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4页
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选择题答题技巧为了同学们能在考试时快速、准确答题,现将高考主要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如下,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受益。1.判断型选择题题型特征:题干中最突出的特征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1)迷惑概念型方法技巧:从多个概念中区分、判断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是解答迷惑概念型试题的关键。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眼”概念,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即回顾教材中对该概念的准确描述并进行思维拓展,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去印证题干与选项之间是否相符,最后作出准确判断。准确、规范地记忆基本概念,认真仔细地审出“题眼”,然后将题干与选项进行科学印证,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三步曲”。(2)分析判断型方法技巧:解题时要充分重视试题提供的资料,全面细致分析该题有无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干扰因素,对试题中关键字词做重要标记,另外要注重读题,切勿草率答题。常用方法:推理法:根据题干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找出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从而作出正确判断。排除法: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运用否定的方法,先将自己完全有把握否定的选项排除,最后再确定正确答案。(3)新词干扰型方法技巧:此类试题常创设一些新的情境,其中加入一些与当今生物科技、生产生活、人类健康与疾病等相关的新名词或陌生术语,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迷惑性。但此类试题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考查的仍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因此,解答时必须在认真分析题意后,进行信息转换,即先把这个新材料的应用范围或考查内容搞清楚,然后进行课题类化(即用学过的哪些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知识是教材中哪一章、哪一节的)。(4)表述绝对型方法技巧:针对表述绝对型选择题,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注意回归教材,加强结论性语句的记忆。某些结论性语句中常包含“主要”“大多数” “一般”等字眼,也可能存在特例,需要熟记。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等。(5)评价改进型方法技巧:此类试题多为实验题,评价时,首先看有无对照实验。其次看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实验中除要设计的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如:量的一致性、实验对象的一致性、时间的一致性、条件的一致性等。再次看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语言叙述等是否有错误。2.比较研究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比较研究是一种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的研究方法,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此法在生物学研究方面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高考中有意识地设置比较研究型的试题,目的是要我们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比较能力,通过比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方法技巧:遇到此类试题时,首先联系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再现知识自身的特点,然后再对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的部分加以比较。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DNA复制与转录和翻译、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种群与群落等常常是比较研究的重点。3.组合型选择题这类试题一般包括排序型和综合型两种。综合型选择题一般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1)排序型选择题题型特征:排序型选择题一般要求把生物学事实或现象按照时间或操作顺序进行排序。所以,要求考生首先理解生物学事实或生物学现象的时间和操作顺序规律,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方法技巧:对于知识点掌握得很准、比较熟悉的试题,可以直接排列出顺序,然后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对于部分顺序拿捏不准的试题,可以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选项,将它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答案进行比较;或运用“排除法”先把排序出现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然后再将剩余选项进行对比,直至找到正确答案。若题目中部分表述是正确的,但在选项中没有列入,这就加大了试题的迷惑性,此时最佳的解题方法是用“排除法”一一分析选项,通过对比、选择,最终确定正确答案。此类试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步骤、一些生理过程发生的先后和生物学史等考点。(2)综合型选择题题型特征:这类题目给出了多层选项,第一层选项中既有错误的,又有正确的,由第一层选项中的若干个选项组合起来又组成了第二层选项,也就是需要考生选择的选项。这类题目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多项选择题,对考生分析判断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因此在高考中这类选择题的失分率也较高。方法技巧:解答综合型选择题的方法较多,其中排除法是常用的,也是效果较好的。即在多个选项中先找出错误项,然后将备选项中含有错误项的排除,从而缩小选择的范围,然后再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找出其中最合题意的选项,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此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知识联系性较强,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难度很大,因此需要认真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图表型选择题题型特征:以图表形式命题,不仅直观形,而且信息量覆盖面广,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此类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层次较高,能较好反映考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1)表格类选择题方法技巧:表格类选择题中常见的表格有两种,一种是对现象或过程的分析,另一种是对数据的分析。解答这类试题时,应采取对比法,分析表格条件、现象,找出条件、现象的变化规律;认真分析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结合题干的提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时应将数据转化为坐标图,还要注意表格所给的说明。(2)坐标图类选择题方法技巧:坐标图类选择题一般有两类:坐标柱形图和坐标曲线图。解坐标柱形图选择题时,要看清楚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以及坐标系中柱形图所代表的意义,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做进一步的分析、判断。解坐标曲线图选择题时,除清楚坐标的含义,认准曲线代表的含义外,还要关注曲线的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曲线的走势等,并深入挖掘题目中的有效信息。(3)遗传图谱类选择题方法技巧:此类试题考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分析,方法是:先判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无中生有、隔代遗传是隐性;有中生无、代代相传是显性。再确定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可以先假设患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然后用反证法推导是否正确,如果推导不正确,则位于常染色体上。最后写出有关亲代、子代的基因型,利用遗传规律进行进一步的计算,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4)示意图类选择题方法技巧:示意图有结构示意图、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和综合示意图等多种形式。解示意图类选择题时,要看清楚图的含义,注意图文转化,并将图中的有用信息与题干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5)装置图类选择题方法技巧:解装置图类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认真读图,弄清楚图中每个装置的用途及对实验现象的可能影响;其次将读出的信息与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理解图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自变量、因变量、观察指标等;最后用已掌握的常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综合图中装置和题目中给定的数据或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总之,解图表型选择题时,应该充分挖掘图像、表格中隐藏的信息,把图像、表格中的信息与题干信息和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图像、表格、文字的相互转化,综合分析,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5.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征:题目的材料呈现方式多样,如文字叙述、图文结合、表格、图表结合、表文结合、图表文结合等。以文、表、图或者不同的组合构成的材料作为题干,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为解答相关题目的依据或对材料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等。对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属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方法技巧: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注意观察和阅读图、表、材料,充分把握图名、表名、材料中心内容。了解图表所要说明的最主要的生物要素的分布、生物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把握图表对材料的定性说明,这是分析的基础。二是要结合设问再读材料。这样可以使我们再一次阅读材料时方向更具体,目的更明确,分析更有针对性。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注意筛选有用的信息,去除干扰信息和无用信息,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题眼”,即关键的字、词、数据等,这是做题的关键环节,此外,还应该注意材料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准确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容,这样才不至于在做题时感觉模棱两可。温馨提醒:考生答选择题时要审好题干,在题干信息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作答,作答前要把4个选项看一遍,在仔细比较中选择,以免误选,切忌凭经验做题。生物高考生物选择题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更新日期:2008-12-09来源:点击:5376选择题的题型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题干与选项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而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下面介绍一下解答选择题的一些基本方法。1顺推法: 顺推法是从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顺藤摸瓜”似地进行推理,最后得到问题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顺推法是最常见、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例1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A丙酮酸中毒 B乳酸中毒 C尿素中毒 DCO2中毒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缺乏导致的病症,可以用顺推法来解答此题:首先我们知道铁在人体内主要构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其次由严重缺铁推断出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继续推断出人体运输氧的能力下降,会造成人体内缺氧,最终推断出人体内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当乳酸含量过多时就会导致乳酸中毒。 参考答案:B2逆推法:逆推法是指从题干中的问题开始入手,一步一步倒着推断,追根溯源,一直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例2(2006年全国理综卷)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A剪去根尖的幼苗 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幼苗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情况。N进入植物体后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是可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如果缺少氮素幼叶可从老叶中夺取,但是本题中没有老叶,因此可用逆推法来解答:由题中“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这一问题可倒推出“一定是氮素供应能力差的幼苗”;再倒推氮素的来源:由于在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番茄幼苗不能从营养液中吸收N,又没有老叶,因此氮素只能由子叶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提供;继续倒推出是子叶少的幼苗,即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答案C3排除法:排除法是指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和给出的选项,先将有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逐一排除,再将比较有把握的否定选项加以排除,最后只剩下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排除法最适于解答不能直接得出答案的选择题。如果题目中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要将正确的选项排除掉。例3(2006年江苏生物卷)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将叙述正确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才可能发生渗透作用而出现质壁分离,因此选项A、B正确;K+和NO3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增大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吸水发生自动质壁分离复原,因此选项c也正确;发生了质壁分离一定是因为外界的KN03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而不是低于细胞液浓度,选项D错误。 答案D4转换法:如果一个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思考或计算比较繁琐,则可变换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把原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例4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A14 B38 C58 、D34解析:该豌豆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着三对相对性状,本题要求计算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有许多种情况,可以是一对相对性状与亲本不同,包括三种情况;也可以是两对相对性状与亲本不同,还可以是三对相对性状都与亲本不同。因此,要一一计算出来难度相当大。我们可以转化问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即找出与两个亲本表现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剩下的就是与亲本不同的了,这样问题就简单了。先找出ddEeFF和DdEeff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12341=38,再找出后代的表现型与亲本DdEeff相同的:12340=0。因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l380=58 答案:c5列举法: 有些题目提出的问题比较复杂,或者涉及的数量关系较为隐蔽,此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将可能解决该问题的成串的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也可把问题的答案全部列举出来,还可将问题分解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各种情况列举出来,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最终使整个问题得到解决。例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目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前期和后期 D:间期和中期解析:细胞(假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如下表: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复制前复制后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2N2N2N2N4N2NDNA数目2N4N4N4N4N2N表中显示:染色体数目在间期、前期、中期和末期均为2N,后期加倍成4N;而DNA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为4N,只有末期是2N。因此,符合DNA数目相同这一条件的有复制后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符合染色体数目不同这一条件的是后期。故后期与间期、前期、中期、后期的任意组合均符合题意,选项C是前期和后期的组合,是正确答案。6分解组合法:有些综合性的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对问题进行分解,即将问题变成若干个小问题,求解出小问题的答案,经过恰当的组合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例6(2006年北京理综卷)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l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回答4个问题:中期的染色体总条数、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及后期的染色体总条数、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以分解为两组问题:一组求中期、后期的染色体总条数;另一组求中期、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1)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有20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中期有染色体20条,后期有染色体40条;(2)用放射性32p标记了DNA分子的双链在第一次分裂中,相当于DNA分子进行了一次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含放射性32p。再复制一次,到达中期时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含放射性32p,一条不含32p,但就整个染色体来说,仍然具有放射性,即有20条含有放射性32p。到了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其中有20条含有放射性32p,而另20条则不含有放射性32p。 参考答案:A7图解法:将文字材料转换成图解呈现出来,有利于问题的直观化、形象化,同时还可减少阅读量,降低理解难度。图解法在描述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或生理过程等方面有着广泛运用。例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c提高CO2浓度 D降低CO2浓度解析:五碳化合物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合成的,C5量由两个因素决定:(1)C5消耗量。若C5与CO2结合,C5的量减少,(2)C5的生成量。C5是伴随着(CH2O)生成的,如C5的量上升,可认为是C5消耗减少,合成增多。选项A停止光照,C5的合成量会降低,这与题意不符;选项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C5的量不会改变,这与题意也不相符;选项C升高CO2浓度,C5消耗量增多,这与题意也不相符;选项D降低CO2浓度,C5消耗量减少,与题意相符。参考答案:D8验证法: 验证法是将题目所提供的选项代入题干的条件中将得到的结果与题干所述的条件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例8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头胎所生男孩是色盲患者,二胎所生女孩的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头胎生的女孩是色盲患者,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AxBXBxbY BxBXbXBYCxbxbXBY DXBxbxbY解析:首先根据题设条件和供选项可以看出,这两对夫妇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然后分别用下面4个选项中的答案去验证题中的条件,看哪二个组合满足可以生出男孩色盲、男孩正常、女孩色盲、女孩正常的条件。结果只有选项D婚配后代中会产生XbY、XBY、xbxb、xBXb四种基因型,可以表现出题干中的表现型。 参考答案:D9就熟避生法:就熟避生法是指在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时,可以从对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达到破题的一种方法:,现在的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经常涉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熟悉的知识,避开生疏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例9(2006年上海生物卷)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噬菌体 颤藻 酵母菌 水绵 A B c D解析:在题中涉及的4种生物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噬菌体,在教材中多次出现,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可以肯定不是真核生物;酵母菌,也在教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