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1页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2页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3页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4页
土地利用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班 级: 学 号:姓 名: 指导老师: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交时间:2011-6-26实习简介:实习时间为:6月20日到6月24日,共为期5天。本次实习主要分为室内研究和室外调查两个部分:室内研究,榆阳区1997-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野外调查,参观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技示范园。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与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很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相对数量少,垦殖系数低,林地面积极少,农业用地质量下降,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等等,所以,进行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的意义:1、学习完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理论知识后还要通过实习来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2、通过实习还能让我们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兴趣。3、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实习能让我们了解到土地利用与规划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摘要:土地利用的变化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结合榆阳区的自然概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榆林市榆阳区1996年到2007年八类用地面积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得到该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情况。此期间,榆阳区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园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区用地增加,进一步反映了榆阳区积极的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以及这期间,榆阳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关键词:沙漠化 垦殖系数 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 退耕还林前言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很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相对数量少,垦殖系数低,林地面积极少,农业用地质量下降,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等等,所以,进行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榆阳区为例,分析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从宏观上整体评价土地的利用情况,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 榆阳区的概况1.1榆阳区自然概况榆阳区位于东经10858-11024,北纬3749-3858, 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连接地带; 东西宽128 km, 南北长124 km, 总面积为7053 km2。 境内地形地貌以长城为界,北为风沙草滩区,地势开阔平坦沙丘、草滩交错分布,约占总面积的65.1% ; 南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约占总面积的34.9% ; 全境地势东北高,中部、南部低,最高海拔1413 m( 位于麻黄梁乡),最低海拔870 m( 位于镇川镇)。该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少不均,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8.3 ,最高气温38.6 , 最低气温- 32.7 ; 区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且由南向北递减,年均降水量为405mm,最大为695.4 mm,最小为159.6 mm。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榆林属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区交接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榆阳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边缘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干湿各异。年平均气温8.3。冬季处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因极地大陆性气团消退,东南暖湿气流逐渐北进,大地回暖快,降水渐增,易出现寒潮、霜冻和大风沙尘天气,春旱频繁发生。夏季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加强,是一年中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多阵性降水,雨量分布不均。秋季因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交替出现,辐射减弱,低空温度迅速下降,大气层结构稳定,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榆阳区的年平均降水量365.7毫米,在400毫米降水线附近,榆阳区境内的榆溪河为其主要用水水系,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汇入无定河,最后流入黄河,榆溪河的存在使得榆阳区水量较为丰富,但全区水资源分布受地质、地貌、水文地质、补给源和人类活动影响,各区域水资源贮量差异悬殊。区内农业灌溉基本依靠榆溪河水系。榆阳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榆阳区是榆神煤田和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原煤储量300亿吨,占预计储量的82%,且为优质环保煤。区境西部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气东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厂。开采发展矿产资源也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1.2榆阳区的社会经济概况榆阳区的农业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传统的越垦越穷,越牧越荒的恶性循环,向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的方向转变,林草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一个由乔灌草织造的秀美山川初现轮廓。二是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业并重的方向转变,羊子饲养规模已达到154万只,生猪、笼养鸡分别达到80万头、100万只;大扁杏种植10.2万亩,温室大棚菜达到3000亩,全区“北畜南果城郊菜”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高效养殖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三是实现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向种植粮食、饲料、饲草和经济作物并重的方向转变,粮、经、饲种植比例高速到60:12:28,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在构建新的经济体系中实现了“两大跨越”。一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实现了改组制和产权置换上的跨越。普惠酒业集团公司、制药厂、人民煤矿等骨干企业,采取以强联强、以优引优的办法,进行合资合作改制,甩掉了包袱,搞活了机制,焕发了新的生机,已成为独占鳌头的重点企业。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实现了由小打小闹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跨越。全区原煤产量由2000年的78万吨增长到了2005年的560万吨,翻了近3番。一批以煤、电、盐为主的产业项目正在兴起,初步形成了以210国道为“轴心”、以旧榆神路和榆补路为“两翼”的“四大工业基地”,即以国道沿线金鸡滩、牛家梁镇为主的煤电向载能工业品和化工产业基地;以鱼河、镇川、上盐湾为主的岩盐开发及其化工产品转化基地;以旧榆神路沿线麻黄梁、大河塔、牛家梁为主的原煤生产基地;以榆补路沿线巴拉素、芹河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引进了一大批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强势产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投入营运,拉动全区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势强劲。 第三产业在强势经济中快速发展。以餐饮、商住、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实现增加值25.96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9.7%,地方财政收入的1/4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日潮、银河、天佑、三辰、金龙、四海大酒店与个体经营者的风味特色小吃,互为补充,提升了榆林饮食文化品味,在全市服务业的中心位置更加凸现。2.榆阳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被人类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必然在一定的时期内产生变化。榆阳区具有悠久的土地开发历史, 其土地覆盖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政治等驱动因素的复杂多变, 本区的土地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同农业、林业、牧业等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的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土地退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分析中主要参考了榆阳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这八类用地的数量变化情况。居民点工矿区即人类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居民点用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消费形式,要以可持续消费观为指导,进行合理的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现代工业的先驱,由于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所以对其用地进行分析和规划的意义重大。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属于农业用地,是农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土地特性进行规划,集约利用农业用地,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为了让我们学以致用胡兵辉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他调查的数据供我们参考分析。2.1 从八类用地面积数量上的变化来分析表1 榆阳区1996-2007年各类用地数量统计表 单位:公顷 年份耕地面积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19961061363756.31296138.63212328.9113932.651177.712743.3152956.95199899300.066064.55293818.29213175.2515046.121694.572885.3857186.21200189982.277192.75318567.08201683.1515648.621794.982241.1952060.41200288021.1910897.24319037.01200109.1215749.211811.342091.2951454.04200386420.3912590.8319847.63199090.2115895.721853.812061.3151410.58200485286.913965.03320315.84198564.7915918.571841.642061.3151216.38200584551.914694.58320206.13198366.7115935.621863.92384.4251167.2200684409.5214889.16320079.97198340.1616019.761885.152384.4251162.31200782150.914901.31322009.06198309.2716175.252102.282384.4251137.97由表1可知,随着耕地的显著减少,即由1996 年的106136hm2减少到2007 年的82150.9hm,园地、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显著增加,尤其是园地变化最为显著,从1996年的3756.31hm增加到2007年的14901.31hm;林地由1996 年的296138.63hm增加到2007年的322009.06hm;交通运输用地由1996 年的1177.71hm增加到2007年的2102.28hm;耕地的减少,园地、林地的增加主要与当地政府以推进经济林发展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指标有关;当地经济的发展促使交通运输面积在五年内增加了924.57hm,从1996年到2007 年,牧草地减少了14019.64hm,未利用地由1996年的52956.95hm减少到2007年的51137.97hm,这与当地政府近年来加强对荒地治理有关;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2242.6hm。图一 榆阳区耕地面积变化图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由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榆阳区耕地面积整体上是一直在减少。从1996年到2002年减少了23985.1公顷。从19962002在急剧减少,从2002年以后呈缓慢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因为96年以来,一方面榆阳区进行退耕还林政策,因此部分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者牧草地;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用地在不断增加,也占有的大部分耕地。其次是交通网线的不断扩张,难免也占用很大一部分耕地。但是耕地里的基本农田,是不得占用的的那部分,要必须有那么多耕地来养活当地的人,所以在今后耕地将不会再减少。 图二 榆阳区园地面积变化图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覆盖度在0.5以上的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以上的土地,包括果树苗圃的土地。整体上是不断增加的趋势。随着退耕还林或者退耕还草和风沙区治理的实施,使林地增加的不少。另外,随着桑园、茶园和果园等的兴起使得林地从96年到02年的这12年间总体增加了11145公顷。图三 榆阳区林地面积变化图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不包括农业生产中的果园、桑园和茶园等的占地。林地在这12年间的变化是96年到98年减少,98年到01年急剧增加,01年以后变化不大,大致呈水平。我们可以看出退耕还林的实施,从98年都凸显出了明显的效果。随着国家对林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使得林地面积增加的很多。图四 榆阳区牧草地面积变化图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蓄牧业的土地。牧草地的在这12年间变化很大,有增有减。96年到98年的3年间增加,是退耕还草地的增加,畜牧业还没怎么发展的阶段。98年到07年减少,主要是因为风沙的侵蚀和畜牧业的兴起,而没有合理养殖而导致牧草地的急剧减少。图五 榆阳区居民点工矿面积变化图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基本上呈增加趋势。主要的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的开发。榆阳区地下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家能源战略的的主要地区。因此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矿用地也不断增加。随着近几年能源的紧缺,工矿用地将还会继续增加。 图六 榆阳区交通用地面积变化图 交通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包括护路林)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交通用地中又分出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 港口码头个二级地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此期间榆阳区交通通讯条件不断完善,交通用地面积增加。区境内有全市最大的航空站两个(榆林机场和镇川机场)。交通用地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图七 榆阳区水域用地面积变化图水域用地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不包括泄洪区和垦植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从1998年开始,榆阳区水域面积减少,直到2004年,水域面积开始有所回升。减少了可能是因为气候干旱或者不合理开开发导致水域面积减少。随着林地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降水将增加,水域面积也随着加多。图八 榆阳区未利用地面积变化图未利用土地是指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未利用土地一般需要治理才能利用或可持续利用。未利用土地中又分出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和其他个二级地类。未利用土地在96年到98年间增加,98年以后不断减少。未利用土地的减少幅度,象征着城市的发展水平。未利用土地越少表面城市对土地利用越充分,发展也会越好。和经济发展相联系。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表2 榆阳区各类用地的动态度模数年限差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1996-1998-2.13%20.30%-0.26%0.13%2.64%14.50%1.71%2.64%1998-2001-2.35%4.65%2.11%-1.35%1.00%1.48%-5.58%-2.24%2001-2002-1.09%25.80%0.07%-0.38%0.32%0.46%-3.34%-0.58%2002-2003-0.91%7.77%0.13%-0.25%0.47%1.17%-0.72%-0.04%2003-2004-0.66%5.46%0.07%-0.13%0.07%-0.33%0-0.19%2004-2005-0.43%2.61%-0.02%-0.05%0.05%0.60%7.84%-0.05%2005-2006-0.08%0.66%-0.02%-0.01%0.26%0.57%002006-2007-1.34%0.04%0.30%-0.02%0.49%5.76%0-0.02%榆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为:耕地 、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未利用地,由1996年11.22降到200年的6.89,下降了4 .3 0,其次为牧草地、耕地,下降了1.9 、0.7,水域降幅很小,仅为0. 0 4;园地、林地、居民工矿地及交通用地占比上升,升幅最大的是林地 ,上升 了4 .7 8;其次为园地,上升了1 6 3 根据研究时段 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细部特征分为1988- -1996年和1996 - -200年两个时间段,前段林地、居民工矿地上升幅度和速度都远大于后段, 而园地和交通用地则相反;耕地 占比前升后降,降速大于升速; 未利用地 占比先大幅下降后略有回升。根据表1中的数据经过公式K= (Ub-Ua)/Ua(1/T)100%计算可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K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K值的正负可以表明土地数量的改变,为正表明土地数量在增加,为负表明土地的数量在减少,K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在这期间内,土地的数量变化率越大,即变化程度越大。通过计算可得:土地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水域用地未利用地K-1.88%24.73%0.73%-0.55%1.34%6.54%-1.09%-0.29%1996年2007年各类用地的动态度变化情况图九 榆阳区各类用地动态变化图3 结论3.1 首先,榆阳区在实施一些改善水土流失情况的措施,如退耕还林;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用于经济发展的用地,如交通用地、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不断增长,未利用地的数量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程度在提高。3.2 榆阳区的耕地面积大幅度的减少,鉴于整个区域总面积并未大幅度增加,而又出现其他用地面积增加的现象,应当考虑耕地减少的这一部分是否都用于退耕还林,是否存在不合理占用耕地的现象,认为还应当进一步了解减少的耕地的用途,以及本区域内的基本农田数量是否达到了标准。3.3 从各类用地K值变化来看,基本从21世纪后,各类土地的数量变化并不是很明显,不同土地类型之间的转化不是太大,说明榆阳区政府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政策在这一方面来说比较合理,没有明显的过度扩张现象。3.4 榆阳区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从1998年开始政府积极的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林地面积不断的增加,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得到有效的抑制,整体的生态状况得到恢复。但是相应的耕地的面积也在减少,而面对人口数量增加的矛盾,榆阳区政府应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且应调整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并重的产业结构,以保证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5土地利用的变化既受自然的地球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技术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从1996年-2007年各类用地数量的变化来看,榆阳区的土地利用与当地的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特点基本相契合,比较合理,并且考虑到了水土流失这一特殊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1】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何书金,王秀红等.中国西部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地理研究.2006.25(1):79-86.【3】 柴永峰,朱树华.榆阳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现代园艺.2009.10.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园参观1. 实习目的(1) 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2) 增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感性认识。(3)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实习时间 共五天,按照课程进程表,在课堂理论学习结束后,临近期末前往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科技示范园进行为期一天的现场实习。其余4天业内整理,完成实习报告书及设计报告书。3. 实习地点3.1流域概况3.1.1地理位置 大春河小流域位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乡境内,距县城15km,东与上蒜乡接壤,南与酸水塘接壤,西与清水河接壤,北与中和铺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33-10228,北纬2433-2437。流域内有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昆玉铁路通过,交通便捷,与现代新昆明规划的南城区毗邻,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大春河为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普渡河的二级支流,流域面积31.39k,海拔在1930m-2404m之间。3.1.2自然概况 气候 大春河小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气候终年温和、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季节受印度大陆干暖气流控制,干旱少雨;夏、秋季受孟加拉湾和北部海洋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4.8,年最高气温29.3,年最低气温-3.1。1月最冷,平均气温8.1,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19.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8-2411h。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3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5mm,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55mm,相对湿度80%。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地形地貌 大春河小流域海拔在19302404m之间,流域平均海拔在2000m左右,相对高差100-500m,整个流域为构造剥蚀和溶蚀地貌,呈波状起伏切割低山丘陵和抵丘洼池。整个流域地形错综复杂,大部分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波峰谷形向滇池倾斜,属东湖盆地高原区。境内出露底层较为齐全,最古老的地层系元古界昆阳群的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美党组及柳坝塘组。岩性以板岩、石英砂岩、砾岩和石灰岩为主。在古生代地层中,出露面积最大的是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的页岩、粉砂岩、富含磷矿。 土壤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内地层较为复杂,岩石矿物种类繁多,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粒岩、页岩。土壤主要类型有红壤、紫色土、冲击土、岩石和水稻土五类。红壤分布于海拔1930-2400m之间广大地区,土壤肥力较差,石砾含量高,紫色土分布于海拔1900-2100m的沟谷,多与红壤交错分布,土层不厚,水稻主要分布在平坝区,包括冲击物、沉积物和坡积物。土壤PH值一般为5.0-5.5之间,底土酸性较大。 植被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类型有:滇青冈、炮仗花杜鹃、铁子群从、黄毛青冈、铁子、地盘松群从、窄叶青冈、元江栲群从;落叶阔叶林有栓皮林、云南松、老鸦泡群从;旱冬瓜林;温暖性针叶林有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林;灌草丛主要有绣叶杜鹃、米饭花、杜鹃灌丛;清香木、地石榴灌丛、火把果;川梨灌丛有大白米花杜鹃、马缨花、杨梅等灌木分布。人工造林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蓝桉、圣诞树、云南松林,藏柏也有小块栽培。果树主要有板栗、核桃、桃、梨、山楂、柿子、杏等种类。草本植物主要有四脉含矛、云南蕨、野姜、菅草、紫茎泽兰、云南裂稃草、白健杆等。 土地资源 大春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31.39k。耕地面积为6.594 k,占土地总面积的20.35%,其中水田2.669 k,梯坪地1.808 k,坡耕地2.17 k,果木林地总面积0.635 k,占土地总面积的1.96%,其中果园0.239 k,以梨、李、桃为主;林地总面积为20.344 k,占土地总面积的63.07%,其中有林地4.157 k,疏幼林12.878 k,灌木林2.675 k;荒山荒坡总面积为4.3493 k,占土地总面积的13.42%;非生产用地总面积为0.4547 k,占土地总面积的1.40%;水域面积0.24 k,占土地总面积的0.75%;难利用土地总面积为0.426 k,占土地总面积的1.31%,包括沙地、裸岩石砾等。水资源大春河小流域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普渡河二级支流,流域内主要河流有大春河和大沙河,均为东大河的支流。全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5万m,径流年内分配较为均匀,雨季(5-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76.5%,枯季(11月-次年的4月)占全年径流量的23.5%。社会经济大春河流域内有四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共有318户,127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62人,农业人口密度为39/平方千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200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2064元,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3.1.3水土流失情况 大春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类型,以面蚀和沟蚀为主。流域内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幼林地上,尤其在坡耕地区域的侵蚀沟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根据外业调查资料,大春河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8.96km2,占流域土地面积60.40%,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3.71 km2 ,站流域面积的72.31%;中度流失面积3.04 km2 ,占流失面积的16.03%;强度流失面积2.21 km2,占流失面积的11.66%。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2475t/ km2.a。 3.2园区发展简史 1995年,大河春小流域被列为“长治”项目第三期治理工程。 1996年,确定了该流域布局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基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三大措施并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03年,晋宁县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试验示范项目申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4实习内容 4.1观看实习地点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调查统计。大春河小流域目前已修建如下水土保持工程:坡改梯、蓄水池、沉沙池、水平沟、截水沟、拦沙坝、节水灌溉等。另外,对其它治理措施也一并做观察记录,如自动控制温室、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经济林。4.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分析4.1.1.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1) 成土母岩易风化、土壤抗侵蚀性差 小流域内山势陡,成土母岩、粉砂岩、页岩,易风化,土壤多为红壤、紫色壤,粘结率较差,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2)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小流域内坡耕地、荒山坡面积比重过大,缺乏地被覆盖物,易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出现水土流失状况。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3) 植物群众单一 按植物区划划分,小流域主要分布为亚热带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次生人工造林形成了较大面积的蓝桉、圣诞树、云南松林,植物种群单一,以针叶树居多。(4) 落后的耕作习惯 农户大多采用落后的顺坡耕作方式在陡坡开荒种地,造成坡耕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蓄水保土能力降低,形成了“低产-扩大耕地面积-低产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水土流失量不断增加。(5) 开发建设项目增多 近几年,在山区开矿、挖砂、采石和其他开发项目忽视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配合,造成了新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增加。4.1.1.2水土保持治理现状 针对大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流失形成原因及实际情况,1996年,晋宁水土保持办在各级水保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确定了该流域布局上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基础,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三大措施并举,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县水保办结合自身条件,受让荒山荒坡1880亩,作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建设,力求通过典型致力于科技探索,开创出一条治理水土流失新路子。从1996年到2002年,持续6年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完成了以下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工作:坡改梯工程针对区内坡耕地较多,土质较差等实际问题,进行坡耕地连片改造治理。回镇冲沟坡箐30万m,增加土地使用面积60余亩,共计改成土坎梯田1026.2亩。并根据土质情况分片改良土壤,使只能种包谷的“三跑田”变成了既能种花卉,又能种蔬菜的“三保田”。种植水保林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种植云南松,进行封禁治理;在荒山荒坡种植水保林450亩,以藏柏防风护埂或作行道树,以蓝桉、黑荆或蓝桉、圣诞树混交。种植经果林在改造好的梯田上种植经果林,其中日本藤梨60亩,油桃120亩,布朗李12亩,枇杷30亩,银杏50亩,大树杨梅60亩,还有酸木瓜33亩。种植鲜切花配合节水灌溉技术种植鲜切花,如非洲菊18亩、玫瑰28亩,还有百合花和水晶花等多种优质鲜切花。种植中草药在2003年开始尝试种植中草药。例如板蓝根、党参、连翘等。布置节水灌溉设施从1999年至今,已实施了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594亩,包括固定喷灌、轻小型机组移动式喷灌、微喷准、喷灌带喷灌、滴灌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区被昆玉高速公路划分为东和西两片灌区。东片布设固定式喷灌197亩,轻小型机组移动式喷灌60亩;西片区大棚蔬菜种植采用滴灌和微喷灌137亩,露地滴灌160亩,渗灌15亩,喷灌带喷灌25亩。配套建成泵房4座,装机容量85KW,钢架塑料大棚90个,架设380V输电线1500m.搭建自动控制温室建成了2560m的WGK80(A)型自动控制温室,作为以金雀花育苗为主的水保经济林种苗基地。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修建抽水站一座,蓄水池72个,容积1370m,沉砂池6个,容积12000m,排水沟14.3Km,拦沙坝6座,拦蓄泥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