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曾子孝道文化推进学生道德教育.doc_第1页
传承曾子孝道文化推进学生道德教育.doc_第2页
传承曾子孝道文化推进学生道德教育.doc_第3页
传承曾子孝道文化推进学生道德教育.doc_第4页
传承曾子孝道文化推进学生道德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曾子孝道文化 推进学生道德教育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今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敬父母、虐待老人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不能忘记传统美德,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让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习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美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道德品质为总抓手,进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我校始建于1951年,学校坐落于中国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子故里。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70000,教育教学设施完善。拥有高标准的学生公寓楼、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体育馆、师生餐厅、阶梯教室、教研楼,装有中央空调,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学校师资队伍优良,现有108个教学班,在校生7600余人,教职工469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16人。国家教育系统劳模、齐鲁名师、省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118人;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论著80余部。70多名教师进修研究生课程已获得结业证书, 2名教师获取教育硕士学位。学校秉承“ 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理念,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17000余人,其中本科8000余人,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700余人,350名学生参加国家级奥林匹克竞赛获奖,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86以上,创造了济宁市高考成绩连续十八年第一的奇迹。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了以“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的“四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激励机制。学校坚持“把一颗爱心献给学生”,采取自身出资和社会赞助相结合实施 “奖学金”、“助学金”工程,同时设立中考明星奖、高考状元奖、期末考试优秀奖等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稳定、扎实、令人称道的办学成果,稳定了教师队伍,凝聚了人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省文明单位”、 “省电教示范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几项省级荣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曾宪梓博士先后来我校视察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先进事迹。学校被誉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将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全国千所示范高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进程,努力打造品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由于各项配套制度还不健全,体制尚未完善,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失衡现象,青少年首当其冲,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也一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 自从国家颁布中学德育大纲以来,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考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我们感到,大纲中关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部分的提出,是有着深刻的内容和深远意义的。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它的精华,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传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嘉祥县是宗圣曾子的故里。曾参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与总和,以孝统帅一切伦理道德。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或者说,人的一生行为都是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中国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顶撞、对抗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如何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让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习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县作为“宗圣曾子故里”的人文设施以及文化积淀,响应我县发扬曾子孝道的倡议,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确立了“曾子的孝道文化与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之根源,“道由孝生”,孝为“德之本”。在中国,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了根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但它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要认真反省近百年来国人对于“孝”道的偏见与成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进行积极的建设。创造历史比对历史的无知而诋毁历史要伟大。 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家庭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因为不“孝”导致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以“孝”为中心的中华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家”的社会存在与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15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34亿老年人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教育与建设,将日益重要和迫切。这一代独生子女能有“孝”心吗?怎样培育他们的“孝”心?需要承接中华孝道美德,需要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共建孝道,进而共建和谐社会。从这个成面上讲,孝道教育和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成功,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实验研究开始,为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减少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努力夯实实验研究教师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思想上认识、感悟、主动去身体力行才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内驱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体验的受教育环境,营造名著、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孝道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因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的孝道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采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把小到文化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因该市主动认识和感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过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我校坐落于中国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子故里感到自豪,对孝道文化本身产生兴趣和学习、尊崇的渴望,进而主动去学习、实践,激发主动去了解的动机。同时,心理学表明,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现象、亲身体验、思考探究。由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和矫正。 4、曾子孝道文化理论。曾参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与总和,以孝统帅一切伦理道德。认为孝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家庭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是天经地义、永恒普遍的基本原则。不论孝道思想再推衍,再庞大,总是以受之父母遗体为端倪,以父母遗训为准则。正是基于人们对父母的自然恭敬之情,被儒家曾参学派以及后世统治者发现“孝亲”在家庭团结稳固、社会秩序安定中的决定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 “孝道”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孝道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中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 其次,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要在学校进行“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要研究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要研究当今孝道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曾子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曾子的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中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校园、班级两个层面努力创设氛围,能让学生在浓郁的曾子孝道文化气氛中接受熏陶,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受益无穷。 2、加强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从教师读书、德育工作、行动研究等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课题研究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针对性原则; 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2、课题研究途径 主题活动:以班团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道教育; 学科渗透:以课堂教学为辅助,学科教学渗透孝道教育; 环境熏陶:以校园文化为熏陶,潜移默化影响; 实践养成:以制度约束,强化行为习惯为保障,敦促学生养成行孝意识。 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孝敬父母、尊长敬意识的感性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文献法。借助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直到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 3、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研究期间及时加强反思总结。 4、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和日常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研究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5、个案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高一(1)班的张玉烟、高一(21)班杨牧等同学为个案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的变化,以点带面。 七、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时间: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 研究取样:选择研究对象为嘉祥一中2004级全体学生,以高一(1)班、(2)班、(21)班、(22)班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 研究步骤: (一)2004年12月2005年6月 准备和初步实验阶段 1、2004年12月 立题;收集整理有关孝道文化的各种资料,确立课题。 2、2005年1月 撰写开题报告。 3、2005年2月 制定调查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实验教材和德育目标,总体把握孝道文化教育的内容。 4、2005年3月 确定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与学生座谈,学习动力教育等。确定重点研究的内容及列出实施教育的切入点;制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计划。 5、2005年3月2005年6月 开始具体实施 班主任以班团活动课为阵地,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系列化孝道文化教育,并通过读书活动、写心得体会、开主题会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的教育。个别学生进行家访、谈心等形式进行孝道文化意识教育,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学科教师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渗透学科教学的孝道文化教育契入点。评价实施孝道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二)2005年6月2006年6月 重点实验和调整阶段 1、在第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补充、扩大实验范围和班级。 2、形成初步成果。 (三)2006年6月2006年10月 整理总结准备结题阶段 整理和研究各种实验数据以及实践中积累的所有资料;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总结报告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报告。 八、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研究过程 在调查学生对曾子孝道文化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观念认识和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对待父母及老人态度的情况下,我们确定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实施孝道文化教育。 1、精心设计问卷调查 在研究实验之初,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学生尊长敬老情况调查问卷,对全校7600多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0 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调查统计分析:1.早上起床能向父母长辈问候的占21%,2.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态度和气的占36%,3.每次闹别扭的时候,自己主动打破僵局的占35%,4.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能关心父母为其倒茶、盛饭的只占13%,5.知道父母爱吃什么的占45%,6.能帮助做家务的只占20%,7.觉得父母说话太多,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决定的占39%,8.任性对父母长辈发脾气、顶嘴的高达70%,9.缺乏爱心好吃的菜要放到自己面前,想不到让父母长辈先吃的占85%,10.自理能力差,自己的事要让父母操心的占75%。通过调查活动,一方面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实验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反省自己,也促使其从内心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的孝道教育铺平道路。 2、制订孝道行为规范 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对学生的“孝”道,制定了10条具体规范。每天上下学打招呼。长辈下班要说“您辛苦了”。长辈生日要主动问候 送小礼物。让食,饭后要主动收拾餐具。每天要坚持做家务。按时上学、努力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长辈生病,侍奉、作简单饭、安慰。主动与家长交谈、商量、不发小脾气。 不到不宜去的娱乐场所,不做坏事,不让家长操心。父母之间发生矛盾,要懂得调解。这些都是“规定动作”。学校要有“规定动作”、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没有他律,学生不会学到自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参与和主动内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强调主体性,应有限度不要导致自发论,更不要引向心中只有自我。 3、开设孝道校本课程 我们积极组织相关实验教师广泛收集“孝道”材料,课题组编印了校本课程孝经选读曾子解析走进文明孝道故事等,高一年级专门开设了曾子孝道文化校本课程。 中外古今有关“孝”的美德故事,数不胜数。是天下百姓“行孝”实践水平的高度体现,又是历代推行“孝”道教化的活教材。我们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孝道文化教育校本教材选编了有关故事,教师为学生推荐,学生自己又去收集了有关“孝”的故事。如:考叔“纯孝”感庄公、缇萦至孝感文帝、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代父戍边、岳母刺字、朱寿命千里寻母、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的毛泽东、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陈毅为病母洗尿裤、孝子孔繁森、孝道故事里选编了“黄香温席”、“徐孝克藏食孝母”“胡泰病榻侍母三十年”、“陈毅探母”、“杜瑶瑶孝敬父母的故事”等众多的行孝的故事,也选编了一些学生中孝敬父母的人和事,包括一些“感动中国人物”。这样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到身边的同龄人,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别“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和发扬。由认知到明理有利于导行。这门校本课教学效果及形式好。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继承美德,孝敬父母”美德活动课评优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专题实验的作用,选出一、二节最佳校级课观摩。以点带面,推动整体的,二年多,全校上“孝敬父母”美德课二十余节。请家长参与课堂或听课,老师、家长、学生产生共鸣,流下热泪,使人感到情真意切。 4、请专家作孝道报告 我们专门聘请县“曾子思想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到学校作专题报告,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县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四大圣贤”之一曾子。了解曾子的孝道思想以及曾子行孝的故事,以及今天的孝道文化在全国甚至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的重大影响。让广大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同时了解今天孝道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从“立身行孝”到“家和万事兴”再到建设“和谐社会”。 5、开展孝道专题活动 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对学生“孝敬父母”都有要求。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这项教育没有具体意见。自从进行实验来,我们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孝道专题活动,有了不少创造性的探索。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有行的和无形的空间,开展孝道专题活动。 办孝道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悬挂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制作曾子孝道文化壁画;开通“曾子孝道思想网页”,利用校园网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播报学校孝道信息和学习感悟;利用闭路电视组织学生观看天下父母?春联背后的故事、九香、美丽的大脚等亲情教育片;编印萌山周报、嘉祥一中报、萌山月刊、日出萌山等报刊“孝道文化”专刊,定期举行以“曾子孝道文化”为专题的演讲、书法、美术、音乐、写作等比赛和优秀作品展。从直观上,使整个学校充满浓厚的曾子孝道文化氛围和行孝教育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曾子孝道文化教育。为使曾子孝道文化教育规范、全面、科学、有效,学校积极拓展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之事半功倍。我们除了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社会知名人士谈人生、法制教育报告会外,把德育教育延伸到社会,组织学生参加曾子孝道文化夏令营,选择敬老院、曾庙、曾林作为孝道文化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本源, 组织以“孝”为主题的各种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学中接受孝道文化教育,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量、业绩和收入,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调查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我和父母同堂讲“孝”道。父母与子女互写对方的生日,结果是前者的准确率是100,后者只有60。古今孝敬父母故事会。我和父母同台朗诵、演讲和歌唱“孝”:、妈妈的吻、祝福妈妈、懂你父亲、我的妈妈是中华、常回家看看、游子吟我给爸妈洗一次脚。家长会-阅读子女给自己的一封信:“妈妈辛苦了”、“我要赡养爸爸”、“妈妈我支持您”、“爸爸妈妈别吵了”、“爸爸妈妈分手吧”、“妈妈的泪是甜的”、“您的女儿需要鼓励”、“爸爸,我不是学习的机器”、“我想有个快乐的家”、“请给我们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请当地“孝子贤媳”作报告。续家谱、敬先贤、清明扫墓。(11)九九登高,为爷爷奶奶捶背揉腰。(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的延伸。家、校携手“评孝星”:、家、校签订孝敬教育协议书。、孝敬考核单,请学生父母打分、邻居旁证。、学校年年张贴“孝星榜”,有照片、事迹,成为学生身边的新榜样。 6、召开孝道主题班会 课题组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亲情教育,并成为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的亲情教育基地。我们定期召开“曾子孝道文化”主题班会。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活动细则,以及评价标准,采取综合性、立体化的多种评价模式,并将学生这一道德习惯的养成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一个评价台,所有活动情况一律记入中学生成长记录,让学生在约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如以“我们怎样报答父母”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深深体会了长辈为自己付出的爱。在主题班会的演讲过程中,台上、台下形成共鸣,整个活动是在感激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宣誓中结束的,很多同学听着其他同学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之后,我们又通过调查发现,乱花钱、乱丢馒头以及吃零食的现象极大减少,而学习风气比以前更浓厚了。很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的父母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家书,信中洋溢着学生对父母浓浓的敬爱之情,表达了学生为报答父母而决心刻苦学习的铿锵誓言。大部分学生周日回家都能为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下雪了,打个电话告诉爸爸开车注意安全;吃饭时,把好吃的饭先让给长辈,学生细小转化使家长倍感欣慰,全校上下更形成了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 7、利用节日组织活动 过中国年,承传美德,孝敬父母的自我教育活动:利用寒假过中国年的时间,要学生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新年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幅对联”。2005年有4000学生,2006年有6000学生,积极参加了这项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品德,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好评。充分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母亲节”、“父亲节”组织学生开展爱父母的教育活动:围绕着四个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孝”的教育活动。不少班级分别将这四个节日,定为本班学生的“孝敬日”。要求学生在“孝敬日”至少用一个课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 2005年春节,学校开展了为家长洗一次脚的活动,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父母洗一次脚,感受不完全相同,但有几点却是相同的:都是平生第一次给父母洗脚,一开始都有点难为情,抱着完成作业的态度去做,但随着惊奇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感受。当他们用手抚摸一双双整日里在田间劳作、有些粗糙甚至长满厚厚的老茧、深深的裂口的脚时,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和母爱、父爱的无私与博大,也为以前的不懂事感到内疚。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给家长洗脚,看似简单,但在家庭中产生震撼是强烈的,“举手之劳,却有点惊天动地”。它不但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父母。一位家长在信中写到:“我本人深感惭愧,虽已过而立之年,虽已为人之父,却没有给老父母洗过一次脚。愧疚之余,我不禁赞叹这道家庭作业出的好。就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从我做起,给父母洗一次脚吧”。 (二)实践经验 坚持六项教育活动常抓不懈 一是上敬老课。学校自编敬老教材,坚持每周一下午开设专门的新孝道教育课,向学生系统讲解新孝道常识和古今中外的敬老故事。聘请社会上的“名孝子”、“名媳妇”现身说法,每年举办3次以上新孝道专题讲座。 二是读敬老书。拓展学生孝道视野,采摘、推荐书报、媒体上的敬老文章让学生阅读,把中国敬老故事精华一书作为学生学习新孝道知识的首选书籍,组织读敬老书心得交流会,激励学生向先辈看齐,反省自身。 三是讲敬老话。在全校7600多名学生中每天坚持开展新孝道课堂宣誓活动,誓词为“我宣誓:我爱我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到学校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长大后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学校要求学生尊敬师长,见到长辈先打招呼,“您好”、“您辛苦了”、“谢谢”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 四是做敬老事。学校规定每周六为全体学生的敬老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件或几件让父母高兴的好事、实事,到校后参加学校组织的评比。仅2005年下半年,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达1.2万多件。学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敬老爱老系列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 五是写敬老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好三篇敬老系列作文:第一篇是我为父母洗洗脚,旨在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第二篇是请爸妈讲自己的敬老故事,旨在把家庭孝道与学校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家长给学生树立一个孝亲敬长的榜样。第三篇是我们一起去助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旨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的氛围。学校要求学生每星期至少写两篇敬老日记,把学校德育和家庭孝道乃至社会美德有机结合在一起。 六是当敬老兵。学校构建了完备的新孝道管理评价体系,坚持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和跟踪评价相结合,授予优秀者班级或校级“小孝星”称号。三年来,评出的近200名“小孝星”已成为学生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号召学生把敬老行为推及到其它社会老人,人人争当敬老爱老助老标兵。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是从学校与家庭道德教育互动入手的,而学生的品德是在心灵的互动中形成的,以上“孝”的互动就是例证。可见,道德是人间和谐互动的需要,也是在人际互动之中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人间的互动,就没有道德。 (三)理论总结 “孝道”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突破口。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建立“孝道”网站,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孝道”教育,通过“孝与亲情”、“孝与社会”、“孝与责任”、“孝与作风”等四个方面的教化,树立关于“孝道”的先进典型,营造“以孝为荣”的校园氛围,使学生由“亲亲”做起,积善成德,升华思想,使之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实践证明,我们的孝道教育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净化了学生的灵魂,整个社会为之一振,好评如潮。 “孝道”,支撑着每个家庭的欢乐,同学们将“孝道”的作风,由学校引向家庭,示范于社会,使“孝道”风行嘉祥,发挥了我们学校省规范化高中在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应有的作用。 九、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有益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课题所提出的研究任务、目标、内容既有时代性、针对性,有具有可操做性,课题研究对弘扬曾子孝道文化、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风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新孝道教育为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在孝亲教育活动中,学校既重视孝敬教育理念的传输,又重视学生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既重视学校教育实效,又兼顾了社会效益。学校以其显著的德育特色把教育的链条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把家庭和社会变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家长和社会在参与教育的同时,又反过来受到了教育,对弘扬家庭美德和建设社会精神文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新孝道教育为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新孝道教育作为学校校本教育课程,学校组织严密,监督得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敬老爱老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把这些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尊老爱老,勤奋有为,立志报国的道德素养。实施新孝道教育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走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抓德育误智育”的误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4、新孝道教育创造了一个和谐家庭、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氛围。孝和敬是家庭美德的基础,南姚固学校把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突破口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近几年开展新孝道教育,凡是有在校学生的家庭,无上访事件,无邻里争吵,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孝亲敬长蔚然成风,并且净化了整个社会风气。 5、促进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探索总结出的学科渗透法、主题活动法、环境渗透法、实践养成法,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教师不仅是孝道文化教育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作为教师,在日常和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自己身体力行,率先示范,而且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孝道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孝道文化习惯,引导学生的孝道文化行为,也就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刘东海 邓俊英 张谷昶的挖掘传统文化 促进德育创新获中华传统美德课题论文一等奖,并在现代教育科学杂志上发表;刘玉梅、李健老师的发挥传统资源优势 创新中学德育工作获中华传统美德课题论文一等奖;张新峰、王秋华生活中的孝道教育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奖。 6、课题研究的前瞻性和时效性。课题研究过程中,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这一切都证明我们所选研究的课题的正确性、及时性、可行性和前瞻性。证明把孝道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是正确的、有效的。 7、创建以曾子思想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嘉祥第一中学自1951年建校以来,历经五十多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绩。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学校领导层居安思危,决定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确定了“质量立校、依法治校、改革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并对学校原有文化理念再次整合提升,充实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以“三省吾身、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