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doc_第1页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doc_第2页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doc_第3页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doc_第4页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评估自评报告云南大学信息学院2006年7月目 录一、学院基本情况3(一) 教学机构与专业设置3(二) 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3(三) 教学科研基础设施4(四) 教学科研成果5二、办学指导思想6(一) 学院目标定位6(二) 学院发展规划6(三) 教学中心地位8三、教学改革、建设及成效9(一) 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规划和方案制定和落实情况9(二) 主讲教师资格的落实情况、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91.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本科生授课人数及比例92. 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政策103. 新教师上岗培训10(三) 各专业教学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情况10(四) 专业建设情况10(五)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及今年开设的落实情况121 精品课程122 双语授课123 多媒体授课13(六) 实验室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质量及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131. 信息学院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情况132. 信息学院实验室开放情况143. 实验队伍184. 实验教学改革18(七) 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20(八) 学风、教风建设状况与措施20(九)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24(十) 教学质量监控相关制度与执行情况25四、学院评建创优工作28五、特色项目291. 强化学院管理职能,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的办学积极性,推动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着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与服务功能。292. 拓宽专业口径,坚持复合型、适应型、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国内外各种重大比赛中连连获奖。30六、自评结果31一、 学院基本情况(一) 教学机构与专业设置信息学院成立于1998年,下设信息与电子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4个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校级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和新技术研究所。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专业)、通信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4个重点本科专业,1个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9个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生物医学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路与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拥有“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省高新技术创新人才“信息技术与工程”培养基地。(二) 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正、副教授45人(教授16人,副教授29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30人。现有在岗博士11人,在职攻读博士16人。并聘请了1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60人,硕士研究生291人,博士研究生10人。信息学院已成为云南省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信息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引进高水平人才,推进队伍结构优化;(2) 营造良好环境,着力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3) 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学历。依托于“211”、“十五”的建设,信息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学院各个本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较大的充实。特别是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国内中科院、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引进了多名教师,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教学研究力量,具有良好的学缘、与一些部属院校及同行学者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促进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合作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三) 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在2004年普查性评估中,专家指出信息学院专业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差,不具备专业实验室水准,尤其是某些专业实验室的设备陈旧,不能满足重点本科教学要求,应该加大建设投入。对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学院专业实验室建设,通过省部共建基础实验室项目和实验室搬迁建设,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号处理实验”、“通信基础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电工综合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综合技术实验室”进行了更新和改造。目前我院在本部、洋浦2个校区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面积2300平方米;实验座位1060个;设备仪器及辅助设施总台套:2695套(按资产处固定资产账目统计)。特别是根据专家的意见,对通信专业实验室进行了较为重点的建设,新增固定资产230多万元,可以开设通信原理、程控交换、通信仿真、光纤通信、移动通信(GSM、CDMA)、通信电路、射频电路、天线与无线通信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嵌入式系统、电磁兼容、自组织无线网络等实验。2005-2006学年,通信专业实验室为信息学院和有关学院的通信类、电子类、计算机类本科生开设实验,先后有800多学生受益。另外,部分硕士、博士和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教学实践工作,提高了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我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坚持对本科教学的优先投入,力度逐年增大;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我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逐年完善,各项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的规定指标。实验室结构布局合理,设备完善,利用率高。十五期间信息学院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共计投入1400万元,按照2004年教学计划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平均达到96%,实验室利用率达到100%。实验项目完成率98%。(四) 教学科研成果信息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实行教学与科研并重,本科生实行按院招生,分专业培养;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强调理论与应用能力的结合,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取得系列成功。近年来,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0年在第一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重点本科专业进入省级重点专业建设,2005年通信工程专业进入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连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英语大赛”等国家级特等、一等、二等奖项多次,位列全校前列。信息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均供不应求,高考生源络绎不绝。在学科建设上,通过“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和“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术梯队,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影响的学科群。在信息处理、计算机理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管理和控制、软件支撑环境开发及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近年来,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0余篇论文,其中有65余篇被SCI、EI、ISTP检索,在高教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10余部教材和专著,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具有研究开发大型项目的经验和能力。32二、 办学指导思想(一) 学院目标定位信息学科研究生、本科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我们的基本任务。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在我省信息类学科中起步最早,是我省最早招收信息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单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一支在省内领先、国内有影响,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较强、结构合理、有稳定研究方向的新老搭配的学术梯队,具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及坚实的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教学体系及发展方向;专业结构完全适应社会需要,十多年来,一直是云南省境内高校理工科类高考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学生培养模式对口,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肯定。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长,更有利于学院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在科研上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在网络通信理论与无线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数据与知识处理、软件工程及其支撑环境6个领域形成学科优势及特色。已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信息学院的建立,为整合信息学科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前沿学科优势,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明确提出学院发展的办学思路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突出科研成果的地位与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坚持理工结合,强化工科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办出西部一流的信息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 学院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学院的定位,我们制定了信息学院“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学院的发展目标。信息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云南大学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抓住机遇,紧紧围绕云南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国际大通道战略搞好科研、产业开发及人才培养工作,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为云南省国民经济信息化服务,把我院建设成为西部先进、某些学科领域达到国内领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基地。经过“十一五”的建设,信息学院实现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转变。在“十一五”建设期,稳定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在校重点本科生总人数稳定在1000人左右,各类研究生人数达到800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人数超过50人。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实习基地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中,引入科研创新机制,对有浓厚兴趣和较好基础的本科学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并以此产生积极地影响作用,使学生们树立起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这也对我院的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注重科研工作的同时,更要把教学工作搞好,通过科研提升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从而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云南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还要继续建设好“信息技术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云南省高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云南大学信息技术与工程)。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创造条件,争取在其后的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设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新建1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新建1个省级示范性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同时要争取获得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5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其它横向科研项目40项,力争获得重大项目23项,五年内承担项目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争取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10项。在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0篇,其中被三大索引(SCI、EI、ISPT)检索70篇。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0部,申报专利20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大力开发优质课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教学名师建设等工程,提高多媒体课程、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教改项目10项,完成精品课程建设6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获得省级精品课程3项、省级精品教材3部。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信息学院“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求是务实、博学创新”的办学理念。 在学院办学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信息学院院风:团结 奋进 求是 创新。(三) 教学中心地位以本科教学为本,本科教学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居于优先地位,在资源配置、人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一直把本科教学作为学院中心工作来抓,每个学年的学院工作计划中都把本科教学列入重点工作,学院领导经常开会讨论教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建立健全了本科教学管理机构,设立了四个系分别负责4个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3)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4)我院全体教师均为本科生上课,教授、副教授还承担了本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指导实验,大大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5)在经费上、实验室资源、实习基地建设上向本科教学着力倾斜。三、 教学改革、建设及成效(一) 学院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规划和方案制定和落实情况在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教学从传递性教学转变为探索性教学,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掌握方法、提高素质。具体措施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为讨论课;2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措施为:改革作业内容,增加讨论型题目,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一定的课程内容作为自学的内容,在讨论课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自学内容,由教师加以引导;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开展创新型的实验。3改革成绩考核的手段和方法。具体措施为:推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成绩考核从应答性考试转变为创作性考试,增加考察性的内容和科目,减少考核性的内容和科目;考试手段采取灵活的方式,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开卷考试、学期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4加强毕业设计的改革,使毕业论文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应用性训练转变。具体措施为:把毕业设计和创新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较早进入情况,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把一部分毕业设计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做,使学生能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和科研能力。(二) 主讲教师资格的落实情况、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1.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本科生授课人数及比例学院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9人,教授、副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总人数为98人,担任本科教学的教师中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的人数为94人,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的人数比例为:94/98=96%;除有3人在外进修外,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人数:42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42/42=100%。2. 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政策u 为本科生授课是教授、副教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u 注重发挥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学院教学相关问题的决策过程,确保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u 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津贴标准高于其他教师。3. 新教师上岗培训u 参加非师范类留校任教青年教师都将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并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方能上课任教。u 学院在录用青年教师前,均由院教学委员会委员组成评估小组,对拟聘人员“试讲”进行评估和审核。u 学院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培训、座谈和研讨。u 与学生定期召开师生交流座谈会,促进教与学的沟通。(三) 各专业教学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我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一方面坚持对本科教学的优先投入,力度逐年增大;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使我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逐年完善,各项基本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的规定指标。实验室结构布局合理,设备完善,利用率高。目前我院在本部、洋蒲2个校区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面积2300平方米;实验座位1060个;设备仪器及辅助设施总台套:2695套(按资产处固定资产帐目统计)。各类功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并具有综合特色,教学仪器设备完好,使用效率高,能充分发挥作用。(四) 专业建设情况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就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几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具体的举措如下: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信息学院本科教育的目标为着力培养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此为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总体的计划和思路,配套的方面逐年进行调整。学院目前已建的省级重点专业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系组织精兵强将进行教学计划的适时调整,课程建设围绕主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来进行,已建和在建的该类课程已达13门课程,具体的情况登记在表21上。对于课程体系方面,以项目的形式,不断地推出课程教学改革立项,已建和在建的教改项目有7项,具体的项目情况有表格登记。结合信息学科领域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鼓励学院教师不断地开设新课,一些跟不上学科发展形势,内容陈旧的课程正在被逐步淘汰,一些新兴的学科前沿课程不断被推出,所有这些在教学计划的调整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教师,在计算教师学期工作量的时候,有一定的加权系数。在逐年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他们获得了不少的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2、教材建设与成效方面:对这方面的管理,学校、学院有一整套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的管理办法,见云南大学本科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和教材选用申报制度的通知。学院积极鼓励教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材,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重点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它们的使用比例已占到学院总的使用教材总数的70%左右。另一方面,结合自己学院的实际情况,也鼓励部分有条件的教师主编自己的特色教材,目前已建的特色教材有5门课程(具体内容见表24)。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教师写黑板,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院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引入多媒体课件授课,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互动。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书写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论文。通过近三年的教学方法改革,初见成效,其中双语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了20%,必修课多媒体授课课时的比例达到了60%左右。学院积极鼓励在职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在所有多媒体授课的课程中,近90%的多媒体课件都为任课教师自行研制开发。采用了上述方法后,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多媒体授课的成效主要通过两方面来体现,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必须结合课程的特点,通过动画,有具体的过程展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的播放上,而应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立体化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成为与学生互动的引导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走动,从讲台到同学中间,从同学中间到演示屏幕的解释,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此来完成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针对考试模式方面,学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组织学院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干课程的试题库设计建设,实现教考分离。目前为止,已建和在建的试题库已有8门,详细情况登记在表25上。另外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课程的作业和考试开始借助于网络来完成,目前已使用的有部分课程的网上作业系统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上考试系统。上述举措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双语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及今年开设的落实情况1 精品课程信息学院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努力进行探索和改革。学院计划建设近30门精品课程,目前,已有5门精品课程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离散数学、计算机通信网络、通信原理为校级精品课程。学校、学院每门精品课程各支持2万元。这些课程的建设借鉴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成果,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动了其他课程建设,提高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培育了一批教学骨干,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稳定的教师梯队;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课件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建设在学院教学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 双语授课学院2005-2006年有11门课程使用双语教学,包括信息理论与编码,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设计及应用等。这些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全部采用全英文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在于,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为突破口,着力提高我院的本科教学质量及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双语教学工作的总原则是:“全面动员,局部突破,积累经验,逐步到位”。对双语教学的概念、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方法、教材选择以及双语教学的管理等方面各高校都处在探索之中。随着双语教学的实施,将逐步推广到本科各个年级。按专业类课程学分计算,双语课程占9.1%;按专业类课程门数计算,双语课程占25.0%:3 多媒体授课我院全面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除“高等数学”等课程外,实施多媒体授课,并利用网络进行课外交流。学院四系一部,2005-2006学年共有70余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本科生必修课上课总学时共计为2192,其中多媒体授课课时为1443学时,学院必修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为65.8%。在这些课程中,共有37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被学校奖励。(六) 实验室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质量及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近年来结合本科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工作,以评促建,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建立了各项实验教学规章制度,多渠道筹资改善本科教学实验条件,修订教学计划,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试点工作起步良好,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1. 信息学院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情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实验室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同时学院坚持教学改革,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突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性知识,具备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更进一步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院成立以来,除了增添了大量新设备外,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信息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和更新完善实验内容,2005-2006学年全院共开设49门次的本科实验课,非重复的实验课程为43门,低年级开设了的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引论与实践、数据结构、科学计算与编程六门基础性实验课,其余开设的37门实验课程均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性质,它们约占所有实验课程的86%。(详见表29)2. 信息学院实验室开放情况信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着建立以学院为中心面向全校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建设方针。在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各职能部门协调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健全、完善实验室体系结构,组建了软件实验室、电路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等实验室,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并结合学科发展的特点,学院成立了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中心。1)软件实验室开放软件实验室是面向全校的开放的、采用先进的多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模式和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综合基础实验室。实验室严格按照院校的开放计划和规定提供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目前,软件实验室建设在校本部和洋浦两个校区,总面积约为900M2,可同时提供280人上机,分为四个专业软件实验机房、一个网络实验机房、一个主控制室和值班室,环境条件现已得到很大改善,软件实验可保证一人一机。实验室防雷、防静电、防火、防盗等设备齐全,并安装了防盗设备,照明设施完好,电路布局安全、规范,在实验室全体人员的维护下,设施完好,环境整洁、明亮,并在实验室里塑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各学生机的使用情况。目前软件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学生上机实现智能IC卡管理,以上设施保障了实验室全天全方位的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含星期六、日及节假日)。严格按照院校的开放计划和规定提供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目前,软件实验室建设在校本部和洋浦两个校区,总面积约为900M2,可同时提供280人上机,分为四个专业软件实验机房、一个网络实验机房、一个主控制室和值班室,环境条件现已得到很大改善,软件实验可保证一人一机。近三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大幅改善,软件实验室除承担信息学院的软件专业教学外,还为全校的生科、材料类、资环地信、地球物理学、数理学院、经济、统计、职技、国际文化学院、丽江、文学与新闻、成教等12个学院提供实验教学。平均每年我室要承当50个班次,特别是,2005-2006年学年软件实验室4个机房面对全校的83个班次开放(校本部44门、洋浦39门),教学上机5138人,所有课程机时数3060小时,共185140人次。(详见表11,12)。2)电路实验室电路实验室近三年来对我校信息学院国际文化学院滇池学院职技学院学院的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各年级开放,时间上每周36小时(周一至周五8: 30-16:30)。同时很多学生反映实验时间不够、有想把实验课程思考题或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设计制作带到实验室利用仪器的,另外实验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准备了一些题目供自由挑选以拓展动手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以上项目有专业教师辅指导进行。共计学生如下:w 20032004学年2335名学生w 20042005学年1692名学生w 20052006学年576名学生其中,4027名学生是电路实验室2003.72005.7完成的本科生实验总人数。279名学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2005.72006.7完成的本科生实验人数。详细情况见表11。3)综合实验室开放情况综合实验室下设电子系统实验室、电视技术实验室、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室和电子对该实验室等几个专业实验室。电子系统实验室承担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电子系统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指导工作,同时该实验室还承担创新实验教学、本学院部分本科毕业生及成人教育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验教学工作。该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较为特殊,所承担的实验均为实验规模较大、实验学时较长的专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而学生由于所选课程及上课时间均无法统一,无法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实验,故该实验室采取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全天开放,选课的学生在规定的时段内自由安排实验时间,只要没有其他课程,均要求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室基本上做到了开放实验室的要求。电视技术实验室承担本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的电视技术实验课程,同时还为职技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的电视与电声系统课程开设电视接收系统演示观摩实验。由于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均与相关专业课程配套,所以开放实验时间视理论课教学进度而定。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室承担本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同时还为成人教育学院的相关专业开设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4)通信实验室开放材料洋浦校区13022005-2006学年,上学期,本院2003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105人在洋浦校区力行楼1302开展通信原理实验,完成了信号源实验,PAM、PCM、增量调制实验,码型变换实验,ASK、FSK、PSK调制解调实验,QPSK、GMSK调制解调,模拟、数字通信系统实验共六个实验,其中前五个为验证性实验,最后一个为综合性实验。该实验课程达到预期目的,让学生对通信系统中重要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对通信系统的简单调测有了准备,培养了工程观点,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有开放时间记录,和实验报告。2005-2006学年,下学期,本院2003级通信工程专业89个学生选修综合业务交换技术课程,在实验室开展程控交换原理实验,完成了多种信号音及铃流信号发生器、音多频DTMF接收实验,空分交换网络实验,时分复用与时分交换实验,程控交换原理系统综合实验四个实验,其中前三个为验证性实验,最后一个是综合性实验。该课程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对于交换的概念有所加强,对于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有所了解。有开放时间记录,实验报告,但实验报告质量不高。信息学院怀周楼2楼实验室2004-2005学年,上学期,本院2002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100人在校本部怀周楼通信原理实验室开展通信原理实验,完成了PCM脉冲编码调制解调,PAM与多路时分复用,增量调制与解调,PSK移相键控,FSK移频键控,ECC循环编译码,HDB3线路码型七个实验,都为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有所加强,通过仪器设备使用,系统参数的测量,动手实践能力有所加强。只有部分数据保留。2004-2005学年,下学期本院2002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41人在校本部怀周楼通信原理实验室开展创新实验,实验由软件仿真和硬件两部分组成,完成了System view,FM、AM、平方律非线性器件,汉明码和循环冗余校验信道编码,APQ、GMSK仿真,简单通信系统安装调试实验内容,达到预期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003-2004学年,上学期,本院2001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79人在校本部怀周楼通信原理实验室开展通信原理实验,完成了PCM脉冲编码调制解调,PAM与多路时分复用,增量调制与解调,PSK移相键控,FSK移频键控,ECC循环编译码,HDB3线路码型七个实验,都为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有所加强,通过仪器设备使用,系统参数的测量,动手实践能力有所加强。5)硬件实验室开放情况硬件实验室面向全学院,要满足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实验教学、学生自由上机、科研训练及学生参加比赛或竞赛用机等的需要。通过微机软件与硬件的紧密结合和实践,巩固和提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室提供微机软硬件、信号处理等实验所需的一些设备和仪器,为学生创造一个学用结合,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及动手能力的平台。实验室实行全日开放,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又为学生的自学、思维研究能力、独立操作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锻炼创造了条件。6)音响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的开放情况多年以来由于电声技术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调整后,相应的实验课程没有开设,为此实验室实验仪器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更新发展,就目前来讲也就是80年代初的水平。近几学期经多方面努力和学院领导的支持,增添并完善了部分实验室仪器及实验器材,共有十台套可进行试验教学。为信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电路基础、创新实验、电子工艺实习实验及课程,特别是在20032005学期的创新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实验中,通过单元电路实验与综合实验的整体结合,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学习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知识,从中也体会到了实验的乐趣。20052006学期还为学校重修模拟电子线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所以它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20052006年学期学校先后新增了30套知能网络化电子电工实验台,为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开辟了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本实验室的电子电工实验台可完成电路原理、模拟电子经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工原理、电机拖动继电器控制等相关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在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实验技能,为全校性选修课、实验室开放、节约实验耗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相信学生的收获和体会也是不一样的。电子工艺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是20052006学年新建的实验室,在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中结合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在该实验室完成了信息学院2004级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的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焊接、组装、调试等实验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表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学到了新的知识,并得到了学生的好评。3. 实验队伍实验中心教师队伍包括实验教学队伍和专职实验教师和兼职任课教师。其中兼职任课教师三十多人,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职实验教师共13人,其中1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是学士学位。专职实验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 6人。中心主任1人,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4. 实验教学改革(1)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全面修订学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各专业在2005年春季学期全面修订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验设备的可行性,吸收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去旧创新,优选实验项目,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2)、教学大纲中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合理,既有基础性实验,又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必做实验,又有选做实验。3)、在新教学计划的修订中规定了实验学时安排,确定合理实验项目和各项目的学时数,适当提高了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使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4)、各门实验课程做到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优化的实验课程体系,避免不同实验课程之间内容相互重复。5)、完善实验教学指导书,对基础性实验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详细写清实验原理、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则仅指出实验目的、实验所需的仪器和对实验结果的要求,具体方案让学生自己设计。(2)、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1)、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加大了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学院主管院领导、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加强了对实验教学的开课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多渠道的反馈工作。2)、实验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实验项目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规定,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3)、规范实验课程表的编排。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给实验室下达实验教学任务书编排实验课程表。实验课程表要详尽反映班级、课程、教师、地点、组数等信息,对不是每周都进行的实验课程,需注明具体的时间。4)、安排学生分组时,保证每套设备的实验人数不超过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规定的数量。实验设备不足时,通过增加循环次数确保每个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计划规定任务。(3)、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规范实验课程考试制度1)、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2)、未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实验部分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能力评价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20%。3)、软件学院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了本学院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明确了各部分成绩所占的具体比例。5)、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重点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4)、改革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逐步走向开放实验室管理由封闭式管理逐步走向开放式管理。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地。我们在已开展实验室开放试点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形成常规和制度;积极探索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七) 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学院制定了如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师本科教学工作准则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课堂纪律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关于实践教学检查的规定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考试管理办法 云南大学关于试卷管理与评阅工作的若干补充规定(试行)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实行教材选用申报制度的通知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领导干部、系主任听课制度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暂行实施办法(八) 学风、教风建设状况与措施信息学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把学生工作列入学院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责任制,院党委、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团委、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学生党员层层落实责任。学院牢固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建立了学院安全工作责任领导小组,把学生的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两手抓”,一手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一手抓正反典型的宣传教育。作到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先后组织学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云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大学本科学生成绩考务管理规定,安全知识守则,云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学院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勤管理的规定、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课堂纪律规定、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补充规定,并组织全院学生认真学习制度、措施,要求大家自觉遵守,对学生反复强调严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觉、主动地遵守校纪校规是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学院奖惩分明,对违纪行为严格处理,不包庇纵容;对模范遵守纪律规章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宣传,在广大学生中树立起遵守校纪校规的良好风气,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出勤、考试情况良好。学院积极对学生进行正反典型的宣传教育,对违反学校和学院规章纪律的学生,学院采取“两沟通两规劝”的办法,分别与学生本人及家长沟通并劝诫,绝大部分违纪学生通过劝诫都能改正错误,个别屡教不改者或做劝退处理,或及时上报学校处理,处理结果全院通报,这样既严肃了校纪校规,又对其他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三年来,信息学院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日常管理有效,学生都能模范遵守校规校纪,没有出现过学生安全事故。信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努力开拓新思想,大胆探索新途径,勇于推出新举措,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校训精神为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学院学风建设的内涵。 1.齐抓共管,长抓不懈,健全学风建设的有效机制 1)、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觉悟,着力抓好对新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涯设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生活引导与安全教育,有效地克服了新生中的无目标和不适应状态。同时,结合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专门邀请先进人物和身边典型为学生作系列报告,学术讲座等,教育并激励学生、提高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 2)、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学院在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推出“五好工作法”,即选一位好班长,建一个好班,指一条好思路,立一套好制度,创一个好班风。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3)、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各专业、系每年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入低年级以自身经历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学风,院学生会的各个部门,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律委员会,对学风建设的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督促,增强了学风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 4)、建章立制,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学院先后出台一系列适合本院实际的规章制度,如: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关于对云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补充规定、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实施细则、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学生考勤管理的规定、信息学院课堂纪律管理制度等有效防止了学生迟到、缺课现象。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为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提供了有利保障。 5)、抓好学生党建,带动良好学风。学院十分重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了信息学院学生党员承诺书和学生党员群众监督制度,各专业、系组织学生党员集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每年的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录取的学生中,学生党员所占比例达80%以上,这种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2.真抓实干,有重点地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的素质教育 1)、根据年级特点以学生为本,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服务。对于一年级学生,我们实施“一日科学化”制度,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二、三年级学生,我们重点以“加强教学联系,掌握个别情况,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学习时间”为原则,抓好学生的四、六级英语及专业课学习考试,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对于四年级学生,我们大力支持考研,鼓励辅修,指派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2)、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对每一年度的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进行广泛宣传,通过优秀人物事迹的辐射作用、导向作用,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3.以考风带学风,推动学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自1998年信息学院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不断加强日常教学运行检查,紧紧围绕考风建设开展管理工作。日常教学运行检查采取学院抽查和教学班级自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积极推动学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从学生进校开始,信息学院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考试管理和考风建设的通知以及云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积极宣传诚实、守信、自尊、自信和自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并结合学院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