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七册经典诵育教材教案.doc_第1页
四年级第七册经典诵育教材教案.doc_第2页
四年级第七册经典诵育教材教案.doc_第3页
四年级第七册经典诵育教材教案.doc_第4页
四年级第七册经典诵育教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第七册经典诵育教材教案第一单元大学纲目 第1课 本末终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三纲”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3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做事要分清本末始终的道理,举出自己生活中与此道理相关的例子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 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停顿和语气等问题;3请生朗读课文,采用各种形式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等4熟读课文,体会全文的节奏,揣摩句意。二、 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 文章首先提出本文论点:把本末关系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因为学习如果不先确立根本,那么一切的努力就会盲目而没有方向,就好像植物一样,根如果扎得不深,枝叶就不可能健康成长,开花结果也没有希望。(2) 引导理解“明明德”、“亲”“新”“道”“至善”等词义(3) 教师讲解“日积月累”故事“扬扬止沸”得出道理结合课文最后一句理解(4) 提问:你根据这个道理反思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一学期重点是什么。(5) 、学生熟读并背诵。三、 诗歌赏读自湘东驿遵路至芦溪读后说说:这首诗抒发诗人在暮春时节行走乡间的感受,写个清新自然富有画面感。第2课 修身为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这段文字中里论证的气势。2、知道“八条目”是什么,知道“格物”“致知”等词语的意思,答题了解课文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3初步理解课文中提出“以修身为本”的意义,知道课文用了顺退和逆推两种论证方法论述“八条目”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 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八条目”和理解“以修身为本”的观点。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停顿和语气等问题;3请生朗读课文,采用各种形式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等4熟读课文,体会全文的节奏,揣摩句意。二、 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 引导理解“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词义,理解本文主旨“皆以修身为本”(2) 教师讲解王阳明“格竹公案“的故事(3) 话题讨论:今天还有没有必要提高道德修养,展开讨论 设置情景:公共汽车的让座、交往中的诚信(4) 、学生熟读并背诵。三、 诗歌赏读陶渊明简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杂事十二首第五第二单元 修齐治平 第3课 诚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那些不同词性的字的读音,如“恶恶臭”“好好色”,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的字词,比如“自廉” “著” “心广体胖”等。3对“诚意”有初步认识,知道其在修身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慎独的方法,并能把它和学校、家庭生活进行联系。【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诵读,在诵读中感悟什么是“诚意”,什么是“慎独”。难点是理解“诚意”是什么意思。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加以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从回顾第二课的内容入手,提出问题:第二课中我们学习的“八条目”是什么?指名说出答案。然后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八条目”中的一条:“诚意”。二、诵读感悟。1、诵读多遍(1)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要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听范读: 第一:你知道“诚意”是什么意思吗? 第二:如何才能做到“诚意”?什么叫“慎独”?(2) 读顺课文。出示音频范读,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读不好的地方。首先要注意“恶恶臭“好好色”“自廉” “心广体胖”等短语。其次要把握好停顿和语气等问题。全文停顿如下: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3)读熟课文。首先要求学生跟着音频齐读一遍。然后,要求学生自由读,揣摩课文的节奏。之后,通过分组对读,比赛读等方式,要求把课文读熟。(4)学生要达到熟读的程度,要求背诵第一段。“诗歌赏读”模块,学生只要诵读几遍就行了。2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课文需要注意的词语有“恶恶臭”“好好色”“自谦”等。如“恶恶臭”,第一个“恶”(wu)是动词,厌恶的意思,第二个“恶”(e),不好、腐臭的意思。教师要对学生区分不同的词性,“好好色”也是如此。“自谦”的“谦”字,要指出通“慊。(2)在句子方面,要注意以下几句:第一段“此之谓自谦”,意思是说“诚意”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自己满足自己的要求,强调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所以说是“自我满足”。教师在解释的时候,要点明这一点。 第二段“诚于中,形于外”是对“小人”无法掩饰自己不善行径的事实的概括。这说明“诚意”是必须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点明上下两句的关系。“说一说”模块放在这里讲解,教师一方面点明“诚于中,形于外”在课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比如说我们看电视常常会说这是一个好人或坏人,其实就是剧中人物的行为告诉我们的。 第三段“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句,说的比较隐晦。它的意思是说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为有隐瞒于人。教师要将“十目”“十手”指众人这一点点出来。(3)在文章的脉络上,教师要注意一点,头两段都是“诚意”与“慎独”并举,“诚意”是内在修养,“慎独”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实践,二者有互为因果的意味。教师对学生要指出,要“诚意”必须“慎独”,后者是前者的方法和途径就行了。第三段是从一个人处身的愉快与否,来论证要“诚意”。 三主旨理解和联系生活。 (1)本文的主旨是提倡“诚意”,要求通过“慎独”达到“诚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思路来引导学生得出这个观点: 第一:什么是“诚意”?(使自己心里保持不自欺、不欺人的诚实心态) 第二:为什么要“诚意”?(因为你的言行体现了你的心理,一旦你不诚,别人都看在眼里,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第三:为了“诚意”要怎么做?(要慎独,就是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要诚实;当然,不是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慎”,只不过由于有别人的监督,这比较容易,所以没有强调罢了;“日积月累”记载的许衡不摘梨的故事,可以放在这里,许衡就是慎独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联系生活。课文提倡要对自己诚实。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同学讨论讨论作为一个小学生要在哪些方面对自己诚实,要怎么做。比如,在学习上自己诚实,就要自觉地完成作业,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参考资料】1关于曾子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父亲曾点(也就是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东鲁,移民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第4课 正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的比喻义,并能说出尧舜桀纣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含义。教学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等。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停顿和语气等问题;3、 熟读课文,体会全文的节奏,揣摩句意。4、 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 第一段首先提出本文论点:治国必先齐家,家齐了就能治国。然后以君子为例,指出只要在家奉行道德规范,就能使家庭和睦、国家有教化。(2) 第二段指出了统治者的表率作用,认为只要统治者奉行了道德规范,就能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从而使家和国治。5、学生熟读并背诵。 第5课 齐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的注释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的比喻义,并能说出尧舜桀纣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含义。教学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等。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停顿和语气等问题;3、 熟读课文,体会全文的节奏,揣摩句意。4、 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 第一段首先提出本文论点:治国必先齐家,家齐了就能治国。然后以君子为例,指出只要在家奉行道德规范,就能使家庭和睦、国家有教化。(2) 第二段指出了统治者的表率作用,认为只要统治者奉行了道德规范,就能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从而使家和国治。5、学生熟读并背诵。 第6课 治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第一句、第二段第二句要背诵。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此举的意思,其中既须注意有词性变化的词组,如“老老”、“长长”,也须注意比较难的生字,如“挈矩、悖”3初步理解课文中提出“絜矩之道”和“德本财末”的意义,理解古人絜矩之道和重德来治国,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上对下的表率作用。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 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絜矩之道”和理解“德本财末”的观点。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停顿和语气等问题;3请生朗读课文,采用各种形式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等4熟读课文,体会全文的节奏,揣摩句意。二、 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 引导理解“德本财末”、“ 絜矩之道”等词义,理解本文主旨(2) 教师讲解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故事(3) 话题讨论:今天还有没有必要提高道德修养,展开讨论 设置情景:公共汽车的让座、交往中的诚信(4) 、学生熟读并背诵。三、 诗歌赏读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第7仁人君子第三单元 性与天道 第8课 率性修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注意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比如“须臾”“位”“独”等。3、能够初步了解什么是“性”,什么是“道”,什么是“教”,什么是“慎独”,什么是“中”,什么是“和”,初步了解“率性修道”的观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初步了解什么是“性”,什么是“道”,什么是“教”,什么是“慎独”,什么是“中”,什么是“和”,初步了解“率性修道”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性”与“天道”的相通性。【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庸,古代一本很重要的书,讲了关于“天命”“人性”“道”等高深的道理。作者:子思,战国初思想家,鲁国人。孔丘之孙。(见参考资料P97)。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选自这本书。二、诵读感悟。1、创设情境,带动学生诵读。 你觉得人与天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试读文章。2、范读,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参考P95页)。3、逐句跟读,读顺课文,再齐读全文。三、字词句理解和脉络梳理。(1)古人论性与天道中有许多较为深奥的词语,比如“天命”“性”“道”“教”只要说出大意就成。 天命:天的命令,古人认为天的命令不能违抗,违抗自己的本性就是违背了天命。 性:本性、天性。 教:教育和教化。 道:见“神奇的汉字”。 率性:不是“草率”“轻率”。率性修道:指要顺首本性去修行。 “中和”: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中:情未发的状态;和:发乎情而止乎礼的状态。中和是“中庸”的表现之一。联系“读一读”。率性修道要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