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1页
信息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2页
信息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3页
信息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建立全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本文就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以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下载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等学校 教学模式 创新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带来新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高校教学的变革,高校教学改革不仅体现在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优势,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视角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创新,同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批判继承与积极创新的原则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因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虽然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传统语言表达方式的优点,更不具备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学模式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坚持民主性与开放性原则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知识、价值及其评价有着平等的发言权,是一种平等关系,而这一平等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基础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师生间能互相接受,互相适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同时开放的教学氛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3.追求效果而非形式的原则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只顾搜集资料,没有形成新的观点,存在大量的雷同现象,并且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又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如一些学校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建网络,强迫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没有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既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从技术视角看,经历了程序化学习课件化学习网络化学习三个阶段,现在正向智能化学习方向拓展。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3个要素组成(见图1)。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平台4个要素构成的(见图2),通过两图对比可以看到,这4个要素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信息化教学结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各种关系通过信息平台呈网状结构互动展开。 1.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学生为主体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设计者。教师还要把教学活动看作为一个科学的探索过程,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理论;由原来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同时,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教师还应尊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权利。因为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学生角色的定位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应是独立的主动学习者和知识探索者,是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同时,学生应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学习是学生的本分,自己的职责。所以,在信息社会中,高校的教学模式一定要突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自主性学习具体体现在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主动性学习指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创新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注重目标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从而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发挥。 2.教学方式的更新让学生自主学习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在转变教师角色的同时,还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明确、完成、评析四个步骤,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方式的更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网页上展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构成,如背景介绍垫,鼓励学生自主动脑,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其次,通过课程网站整合式的多媒体信息传播,给学生多感官的信息刺激,提高学习效果。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知识应用的虚拟情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更新“个别化、探索式和协作式”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方法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更新。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个别化、探索式和协作式学习方式等。其中,组织学习者进行相互协作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专题讨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对所需要答案进行探索等方式,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和探讨,形成对问题的看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教会了学习者应该学会的知识,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团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要强调在网络这一教学环境中,要使学生的个别化、探索式和协作式学习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让学生既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又体现群体的合作性,并通过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4.教学环境的更新突出教学的个别化、开放式教育环境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是开放的、愉悦的、和谐的和共鸣的。学习者带着任务去学习,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允许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者还可以对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完全由学习者本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充分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课程网站和因特网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环境,并注重这一环境的开放性,通过学科或课程的主体模块、相关内容、练习和试题库、CAI课件库、学科资源库、参考文献、网址以及利用课程网站非线性的超文本和超链接开放式结构,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环境。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以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的评价。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中,应注重从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等多维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从而作出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测试法,传统的评价手段,通过测试可以相对准确地获得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自我评定,由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做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在小组学习任务中,由小组成员对其组员根据其对小组任务所做的贡献进行评定并打分,因为他们之间更相互了解。学习文件夹评定,利用学习文件夹收藏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如:文章、作品、成果等形成文档,用于对学习进行回顾以及开展自我评价和包括课程在内的外部评价。 四、结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模式创新,所建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指导下的“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目前,我国高校要抓住当前我国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契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李海廷,信息技术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