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doc_第1页
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doc_第2页
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doc_第3页
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doc_第4页
传统文化备课一年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上)1教材分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3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会背有关名句。4.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总课时量)。教材分析:简要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2、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3、学会通过分析孔子的生平大事总结他的理想追求。明白孔子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重点和难点1、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二、新授: 1、什么是“礼”和“仁”?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讲学收徒(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3、从政生涯(51岁)官:鲁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从政失败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5、献身文化整理文化典籍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1、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2、教学:”有教无类”,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春秋:奴隶制封建制“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2、儒家思想: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调整对象:礼和仁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3、影响: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探究问题4“有教无类”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它有什么意义?请列举孔子的教育理念。意义: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2、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四、评价孔子1积极意义: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课堂检测:孔子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你应该怎样做?孔子(下) 教材分析:通过孔子语录,让孩子们遵循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理解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读背诵本文的任务。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学各环节衔接中对教师指令的准确把握并努力突现其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熟读精思中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老师明确:学习方法是:熟读和精思。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全班齐声背诵全文)肯定其背诵的熟练度后引出今天将学的课文。(导入)2请同学们不要翻书,先放松一下脑神经,让我们先来看几幅漫画。看看画的都是些什么?比比谁的观察力最强最准确。a展示课件中第一幅漫画。在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回答后,为该图配上相应的说明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老师示范性地带读,学生跟着朗读一遍。b同样的操作方法:放图-思考-回答-文字-带读-朗读(共5幅) 初步目标: 学会流利地朗读每一段文字。3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老师将给出每段话中生字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告奋勇起来翻译句子。(老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翻译方法,随后通过课件切换,回到相应的每张漫画,请同学们通过朗读及时巩固一遍。)在翻译中老师需要适时补充拓展的内容:a 古人的“学”包括哪两方面内涵?老师明确: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诗辞章句;大学-修齐治平(板书)b 为何古人会因“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老师明确:古人倡导“游学”传统。通过学识的增长道德素养的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并以此为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游学”有些接近于现代的学术交流。 (板书)c 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老师明确:学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学-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而会产生“罔”和“殆”的状态。(板书)4同学们逐句翻译和朗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所有的画面和文字串起来,请同学们抬头看着课件和老师一起图文并茂地朗读全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肯定和点评)接着再请学生在没有老师领读的情况下,独立地边看边读。(同样给予点评)5听了同学们流利的朗读,老师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只给同学们看图片,而隐去了文字。看行不行?a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先来试试?(给予表扬和鼓励)b 好。现在请全体同学一起来看图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课堂检测:6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背诵的内容,结合课本,归纳一下文章教会了我们哪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总结: 老师明确: 一、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思、思而学。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二、学习态度: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经过了一段紧张的操练,下面让我们回到生活场景中轻松一下,完成一个情景对话。(展示课件)要求:用文中刚学到的原话填入对话的空白处。过程:老师先介绍对话的背景,再请同学踊跃举手填空。8同学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很强。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情景对话中的人物。(强化熟读背诵又能学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够达到。最后以掌声和全班再次流畅地背诵全文作为这一环节的结束。)9小竞赛-名言故事、语录大串联规则: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从老师课件中显示的6幅卡通画中选中其中之一。每幅图都隐藏着一套题目。每套题目中都包含着两个成语故事或名言,抽到题目的代表可以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和全体组员进行讨论。讨论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这两个成语或名言分别与文中哪句相对应?第二:你为什么要将两者关联起来?说明理由。 凡是答对一道的代表都可以为本组赢得1分。过程:在讨论时老师及时到各组了解进展,并控制好时间。在交流讨论结果时,如有代表答错的,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其中的原因,同时对其答对的部分给予肯定。最后以得分的高低确定各组名次。附录:【孔子】 孔子:万世师表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代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大约30岁左右,开始讲学。他平时在曲阜城北的学舍里讲学,外出游历时,学生们也一路跟着,渐渐在社会上有了声名,向他请教的人越来越多,在鲁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鲁国贵族孟禧子临死前还特地嘱咐他的儿子跟孔子学习。孔子50岁时,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又升为司寇。但当时鲁国的政局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他只作了三个月司寇,便被迫离开了鲁国,奔走于宋、卫、陈、齐等国,度过了14年的流亡生涯。他的政治主张,不为各国执政者所采纳,凄凄惶惶,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在陈蔡竟弄到绝粮的地步。但他仍不辞劳苦,坚持讲学,在危难中仍与弟子习礼大树下,讲诵弦歌不衰。公元前484年,孔子重返鲁国,这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由于他政见与鲁国当政者季康子格格不入,重登政治舞台已不可能,从此,他专力从事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以此度过余生。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致悼词:呜呼哀哉尼文!无自律。,意思是说:我感到多么孤独,今后向谁请教啊?孔子死后,学生们在墓旁搭起草房,守丧3年,分别时都痛哭流涕,难舍难分,子贡不忍离开,独自又住了3年。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聚徒讲学,著书立说,积累和总结了大量宝贵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他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继承和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传统文化。他是中国私人讲学的创始人,也是系统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人。孔子的学生和孔门后学把孔子平时的言论汇集成书,称为论语,他的思想和教育经验主要保存在这本书里。案例内容:克己内省,身体力行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圣贤君子的首要条件,所以他说:君子怀德,君子经常所想的就是道德。他认为道德教育与修养是最根本的问题,君子要专力在根本方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方面树立了,仁道之德也就由此而产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认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的行为,就是仁道的根本。因此当他谈到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时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说,第一位是道德教育及其实践,第二位才是知识教育。孔子主张德育要通过智育来进行,知识教育主要也是为道德教育服务。他很重视教育学生知德、知礼、知仁、知道,即对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知识,有分辨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的能力。当然,孔子也并不完全忽视文化知识对道德的影响。他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知识的人利用仁。因为智者认识到道德对他具有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去实行仁德。孔子还说:未知,焉得仁?没有知识,怎样能够算是仁呢?由此可见,他是把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起来的,作为同一过程和同一目的的两个方面;而道德教育是主要的,知识教育是次要的;道德教育通过知识教育来进行,知识教育为道德教育服务。对于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高自我修养的问题,孔子总结了一些原则和方法。他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是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他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所坚持的基本要求。1立志有恒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孔子常和学生们言志。一天,他对学生颜渊、子路说:你们何不谈谈各人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拿出车马、衣服、皮袍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的志向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愿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通过与学生无拘束的谈话,示意学生朝着仁道的方向去修养去提高,这是他指导学生立志的一种方式。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距,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他认为一个人没有恒心,甚至不能做巫医。他举例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就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即使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还教育学生应当把自己的意志锻炼得坚贞不移,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意思是说,最坚固的东西,是磨也磨不薄的,最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2克己内省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己。孔子所说的道,指的是道德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有某种客观的性质和内容;孔子所说的德,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属于主观方面的东西。孔子在处理客观的道与主观的德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使遵循客观的道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复礼的基本条件,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的道德规范上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己,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对自身厚责,对别人薄责,严以责己,宽以待人,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矛盾,而且会缓和和消除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制自己包括以同情之心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痛苦和麻烦,也不要把这种痛苦和麻烦加到别人身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即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要勇于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能自我批评,承担责任,与别人的关系也就容易相处。3身体力行道德教育有知的问题,也有行的问题,这也就是道德的认识与道德的践履问题,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的。孔子对于这两方面的关系,着重强调的是道德的践履,他提倡身体力行,要求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他认为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践履的检验证实。孔子认为言而不行的人,不是道德高尚的人,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对一般人来说,应当是言必言,行必果。有人说得多做得少,言过其行,孔子说应引以为耻。为了防止言行脱节,孔子主张慎言。他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仁者,其言也忍。意思是说,说话谨慎,怕说了之后做不到,为了防止说空话、说大话,可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不妨先脚踏实地去做,做了以后再讲也不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话迟钝一点不要紧,而行动必须敏捷。因材施教,侮人不倦孔子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他根据他自己教育实践的经验,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级或教师作风行为正派,就是不发命令,下级或学生也会执行;上级或教师作风行为不正派,就是发命令,下级或学生也不听从。他还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别人的呢?孔子的这些话,充分说明教师的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无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可以与他谈,进行有言之教,而不去同他谈,_这叫做错过了人才。不可同他谈,只能进行无言之教,都偏与他谈,这就叫浪费了语言。聪明的教师既不要错过人才,也不要浪费语言,应采用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孔子相信无言之教的威力。他对学生说过:予欲无言,学生说:您老人家假若不说话,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传述的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所谓无言之教,即是通过暗示或榜样去教育学生,这是有其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对本人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辞辛劳。孔子还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学生回答说: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至于圣与仁,我不敢当,只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生说,这正是我们所难以学到的。学生子贡称赞道:学不厌,智者;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吕氏春秋尊师也有相似的记载,子贡问孔子:后世将怎样称道您老人家?孔子说:我何足以称道呢?一定要说吧,就算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概就是这样吧!3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孔子说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热爱关心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他看到他的学生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的表现,感到由衷的高兴。原宪家贫,他常接济。冉伯牛有病,他去看望,并十分伤感。颜渊、子路死了,他非常悲痛。他和学生有深厚的情谊,他曾说过自从得了颜回,学生们更加亲密;自从得了子路,再也没有人敢骂我了。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学生,能够不叫他勤劳吗?忠于学生,能够不教诲他吗?又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学生以为我会隐瞒什么吗?我对他们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正是我孔丘的为人。这说明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对于青年一代,孔子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年后生是可敬畏的,怎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成年人呢?这里包含有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学生超过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当一种正义事业需要人去承担时,年青一代要敢于勇往直前,责无旁贷,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当仁不让于师。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这里包含着在仁德和正义面前师生一律平等的思想以及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观点。4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必须自己经常温习故业,融会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他说:弗学何以行?弗思可以得?小子勉之。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正如颜渊所赞叹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之高强。总之,热爱教育,忠于学生,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就是孔子表现出来的教师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从论语上记载的材料来看,一方面表现了孔子对学生们的热爱,一方面也表现出弟子对老师的无限敬仰,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而又亲切自然的尊师爱生的关系。从教师方面来说,孔子的经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孔子的这些思想和经验,对我们今天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他的一些具有方法因素的格言警语,实际上已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可缺少的营养,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认真地加以总结,批判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案例述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两千多年来,一直被朝野上下奉为先师孔子、大成至圣、万世师表。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崇拜,而且也为欧美等国人民所崇拜。万世师表,历史巨人,他是当之无愧的。孔子讲学,流芳万世的典则之一,就是他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由于孔子讲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忘我精神,曾被门人弟子颂扬为圣者、仁人。孔子讲学,虽有弟子三千,贤人72,然他并不以圣、仁自居,而是谦逊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对于教学工作,既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孔子教学,既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善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在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中人以上,可以语上矣;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矣。对于一系列因爱好、因造诣、因致用等等程序的教学,孔子实施一整套的教学辩证方法,造就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专门人才,如德行:颜渊、闵子云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教学卓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时时了解学生,处处关心学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都十分清楚,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他都了如指掌。例如:子路粗犷好勇,颜回守德好学,子贡善辩好货殖;冉求多才多艺,曾参守孝纯正,原宪守节清高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困材施教,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戴、尊敬和颂扬。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贡曰: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矣。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的教泽,可谓日月同耀,山高水长!孟子教材分析:了解孟子的学说,讲述孟子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重点句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一、简介孟子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孟子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墨子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能力目标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德育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课时安排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二、资料助读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墨子及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3情感目标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一、导语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泰山教材分析:解题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关于泰山的评论有:卢卡斯:泰山兼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阔眼界,.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教学目标1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2了解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名胜古迹。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名胜古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谁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了解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认识程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祖国河山”来。)2谁知道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岳”中的“五岳”是指哪五座名山?五岳,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山东省的东岳泰山,陕西省西岳华山,河南省的中岳嵩山,山西省的北岳恒山,湖南省的南岳衡山。泰山是五岳之尊。问答比赛:把全班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其中一组说出山名,另一组跟着说出省份。如:泰山在山东省4这五座名山又以泰山最出名,它被人们称作是五岳之首。(板书课题)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学习目标。二、五岳之首泰山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的。三、泰山的特点和自然风光泰山的名气这么大,到底它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1)学生默读划语句。(2)指名答,教师板书。板书:五岳之首:高大雄伟,俯瞰黄河,远眺大海。(3)看书中的图,找出泰山的位置所在,指导学生结合上述的特点去理解,加深印象。(4)除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令它出名呢?板书:名胜古迹过渡:泰山的雄伟壮观吸引了许多文人去游览,但泰山到底有多少名胜古迹,景色如何壮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2个学习目标。了解泰山的壮丽景色和名胜古迹。指名学生说出名胜古迹的名称,教师依次板书。板书:名胜古迹:岱庙、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日观峰、无数碑刻。泰山不仅景色壮丽,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但它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明珠,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石碑和石崖上雕刻的书法满山可见,寺庙里的塑像栩栩如生。)三、教师小结:泰山的景色如此雄伟壮观,名胜古迹这么多。“五岳之道”的盛誉真的非它莫属。板书设计:泰山五岳之首泰山 黄山的壮丽景色和名胜古迹五岳之首:高大雄伟,俯瞰黄河,远眺大海 名胜古迹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二、文章语句简练的特色。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二、以自读为主,因为文章语言浅显一、解题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泰山,亦称岱山、岱宗。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关于泰山的评论有:卢卡斯:泰山兼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阔眼界,.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曾子教学目标: 1、能熟练讲述这个故事,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2、搜集一些有关古人守信的故事名言,背诵积累。3、搜集整理有关曾子的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 学习曾子杀猪。1.学生自读曾子杀猪,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3.理解重点词语。二、学生阅读温馨点击,明白寓意。三、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四、了解曾子,交流曾子的有关资料。(一)曾子生平(二)曾子的典故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三)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四)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成白话是这样:“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这才是曾子所说的“三省”。二次备课一、复习曾子有关故事,典故。二、学习交流有关古人守信的故事。诚信典故系列樊迟学信礼公元前496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岁生日。由于孔子当时游历在卫国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孔子怕蘧伯玉为其庆寿,惊扰了他,便大清早带领着弟子们到帝丘(当时卫国的国都)郊外一片树林去漫游。在一棵老柏树下,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来到师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请夫子上坐,受弟子们一拜!”接着搀扶孔子来到老柏树下早已摆好的小桌子旁。孔子不解地问:“颜回啊,你要干什么?”颜回说:“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记!”说话间,弟子们已七手八脚地在孔子的面前摆出了酒肉和新鲜的寿桃,然后颜回和子路率领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头拜寿。孔子忙说:“都快快请起,师生之间不必这样!”弟子们磕完了头,拜完了寿,众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围了起来,或说,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却还跪着两个人不肯起来,其中一个是子贡,另一个大家全都不认识。原来子贡当时在卫国做官,卫灵公看中了他的辩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国,办理外交大事。子贡前不久出使鲁国,今天是为了给孔子庆寿而星夜赶回来的。跪着的另一个青年叫樊迟,他一身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少言寡语,见人还羞得满脸通红。这次子贡去鲁国,碰上樊迟在到处拜师求学。子贡见他虽然十分腼腆,但却是聪明,便自作主张地领回来拜师,二是为了请冒昧之罪。孔子知道这些以后,忙将樊迟扶起,问道:“樊迟啊,你想学习什么本领?”樊迟低声说:“我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樊迟又说:“那就向夫子学习种植蔬菜。”孔子说:“种植蔬菜,我还不如专门种菜的农民。”“那”樊迟茫然地盯着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孔子耐心地说:“樊迟啊,君子要有雄心壮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礼贤下士,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诚实守信,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身居高位的如果能做到知书达礼,诚实守信,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领着妻子儿女来投靠他的。”樊迟连连点头说:“那弟子就学习礼,学习信。”诚信典故系列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又叫姬宫涅。他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从不过问国家大事。有个叫褒响的大臣劝说周幽王不应该这样不理朝政,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响下了监狱。、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就在乡下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周幽王,替褒响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就没有笑过一次,整天闷闷不乐。周幽王送各种珍奇礼物,想尽各种古怪的办法叫她笑,但都没有成功。于是周幽王在宫中悬赏:“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赏两黄金。”有个马屁精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西部一个叫犬戒的少数民族部落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戒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士兵就把火烧起来;第二道关的士兵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大王可以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许多兵马扑了个空,肯定会笑的。”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他们上了骊山,真的把烽火点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