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doc_第1页
(杨辉)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doc_第2页
(杨辉)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doc_第3页
(杨辉)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doc_第4页
(杨辉)长春市2013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门学科。2心理学是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3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4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使人学会积极地(面对现实)。5人的行为类型分为(A型)和(B型)。6生活满意点指的是一个人生活满意的(基准线)。7感恩指的是人们在感知到外界的积极刺激后产生的感激(情绪)和(行为)。8感恩有三个维度,即(富足感)、(普通感恩)、(感激别人)。9塞利格曼发起一场新心理学运动一种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的积极心理学运动。10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对其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生活满意(基准线)的影响来实现的。11.(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其整体生活状态的判断。12.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特点是(主观性)、(整体性)、(两维性)。13.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领域分别是:(家庭领域)、(交往领域)和(工作领域)。14.(职业幸福感)是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在工作中产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体验。15.幸福教师的共同之处:对工作性质的爱:(爱教育);对工作对象的爱:(爱学生);对工作材料的爱:(爱知识)。16.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讲授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曾经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17.(成功)和(幸福)是两个不同话语逻辑的世界。18(判断力)是指周详地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不草率下结论。19.(勇气)是指在不利的条件下,仍然可以为达到目标而奋斗。它包括(勇敢)、(毅力)、(真诚)三方面。20.(仁爱)是在与人交往时体现的积极表现,包括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 21.(节制)是指适时适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22.节制的美德包括三项品格优势:(自制)、(谨慎)、(谦虚)。23.(精神卓越)是指个人超越了自身狭隘的生活世界,将个人的存在与更宏大的事物相连接,在更广泛的关系中获得生命的意义。24.精神卓越主要表现为对美的欣赏和品味、幽默、热忱、宽恕、感恩、(希望)、(信仰)七个方面。25.无力感产生后有三方面的表现:(动机降低)、(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控)。26.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力感)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7.解释风格论理论认为,(能力)、(动机)和(乐观)这三者决定了成败。28.人类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这三者是同时发生的。29.(不合理信念)使人心烦意乱、焦虑苦闷,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甚至产生神经症等精神疾病。30.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情必定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31.(过分概括化),即把对某些事情结果的评价推广到对整个人或所有事情的评价上。32.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33.合理情绪治疗中会用到许多方法和技术,其中主要的、最常用的技术就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技术)与(认知)的家庭作业。34.合理情绪治疗的重点旨在改变人的认知即人的(信念)、(思维)等。35.(习得性乐观)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一些方法使自己变得乐观。36.练习用(ABC)模式进行分析是学会确定事件、信念与结果之间的关系。37.改变悲观解释风格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38.在习得性乐观形成过程中,我们可采用的辩论方法有提供证据、分析其他可能性、(分析影响)和(分析用处)。39.(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40.(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41.班杜拉将期待区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42.自我效能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领域性),二是自我效能感是(动态变化)的。43.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会引起(行为)的改变。44.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对人的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45.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通过(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这四种过程发挥着对人类机能的调节作用。46.自我效能机制在对(情感状态)的自我调节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47.教师的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48.(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把自我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进行审视、思索、探究与评价,从而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49.(教育案例)简称(案例)是发生在教育情境中、含有疑难问题的典型事件。50.(课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51.教师叙事研究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事件)简称“行”:教师所亲历的事件;另一个是(反思)简称“思”:教师对事件的思考与分析。52.(情绪智力)指的是加工情绪信息和解决情绪问题的能力,更具体一点讲是识别、体验、表达、评价、调控自己、他人和环境情绪信息的能力。53.萨罗维和梅耶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处理有关(自己)和(他人)情感信息的能力。54.戈尔曼在1995年将情绪智力划分为五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人际关系)。55.(情绪管理)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方面的管理,即一个人能够适时、适地、适度地选择和表现情绪。56.教师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嫉妒)、(自卑)。57.(抑郁)是一种复合情绪,它是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因欲望不能满足或在自我受到威胁的知觉中产生的。58.(职业倦怠)是指人们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59.(教师)是多压力的职业。60.(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它被认为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1.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2.感恩行为策略要求列举的(可以)是小事。3.“我的生活很好”这道题测的是(富足感)。4.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5.好奇心的反面是(厌倦)。6.幸福感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积极情感体验;另一个维度是(消极情感体验)。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工作幸福感主要与人(工作动机)有关。8.(自制)是指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欲望、需求和冲动。9.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10.当挑战难度很高而技能不足时,我们会感到(焦虑和紧张)。11.精神卓越主要表现为对美的的欣赏和品味,幽默,热忱,宽恕,(感恩),希望,信仰七个方面。12.正义的优势,超越了一对一的关系,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它包含公民精神,公平,(领袖品质)。13.智慧的美德包括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力,社会智慧,(洞察力)六种优势。14.“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享乐主义型)的幸福表现。15.帮助人们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不完美目标)。16.合理自我分析内容即为ABCDE五项,但报告的重点在于(D)。17.人们会把(失败)归于各种因素,而归因不同,期待就不一样,无力感也会呈现出多种形式。18.内部归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如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这时会出现(个人的)无力感。19.将(消极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不稳定的和特定的因素,是乐观的解释风格。20.糟糕至极常常与(必须)这样做的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21.小课题研究的课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式的,另一类是(整体性)的。2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及成果首先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23.教育教学中的任何疑难、困惑及其所想所为都是(反思)的对象。24.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心理健康).25.教师要关注身边所存在的(小问题)。26.学校情境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的主要是同伴和(教师)榜样。27.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部分。28.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研究问题)。29.小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一类,准确的称呼是(校本行动研究)。30.对学生效能感的影响最大的方法是(选择行为的成败体验)。31.(研究日志)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32.教师的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33.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34.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学者(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35.预设型叙事的实施所遵循的是(行动研究)的程序。教育规划纲要试题一、填空题(多个答案之间请用分号间隔)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4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7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8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八项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10教育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出教育改革的六项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1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保障措施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12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在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13教育规划纲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的十个重大改革试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14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15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16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17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18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9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必须树立“五个观念”,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树立系统培养观念。20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21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2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是: 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23为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现代学校制度。 24为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25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26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27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2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29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0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推进依法治教,要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31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_A_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 A.十3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_B_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_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_年教育。 B.一、二、三3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_C_。 C. 90%3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_B_。 B.40%3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_B_年。 B.13.53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_C_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_。 C.11.2,20%37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实行每_A_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五38纲要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明确_ _年要达到_A_。 A2012;4%39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_A_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4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_B_。 B教育家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 7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共设有4部分,22章,70条,约27000字,实施时间是2010年7月28日。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4、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5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教育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7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适应社会需要 )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8、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9、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10、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11、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12、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13、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14、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15、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 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 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 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16、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17、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1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9、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6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43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简述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指导思想。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试述教育规划纲要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如何考虑的?答: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过程中,无论是在深入调研、起草文本还是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都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1)、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提出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2)、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3)、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提出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制定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4)、对高校行政化倾向问题,提出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此外,对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教育规划纲要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大措施,支持和鼓励各地各学校大胆试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2、请论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的教育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意义何在?答:教育规划纲要是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 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 础在教育。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 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 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 势潜能。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的教育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 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 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教育规划纲要也 提出改革措施: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在明确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后,教育规划纲要也对家 庭教育提出了要求:家 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积极性,教育规划纲要 提出:制定 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师资短缺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 “ 双 师型 ” 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对此,教育规划纲要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中分别提出: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规划纲要有四大亮点:第一个亮点是目标非常明确,开宗明义讲要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纲要非常重要的目标。第二个亮点,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学校。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第三个亮点,各级各类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各类教育都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第四个亮点,整个教育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到 2020 年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 ,这对中国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3、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答:1、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强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2、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3、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4、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5、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6、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三、多项选择: 1、推进依法治教,需修订和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有( ABC )。 A、教育法 B、教师法 C、学位条例2、20102012年,发展特殊教育是国家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工程之一。发展特殊教育应采取的措施有( AD )。 A、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D、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3、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概念表述不正确的是( ABC )。A、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目的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B、关键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核心是更新教育观念,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C、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更新教育观念4、下列选项属于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具体做法的有( ABC )。A、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B、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C、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5、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是( ABCD )。A、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B、发展职业教育是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C、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D、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学前教育阶段(一)主要问题1.普及率低。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2.政府责任不明确,体制不完善3.农村资源严重不足。城乡条件差距大4.办园不规范。准入不严格、收费高等问题严重5.幼儿教师待遇缺乏保障(二)改革创新1.明确学前教育理念,提出普及目标2.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3.明确学前教育办园体制4.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5.制定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6.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7.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义务教育阶段(一)主要问题1.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择校问题严重2.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3.农村学校基础薄弱,一些地方辍学问题突出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二)改革创新1.提出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2.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3.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办法4.努力消除辍学现象5.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6.改善学生营养状况7.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8.提出解决择校问题若干措施9.发展民办教育,提供义务教育选择机会10.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11.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12.明确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3.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14.提出政府和学校应采取的减负举措,包括监测和公告制度等15.提出家庭与学校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高中教育阶段(一)主要问题1.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2.普及水平区域差距明显,中西部农村普及水平偏低3.办学模式单一,缺乏办学特色4.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严重(二)改革创新1.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2.逐步消除高中大班额3.保证学生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4.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5.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6.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四、职业教育部分(一)主要问题1.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比较普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2.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3.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4.“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5.农村职业教育薄弱6.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改革创新1.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健全职业教育投入机制3.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4.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5.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6.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7.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9.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五、高等教育部分(一)主要问题1.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2.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办学特色3.布局结构不合理4.缺乏世界一流大学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够6.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落实7.行政化倾向严重8.投入不足(二)改革创新1.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严格教学管理3.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4.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5.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6.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7.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8.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9.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10.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11.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12.实行分类管理六、继续教育(一)主要问题1.继续教育不能满足学习者需要,参与率低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筹协调3.保障机制不健全4.缺乏针对性5.现有资源整合不够(二)改革创新1.明确继续教育的任务2.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指导协调机构3.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4.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七、特殊教育(一)主要问题1.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2.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为薄弱3.投入不足,保障能力有待加强4.理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二)改革创新1.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完善特殊教育体系3.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4.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5.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主要问题1.一考定终身2.单纯依靠高考成绩,选拔标准单一3.不同层次、类型学校使用同一张考卷4.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不利于素质教育5.各省入学竞争机会不公平6.高等学校选拔自主权不够(二)改革创新1.逐步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2.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3.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4.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5.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6.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7.建立健全多元录取机制九、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一)主要问题1.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2.社会监督和学校自律机制不完善3.高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到位4.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行政化倾向严重(二)改革创新1.明确现代学校制度内涵2.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3.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4.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5.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6.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7.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8.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十、办学体制改革(一)主要问题1.公办学校缺乏办学活力2.民办学校法律属性不清晰,有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实3.民办学校产权归属不清,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4.部分民办学校办学不规范、质量不高,政府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改革创新1.提出办学体制改革总体目标2.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3.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4.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5.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6.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7.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十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主要问题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2.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待提高3.教师教育体系有待加强4.教师管理机制待完善(二)改革创新1.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2.国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3.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4.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培养质量5.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6.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7.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8.建立统一的教师职务(职称)系列9.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十二、推进依法治教(一)主要问题1.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2.执行落实不到位(二)改革创新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2.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3.健全教育救济制度4.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专职督导队伍5.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6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7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 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9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11.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12.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C.一考定终身)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D.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学生健康成长)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改革创新)5师德教育要以“A.爱与责任”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B. )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B均衡发展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9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A.小学生减负。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A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2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应该做好哪些工作?答:一、优化校园环境。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育人环境在家庭、社会得到完善体现,保证育人效果。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战略主题的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基本上已经被大众所熟悉,但熟悉和熟知并非等同于真知。“以人为本”的内涵很深刻,而外延又极其丰富。每个人都有对此词有着个性化的理解,要把这个词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到教育上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是“人”是指谁?“本”又为何意?许多人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他们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自己为本和以自己的利益为本。谁都知道上述理解是片面的,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教育的主体是谁?能否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教育的主体为本?教育的主体是多样的,怎么样处理多样主体间的关系?比如,“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从道理上讲,“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并不矛盾,但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什么?现行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吗?是否有着相对好的素质教育和相对差的素质教育?人们应该如何界定什么是好的素质教育和什么是差的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里同样存在着人们如何理解和落实的问题。德育指什么?如何做到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