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研究的“曲通”范式.docx_第1页
儒商研究的“曲通”范式.docx_第2页
儒商研究的“曲通”范式.docx_第3页
儒商研究的“曲通”范式.docx_第4页
儒商研究的“曲通”范式.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商研究的“曲通”范式 内容提要:自古以来,儒学被认为在实用层面上有所欠缺。研究儒家哲理与财富的关系必先了解“道”与“术”的关系,学界在这方面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不通”、“直通”与“曲通”,其中“曲通”才是对儒家“道术”关系的正确理解。先秦时代的儒家以“士”为己任,很少从事商业实践。孔子对财富的正当追求持肯定态度,但原始儒学中关于经济与财富的内容大多是从国家治理的层面来谈的。“道术”之间不存在实证的、逻辑的关系,但是存在迂回的、动态的、体验的、时间性的联系。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载的成功的商业案例是对儒家哲理智慧“曲通”式的应用,儒家独特的“曲通”模式保留了“道术”之间无限丰富的意义,既是一种更加整全的视角,也是一种真正能够应用于高级商业决策的哲理。 关键词:儒商;曲通;原始儒学;道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10-0001-0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儒商”研究成了当前的热门课题。自古以来对儒学的种种诟病中,关于“实用性”的质疑都是首当其冲的。要阐明儒家哲理与商业实践之间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儒学之“道”与“术”的关系。“道术”关系也是儒学现代转化的重要问题。世界其他各大文明传统中,基本没有对“实用性”的质疑。很多儒家学者为此感到不公平,认为国人对文化传统缺乏尊重。但是,儒学既不同于“科学之科学”的西方哲学,也不同于承诺了“彼岸”与“救赎”的宗教信仰。儒学本着入世精神与自力责任去追求此世的幸福,正是儒学独特价值之所在。儒家的宗旨是“体用不二”,修道与日用伦常紧密联系,没有特殊的一套仪式和语言,而是融化在生活之中。在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中,“德福一致”由超越的信仰给予保证,而儒家要提供现世的幸福,便不能回避“实用性”问题。要阐明儒家特色的“道术”关系,首先要排除功利实用主义的误导。实用主义并不等于实际的幸福与圆满,也不应当将其作价值判断标准。 一 目前学界对儒学“道术”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 道术不通。这种“不通”有时表现为儒家学者为了“道尊”而故意制造的“不通”。先秦时期有子思子之抗议态度;元代理学家刘因(1249-1293)不奉召,认为“不如此则道不尊”;近代马一浮先生持有否定物质文明进而否定与此相关的知性认识的“护教”态度。“不通”还表现在儒家学者客观认识上的偏见,如孟子对于“王霸”的看法;宋明理学将“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打做两截。近代“强国论”指责儒家导致科学技术落后;“自由主义”指责儒家限制了民主的发展;“泛道德论”则完全不考虑儒学的实用性。近代以来各种西学著作的翻译与引进、胡适等人倡导的“全盘西化”,均是认定儒学已经不合时用。 西方学者中,韦伯(Max Weber,1864-1920)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儒家伦理抑制了资本主义的产生。韦伯说儒家崇尚中庸,不求进取,缺乏行动的热情;追逐利益与儒家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儒家权威主义压抑了个人的发展,而进取的个人主义恰是资本主义的支撑性精神。受韦伯思想的影响,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也认为现代文明的特征是科技化和专业化,儒家官僚的业余理想(amateur ideal)不适合成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不适合精密的现代经济体系,从而也不适合在现代文明中生存。此外,已故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的专著美国与中国认为儒学传统阻碍了工业化进展,使中国无法走向现代化。当代学者余英时(Ying-shih Yu)质疑新儒家的“开出说”,并用“良知的傲慢”类比于西方“知性的傲慢”。墨子刻(Thomas A. Metzger)所谓新儒家在道德理想与践履之间的困境,都否认儒学在“道术”之间可以互通。 道术直通。从原始儒家开始,就有着“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名声,但这是时代导致或应用适当性的问题,不是儒家理论本身的问题。原始儒家经典中对于“道”之“实用性”是毫不怀疑的。古文尚书?大禹谟有“正德,利用,厚生”之“三事允治”,但尚未说明三事之间的关系。“道术直通”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极其自信的言论如“如有用我者”、“焉能系而不食”、“我待贾者也”等等。孔子本人政绩卓著,评价他人的标准是“如有所誉,其有所试”(论语?卫灵公),“圣之时者”本身就是实践智慧的表达。论语?子路中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阳货中孔子云学诗则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些都明确了经典与实践之间的直接相关性。如果将“道术”关系在广义上理解为“有无”、“虚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则原始儒学在“天人”、“内外”等方面的整全性认知都是“直通”理论的佐证。礼记?大学之“修身为本”、“德本财末”,礼记?中庸之“合外内之道”均是“直通”的典型表达。儒家易传属于义理之学,其中“德业并重”、“开物成务”、“制器尚用”、“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易传?系辞上)等等说法都表明“易道”之实有可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直通”关系只能在“道”的形上层面来讲,不可坐实。也就是说,儒家“道术”关系在本体论上是“直通”的,但不可理解为工夫层面上的“直通”。牟宗三先生已经区分了儒家话语的“实有层”与“作用?印雹蕖热纭叭擞胩斓赝蛭镆惶濉笔潜咎迓凵系氖涤校?而不是实践中的“直通”。易学之“象数派”是直接应用型的代表,从西汉的孟喜、京房到北宋的邵雍代代有传。但是“象数派”将道术混同,走入了偏门。南宋时期吕祖谦、陈亮、叶适等主张将儒学与功利结合起来;明清之际顾、黄、王吸取“袖手谈心性”而亡国的教训,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清代嘉道年间龚自珍、魏源主张改革;清末康有为利用曲解孔子学说来为变法服务;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将“本体直通”误解为操作层面上的“直通”。近代中国面临生存危机之时,洋务派依然强调“中体西用”(张之洞劝学篇 ? 明纲)。当代学界倡导恢复儒教、恢复古礼、移植古代政体,民间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试图将形上层面的“直通”坐实在器物层面,必然会产生“时代错置”。 货殖列传中白圭“能试有所长”而被尊为“商祖”。原始儒家的几位著名学者都没有亲自去实践财富积累,所以不可能凭空立论,因为儒家所有理论都坚持“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的原则。原始儒家没有提出任何关于个人理财的思想,因此儒学与个人财富“直通”的思维是错误的。本文重点要说明的是,原始儒家没有财富实践,不代表儒学与个人财富无关,这就需要从“曲通”的角度去理解。子张学干禄,孔子教之以“言行”B24。但孔子很自信“大德必得其禄”B25。这种先否定“直通”再迂回肯定的教学方法就是“曲通”的证明。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治理过的地方,商业活动自觉诚信B26,当然有利于个人致富。从货殖列传中亦得知,计然教导范蠡“时用则知物”,子贡“亿则屡中”、“数得其时”(论衡?知实),白圭“乐观时变”,他们的成功与“时”哲学密不可分。儒家非常看重“时机”,易传大重“时义”,作为“圣之时者”的孔子追求的“至德”也是“时中”。货殖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些出奇制胜的富豪,共同特点是“诚壹”B27,这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价值。“儒贾之间”本质上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而不是理论。儒家之“道”根植于先天的人性,有时体现为“费而隐”、“百姓日用而不知”(礼记?中庸),所以不需要实证类型的研究来阐明“道术”之间的关系。“曲通”模式貌似关上了阐释的大门,实则为儒商研究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也真正释放了儒学智慧的生命力。 三 哲学理念与个人财富的关系只能是“曲通”。现在有些儒商研究,企图用“道德人”来排斥“经济人”的思维,是一种偏见,其原因在于不明白儒家“道术”之间“曲通”的关系。如果没有“格物”B28的精神,没有对事业之酸甜苦辣的体认,而奢谈道德是不负责任的。任何位居“道德制高点”与“政治的制高点”的理论都是缺乏说服力的。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没有明示宗教信仰与财富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不知道为何又要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断定儒教文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余英时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书中谈论到韦伯时说:“诚如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所说的,韦伯关于宗教信仰和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广泛讨论,一方面固然颇有启发性,另一方面则又令人难以捉摸(elusive)。新教伦理的读者仿佛觉得“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但是其确切的意义却不易完全看得清楚”。如果突破理性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局限,则余论之“难以捉摸”正是“道术”关系应有的样态。 涩泽荣一(Shibusawa Eiichi,1840-1931)论语与算盘主张的“士魂商才”就是一种理念与事业的结合的“曲通”。杜维明先生1982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管理系讲座儒家伦理与东亚企业精神中也暗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某种“曲通”的含义。“儒商”既然预设了“儒”与“商”的结合,也就要求企业家必须从事精神修炼,但对于企业家来讲,“曲通”的难点就在于对“道”有比较准确的体认。台湾大学黄光国教授儒家关系主义: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一书深入了儒家文化与东亚工业的关系,他反对韦伯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儒家“道术”关系模式:“人情与面子”。但是“人情与面子”并非儒家核心价值,又不可以普世推广,这样的“曲通”模式似乎偏离了正题。 当今学界关于儒学与财富关系的研究,还在“直通”与“不通”的两极之间摇摆。前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撰写的文章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中认为儒家重“道”而轻“术”,其“家”文化与“孝”文化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此相反,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在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一文中,全面肯定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并可以形成完整的器物、组织、伦理三个层次自洽的文化体系。事实上,儒家伦理既不会阻碍经济金融,也不可能直接介入“形而下”的层面。这两种看法在问题意识上都值得商榷。 每一种精神性传统都会深刻影响到个人的财富观念。华尔街是最讲求实际的场所,但许多成功的投资者,并不是来自金融专业,而是来自人文学科。投资界名人如邓普顿爵士(John Templeton,1912-2008)、索罗斯(George Soros)等都出版过深刻的哲学著作。投资市场的复杂性使得理性能力亦无法“直通”B29。那种认为“道术”之间“不通”的观点是毫无意义的,认为“直通”则只具备有限的意义,只有“曲通”才能有保留无限丰富的意义,真正赋予“道”与“术”各自的自由发展与二者之间“即事而通”的可能。“曲通”保留了“丰富的含混性”,是追求商业实践中动态“时中”之不谬性的必然形态,是一种生生不息、潜力无穷的理论。“时中”在儒家看来是一种“神”B30的境界,其难度最大,但“时中”既不是不可知论,也不是完全可以推理说明,而是“道术”之间在实有层面的结合应用于作用层面的实践,是高级商业决策中必然的应用形态。所以,“曲通”才是对儒家“道术”关系更加公正与整全的阐释,也应当作为今后儒商研究的范式。 注释: 本文的“实用性”是指儒学在实业界的应用。儒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包括伦理实践与政治实践,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phronesis),但不同于本文所论之“实用性”。 西方大学各专业的博士都被称为“哲学博士”(PhD),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拒绝的是一种肤浅的功利实用主义。比如说,当今“学院式”的研究大多是“无用”的,但不可否认其潜存的?r值。人每天从事的各种活动,也并不都是“有用”的,却是对人极其重要的。事实上,作为美国哲学流派的“实用主义”是很灵活的,它承认所有的“真实”,强调行动与效果,与宗教、科学都不冲突。 对宋明理学中这一对关系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观点。哲学家本身可能没有二元对立的思维,但在实际上造成了儒学不能够实用的后果。 本文之“原始儒学”是指春秋末年由孔子(551-479 BC)开创并一直流传至战国时期的儒学形态。 参考文献: Weber, . by Hans H. Geson, Joseph R.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a trilogy3 Fairbank, John Krsity Press, 1948;4th 余英时. 钱穆与新儒家J.中国文化, 1992(6):1-23. Metzger, Thomas A.Escape from Predicament: neo-Confucianism and Chinas evolving political culturee, DaUniversity Press, 2000. 黄光国.“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管理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智慧J.管理学报, 2013(7):937-948. 牟宗三. 中国哲学十九讲M.台北:联经事业,2003:279-280. 刘述先. 刘述先新儒学论著辑要 M.景海峰,编.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李明辉. 儒学如何开出民主与科学?儒学与现代意识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 Polanyi, Mich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Polanyi, Mich 1983, c1966, pp40. Benjamin I. Schwasity Press, 1985, pp62. Chen Huan-Chitefish, MT: Kessinger Publishing LLC, c2007. Weber, 2011. 余英?r.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64. 日涩泽荣一. 论语与算盘M.卜可,译.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 杜维明. 杜维明文集(第二册)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74-109. 黄光国. 儒家关系主义: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陈志武.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J.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7(1):1-17.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复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10. Abstract:Confucianism has long been regarded to be impractica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o and Practice, on which academic studies could be summarized in three paradigms: inapplicability, direct ap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