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旧闻阅读报告吉林大学赵晨竹.doc_第1页
国史旧闻阅读报告吉林大学赵晨竹.doc_第2页
国史旧闻阅读报告吉林大学赵晨竹.doc_第3页
国史旧闻阅读报告吉林大学赵晨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史旧闻阅读报告 吉林大学文学院 赵晨竹 第一部分 史料改写形式分析 廷杖这篇文章列举了明史、皇明典故纪闻、两朝宪章录、春明夢餘錄續支麈談中的关于廷杖的史料,并由此论证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皆有廷杖的现象出现,并且皇帝对大臣越来越严酷,廷杖除表示折辱外,更有置之死地的作用。经与原史料详细比对后,发现陈登原先生对史料的改写有不当之处。(一)、节引史料 如作者引用茹太素被明太祖面诘杖于朝的相关史料时,只引了“洪武八年,降刑部主事陳實務,累萬言,多忤觸,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这一行文字,让人觉得太祖暴戾,酷虐臣下。而明史茹太素传中则是这样记录的。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召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从原史料我们可以看出茹太素被杖责的原因,他把用五百字就能说明白的事情,用了一万多字来上奏,还指责太祖用人不当,让明太祖大怒。第二天,太祖消气后,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表示他已经理解茹太素了,并将茹太素疏中可行的内容采用。由此可见,茹太素受罚是他自己有不对之处,将心比心,我认为太祖杖责茹太素也算合理。综上,作者片面的截取史料,使读者不能完整的明白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会误导读者对于明太祖形象的理解。(2) 、误引史料古代文言用语中有很多虚词存在,这些词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对这些词的误引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错误,但是一些名词、动词的误引则可能使文章与历史事实相差甚远。如作者所引,昔刘向言:“大臣持禄而不极谏,小臣畏罪而不敢言,此为患之大者。”经回查史料后发现,这句话并非出自刘向止口,据原史料,这句话为“叔向”所言。叔向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刘向则是汉朝文学家,战国策的编订者。此处差之一字,却差之千里。这篇文章中,误引的地方着实不少,一些地方的误引虽不会对整体文章造成太大影响,但毕竟与原意有些许差别。如“无论裂麻(距)还诏,(万)事不敢为,卽(補缺)伏阁犯颜,亦(为)云稀见。” “()”內為引用與原史料不符的地方;“ ”內為原史料內容 本校正依孫承澤,春明夢餘錄,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这句话出现了四处误引,第一处“还诏”是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如新唐书循吏传卢弘宣:“駙马都尉韦处仁拜虢州刺史, 弘宣谓非所任,还詔不下。”“距诏”则词意不通。第二处、四处误引,对史料整体理解影响不大,第三处误引,“伏阁”是指尊敬的样子,而“補缺”在此解释不通。第二部分 史料介绍(1) 明史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由清朝的张廷玉等奉命编撰,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全书共332卷,包括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另有目录4卷。该书取材于明实录、大明会典、档册、邸报,以及文集、奏议、稗史、方志、传记等有关著述和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目前通行版本為乾隆四年(一七三九)武英殿原刊本 ,1974年中华书局又据以校勘、标点出版。(2) 皇明典故纪闻是是明代的一部笔记小说,作者余继登,字世用,号云衢,交河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本书采实录及起居注中作者认为有关“治道”的材料摘抄编成,并附以己见,起自洪武元年(一三六八),迄于隆庆六年(一五七二)。叙述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明代制度的各个方面。其中有些史料为它书未载或载之不详,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尤其是典章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3) 两朝宪章录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嘉靖、隆庆两朝的历史事迹。作者吴瑞登,字云卿,武进人。本书共20卷,记自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1572)五十一年事,举凡有关礼乐行政、安内攘外、察奸剔弊、大臣建议无不记述,资料大抵来源于邸报。(四)春明夢餘錄记载了明代北京的情况,体例似政书,又似方志。作者为明末清初时期孙承泽。本书共70卷,其中官署四十卷,篇幅最多。今通行本为光绪七年古香斋袖珍课本,本书是研究明朝章典源流沿革的重要史料。(五)只麈談是清代文言小说集,作者为胡承谱(17331806),字韵仲,号元峰、蛰夫居士,安徽人。胡氏所著只塵谈分正、续两部分。只塵谈卷上及续只塵谈卷上是证经考史与诗话文评之类。包括写人情、述物理、叙风土之类,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只塵谈卷下及续只塵谈卷下共计小说42则。其内容反映出明末至清中叶官僚知识分子阶层的生活风貌,也反映了胡承谱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第三部分 学界相关研究比较 在搜集学界相关成果后,我选取了近年来比较新的研究成果,这篇文章是东北师范大学张晓雷的硕士学位论文,名为明代廷杖及其社会反应。这篇文章,综合了关于“廷杖”这一主题的历史研究成果,侧重关注了明代皇帝及其他社会阶层对廷杖的反应,解释了为何明代士大夫以受杖为荣?为何受杖之后,声名鹊起?为何因罪受杖,而事后又多有昭雪、褒奖? 将陈登原先生的文章与这篇论文相比较,在史料引用方面,这篇文章的史料更为详实。就原始文献来说,这篇文章不仅引用了明史中的相关史料,更是引用了明实录、明通鉴等史料,此外,明清两代的文集、笔记小说也有很多被作者所用,来论证观点。陈登原先生的文章大概只引用了五段史料,而张晓雷的这篇文章仅原始史料就引用了五十二种之多。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先人,在检索条件不发达、搜集史料不方便的情况下,治学实为极难之事! 关于廷杖的起源与发展,陈登原先生认为“盖太祖之时,已有端倪,宣德之世又有踵袭。武宗以后,廷杖除表示折辱之外,兼欲置之死地。”也就是说,明太祖时期廷杖只是偶尔使用,但随着朝代的发展,明代中后期廷杖对大臣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对受刑者的伤害也越来越大。张晓雷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与陈登原基本一致,他也认为,前代虽有在殿堂打人的事件,但大多是因为特殊事件,或者是为了纠正官员的过失,并且是偶尔为之。从明太祖开始,明代的皇帝都几乎毫无例外并且冠冕堂皇的在朝堂使用。明代廷杖逐渐制度化,规范化,被杖者多是因为直言进谏触犯了皇帝,为了纠正官员过失而使用的情况较少。任何朝代对廷杖的使用,都没有明代频繁,并且施行廷杖时有了具体的分工。张晓雷也认为,明代的廷杖经历了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成化时,“率容厚棉底衣、重毡叠裹”。到正德朝,“逆瑾窃权,始令去衣,致末年多杖死。”于是,廷杖变成了非常血腥的体罚。 关于廷杖对于明代士人群体的影响,两位学者对此出现了不同的观点。陈登原先生认为廷杖造成了明代士人群体的萎靡不振,不尽职责。而张晓雷则认为士人群体对于廷杖的反应主要有三种,一是为受杖者求情,请求停止廷杖。二是对受杖者仰慕,认为其是忠义之士。比如说万历朝的大臣张元忭听说杨继盛被处死的消息,慷慨泣下,撰写了“哭杨椒山文”为其祭奠,当时他只有十九岁。文中有“夫子激义而抗疏为国忠,谋而不复计”之语,他认为杨继盛上疏直言是忠于国家的行为。“夫子忠直志,遂双节名完,夫子固飘飘乎若羽化而登仙。吾独悲,佞人之名与夫子之芳名儿俱传。吾复悲,斯世幸遇夫子,而又不得一被其泽焉。”他认为廷杖不是一种痛苦的事,而是飘飘乎若羽化而登仙的美事。可见,士人对受杖者充满了仰慕、仰望。因此,明代的很多大臣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受到廷杖的处罚,却依旧敢于直言。比如,正德元年,刘瑾逐大学士刘健、谢迁,南京御史蒋钦谐同官薄彦徽等切谏。蒋钦三次上疏,三次被杖。在第二次上疏中他说:“幸听臣言,急诛瑾以谢天下,然后杀臣以谢瑾。使朝廷一正,万邪不能入,君心一正,万欲不能侵,臣之愿也。”他抱着一种必死的决心进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忠死之谏。所谓忠死之谏:其基本态度是:进谏者或出于为国,或出于忠君,或为了个人道义而置个人生死于不顾。许多人把这种人看做是为臣的楷模。蒋钦正是如此,为了忠君,为了国家的利益,宁可被杀掉。第二次上疏后又被廷杖三十,被打入狱中,可是仍旧不甘心,在狱中又上疏,然后“疏入,复杖三十。”三是认为君主的杖责其实是爱臣子的表现,因此接受了廷杖。比如大臣朱鸿谟认为:“臣惟君之于臣,犹父母之于子也。人子有过,为之父母者,未尝不xx而鞭笞之。其鞭笞之时,凄然不忍于心也。既鞭笞之后,x然不哀于爱也。慈父不弃有过之子,孰谓仁君终弃有过之臣哉。” 明朱吾弼等辑:皇明留台奏议,援直类卷之十一,衿宥狂愚以光圣治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 74 册,第 697 页。“xx”表示古籍中破损不清之处,但并不影响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