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集锦.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集锦.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集锦.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集锦.doc_第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集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易误读的字1、七年级七上:鹤唳(l)怡然(y)土砾(l)人不知而不愠(yn)三省吾身(xng)思而不学则殆(di)论语(Ln)碧瓦飞甍(mng)倏忽(sh)高垣(yun)睥睨(pn)连亘(gn)黯(n)然缥缈七下:环谒(y)称前时之闻(chn)机杼(zh)赴戎(rng)机可汗(khn)大点兵辔头(pi)黄河流水鸣溅溅(jin)朔气传金柝(tu)燕(yn)山胡骑(j)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n)曳(y)屋许许声(h)缀(zhu)行甚远狼亦黠矣(xi)意将遂(su)入以攻其后也假寐(mi)2、八年级八上:芳草鲜(xin)美黄发垂髫(tio)阡陌(m)后遂(su)无问津者唯吾德馨(xn)出淤(y)泥而不染濯(zhu)清涟而不妖亵(xi)玩陶后鲜(xin)有闻尝贻(y)余核舟一八分有奇(yuj)如闻泣幽咽(y)乘(chng)奔御风素湍(tun)绿潭飞漱(sh)其间属(zh)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chng)夕日欲颓(tu)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京尹(yn)艨艟(mngchng)一舸(g)无迹僦赁(jiln)看幕晨兴(xng)理荒秽(hu)带月荷(h)锄归八下:缥碧(pio)鸢飞戾天(yun)环堵萧然(d)短褐穿结(h)箪瓢屡空(l)晏如(yn)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u)衔觞赋诗(shng)骈死于槽枥之间(pin)俟其欣悦(s)负箧(qi)曳屣(x)媵人(yng)以衾拥覆(qn)右备容臭(xi)烨然若神人(y)缊袍敝衣(yn)低绮户(q)贻然不动(y)俶然不动(ch)往来翕忽(x)悄怆幽邃(qiochung)浩浩汤汤(shng)谪守巴陵郡(zh)阴风怒号(ho)岸芷汀兰(tng)宠辱偕忘(xi)林壑尤美(h)伛偻提携(yl)觥筹交错(gng)廿二日(nin)鲜妍明媚(yn)汗出浃背(ji)恶能无纪(w)曝沙之鸟(p)呷浪之鳞(xi)停杯投箸(zh)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3、九年级九上:辍耕之垄上(chu)皆次当行(hng)度已失期(du)扶苏以数谏故(shu)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ng)忿恚(hu)慰尉果笞广(ch)为坛而盟(wi)免冠徒跣(gun)以头抢地耳(qing)休祲降于天(jn)秦王色挠(no)寡人諭亦(y)因屏人曰(bng)挟天子以令诸侯(xi)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i)则命一上将(jing)将荆州之军(jing)中道崩殂(c)以遗陛下(wi)裨补缺漏(b)长史(zhng)咨陬善道(zu)夙夜忧叹(s)猥自枉屈(wi)陟(zh)罚臧否(p)以彰其咎(ji)千骑卷平冈(j)五十弦翻塞外声(xin)八百里分麾(hu)下炙(zh)九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ng)胡不见我于王(xin)蹴而而与之(c)乞人不屑(xi)非醴泉不饮(l)又何间焉(jin)夫战,勇气也(f)望其旗靡(m)期年之后(j)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始龀(chn)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亡以应(w)窈窕淑女(yotio)二、通假字1、七年级七上: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十则)尊君在不“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七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止有剩骨“止”通“只”(狼)2、八年级八上: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八下: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3、九年级九上: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九下: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盘)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两章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三、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长:ch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度:1、du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分:f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四、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1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1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1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1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2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22、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23、两股战战(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崐念等的话。)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32、烈士暮年(龟虽寿)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33、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一般:(古义:一种。今义:指普通。)34、年已蹉跎(周处)蹉跎:(古义:过时。今义:用于光阴白白地过去。)35、令名不彰(周处)令:(古义:好的。今义:命令。)36、何坐(晏子故事两篇)坐:(古义:犯罪。今义:多用于坐下。)37、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其实:(古义: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实:果实。今义:一个词,用来说明某崐一事实的连词。)3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9、居数月(塞翁失马)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40、死者十九(塞翁失马)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41、请献十金(公输)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金。今义:金银的金。)4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4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古义:简拔,选择。今义:简单。)44、休寝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45、盖为不识者(荔枝图序)盖:(古义:句首发语词,表示推论。今义:盖住、盖子。)46、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47、夜篝火(陈涉世家)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崐。)48、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借第:(借:古义是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崐:古义是仅、只。今义表示次序。)49、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崐人员。)50、郁郁适兹土(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适:(古义:往。今义:适合,适当。)51、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恶:(古义:怎么,表示疑问。读一声。今义:罪恶,厌恶。)52、为我谢曰(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谢:(古义:致谢。今义:常作礼貌用语。)53、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54、经纶事务者(与朱无思书)经纶:(古义:治理,筹画。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55、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山河:(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崐切河流。)5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崐。)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58、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语:(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59、子何恃而往(为学)子:(古义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60、双兔傍地走(木兰诗)走:(古义:跑。今义:行走)61、将非鬼也(宋定伯促鬼)将:(古义:或许。今义:接近。)62、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63、得钱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去:(古义:离去。今义:到哪;前往。)6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6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6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67、惟吾德馨(陋室铭)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68、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形:(古义:身。今义:样子。)6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崐六面体。)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7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72、征于色(孟子二章)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73、发于声(孟子二章)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74、而后喻(孟子二章)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75、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76、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钟:(古义:一种容器。今: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7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开张:(古:扩大。今:(店铺)开始营业)78、引喻失义(出师表)义:(古:适宜,恰当。今:意义,含义。)79、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80、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古:差异,偏义复词。今:不同与相同。)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质十分恶劣。)82、由是感激(出师表)感激:(古:感动,激动。今:感谢。)83、当奖率三军(出师表)奖:(古:勉励,鼓励。今:奖励,嘉奖。)84、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所以:(古:用来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85、临表涕零(出师表)涕:(古:眼泪。今:鼻涕。)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记)精力:(古:精神与毅力。今:精神和体力。)87、又何间焉(曹刿论战)间:(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88、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8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90、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91、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92、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9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情:(古:实情。今:感情。)94、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95、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9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ji):(古:借。今:虚伪的,不真实的。)五、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例如(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六、常见文言虚词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以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于1、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6、被例:受制于人记忆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而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记忆顺口溜: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助词分两种情况: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七、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君与(之)俱来。(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