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体现教育新理念的历史教科书世纪之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兴起。此次改革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力图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是刻不容缓的,而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变化反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本世纪初陆续出版的各个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因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比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新版教科书)与1992年版的中国历史(第一册)(以下简称旧版教科书),来分析人教版新版教科书是如何体现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一、新版教科书体现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具体理念与策略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新版教科书为体现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往教科书编写的重心都集中在具体的历史知识上,对于问题和活动的设置关注不够。例如,旧版教科书中的问题仅设有“课内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多为选择、填空、问答)”两种,而且这些思考题和练习题的答案多可在课文内找到。如,西汉的兴盛课内设思考题:“想一想,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课后设练习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汉武帝在提高儒家学说地位方面还有些什么措施?”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无须更多地思考,就可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当教师提问而没有人回答时,教师常常会提醒学生看看课本,从课本中找答案。这样,历史教学难免陷入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境况。这也给学生造成了只要掌握课本知识,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考试,万无一失的心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新版教科书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更创设了多种形式的问题与活动。如,新版教科书中设有“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以及“活动课”等多种问题与活动,为学生的思维和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其中除了“练一练”继承旧版教科书中“课后练习题”的风格,设计一些选择、问答等可在课文内找到答案的问题外,其他问题与活动大都突破课文藩篱,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即使是形式与旧版教科书的“课内思考题”很相似的“动脑筋”,其设计的问题也大都向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方面发展。如,华夏之祖一课,设问“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算科学?”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课文内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另外,新版教科书创设的“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如,在讲完诸子百家后,“活动与探究”设“小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这种问题不是单靠学习课文内容就能解决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运用课文中反映的信息,并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才能得出结论,同时客观上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新版教科书所设的这些问题,重点关注的不是学生能否找到统一、标准的答案,而是更关注学生怎样解决问题,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起辅助、引导和启发作用,不能越俎代庖。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历史课程“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2此外,新版教科书的“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还创设了许多旧版教科书所没有的活动形式,如小制作、小试验、小游戏、短剧、小组故事会、朗诵比赛、辩论、办板报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活动课二”为“编历史小故事”,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搜集历史素材,并把它编好,在课堂上演讲交流。又如,在讲述纸的发明后,安排一个小试验,让学生“找一片旧布(或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体会一下古人用简帛写字的感觉”,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新版教科书体现了课程内容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以适应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求。其具体的理念与策略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新版教科书遵循这一理念,进行了以下尝试。1新版教科书努力改变“繁、难、偏、旧”的现状。(1)新版教科书减少了许多纷繁的头绪和知识点,压缩了知识量,使每课内容更加精练、简洁。例如,对于春秋战国史,新版教科书就将旧版教科书两课时的内容精简为一课时(如下表所示)。此外,新版教科书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尽量减少需要学生识记,且容易搞混的知识点,如人名、年代、地名等,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2)新版教科书力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4新版教科书的内容精心筛选,少而精、简而明,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删去了旧版教科书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氏族公社”“井田制”等。其他一些概念如“族诛”“连坐”“人牲”“人殉”“推恩令”等,也只是在行文中叙述有关的内容,避免像旧版教科书那样出现专业化的概念词。如,新版教科书对“推恩令”只做以下描述:“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不出现“推恩令”这个概念词。新版教科书的这种处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3)新版教科书“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5旧版教科书严格按照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编排内容,从原始社会夏商周秦西汉新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无一环节缺漏。而新版教科书在编排内容时,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将学习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划分单元。如删减了短暂的“新”朝的有关内容;对于旧版教科书中动荡中发展的南朝一课,也仅以“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北朝”一句话带过。这样做乍看起来可能显得学科体系不完整,历史发展的线索有所断缺。但实际上新版教科书是“把整个中国古代史理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史”,6采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按照中华文明史的基本线索来编排内容的: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对应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对应先秦时期、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对应秦汉时期、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则对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新版教科书吸收新的学术研究的成果。新版教科书的内容摈弃陈旧的观点和内容,积极而慎重地吸取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历史课程与时俱进的特色。从下表可以清晰地看到新版教科书在这方面的变化。2新版教科书的编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版教科书在编写上努力增强教科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1)新版教科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