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90学时 讲课学时:54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学 分:6学分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基本要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畴就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线检查技术、医用X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讲授和34学时实验实习。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试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本大纲根据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第二章 线检查技术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基本要求主要讲授传统的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重点:传统的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的应用。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的检查技术应用的掌握和了解,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4学时,实习课:8学时。教学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第二章线检查技术讲 课实 验合 计第一节线成像基本因素2 1 3 第二节普通线摄影6 3 9 第三节数字线成像检查技术 2 2 4 第四节造影检查2 1 3 第五节线影像质量评价简介2 1 3 合计14822四、教学内容第二章 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线成像基本因素了解线影像的形成与信息影像的形成和传递、掌握构成线照片的五大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散射线的产生和消除及与照射野的关系,重点掌握如何正确选择摄影的条件。第二节 普通线摄影了解透视检查的目的、方法及适应症,重点掌握线摄影条件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解剖关系,线摄影步骤和原则,各系统的摄影位置。第三节 数字线成像技术掌握CR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四节 造影检查 重点了解对比剂的种类、对比剂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方法。第五节 线影像质量评价了解如何评价影像的质量及影像质量管理。执笔人:李森林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用X线诊断装置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标:1、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该课程是影像专业技术学中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影像专业离不开设备。必须通过医用X线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才能够应用基本理论原理知识,掌握X线机的构造特性,组成方式,应用范围。掌握在临床应用中的正确使用,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X线机是带有辐射源的设备,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保证医患的安全防护。X线机又是较昂贵的装置,设备精细,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涉及多学科。由高端的技术组成,通过学习,掌握基本原理,才能正确安全的使用,提供诊断需要的X线影像资料,也才能准确操作使用,保证设备的安全。X线设备又是电路较复杂,电压较高的设备。通过基本电路分析,学习高压电路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才能明确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总之X线设备是影像专业学生进入临床首先要掌握的知识,才能安全准确的使用设备。2、对知识,能力,目标及对后续课程影响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X线设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的使用X线设备学习的目标,才能对X线技术学其余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懂得设备原理才能使用,才能通过后续投照技术其余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临床所需要的影像资料和技术操作。二、教学基本要求1、重点:从理论上掌握X线机的组成,类型,原理。重点包括:(1)X线管的结构,原理,电气和结构参数,使用的注意事项。(2)高压发生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电路分析和安全使用。(3)控制装置的组成,基本结构,原理,典型电路分析,主要电路,kv,ma,s的电路控制讲解。通过以上重点基本掌握X线机的原理。2、难点:电路分析较为复杂,特别是对医学生更难,只能分析较简单的电路,又是最重要的,通过举例,实物的对应,从而使学生理解掌握。3、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大课讲授基础理论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实习课,并以实例讲授临床应用X线机的特点,注意事项及应用技术,掌握基本原理。注重平时的考核,提问,充分应用实习课使学生从理论上感性的过程掌握X线设备。通过闭卷考试的方法,要求学生反复的学习掌握基本知识。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0学时,实习课:6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章 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第一节 医学影像发展历程重点:了解医学影像发展的过程,X线设备的问世建立和基础,对影像诊断的意义和发展过程。重点了解世界和我国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的应用,云南及地方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考核要求:了解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重点:熟悉影像信息的成像载体。共分六类,重点X线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考核要求:熟悉第三节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重点:熟悉图像的存储,使用及PACS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图像传输装置,图像数据库,数据通信网络,显示工作部,通信格式。考核要求:熟悉第二章 诊断用X线机第一节 概述诊断用X线机的发展与现状,组成,各类型X线机的分类,特点,应用范围,结构。重点:各类型X线机的应用范围,特点,结构。考核要求:掌握第二节 诊断用X线机的组成诊断用X线机技术含量越高,产品规模益扩大,专用机逐步进入各类型化医院,医生为扩大使用范围和发挥专机专用的特点,分类更加细化专业。重点 分别讲述:心血管专用机,数字胃肠机,全身血管造影机,数字乳腺摄影机,床旁数字X线机,口腔科专用机和常规用X线机的组成、结构、基本原理及各种机械装置和辅助设备的构成。考核要求:熟悉第三节 X线管X线管是X线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价格昂贵,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种类繁多。重点:X线管的结构、电气参数、电路分析、使用常规、注意事项。考核要求:掌握第四节 高压发生装置高压发生装置是提供X线管的管电压和灯丝电压的设备。重点:高压发生装置的结构、组成、特点、电路分析和原理、技术参数和使用中注意事项。考核要求:掌握第五节 X线机控制装置X线机控制装置是设备核心,由各种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组成。重点:电压、电流、时间的控制、调整电路的分析讲解。考核要求:掌握第六节 电源设备及接地电源设备装置的技术要求规格和电路分析、电源控制、调节及原理,接地设施的要求和重要意义。重点:电源容量、电压、电源内阻、频率的技术要求和电源电路分析调整原理、参数要求及对X线设备的影响,接地的技术要求和参数要求,讲述接地的重要性和安全保护措施。考核要求:掌握第七节 X线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掌握临床使用X线设备的保养的重要性及维护使用的重要意义重点: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各类型X线机使用特点,掌握故障的分析排除及日常保养,达到人、机的安全目的。考核要求:掌握第三章 数字及模拟X线成像装置第一节 影像设备的新技术发展主要讲述数字成像基本原理。重点:CR、DR数字成像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设备的临床应用价值。考核要求:了解第二节 模拟成像装置模拟成像装置的组成和临床应用价值。重点:模拟成像系统的组成,分别讲解摄像机、影像增强器、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电路分析和临床应用价值。考核要求:熟悉复习思考题1、自动曝光控制的原理和专用器件。2、旋转阳极和固定阳极的区别要点和技术参数。3、X线机ma量的选择及电路控制原理。4、高压发生器的技术特点。5、X线机的电流、电压、时间表示单位。6、X线阳极应具备的条件。7、X线机主要组成。8、X线控制装置主要控制内容。9、X线管的主要技术参数。10、电子限时器的优点。11、X线机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2、电源和接地保护的技术要求。13、模拟电视系统结构和典型电路分析。14、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和处理种类。15、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16、X线机的日常维护与使用规则。五:主要参考书1、张云亭、袁聿德.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2、中华医学会.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3、袁聿德.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X线摄影学4、郭启勇.人民卫生出版社.介入放射学执笔人:王克超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习课:4学时教学课时安排:序号章节内容课时实习合计第一节X线成像的基本因素11第二节普通X线摄影10.51.5第三节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112第四节造影检查10.52.5第五节X线影像质量评价简介112第六节乳腺摄影,乳腺导管造影。112合计6410教学内容: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成像的基本因素1、X线成像基本因素。2、影像信息检测系统医用X线胶片。教学重点:医用X线胶片的种类分类,每类胶片感光特性及其适用范围。第二节 普通X线摄影1、医用X线胶片感光特性。2、潜影形成的条件。教学重点:感光特性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重点,潜影形成与之有关的因素。第三节 数字X线成像检查技术增感屏种类、性能、作用及对影像效果的影响。教学重点:增感屏性能与增感作用大小相互间的关系,临床适用范围。使用增感屏对影像效果的影响关系。第四节 造影检查IP结构其作用、性能及特性。教学重点:IP特性。第五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简介FPD 洗片机结构,优缺点,保养。教学重点:FPD组成及其优越性,影像的对比特点及其特性。洗片机结构,温度对影像的关系。第六节 乳腺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教学重点:乳腺摄影机胶片增感屏的先进性;具体摄影方法:显示组织。X线成像基本因素影像信息检测系统,影像增强器 ,电视系统,IP, FPD,乳腺摄影,洗片机。掌握内容: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种类、性能;增感屏性能、种类及临床应用;洗片机结构及应用;IP特性及临床应用;FPD特性;乳腺钼靶摄影及临床应用。熟悉内容:胶片结构,保存;增感屏结构及特性;洗片机与温度的关系;IP机构;FPD组成;乳腺导管造影适应症;特性曲线组成。了解内容:潜影形成的条件,原理;X线成像基本因素,感光特性。复习思考题: 何为斜射效应?例举临床应用 简述FPD特性 乳腺摄影适应范围(最佳) 一般摄影用胶片有哪些种类,胶片的结构由什么组成 胶片密度与曝光量不成正比关系的四特性曲线的哪一部分? 潜影由下列哪个组成:A感光中心 B显影中心 C银离子 D溴离子 E电子主要参考书1、 燕树林,贾绍田.医用X线胶片及其自动冲洗技术.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1998年3月.2、 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执笔人:肖玉珍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CT成像技术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总计20学时的课堂教学和医院实习,使学生们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掌握CT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掌握全身各部的扫描方法:掌握碘过敏反应的症状及抢救原理;了解螺旋CT与普通CT之间有何不同,了解常见故障及处理原则;了解怎样控制好CT的图像质量,熟悉电子束CT技术应用。通过以上的学习为同学们达到一个影像专业医师打好基础。二、CT教学基本要求CT扫描原理,成像原理,各部位常见病的检查方法,螺旋CT技术原理, 应用, 增强扫描,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及影像后处理为重点内容。从浅入深由普通CT,到螺旋CT内容为主干,以多媒体为教学主要手段进行讲授。布置自习,预习内容,采取课堂提问,闭卷考试等手段,印证学习成果。取平时成绩和阅卷成绩中和,作为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2学时,实习课:8学时。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CT的扫描方试的特点一、熟悉普通CT的概念。二、掌握多层螺旋CT的原理。三、熟悉电子束CT的概念。第二节 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一、掌握CT图像特点及CT值。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熟悉部份容积效应第三节 CT检查方法一、熟悉平扫的概念。二、增强扫描:掌握动态增强扫描。三、熟悉造影CT的概念。四、特殊扫描技术:掌握高分辨力扫描。五、熟悉定量CT的概念。第四节 各部位常见病的检查方法一、颅脑:掌握扫描方法二、头颈部:熟悉扫描方法三、胸部:熟悉扫描方法四、腹部:掌握扫描方法五、盆腔:熟悉扫描方法六、脊柱:熟悉扫描方法七、四肢:熟悉扫描方法第五节 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一、CT透视:熟悉概念二、动态增强:掌握双期多期扫描三、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及影像后处理:熟悉概念四、CTA:掌握头颅CTA五、灌注CT:熟悉概念第六节 电子束CT技术应用一、触发方试:熟悉概念二、扫描体位:熟悉概念三、基本扫描方法:熟悉概念四、对比剂使用技术:熟悉概念五、与多层螺旋CT技术比较:熟悉概念 复习思考题:1、简述电子束CT技术原理。2、多层螺旋CT的主要技术特点。3、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动态增强扫描?5、肝脏血管瘤的扫描方法是什么?6、简述头颅CTA原理。参考文献:1、CT技术学.石明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螺旋CT.周康荣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张云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执笔人:王国强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RI检查技术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8学时的讲授,使学生对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磁共振成像原理有一定了解。掌握磁共振不同脉冲序列的特点及意义,磁共振成像参数、常用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临床常用部位的检查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基础。二、教学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掌握内容:MRI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MR I检查的安全要求;磁共振不同脉冲序列的特点及意义;磁共振成像参数及参数的选择;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伪影及其产生机理、消除方法;头、脊柱、胸部、及腹部的扫描方法。了解内容: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磁共振成像原理;特殊成像技术如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水成像、弥散成像;四肢及髋关节、膝关节扫描方法;磁共振对比剂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三、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习课:4学时。教学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课时实习合计1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磁共振成像原理0.50.250.752磁共振脉冲序列及其应用0.50.250.753磁共振成像参数及选择1124磁共振成像伪影及成像技术1125磁共振对比剂0.50.250.756MRI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安全要求10.51.57人体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10.51.58MRI特殊检查技术0.50.250.75合计6410四、主要参考书1、 医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彭振军.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 临床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与应用.韩鸿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执笔人:顾 青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DSA技术是数字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8学时大课讲授和4学时的实习,使学生对这一新的数字影像技术原理、特点、各部位DSA检查特点、检查体位、减影程序、造影剂的应用等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为介入放射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讲授要求: 详细讲授DSA的特点、原理、检查方法、工作方式、设备、各部位DSA的检查特点、体位、减影方式、帧频,DSA检查的并发症等。对“蒙片、伪影”等难点以DSA原理分析克服,心血管造影的体位则以大量的图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对I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