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动机研究.docx_第1页
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动机研究.docx_第2页
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动机研究.docx_第3页
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动机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动机研究 摘要:“点赞”表现着人们互动的沟通与情绪的传播,某种程度上来讲,它的目的在于交流传播并产生于互动意义,“点赞”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无目的的快感式表达方式或一种礼节性的客套。有的可能只是一些受强迫症驱使的行为,它跟论坛中的冒泡有些相似,甚至有时候点赞行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大多数人动动手指给别人点赞,其中所包含的意思大都是无意义而为之的,同时也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敷衍性社交, 关键词:点赞:行为互动:媒介平台 点赞: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词语解释,“点赞”原本是一个网络语言,它来源于网络论坛里的“赞”功能,后被理解为对网络上的某个链接或内容表示认同。在网络上点赞数量往往能够能表示喜欢该内容的人有多少。微信用户正在与日俱增,点赞逐渐成为了大众的一种生活行为习惯,这也衍生了诸如“狂赞党”、“路过党”等用户群体。那么,点赞到底有什么样的背后动机所在呢?用户为什么喜欢点赞与评论的行为互动呢? 一、点赞行为分析 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伴随着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面对大量碎片化和网络快文化的信息冲击下,只是用一个“赞”来表现内心活动,人会逐渐失去思考能力,大脑变得僵化没有自己的想法。高兴时点赞,难过时点赞,生气时点赞,郁闷时点赞,失眠时点赞,闲的无聊时点赞,各种各样的点赞使原本意义的“赞”失去了起初的含义,它不分情景,甚至在惯性的驱使下不带有任何意义。 随着微信的不断推广,无论是作为日常生活中互相交流的媒介,还是作为企业营销的一种平台,它都具有一种不可漠视的影响力。并且,朋友圈的“点赞”行为正在成为人类越来越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也逐渐发展成一类重要的社会现象。所以,为什么要去研究人们点“赞”的行为动机呢?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下人们基于现实人际关系的网络交往的现状和心态。同时,这也对探究移动互联网影响下人际交往的变化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社会心态,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研究 根据作者使用微信的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初步设计问卷。对问卷问项反复斟酌然后发布,在问卷网的网站上创建问卷。发放一共500份问卷,其中电子问卷有390份,纸质版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合格率达90.4%。并邀请采访了20名微信用户,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微信点赞的情况,以及行为动机。电子版问卷通过群发的方式,随机发送给微信通讯录里的用户, 1.点赞多是因为引起共鸣,对对方发表的文字或是图片有兴趣,还有部分是闲得无聊,通过点赞或评论来打发时间。点赞多是因为发表的信息比较有深义,具有值得讨?的价值,能引发人们思考及产生情感共鸣。 2.几乎每个人都有被点赞的经历,30%的人对别人的点赞持无所谓态度,53%的人对别人的点赞比较在意,会因为别人的点赞有微许情绪的波动,17%的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点赞与评论,会因为别人的点赞欣喜若狂,有人评论势必会回复。31%的人会有习惯性点赞的行为。 3.如果被赞的是他们自己的成果,比如一些旅游、健身运动、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则会引起被赞人较为强烈的积极情绪。而当发布者发布的是一些转发的链接,或是基本没有营养的口水信息,赞的数量明显减少,就会引起被赞者较低落的情绪。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社交表现 “点赞”既实现了互动沟通交流,也促进了情绪的传播。这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实际上是促进了人们在虚拟平台中的互动交流。“点赞”其实就代表了支持,其心理语言是“我记得你,我关心你,我也支持你的观点”。 (二)社交成本低廉 “点赞”功能被广泛使用的另一原因在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高速传播。“点赞”按钮开始代替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它弥补了语言的空白,进而与好友保持联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话可说的尴尬,这种社交方式不需要耗费一分钱,更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说些什么,又能够在对方的心理留下一丝印象,可以说点赞是成本最低廉的社交方式,也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 (三)从众心理 点赞没有太多动作,甚至不太清楚按钮的意义所在。使用群体并没有特定的需求,也没有通过“点赞”收益。使用这个功能只是能够无意中满足使用者一些心理需求,例如自我满足的需求,但也与交流无关。“点赞”只是“举手之劳”的一个自然行为。 (四)习惯成自然 “点赞党”习惯性点赞,点赞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把点赞当作一种使命、职责。虽然点赞行为有时候可以轻易获得某种共鸣,但是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效果,往往是较弱的。因为大多弱连接的关系者可能根本就不会阅读内容就点赞,阅读之后不管赞同与否也可以点赞,这种点击并不是一种参与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毫无意义的机械操作。 (五)帮助别人 朋友圈里常常有“求点赞”的消息,其实只是积赞的求助罢了,一些商家利用积赞的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达到营销的方式。这也是当下火爆的的营销方式之一。商家借助微信点赞实现了产品的营销。求赞有时候是帮自己圆梦,点赞可能是帮他人圆梦。那么帮助他人点赞的行为,是具有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的社会行为,这应该被宣扬和提倡。 (六)真心赞美 点赞的心理并非都那么虚假与敷衍,真心的赞美也是存在的,我们也经常在朋友圈里点赞他人的生活方式,超棒的厨艺,创作的推文,或是辛勤付出获得的成功。这种最基本的交流方式,用户背后也存在着赞同、欣赏和支持等感情色彩。点赞是参与过程,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 (七)自我展现 在微信朋友圈,对他人发表的有意思的信息进行点赞,也是一种展现自我想法的间接方式。有时我们会羞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通过朋友圈,领导发现了点赞者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与众不同的想法,从而点赞者将会得到事业上的提升。 (八)娱乐至上 在微信朋友圈中,有趣的笑话和图片、刺激的视频、生活琐事的记录、美食和旅游胜地的分享等都会促进用户的“点赞”行为,从而使用户获得快乐和满足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通过刷朋友圈点赞评论来缓解压力,有趣好玩的朋友圈总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四、基于点赞行为研究的建议 (一)微信平台提供方 现在的微信用户大多是具有强大购买力、消费力的社会群众,普遍容易易接受大众营销活动。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多种多样的推广广告,成功转型“微商”。还有数以百万的微信公共账号,微信已经成为营销者的一个重要营销平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实务建议。 1.微信平台自身的管理。从研发到使用,把握好品牌推广度,越来越多的商家进驻微信“腾讯服务”和“第三方服务”,从源头把控好,为群众树立榜样。 2.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微信功能越来越丰富,朋友圈也实现了小视频或海报图片广告的推广,让微商更加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腾讯第三方服务应该发布与自身品牌相符合的、与目标客户相符合的信息或广告,使微信成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平台。 3.集赞营销要有度进行。过度的集赞,会使用户心生厌倦,反而损害了消费者的体验,不利于营销的开展。 (二)用户社交层面 虽然没有微博的全开放,但微信也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微信通讯录好友归根到底可以分为三类,陌生人、轻熟人、熟人。根据采访结果,和对微信朋友圈中点赞的信息分析,作者对微信用户就点赞互动行为有以下思考。 1.点赞要有一定的度。虽然微信朋友圈以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延伸到网络。所谓的“朋友”一般指生活中熟知、互?咏衔?频繁、感情较深的彼此,但是微信里也有不少是陌生人。虽然点赞、评论有时候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但是不适度的点赞,迟早过渡成“哦”“嗯嗯”“呃”等消极性的交流,这样的点赞或评论已失去它的意义。 2.不要盲目地点赞。微信朋友圈是一种微交流沟通的新兴工具,它正渐渐攻占我们的闲暇时间,处于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我们,朋友圈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相互性平台。而朋友圈习惯性点赞衍生出的“点赞党”,却是一种社会病态所在。“点赞党”不区分喜怒哀乐、积极或消极的点赞,缺乏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今天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点赞,我今天路上自行车坏了导致上学迟到点赞,我今天学生证丢了求大家帮忙留意点赞,就连韩国部署萨德都有我们的中国同胞点赞。盲目点赞会歪曲称赞、鼓励、支持的真正含义,不管发表的内容是好是坏,有无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都会被“点赞党”默默点赞。 3.正确对待集赞营销。礼尚往来也好,占小便宜也罢,愿大家都能做自己朋友圈里的一股清流, 五、结语 朋友圈点赞背后的动机可以分为八类:社交表现、成本低廉、从众心理、习惯成自然、帮助别人、真心赞美、自我展现、娱乐至上。朋友圈点赞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起到人与人之间的润滑作用,促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好感,让发信息的人充满自信并且感到心情愉悦。 我们点赞的同时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参与态度,而不是敷衍了事的习惯行为。从外表看微信似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则不是这样子的,微信正在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微信朋友圈点赞之风,其中有好也有坏。有些人无论事情的好坏,盲目点赞,但你有没有考虑当你点赞的是一条别人伤心事所在的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