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集铜梁县县城人气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聚集铜梁县县城人气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聚集铜梁县县城人气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聚集铜梁县县城人气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聚集铜梁县县城人气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聚集铜梁县县城人气的调研报告一、县城城区人气现状 县城城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巴川、南城、东城办事处常住人口共约17.7万人,但其中非农业居民人口只有9.6万人,流动人口估计2至3 万人。县城城区人气呈现以下特点:(一)非农业居民人口与城区已建面积之比形成反差。据县公安局户藉统计,城区常住非农业居民人口只有9.6万人,每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只有0.6万人,城区显得空旷,商气清淡。(二)流动人口稀少。由于文化、旅游、会议资源少等原因,造成流动人口不多,且这些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还相当低。(三)就业岗位偏少。农村青壮年到县外打工人数24.4万人,占打工群的80%以上,年收入达9.2亿元。由于经济总量低,企业运行质量差等,县城城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偏少,且大多集中在工业、建筑、商贸、餐馆服务等低收入行业。(四)消费水平偏低。据县劳动局统计,全县失业率3.5 %,加上失地农民、低保人群、下岗职工、待业青年等无收入人群的扩大,消费水平更显低弱。造成我县城区人气不旺,商气不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五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实力不强,优势骨干产业尚未真正形成,使得各种生产力要素不能很好地聚集结合,对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强,外流现象严重。二是三产比重为17.852.629.6,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还相对偏低。三是城乡的收入水平都偏低,尤其是农民收入更低,限制了其总体消费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年收入10180元,农民年纯收入为3715元。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大多数农民还不具备离土离村进城生活的条件。况且,大多数人在医疗、养老保险、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考虑较多,用于消费较少。四是旅游精品缺乏、城市文化品牌不响亮、商贸设施不配套、现代服务业欠缺等因素,使流动人口偏少,缺乏人脉,消费总量低。五是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型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还在产生消极影响,经济的外向程度还偏低,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等等。二、我县县城人气聚集的主要优势和定位相对于发达城市而言,我县城区人气还不旺。但是,随着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一小时经济圈”战略的实施,随着我县区位优势的逐步改善,县城人气的提升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聚集城区人气主要面临以下五大优势:一是突出的政策优势。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小时经济圈”和“一圈两翼”战略的抓紧实施,沿海经济向内地的转移,重庆主城产业向周边区县的辐射等等,作为“一小时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重要节点的近效大县,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享受到来自国家、重庆等的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坚强的政治优势。县委、县政府对城区人气的聚集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把城区人气的聚集工作与工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研究,其抓县城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力度是空前的,这必将形成全县上下掀起第三产业发展新高潮的强大合力!三是立体的区位优势。随着渝遂高速公路的即将竣工通车,重庆三环公路、成渝铁路复线的规划和逐步建设,重庆轻轨向铜梁延伸工程的积极争取等等,未来我县的区位优势必将产生突破性的变化!加之现代物流、人流、信息流等的加速,我县的立体区位优势必将得到突破性的显现。区位优势的改善,对县城人气的聚集将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四是逐步强大的产业支撑优势。我县工业“两区一带”、中华龙温泉旅游度假区、职业教育园区等几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县城人气的聚集产生直接而最核心的影响。五是城市商圈建设优势。城市商圈是城市的“眼睛”。现在全县正在大力度进行的城市规划调整和对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将打造出渝西独具特色的一流商圈群,将为城区人气的聚集产生重要影响。我县县城人气聚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未来几年聚集城区人气,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建设城市和经营城市的有机结合,注重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和商圈打造,以建设渝西商贸物流重镇、特色旅游窗口、文化教育乐园、务工经商宝地等为目标,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有重大突破,确保县城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有较大增加,确保产业对人气商气的影响带动力显著增强,确保县城城区人气商气有重大改观。三、聚集县城城区人气的主要对策思考(一)保障:统一全县上下思想,切实加强对聚集人气工作的组织领导“城市人气”来源于一个城市的综合魅力,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反映。它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位优势的聚合辐射、相关产业的带动支撑、品牌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等等,因此,县城人气的聚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支柱工业企业的重点培育、文化旅游精品的集中建设、城市商圈的培育打造、城乡统筹的协同发展等等。聚集城区人气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县里在研究制定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时,要注重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逐步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大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要切实加强对聚集我县城区人口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以县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把聚集县城人气工作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定期或经常研究、协调聚集人气工作重大事项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聚集城区人气工作的考核督查力度,每年将工业新增县城就业人口、旅游吸引县外人口、城市建设新增居住人口、教育吸引县外人口、城市商圈的规划建设等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实行重奖重惩。巴川、南城、东城等办事处和乡镇,牵头负责辖区内的聚集人气工作,县里及有关部门要把相关的权力下放,增强其统揽辖区内聚集人气工作的职能。(二)前提:进一步加强城区的规划工作,使聚集城区人气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近年来,我县城市扩张较快,产业发展迅猛,相比较而言,县城规划和产业规划明显滞后。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人气聚集的前提和基础。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切实加大该项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的理念,做大、做精、做强、做旺城市,为城市人气聚集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要突出规划的超前性。按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进行定位,根据县里有相关规划和有关部门的拟调整建议,城市规模将增加到2020年的50平方公里、50万人,城市的拓展范围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50平方公里和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县有关部门和相关的园区都应及早制定好规划,增强城市建设的预见性。二是要突出规划的系统性。过去我县城区的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不够同步,不够协调。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要高度重视工业、旅游、商贸、教育、文化等产业规划的协调一致,整合城市资源,突出公共服务的配套功能,使城市发展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合理。在城市建设中,对商贸、学校、旅游开发等建设用地要予以一定预留。三是要突出规划的独特性。城市规划要勇于创新,做出“铜梁特色”,在聚集人气的市场、广场、商场等方面要更大气一点,在规划的格调档次上要更高一点,增强规划设计的创意性,力争多搞一些“西部唯一”的标志性设施,建成成渝经济带上耀眼的城市明珠。四是要突出经营城市的理念。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社区开发等的规划和培育打造,做好做活土地、税费、城市资源等文章,注重区城性城市开发、商业开发、公共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用小的财力、活的政策来做好城市建设和人气聚集的大文章。(三)重点:大力度推进商贸发展,为城区人气聚集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1.坚持商贸发展思路。 商贸发展总体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委“扩大规模、打造中心、强化文化、统筹城乡”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率先”和“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以建设现代物流中转站、城乡商品集散中心、休闲旅游美食基地为目标,努力把铜梁建成服务重庆主城,辐射成渝经济带的渝西商贸物流中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每年以18%以上速度增长,以2006年25.38亿元为基数,2012年达到68.5亿元,2020年达到257.5亿元。2.构建三大商业体系。即: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点。城市商业中心。打造一圈(中心商业圈)、建设一园(现代商贸园)。即:升级改造以现有商业步行街为中心,扩展至县城聚集区的商业设施、业种业态,打造城市“中心商业圈”,重点升级改造“龙都商贸中心”、整体开发“龙珠广场片区”,建设商业设施5万平方米以上。按大型百货商场(超市),特色商业街、专业(卖)店、写字楼、休闲会所、停车场等功能设置,建成铜梁商业繁荣之高地。对县城新区中心的城建规划商贸区范围,即广龙路以东、金龙大道以西、凤平路以南、香滨路以北,建设城市“现代商贸园”,主动承接重庆主城商贸业的扩散,引进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机构落户,发展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文化等现代化服务业,配套建设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商品交易市场、便民服务设施,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抓好 “金龙现代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区域商业中心。根据我县实施“东拓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三个区域商业中心:在巴川街道办事处白龙大桥与白龙广场片区,建设“白龙商业区”;在东城街道办事处县教育园资源共享区,建设“学院商业区”; 在南城街道办事处三角碑片区,建设“三角碑商业区”。 区域商业中心以建设综合超市、中型商场、商品交易市场、餐饮店、专业(卖)店、便民服务设施为主。社区商业网点。根据居民综合消费服务需求,布局发展以服务社区居民、方便群众生活为主的社区商业网点,实现“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3.打造三大项目集群。在规划、包装和建设上实现真正突破,重点打造好项目集群。物流集群。立足于服务重庆主城、辐射川中地区,建成渝西北现代物流基地。在金龙工业园区,打造“金龙物流中心”,主要建设仓储配送货运站、商品展示交易馆、轻工综合市场、鞋材市场等物流项目;在渝遂高速公路蒲吕互通口,建设“蒲吕物流园”,主要建设原材料、产成品仓储中心;在“少云特色产业集中区”,建设集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物流集散地,结合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围龙互通口,建设以工业资源、矿产资源为主的综合性物流中转站。餐饮集群。针对我县交通方便、餐饮特色较突出、龙文化和城市建设独具魅力的优势,发展餐饮业,使铜梁县城真正成为上千万成渝主城人口常来休闲度假的乐土和享受美食娱乐的天堂。在城市风貌旅游区(晏渡桥白龙大桥),一期工程建设“淮远河商业特色街”, 二期工程可规划建设“龙乡美食娱乐服务城”;在中华龙温泉旅游度假区、县城新区现代商贸园、巴川白龙商业区、东城学院商业区、南城三角碑商业区规划新建5个大中型餐饮店,其中建设2家五星级酒店。市场集群。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原则上不再在城市中心地带新建,结合城市扩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六类专业市场。在白龙商业区、三角碑商业区、金龙园区南面晏渡桥附近、金龙园区北面铜合路附近建设农产品消费品市场,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为了促进城乡综合发展,方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出村进城,增加农民收入,规划在少云特色产业集中区,与打造“物流集散地”相结合,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本县农村家禽养殖资源、金龙工业园羽绒加工企业、重棉等纺织工业企业和皮鞋生产企业,在金龙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轻工综合市场和鞋材市场;在县城新区中心“现代商贸园”,建设大型的建材装饰市场,逐步改变以街为市的局面,实现“退街进场”;在“三角碑商业区”,建设大型家具市场(商场),逐步撤出城区商业中心地带,实现“退街进场”;在交通便利、远离居住区的铜合路姜家岩附近,建设旧货市场。为了适应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和我县城区不断拓展的需要,建议县政府对我县于2006年编制的商业网点规划进行调整,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鼓励商贸流通结构调整、扶持商贸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文件。目前我局正结合全市商业形势和相关政策,作前期调研和初稿的起草工作。(四)核心:高度重视并积极培育区域性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支柱产业,产生人气聚集的洼地效应1.打造工业集群带,造就10万产业工人。 扩大工业空间布局框架,打造工业集群。规划发展铜合产业带,铜合产业带位于重庆西北部渝遂高速沿线产业密集带的核心区域,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铜梁至合川公路沿线两翼园区和乡镇及合川铜梁永川高速公路互通口所在乡镇。在我县境内主要有金龙工业园区、蒲吕工业园区、东城办事处、旧县镇、蒲吕镇等,幅员面积195.91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带。充分利用交通、平谷地带、已有基础、体制活力、沿江河、矿产、幅射半径等资源,充分溶入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制鞋产业集群、食品加工制造产业集群,现代医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制纸业及纸制品产业集群。为人、财、物涌入,打下坚实的空间基础。加快形成轻工业集群,扩大就业规模。发展轻工业集群有几个突出特点:产业链长,离中心大城市市场100公里内,准入条件易于具备,易集结,回报稳定,成长性产业,投融资速度快,劳动力密集,是需求长久稳定的朝阳产业。我县发展轻工业集群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轻工业1亿元投资能解决近1000人的就业问题,如是精深加工为主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更加可观。每增加一个工业就业岗位,可增加1-2个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对提升城市人气、繁荣商气,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大型知名企业集群,造就大批新型产业工人。国家确定重庆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总体部置、我县“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战略的确定,区位优势迅速提升,工业产业带规划创新布局等,从根本上大大提升了我县的发展优势,全国各地的实业家纷纷看好铜梁。小型企业简单聚拢将成为过去,优势产业和大型名牌企业进入铜梁将成为必然趋势。也只有优势产业的大型名牌企业的进入,才能真正造就大批新型产业工人。整个产业带发展到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1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工业增加值250亿元。12年后将造就10万左右的产业工人。2.大力发展教育产业,迅速提升城市人气。扩大城区基础教育规模,适应市场需求。我县基础教育已形成优势,名列全市前列,特别是城区基础教育声名远扬。目前城区高中在校生15133人(其中:县外生2436人),初中在校生12052人(其中:县外生1459人),小学生10162人,共计37347人,其中县外生3895人,占总数的10.43%。现在的办学规模,远不能满足本县就读需求,特别是县外潜力更为巨大。按照“一小时经济圈”铜梁发展战略和有关部门的拟调整目标,到2012年、2020年城区人口分别是现在的2-3倍。为适应倍增的县内外市场需求,大规模扩大基础教育办校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到2020年城区新办基础教育学校将增加1倍以上,在校学生约10万人,对城市扩张、三产业发展意义深远。建议县里将全县初中教育尽可能向城区集中。发展院校产业,大规模吸纳人气。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院校产业,规划蓝图已经决定,各方面工作全面启动,前景看好。到2012年园区规模达到4平方公里,入驻院校达到3所以上,在校学生达到4万人以上;到2020年,园区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入园院校达到12所,在校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3.集中打造旅游产业,吸引50万游客。铜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市场前景广阔,但多年缺乏集中策划,多、小、散现象没有大的改观,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集中旅游资源成片打造,形成2个近距精品特色区,成为承接重庆主城及辐射周边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重地,到2020年,年均吸纳50万游客。集中打造少云公园旅游景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出让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为依托、建设中华第一匾展示馆、铜梁龙灯展示馆、民俗文化展示馆、书法艺术展示馆、收藏品艺术展示馆及扩建少云公园武庙,形成六馆一庙的独特景区。聚集打造中华龙温泉旅游区及周边景区。围绕中华龙温泉旅游区山、水、泉为核心,2公里范围内,打造特色农家乐度假区,餐饮、休闲、娱乐特色街,旅游产品特色街,观光农业园、体验农业园、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园、盆景艺术园、花卉博览园等,形成精品吸引四方游客。积极争取并实施好小北海水库的开发建设,形成县城旅游又一重要景点,丰富城市旅游的内涵。(五)难点:加快建设新型的要素市场,推动经济发展新型要素市场在活跃经济、积累资本、培育产业、增加供给消费、扩大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我县五家商业银行和信用联社,2006年存款余额在75.7亿元以上,但用于我县的贷款不足29亿元,大部分用于房地产市场和上缴存款准备金吃利差。在遵循国家金融宏观政策和维护金融秩序的前提下,搭建一个运行良好、渠道充分的融资平台,整合金融资源,形成一个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资本要素转化为生产力,解决投融资瓶颈限制,加大对地方建设的支持。研究和支持对县财经领导小组和城投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加大对银行推介、企业介绍多种灵活的融资道渠,力争贷款融资达存款60%以上,并协助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机构,增加对通过信息提供、担保业融资,探索企业互保、企业联保方式,在金融政策允许范围内自愿组合,形成捆绑式互保融资担保资产。及时将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私营企业业主贷款、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个体工商户特级信用贷款等信息及时与企业沟通传达。2.完善发展产权市场。在完善土地二级市场管理的同时,健全固定资产产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县固定资产的交易还不太活跃,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限制了交易的快捷和公平,影响了生产力要素的快速流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民间房地产中介比较活跃,但都是小门面,小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较大、交易规范、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的交易市场。3.建立劳动力市场。当前存在着一方面企业需要人才,急需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另一方面社会上又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包括大学毕业生。要建立一个常年的劳动力市场,和我县的人才市场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和多种规格的职业培训。以现有的各类职技校为基础,也可与市里的职技校联办分校,同时注意发现企业内部技术骨干和能人,壮大和扩展老师队伍。对每个求职者建立起电子档案,适时追踪,及时向企业推荐或专业培训推荐。建立人才信息库,对全县各行业人才资源建档整合,为企业和劳动力之间搭一个市场平台。4.搭建信息服务市场。现今已进入网络时代,我县至今还没有为工商企业和个体服务的网络服务市场。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网络,为企业、农户和个体户服务。一是将我县企业、规模种养殖户、大中型批发零售商按经营类型、产品介绍、地址、电话等基本情况上网备查。二是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提供购销存信息,进行信息配对。发挥全县各协会的作用,收集各种信息、商机,有针对性地整理提供给各相关行业或企业。三是举办网上商品交易会,利用网络的即时通讯、网上商铺、安全的第三方支付手段等形式,联合县内外企业网站、专业的门户网站和地方商网站,举行对各行业的网上商品交易会,让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多渠道的商品交易方式,让商品通过电子商务更快捷、有效地流通。四是将我县的产品,企业网站信息等及时在网上反映。(六)方向: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向县城的人口“迁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本县人口从乡镇向县城的“上移”;二是县外人口向铜梁城区的“平移”,(读书、旅游、产业工人);三是主城人口向我县的“下移”。“上移”人群的追求主要是相对优越于乡镇的就业、收入和社会文明程度,“平移”人群追求的是自己地域所没有(或很少)的学习、就业和旅游资源,而“下移”人群追求的则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县城房屋低廉的价格或周边自然优美的环境。统筹城市发展的重点:城乡劳动就业、进城务工农民向城镇居民转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收入分配、城乡发展规划。城乡发展的改革试验:户籍改革、土地管理使用改革、保障制度改革、公共财政改革、金融制度改革、行政体系改革。这一重点和改革,将是前所未有的一场创新革命,惠及全县农民群众,一产业的深刻变改,意味着广阔的农村大地,再次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农村劳动力大批成为一、二产业的产业工人、三产业的业主或员工,现有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势在必然。到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00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20元。广大农民消费需求大大提高,购买力旺盛,将助推城市经济繁荣,活跃城市商气、人气。到2020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他们将成为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城市居民。届时铜梁产业众多、商贸繁华、车流不息、人流如潮。(七)基础: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善我县城区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城市人气聚集的重要条件。随着渝遂高速公路的即将竣工通车,我县的区位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的改善。但要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县里务必要在交通区位的改善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近几年有重大突破。在县内交通建设上,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村通”工作力度,建设农村村民进城务工和消费的快速通道。在对外交通枢纽建设上,要全力争取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合川铜梁永川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建设,同时要重点争取重庆主城轻轨直达我县,进一步突出我县的区位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县城人气的聚集创造更好的条件。(八)关键:必须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制定适合县城人气聚集的系列政策措施聚集县城人气,除了要在硬件建设和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要在思想解放和政策支撑上花大力气。1.必须解放思想。凡是有利于聚集人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