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doc_第1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doc_第2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doc_第3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doc_第4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刘朝富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列为高考的范围,这是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平常阅读文言文必备的知识。但在高中毕业生中要准确地掌握这些虚词也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学生翻译文言虚词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一、根据虚词所处的位置推断虚词的用法。虚词的意思用法跟虚词所处的位置有一定的联系,处于句首、句中、句末它们的意思用法就不同。例“乎”经常用在句末和用在句中,用在句末一般都是语气词,有的表疑问语气,有的表反问语气,有的表揣度、商量语气,有的表感叹语气等。如: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用在句末表揣度语气,相当于“吧”。如: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乎”也用于句中,相当“于”,可译为“在”“对”。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又例“也”也经常用在句末和句中。用于句末表各种语气,有的表判断语气,有的表陈述语气,有的表解释语气,有的表疑问语气,有的表反诘语气等。如:勿从俱死也!(鸿门宴)用于句末表祈使语气。如:独五人,何也?(五人墓碑记)用于句末表疑问语气。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判断解释语气。如: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用于句末表肯定、感叹语气。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过秦论)用于句末表反问语气。“也”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又例“其”用于句中表反问,表商量,表示祈使,表示揣度等各种语气。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如: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商量语气。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可”。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示揣度语气,可译为“恐怕”“或许”“可能”等。有的虚词很少用在句末,如果它们用在句末就可能是语气词。例“为”用在句末,常与“何”“奚”“胡”等虚词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语气。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表反诘语气。如:何辞为?(鸿门宴)表反诘语气。又例“唯”“夫”“盖”它们用于句首表示发语词。如:事急矣,唯先生图之。(中山狼传)“唯”用于句首,表希冀语气,可译为“希望”。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用于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如: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盖”用于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二、根据虚词相关联的词语推断虚词的用法。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虚词或词语相配合,有比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较固定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例“其”与语气词“何”或“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何”连用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又例“者也”连用,表判断语气。“者”表句中停顿,“也”表句末判断语气。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又例“为所”连用,“见于”连用,表被动,可译为“被”。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廉颇蔺相如列传)如: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又例“何以”连用,形成一个特殊的宾语前置的形式,“何”为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提前宾语。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三、根据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去推断它们的用法。虚词前后跟着什么样的词,表示什么样的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去推断它们的用法。例:“而”“且”作连词表并列关系时,它们前后词语的词性、结构都一样,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如: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第一个“而”前后连接是两个形容词,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第三个“而”前后词连接是两个动宾结构,前后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如:又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且”连接是两个动词,表并列,可译为“一边一边”。如: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前后词连接是两个形容词表并列,可译为“又又”。例“于”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可译为“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都用在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又例“之”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面作衬音助词,无实义,不译。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之”用在表示地方名词之前,一般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去”等。如:驱而之薛。(国策齐策四)“之”用在动词之后,一般作代词,可译为“他(们)”“她”“它(们)”等。如: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两个“之”字都用在动词之后,作代词。四、根据语法分析去推断虚词的用法。词语的构成是有一定的语法规律的,它们一般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所以根据这些语法规律可以推断虚词的用法。例“而”根据它处的语法关系,就可以推断它的很多用法。在连接状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恕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如: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虎丘记)又例“而”连接主语与谓语之间,表假设关系,“假设”“如果”等。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诗经)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又例“之”用在主谓之间作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之”用在后置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作助词,用作后置定语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之”用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助词,用作前置宾语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之”用在偏正关系之间,可译为“的”。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之”用在动词之后作代词,可代人、事、物等,可译为“他(们)”“她”“它(们)”。如: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又例“其”、“且”修饰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用作副词。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作副词,表最终的结果,可译为“终了”。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作副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又例“于”“以”“为”“与”等词常与介词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介宾短语,补充说明形容词动词作状语或补语,表处所、时间、原因、目的,表对象、表凭借、表被动等。如:请以剑舞。(鸿门宴)“以”作状语,引进凭借工作,可译为“用”。如:秦伯说,与郑人谋。(烛之武退秦师)“与”作状语引进对象,可译为“跟”“同”“和”等。如: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于”引进处所,可译为“在”。五、根据虚词的语言环境分析,去推断虚词的用法。一个虚词的义项可以是多项的,但在一定语境中它的义项又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只要仔细分析虚词所处的语境,就可以判别它的用法。从语言环境去推断虚词的用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语意方面,一是逻辑方面。例“与”“而”“且”“则”“以”等它们都可以作连词,从语意方面分析,它们作连词时功用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某种关系,然后又可以从逻辑方面分析它们属哪一类关系的连词。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而”连接“心动欲还”与“大声发于水上”两个动作,两个动作从时间上讲又有先后关系,因此可以判断“而”表示的是承接关系。“于”用于动词之后引进动作发生的处所,作补语,可译为“在”。又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句中的“则”是作连词,还是作副词,从语境分析,看后文“国恒亡”是假设的结果,那么“则”就是一个连词,表假设关系。以上讲的只是管窥蠡测,不够全面具体,分析虚词并不是孤单地运用某一种方法,几种分析方法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可以综合几种方法作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能更准确些。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南坪中学)附: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二)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1、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