、拓展练习。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1 搭石教学时间共 2课时 第 1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出示课题: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 教 学 过 程复 备“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五、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四、学习写“惰”,规范书写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要点。2学生书写。3点评。板书设计默默奉献搭石 互相礼让 心灵美 尊老爱幼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1 搭石教学时间共 2课时 第 2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复习,质疑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二、新授。1、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谈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美?(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 )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理解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教 学 过 程复 备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3、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 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 指读。三、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生齐读第5自然段。师: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四、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请自己再读一读。(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五、写作方法:1仔细观察,生动描写。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板书设计搭 石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时间共 2课时 第 1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教学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1CAI课件;2课前收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一课,体会了那里的村民们在走搭石时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呢?(“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检查学习情况三、以“静”切入,感悟危情(一)深入文本,体会主人公的不平静师:在课文第三自然段有这样一个词“在同一时刻”,“在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在同一时刻,两位年轻人在做什么呢?教 学 过 程复 备课件出示两个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1齐读这两个句子,看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在这时刻,他们真的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吗?(不能)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描绘这两句话的段落,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平静?自由读,画出有关的语句。(二)深入朗读,体会小钱的“静”(三)体会台湾青年的“不平静”1师:小钱有救了,在同一时刻,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那位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那里吗?(不会)他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不平静的原因。(1)交流不平静的原因;学生归纳不平静的原因。(教师随机补充录像感受地震的场面)并讲述: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在这次大地震中,有1700多人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去对待,那位台湾青年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板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杭州小钱骨髓台湾青年、李博士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时间共 2课时 第 2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复习导入。1齐读课文。2过渡:在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小钱除了感谢台湾青年外,还会感谢谁?二、继续学习36自然段。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36自然段,画出李博士救小钱的有关语句,读一读,自己写一写体会。2学生划句子。写感受。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1)齐读句子。(2)“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什么?(感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余震的危险。)教 学 过 程复 备师: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之下,李博士和青年的表现是如何的呢?课件出示:“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1)读句子。(2)从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体会到什么?怀希望地期待着。)(3)指导朗读。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动?三、学习最后一段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2出示这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3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4现在知道题目中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就是两岸同胞隔不断的血脉亲情。)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板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3、卡罗纳教学时间共 1课时 第 1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2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爱的教育有关资料;幻灯课件。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1课前板书课题:卡罗纳有一个和同学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名字叫卡罗纳。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疼他爱他的妈妈去世了。这一天他来到了学校,你看他面容灰白,眼睛通红,两腿站不稳,好像大病了一场似的。来,让我们轻声呼唤他的名字。再深情一些。二、感知课文,了解大概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让我帮大家再来回顾一下。首先请大家看几个词语:遭到 号啕大哭 端详 悲哀(这几个词语都是写谁的?卡罗纳。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卡罗纳,一个也行。)2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同学们,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关爱,板书:爱)是啊,那卡罗纳身边的人又会怎样给他关爱,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呢?三、直奔重点,感悟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寻一下都是哪些人给了卡罗纳关爱?教 学 过 程复 备2指名说。师随机板书:老师 同学 朋友 我母亲3请同学们看背投,你会说吗?(课件出示:卡罗纳是一个_的孩子,是因为_卡罗纳也是一个_的孩子,是因为_。罗纳年纪这么小就失去了母亲,非常可怜,所以说他是不幸的;可他身边又有这么多人关心他,所以说他又是幸福的!(老师用红笔圈一个心,完成板书)4现在就让我们赶紧走近这些人,看他们是怎样关爱这个不幸的孩子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去触摸这些人的心灵,并在你最感动的地方认真地写上你的感受,时间暂定5分钟。5汇报交流。6指导朗读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课下阅读爱的教育。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爱的奉献这首唱出亿万人们心灵的歌曲。板书设计卡罗纳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老师的爱 痛失母爱 (不幸) 得到 同学的爱(幸福)长辈的爱教学反思课 型阅读课 题24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时间共 1课时 第 1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简要概述故事内容。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文中人物对“给予”一词的诠释。3触发学生的真情,让“给予”内化为己有。教学重点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教学难点从男孩的言行,从保罗的“两次”误解中,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准备ppt课件,小卡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谈话导入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给予是快乐的。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教 学 过 程复 备5交流:(1)出示: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2)“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3)还有哪些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三、总结全文。板书设计24给予是快乐的小男孩:羡慕 希望 喜悦 关爱难忘的 给予快乐 圣诞夜保罗:饶有兴趣 惊讶 眼睛湿润教学反思课 型口语交际课 题语文园地六教学时间共 4课时 第 1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一、围绕“感谢”和“安慰”进行交际,表达中能突出重点。二、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或对往事进行回忆整理并能进行有序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1探究,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观察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2收集习作例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3理解“胜似亲人”(“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4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读课文的习作提示)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1指导看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生交流看到内容。(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教 学 过 程复 备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B全班交流。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1指导图前想象。(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2四人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四、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型习作课 题语文园地六教学时间共 4课时 第 2、3 课时备 课黄前镇整 理魏桂芹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教学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观察和想象能力教学准备1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2收集习作例文。教 学 过 程复 备主题:胜似亲人一、明确要求:1看图写话,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