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doc_第1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doc_第2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doc_第3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doc_第4页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1、宋朝的文化发展趋势,基本上与其积弱积贫的国力相应,尽管有其自身发展的某些特点,文化巨匠也层出不穷,唐宋古文八大家,宋朝即占六人,但从总体的格局和气度而言,它终究难以和强盛的唐朝所表现出来的恢弘相比拟。2、宋代的书法在起点上有着先天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客观方面:书法自从实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样式之后,师生相传的“道统”一直未绝。即使像南北朝时的长期分裂板荡,但因王羲之本成长于东晋,所以“江左风流”也仍由羊欣、智永等人继承下来并传至唐代。五代的动乱,即发生在中原,而且数年就破坏一次,因此这一绵长的传统遭到了致命的阻断。历代优秀书法遗产遭到兵灾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尽管宋太宗后来命王著鉴定内府所藏刻成淳化阁帖,只有二府大臣才能蒙赐一套,它对于促进书法复兴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书法遗产垄断所造成的后果,是真正有天才的书家失去了鉴古开今的良机。3、宋代书家们大多以唐人为梯航,一则是因唐为近代,书迹还较易寓目,二则便是晋帖已成奇货的缘故。4、由于唐时对读书人在科举进身和官吏考绩两方面的书法要求到宋代已不复存在,朝野不再以书法相尚,必然使产生大书家 土壤贫瘠不堪。但是毛笔还在使用,于是投机取巧的士子为了博得当世主文者的欢心,竭力模仿他们的书体。这种及其短视的实用主义做法,造成了宋代特有的“趋时贵书”现象。5、欧阳修在编纂集古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认识到当代与古人的差距已至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与当时已处于书法巅峰的蔡襄一道,为促进宋代书法转机的出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时实践努力,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他们通过知己知彼的权衡,突破了唐人的樊篱,闯出了一条“尚意”的新路,而帮助他们达到目的的思想武器,即是禅宗。6、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起源于唐代中期,发展到宋代,已成为士大夫的宗教。这一方面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另一方面,禅宗的这些转变,也改变了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不少士子从坚决辟佛的立场,逐渐转向对禅僧抱有亲善的态度。如欧阳修晚年取号“六一居士”。民族矛盾的深重和官僚制度的腐败,给士大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禅宗教义中视人生如梦幻、生死无别,宣扬随缘任运即是解脱,强调一切现实问题的解决无非是自我心理的调节等等,正与士大夫的要求一拍即合。7、宋代书法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与唐代拉开了距离。与唐人“尚法”的主流相比,宋人则更注重意趣的抒发和个人情感的宣泄,他们想写什么或怎么写,都表现出一种任情适性的自由,因此更接近艺术的本质。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书法第一节 晚唐五代书风的延续1、徐铉 篆书重摹秦峄山刻石 行书 私诚帖所反映基本是晚唐以来趋于肥厚的时代风貌。2、王著,对北宋学虞世南一系的人如周越、宋绶、蔡襄等,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主持编纂淳化阁帖。其书法的主要弊病在于缺乏学养而导致的俗。3、李建中,人称“李西台”他的书法能反映出恬淡枯寂的心境。其线条,较少提按,而中锋的用笔使之带有浑朴的意味。4、林逋,人称“梅妻鹤子”。苏轼的“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历来认为是对林逋诗书恰如其分的评价。黄庭坚云:“林和靖诗句自然沉深,其字画尤工,遗墨尚当宝藏,何况笔法如此,笔意殊类李西台尔清劲处尤妙。” 若将林逋的书法与李建中加以仔细比较。在笔法上,林逋的觚棱方折颇有别与李建中的暖姝圆转,因而前者显得更耸峭有力;在章法上,林逋本与李建中异趣,林疏朗而李茂密,因而前者更显得萧散有致。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书法第一节 欧阳修与集古录1、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晚年,他已把书法作为唯一爱好,因为他从中得到无尽乐趣: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2、 集古录是欧阳修的一大伟大贡献。它是目前所存金石碑帖著录类书籍中最早的一部,开启了以碑证史和以碑纠史的先河。不仅对书法,而且对于史学、金石学、文学等都有卓著的贡献。第二节 蔡襄的历史地位1、 蔡襄,字君谟。蔡襄中年的真、行两种书体,基本上未能跳出唐人的樊篱。具体的分析,是颜真卿和虞世南两家的糅合。2、 行书是蔡襄的强项,在他创作中也占有最大的比例。其四十岁的自书诗稿固然是一件精彩的长卷巨制,但之所以未臻上乘,重新誊录是原因之一,而最主要的还是风格尚未成熟,其中尖细柔媚的用笔太多,以致整体格调流于轻滑,远未达到沉稳的佳境。 蔡襄四十五岁时,是其形成风格并趋于完美的顶峰时期。扈从帖、安道帖、澄心堂纸帖,此三件可认为是蔡氏行书手札中的极品。尤其是澄心堂纸帖,那种温润超轶、雍容华贵的韵致,在他所有行书作品中也是仅见的。3、“精劲”二字,是蔡襄小楷的特点。谢赐御书诗便充分体现了蔡书精到和劲利的两大特色。此帖所用书意为颜真卿而笔法近虞世南,气息安闲,点画清刚。4、蔡襄的飞草,兼有章草和飞白书的特征。似乎只是在周草的基础上稍稍加入一些章草的笔意而已。黄庭坚云“蔡君谟行书简札甚秀丽可爱,至于作草,自云得苏舜元屋漏法,令人不解。”5、蔡襄的大字,从尺幅而言,可分为两种。一是大楷,二是摩崖巨字。黄庭坚批评云“君谟作小字真行殊佳,至作大字甚病。故东坡云君谟小字愈小愈妙,曼卿大字愈大愈奇。”6、“学书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样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7、蔡襄的努力,结束了赵宋百年来书法浑沌无序的混乱局面,因而他无疑是个“继绝世”式的人物。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书法(上)“尚意”书风的勃兴第一节 苏轼在“尚意”书风中的砥柱作用1、苏轼明智的策略,是虽依托于颜真卿却选择颜书中最适合自己性情的两种模式:楷书是东方朔画赞,行书则是争座位帖。2、最能体现苏轼“尚意”精神的,是他的行书。苏轼在黄州的书作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杜甫桤木诗和黄州寒食诗。黄州寒食诗多勾乙添补,自能看出属稿的性质。其一“兴”得平淡,诗意也只寻常,因病而错失花期,可谓是书生习气,并无警策,所以至诗结束,书法也未见跌宕。其二初始便由风雨飘摇、小屋如舟引出身世之感,笔势也随之摇曳奔放。“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一联,字形突然由小变大,使人感到情绪如破闸之水,激射而出,其势欲排山倒海。“哭途穷”三字,横空突兀,如乐章奏响了曲终前的最强音。第二节 苏轼的“尚意”书法理论1、蔑视成法,提倡入神2、鼓吹创新,张扬个性 苏轼的具体做法是:别人运笔骏快,他反而迟缓;别人结构精巧,他反而肥扁;别人强调中锋,他反而偃卧;别人用墨适中,他反而浓稠。于是创造出一钟别开生面、颇具个性的书法形象。3、崇尚自然,抒写襟怀4、重视学问,意随文生第三节 自成一家使逼真黄庭坚的书法创造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黄庭坚的书迹,今日存世者只有行书(包括行楷)和草书二体。2、黄庭坚的行书,在结构上夸张了聚散关系,紧缩中宫而扩张四维,使之呈辐射状态。这种结构方式,形成了黄氏字法的强烈个性特征。笔法上,也增加了提按起伏,以战掣的涩劲用笔,写出真力弥满的槎枒线条。加上他本身字形的方正和字势攲侧,因而顿时与苏轼拉开了距离。3、山谷的大字行书比其小字更能显出雄健豪迈的气势和排宕夭矫的笔力,那种开拓而一往无前的气魄,直可雄视千秋。他的大字得力于瘗鹤铭及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他强调学得精,反对只贪博,因为太博往往使人无所适从。他的大行书代表作如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牛口庄题名、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等。山谷最精彩的大字莫过于东坡黄州寒食诗跋,苏书尚有秀润,黄跋则纯余苍古。4、黄庭坚的草书存留于今的只是狂草,其线条如屋漏折钗,动态似奔蛇走虺,笔意超轶,姿态百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震撼力。如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杜甫寄贺兰铦诗、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节 韵黄庭坚书论的精髓1、清代刘熙载艺概云: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2、黄庭坚认为韵胜的极致是二王,他推崇三个人继承了二王的衣钵,就是颜真卿、杨凝式和苏轼。3、黄山谷主张去俗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书。俗与不俗的问题,已被黄庭坚提到道德的高度来强调。人品决定书品,这其实仍是欧阳修“爱其书者兼取为人”论的反说。他认为苏轼书法之所以为本朝第一,除了“笔圆而韵胜”以外,就是“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第五章 北宋后期的书法(中) 集古出新的巨匠米芾第一节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1、 米芾的性格喜欢行书,他在黄州听从苏轼的劝导改学晋人之前,大多学唐人。其中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和褚遂良这五人对他的影响最深。第一个自然是颜真卿。他最推崇争座位帖。米芾较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上角的塌肩及竖钩的陡起,还有“蟹爪钩”,都是集自争座位帖。第二个是欧阳询。米芾认为欧阳询的楷书尚未脱王羲之窠臼,而行书则已自成一家。“险绝”和“险劲”的“险”,正是米芾向欧阳询学习的着眼点。他在长沙所书的三吴法华台道林沙步等帖中,有不少字都带有欧体中宫紧结、外形竦削的险峻之势。第三个是沈传师。沈传师则是以徐浩参入褚遂良。米芾评沈“神清自如,骨法清灵”和“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浩不及也”,似可猜测沈氏风格与王献之、褚遂良相近。米芾长沙手迹中比较宽博结构的字,正多沈传师的影响。与欧阳询相比,沈传师对米芾的影响似乎更为深远。第四个是段季展。第五个是褚遂良。米芾书评中对褚氏的评价,是少数完全脱离讥评的书家之一,他说道:褚遂良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别有一种骄色”,则指褚字中透出一种倨傲自得的神气。2、米芾对用笔和神采这两大要素看重,他说: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得笔,则虽细如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此虽心得,亦可学入。3、米芾对古人技法的深刻理解,植基于持之以恒的揣摩临习。4、米芾的“放笔一戏”,不仅倚仗于心态的松弛,而且更重要的是倚仗于几十年练就的一套过硬本领。“米胜在姿”,一个“姿”字确实言尽了米芾的擅场,米芾的新姿异态最为丰富,因而组成的各篇章法也各各不同。孙觌云“米南宫跅驰不羁之士,喜为崖异卓鸷、惊世骇俗之行,故其书亦类其人,超逸绝尘,不践陈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畦径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5、米芾的笔势,用他自叙的话,即是“振迅”。“振”是动荡摇曳,“迅”是骏急痛快。6、米芾的草书因受到观念的局限,就没有他对待行书那样的创新气魄。其草书帖的数量也大大的低于行书,可见其功力也相形见绌了。第二节 米芾的书论1、提倡明白的品评语言2、崇尚天真自然的书风 米芾对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崇尚天真自然。这全过程,包括执笔要领、创作心态、运笔步骤、布局构思以及产生的艺术效果等。 至于章法,米芾认为:“真字甚易,惟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匀,其势活也。”“体势”就是分布,即章法。“画算匀”指大小相等的界格。3、卑唐的评书标准 纵观米氏的言论,我们发现他对唐人的意见集中在两种书体上,一是正楷,二是狂草。 楷书笔法至唐大备,大书家例以正楷作看家本事,即使是以颠草名世的张旭,也能写一手法度严谨的端楷。所以米芾在魏晋朴拙的楷则和唐人功利的碑体间偏向哪方,已是不言而喻。俗与不俗,成了他度量唐人的唯一标准:真率不做作而能得天趣者不俗,否则便俗。第六章 北宋后期的书法(下) 其他名家和书论第一节 北宋后期的名家1、沈辽 米芾批评沈辽“排字”,从反面也可看出他的苦心造诣。 沈辽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观念的落伍。2、蔡京 蔡京书法渊源,实介于苏、米之间,只是在苏在徐浩分道早而与米在沈传师上背驰晚,因此蔡京的书风与米芾较为接近,其区别也正是各有所宗的二王父子内恹和外拓的敛放之异。然而他的内心世界可谓是小人之无忌惮者,因而他笔下所表现出来的,是与王羲之下格格不入的面目。正因这一矛盾,便产生了米谓“不得笔”的弊病。3、赵佶瘦金体 瘦金体,瘦不剩肉、抛筋露骨是其特征。结字上,中宫稍紧而四维开张,重心上移;字形偏长。第七章 南宋前期的书法第一节 复古和因循之风的蔓延1、吴说 游丝书 并无高妙,只觉缠绕纷论,圆转无骨,笔迹有甚纤弱,刘诗“安得龙蛇如许臞”一句,正可深中其病。吴说的行书柔媚纤浓,行气疏秀。早年的用笔轻灵,结体偏长,接近虞世南,因而与蔡襄倒有些相似;晚年点画沉实,结构也稍扁,显然掺入李邕笔意,因此元代赵孟頫应当受到吴说较大影响。2、朱敦儒 尘劳帖 此帖结字的横扁之势尚能反映出曾学钟繇的遗意,而其跌宕放逸,已完全落入杨凝式神仙起居法的格辙中了。3、陈与义 咏水仙花诗帖 其书法的消散与诗意融成一体,共同营造出一种超然物表的幽致。第八章 南宋中期的书法第一节 中兴四大家1、 陆游陆游的书法和他的诗歌风格一样,沉雄郁勃,寄托着饱受精神压抑而欲一吐为快的强烈感情。其晚年诗中谈到过自己的学书渊源:“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又云“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正复不能到,趣乡已可观。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勿谓在屋漏,人见汝肺肝。”今日能见的陆氏墨迹只是行草。放翁书有郁勃雄豪之气,却又不失敦厚理智,因而其风格只介于杨凝式和苏东坡之间,还带有较多的时代流风。2、范成大 范成大于北宋“尚意”三大家皆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大致情况是,写的较大较慢的字,因有一些涩意,因而与苏、黄比较接近。而他的小草或小行草书札,笔势流走,却较多米芾的轨辙。3、朱熹 朱熹笔力本来较弱,他自己也承认:“余少尝学书而病于腕弱,不能立笔,遂绝去不复为。”因而更有一些迹近荒率的味道。晚年的书札和文稿,字距极小,行距却较宽。字内逸笔草草,每行却颇为整饬。4、张孝祥 在“中兴四大家中”,若以“骨力”而论,张孝祥是作为劲健的。张孝祥的书学渊源,是自称的颜真卿和后人指出的米芾。他比较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以及结构的正侧险夷。第二节 南宋中期的名家1、虞允文 他落墨雍容浑劲,结字亦简古朴茂,富有篆隶意味。他得益于颜真卿,而又受李建中的影响,没有李氏的险,却有颜氏的拙。2、吴琚 董其昌评论吴琚“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氏起笔往往露锋而尖锐,尤其是“心底钩”的起笔,缩短了由细至粗且弧圈圆转的过渡,而是落笔即粗,稍运即止,头如刀截,颇具俊俏意味。他的折笔,如是方或扁形的框廓,折处多呈锐角,笔势也直抵左竖之脚,以致一般为倒梯形的外形变成三角形。第九章 南宋后期的书法第一节 气息奄奄的南宋末书坛1、白玉蟾 他的书法,行楷的笔意在颜真卿和黄庭坚之间。他的狂草应该是所能书体中最好的一种。他的天朗气清诗帖上承张旭和怀素,下开明代草书风气。其书点画流走,笔势矫健,可以称得上是黄庭坚后一人。2、张即之 张氏的书法特点或说缺点,可用“拘谨小巧”概括。他的点画质量很高,起止交代的干净利落。笔触总体上短小的,即使钩捺也是意到便戛然而止。然而其笔短却未必能收到意长的效果。这主要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第一,他所抄的佛经都喜用界格;第二,他的结字过分的乞灵于粗细的对比。3、赵孟坚 赵孟坚的书法有较多的狂态,气魄阔大,大有掉臂直行的勇敢。他的脏腑药帖,风格在米芾、蔡京之间,而笔势的飞动与老米别无二致。其晚年艺术旨在宣泄,更贵乎有移情的感染力。赵孟坚的书法虽然充斥着乱世的衰颓之气,但不得不承认,他的书法在南宋末叶是最富书家本色、也是最具感染力的。4、文天祥 文氏书法以小篆知名。他三十余岁时所书的宏斋帖,乃书札之巨制。点画端遒不苟,结体宽博的态度比较接近于苏东坡。其笔端几无波澜,自始至终是一种优游不迫的平缓节奏。第十章 宋代的刻帖第一节 淳化阁帖淳化三年,王著将历代书法作品编次为十卷,纂刻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