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22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22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22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22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2016年高考语文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22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2 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基础早知道1醉翁亭记中请写出傍晚归去时情景的句子: , , 。 , , 。2醉翁亭记中写滁州之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 , , , , , , 。3醉翁亭记中写太守宴会上丰盛野味的句子是: , 。 , ; , , 。4醉翁亭记中写太守之宴欢快热闹场景的句子是: , , , , , , 。5醉翁亭记中宴饮之时,太守的表现是: , ,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 ,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7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 , , ,山间只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8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 ”,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答案】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8树木阴翳,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易错成语勤温习111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批院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拿不定主意。) 112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不瘟不火,戏剧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能形容股票走势或商品销售形势。) 113新一代的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在价格、灵活性和功能方面为传统电分机所鞭长莫及,但国外这些新系统均不能处理文字。(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换为“望尘莫及”。) 114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不合语境。) 115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的“隐”就是“苦衷”。重复。)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脚印经典素材: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脚踏实地,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和塌实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时新素材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考生便是钱钟书。他数学考试极差,可英文、国文却是特优,英文还是满分。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一入清华,钱钟书便开始开创一项又一项的“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口出狂言第一他读书爱做眉批,于是清华图书馆的藏书上便到处有了“钱批”。在清华,他还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1932年,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出版了专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书一问世,颇得好评。然而,钱钟书却从中挑出了许多错误,且振笔直书,毫不顾及周的难堪。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狂人”之一,钱钟书的狂,狂在才气,狂得汪洋恣肆,颇类古代庄生。他的堂弟曾说过,钱钟书少年时就狂得惊人,从小就不愿说赞扬别人的话,倒是批评、挖苦、调侃过不少人,说话既刻薄,又俏皮,这脾气一直未改,这些被他批评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学友人,有的还是他的师长、前辈,像朱自清、周作人、冯友兰、赵万里、吴宓,甚至还包括他的父亲钱基博在内。大学快毕业时,清华挽留他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钱钟书有句名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正因要免俗,要做真正的学问,他才显现出了与他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与行为。他是中外记者公认的当代中国名人中最难见的一位,不仅记者,对各界名流他也多敬而远之。“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这就是钱钟书对自己的评价。清词丽句背一点1我喜欢选择在静谧的时刻上路,特别是在下雪的时候,一个人静悄悄地、悠闲闲地溜达着,把歌唱冬天的第一篇散文诗,用脚印书写得抑扬顿挫,使自己在田野的深处,渐渐地变成一粒追逐春天的种子。那条通向远方的小径,被希望从雪地上渐渐拉长、远去。在雪后的阳光下,我看到了人们正在寻找比雪花还轻盈的希望2我无法阐释命运。我始终觉的它太深奥,我琢磨不透,也挣脱不得。但是,我用岁月走过的一步一步,却印证了他们所说的话3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4岁月的穿梭已在我的额头留下磨难的痕迹,但是改不了的是我对文学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人生道路的跋涉。我相信“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我永不停息的跋涉,哪怕如夸父追日,精卫填还、愚公移山。那是一鼓无畏的力量,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5海是有生命的。有呼吸有欢歌有悲调有悄悄独语有暗暗哭泣。她沉默,会使你如入死亡境界。她咆哮,会使你疑骇是千万头雄狮怒奔而来。海总是把愤怒的浪头化作平静的波浪,海是人间最慈祥的母亲,她能默默包容所有的不幸。冬天,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以你的身影以你的手臂拥抱海吧!以你的深深浅浅的脚步,在赤裸的沙滩上书写你永恒的恋情。6就这样踩着静静的初雪走向你,我故乡的胡杨林。仿佛是一次梦中的相逢。我用数不清的脚印扣响你古朴的晨林,或许是寂静沉淀得太久了,你静静地站立的胡杨林。无声无息的凝视中,才发现你久远的等待。呵,我的胡杨林。7沿着石路,走回家乡。一片静得出奇的田野,一个个叠下深了又浅的脚印。望过的,绿油油的荷叶,打开了季节的花雷,我看见了,一朵花轻摇:走了,走了。技能再提高传记类和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策略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提出以下九项要求:(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级。(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级。(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D级。(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D级。(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级。(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级。(8)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F级。(9)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F级。大致分为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两种,提问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概括题,第二类是理解题,第三类是鉴赏题, 第四类是探究类试题,可以说,新课改之后的高考语文考试题都带有明显的探究能力考查的烙印,是课程改革之后高考语文的一种明显的提高了要求的标志性试题。对于概括类的试题,要注意主要内容信息的完整,不得遗漏,且还要有一点小的提炼概括;对于理解类试题,还得注意植入整个语境转换角度进行理解。单独孤立的去解答就很容易掉进片面的陷阱;对于鉴赏类的试题务必将自己已经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激活起来在比较的背景下进行鉴赏,避免就事论事,要由点及面在相对比较广阔的视野下进行鉴赏;探究性试题的的回答,一定要积极思考大胆探究,敢于亮出自己的在原文阅读基础上产生的观点态度,言之有据的进行探究讨论,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分析综合”的答题策略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直接提取关键组合。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的类型有:筛选整件事的场景;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少考生认为选考题的信息筛选题其实就是送分题因为这道题通常考的都是信息筛选直接从文中提取就可以了。这话不完全假,确实不少信息筛选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 (二)化事为理通晓概括。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三)紧扣文体找准方向。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说把握其文体特征相当重要因为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例如访谈的结构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直接连环语言特色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回答的艺术。传记主要是通过呈现传主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的,其语言特色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表现手法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中的自白、他人的评价等手法。(四) 按分踩点分条陈述。根据多年的观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考点按点给分的现象非常明显。不少考生也在这问题丢失不少分数一些考生文本读懂了,问题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来的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只得一两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按分踩点4-6分的题目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答案呢?综上所述实用类“分析综合”考点这题说难不算难但绝对不能轻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这类题的答题问题前我们要明确的答题总策略是:“掌握细则颗粒归仓!”二、“鉴赏评价”答题策略第二个层级是“鉴赏评价”,三点要求分别是: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一)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独立地”、“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在阅读层级中,这属于D级。对这个方面的考查,大多是以阐述题,小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这种题具有较为浓厚的厚的主观色彩。要解决好这类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准确判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2独立思考。在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再参照自己平素对真、善、美的评判标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判,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评价。离开了自身的体悟与感知,离开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是不会有“独立”的判断的。3尊重公德,尊重事实。我们要求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做出“独立”的评价,这个“独立”的也就是具有个性色彩的,但在强调个性评价的同时,我们绝对不可以纯粹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文本的观点倾向进行是非褒贬。在强调个性化评价是必须以尊重人类的共同情感社会公德为前提的。其次,我们的评价判断是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本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两点不能保证,就不能做到“负责任的做出自己的评判”。要达到这种要求的题目(包括下一条)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评价的范围内了,已经含有较为浓厚的探究性成分。目前还没有遇到具有这种要求类型的题。4拓展思路,追求深刻。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判断与评价,还要学会广泛联系以拓展自己的评判思路,我们可以把它与一些自己掌握的一些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比如矛盾对立转化规律、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存在决定意识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理论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思想方法,把文本观点和其倾向的形成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加以考察,从而对其做出客观的历史性的评价。还可以把文本的观点和倾向与我们的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做出动态的现实主义的批判。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评价具有“一定深度”。(二)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所谓“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总之,这是要求我们能够把文本放在更其广泛的空间里去进行考察评判,在能力层级上,为D级。对这种能力通常是以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实质上就是要求考生作一篇缩微的论文。这里主要谈对传记评价,能够解决好传记的这类问题,对通讯等新闻的相近问题的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解决这类题目,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1正确解读文本,辨清传主传者立场。一部传记包括传主的个性立场,又含有传者的态度立场,两者有时可能是同一的,有时可能是相异的,这两种立场共同构成了一部传记的全部。而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与产生的社会影响,使由这两个方面共同形成的。不过,当传者的情感态度与传主的情感态度不能一致的时候,我们对传记存在的价值与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就应该分别加以考察,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囫囵吞枣,将两者混同起来一概而论。即使在传者与传主的情感态度相当一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彼此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或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完全相同的。2联系社会现实,上下纵横立体考察。在对传记本身的情感态度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就必须把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考察,不仅要看到传记在过去的价值,还应该看到传记在今天乃至将来可能有的价值。在看到它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能够看到传记可能存在着的负面效应。一般说来对传主我们要把他放在他成长的具体环境去加以考察,而对传者我们则需要把他放在他作传的历史时代中去衡量,去看他对传主材料的取舍加工评价判断。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存史”、“资政”、“教化”这样的三个方面对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进行评价。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从过去、现在、将来,存史、资政、教化,积极与消极等各个方面对一部传记进行考察,应该说就已经很全面到位达到了“立体”考察评价的要求了。3提出自己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在获得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的观点必须明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到的历史史实(包括现实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观点的证明。最后做一个小小的综合性的结语,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还要努力做到言之成理。要注意的是,一部传记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我们的分析评价一定要从主舍次。当我们发现一部传记的价值或影响要好几个方面都很重要时,也要学会详其一而略其余,企图在一个评价短文里解决好所有问题,这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三)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考纲要求考生能够“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某种特色”就是不确定的特色,只要是属于文本的特色都可以。 “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问答做出评判。”这里的任何一个方面,只要它有特色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判断的对象。在这里“思考”与“判断”不是两分的,关键在“深度”这两个字上,所谓“深度”就是要深入的非一般性的分析,对某种特色要能在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准确地看到它的不足的一面。这在能力层级上,属于D级。这属于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一种考查,这大多是以自主性开放性的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决这类题,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环节:1选定目标。所谓“选定目标”,就是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确实是属于该文本的特色之一,同时要保证这个被选定的对象自己对它确实是很有感觉的。它可能是材料的选择,可能是主题的提炼,可能是谋篇布局,可能是遣词造句2确认特色。你选定的一点是不是该文本的特色,不是你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的,我们还必须结合文本对自己所选定的“某一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你选定的的确是该文本的特色所在。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3深度思考。所谓“深度”思考的形成,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把文本的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察,文章的各个方面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对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另一点就是学会借助于一些文艺学、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帮助自己进行思考。再一点就是在看到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了。三、 “探究题”答题策略探究题的考查角度是以下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探究题的设题角度探微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即是探索追寻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那么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进探究与发现呢?1正确理解“探究”考点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术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即要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2了解探究题的基本特征。题型的主观性。问题的启发性。问题的开放性。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答案的多元化与综合性。答案的论述性。评价的灵活性。3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考查的区别。这两类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查目的是有区别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4弄清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在命题方面注重的考查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考查理性认知能力。实用类文体如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就成了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查点。因此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了。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的考查。“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并提出“见解”。这样的题目要回答好平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有过深刻的思考。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如果除正文之外还有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探究文本的内容和意蕴。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也像其他文本一样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指津1要视题目之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回答探究题的关键是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他所得意趣。结论性题目要有明确的观点。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即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可以有疏漏。阐发性题目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结合文中信息”的命题要求已经决定了答题必须尊重原文的信息合情合理进行概括和阐发。但仅有结论不行你还得说清楚你得出结论的依据。2探究题的答题要领。探究题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基础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傅斯年,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傅家是山东西北一带的名门望族。明末清初,傅家出了一个傅家出了一个傅以渐,殿试一甲第一名,成为清王朝开国第一名状元。傅以渐以后,傅家举人、进士辈出,书香门第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到傅斯年的祖父傅淦时,家境出现衰落。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任山东东平龙山书院院长。1904年(光绪三十年),殁于任所,时年39岁,当时傅斯年先生9岁,其弟斯巌7个月。上有老(傅斯年的祖父母)下有小(傅斯年兄弟二人),一门生活全靠傅斯年的母亲李太夫人操持。幸赖父亲傅旭安的众门生,聚资生息供一家生计之用。傅斯年虽然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但他幼年时期,却是过的清苦生活。青少年时代的穷苦生活,使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世事人情。从6岁到9岁,傅斯年在离他家不远的一个私塾读书。10岁到13岁,在东昌府立小学堂读书。这七八年里,都是白天去学校,晚上由祖父在家课读。祖父、母亲对傅斯年读书都是严格要求,加之傅斯年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在11岁时就通读了十三经。1908年的冬天,13岁的傅斯年跟随父亲的学生中了进士的侯延塽去天津,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读书。在校4年,1913年(民国二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1919年北京大学毕业。在北大的几年,是傅斯年思想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学术界有权威、有影响的大师是章太炎。他的大弟子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教书。他们都很器重傅斯年,希望他继承章太炎学派的衣钵;傅斯年读的是古书,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最初也是崇信章氏的一人”。1916年1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先后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到校任教。傅斯年接受胡适的思想教育,尽弃旧学,接受新说。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他参与了五四运动,他自己说:“五四那天上午我作主席,下午扛着大旗到赵家楼。打进曹汝霖的住宅。”北大毕业后,傅斯年考取山东官费出国留学,先到英国,入伦敦大学,学习的学科有心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1923年由英国去德国,入柏林大学,修习物理学和比较语言学。傅斯年于1919年冬出国,1926年冬回国,先后在英国、德国留学7年。从他学习的学科看,涉及的面是比较宽的,而且多属自然科学,没有历史学。但从傅斯年已有的深厚的中国文史知识基础上来评价,就知道留学对于他后来对中国传统文史的整理是有好处的。他所要学的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正像他的朋友罗家伦所说:“他有了许多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又回头发现了他自己曾经储藏下的很丰富的中国历史语文的知识,在此中可以另辟天地。”罗家伦述说他们“这群人的学术心理”里,有一种“先博后专的风气。因为当时大家除了有很强的求知欲外,还有想在学术里求创获的野心,不甘坐享现成,要想在浩瀚的学海之中,另有会心,成一家言”。我想,我们完全可以从罗家伦的话里理解傅斯年在欧洲求学时学得如此宽博的原因。他是在求治中国学问的理论和方法。我们没有材料说明他在德国学历史,但知道他读书很博,他一定也读了一些历史学的书,他的“史料即史学”思想就是从当时风行德国的兰克学派接受过来的。1926年冬,傅斯年回国。先返乡里省亲,随后即去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他担任文学院院长,还兼任历史、国文两个系的系主任。同时还创办了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傅斯年应聘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他襄助院长蔡元培先生筹划院务。院内一切制度的确立和各种方案的制订他都贡献了不少意见,后来中央研究院的发展扩充,他有很大的功劳。”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年度报告书中说:“中央研究院设置之意义,本为发达近代科学,非为提倡所谓固有学术。故如以历史语言之学承固有之遗训,不欲新其工具,益其观念,以成与自然科学同列之事业,即不应于中央研究院设置历史语言研究所,使之与天文、地质、物理、化学等同伦。今者决意设置,正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又说:“此虽旧域,其命维新。材料与时增加,工具与时扩充,观点与时推进,近代欧洲之历史语言学,其受自然科学之刺激与补助,昭然若揭。以我国此项材料之富,欧洲人为之羡慕无似者,果能改从新路,将来发展,正未有艾。”歪打正着,傅斯年在欧洲广学自然科学且有“迷途不返”之势,到头来却为他回国后收拾旧业,为他在历史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开扩了新道路。自1928年始,傅斯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一直到1950年去世。在大陆期间,他曾兼任许多职务,其中有: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33年),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1933年),代中央研究院干事和总干事(1937年),北京大学代理校长(1945年秋)。1946年胡适由美回国,他才卸去代理北大校长职务。1947年6月,赴美养病。1948年上半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8月由美回国。冬天,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台湾。1949年1月,就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 日晚11时20分,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4岁。【相关链接】胡适对傅斯年可以说是相知最深的人。他对傅斯年的品性和才能曾有如下一段评论,他说:“孟真(傅斯年的字)是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作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最有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胡适为傅孟真先生集写的序)(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中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涉猎广泛,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还是出国留学经历,都反映了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傅斯年在欧洲广学自然科学且有“迷途不返”之势,到头来却为他回国后收拾旧业,为他在历史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开扩了新道路,完全是他歪打正着的结果。C对傅斯年来说相知最深的胡适,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其评价傅斯年的十个“最”,可以说是对至情至性傅斯年的最好诠释。D文中通过傅斯年表述自己扛大旗到赵家楼这件事,展现了五四运动中一个性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青年学生形象。E文章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2)文本有多处引用,请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3)简要分析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6分)(4)请结合文本,简述傅斯年的哪些学术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答案】(1)(5分)CD (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2)(6分)引用傅斯年在五四运动中的话,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弃旧迎新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引用他的朋友罗家伦的话,评价傅斯年运用西学理论和方法,发展中国历史语文的研究。侧面印证作者的观点,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引用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1928年年度报告书中说的话,表现传主的学术主张及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引用胡适的话,高度评价传主的品性和才能,增加说服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3)(6分)家庭方面,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青少年时代的穷苦生活,使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世事人情。祖父、母亲对傅斯年读书都是严格要求。学校(社会)方面,就读于北大,受章太炎、蔡元培、胡适等大家的影响;留学期间,博采众长,学科涉及面广。个人方面,傅斯年天资聪颖,勤奋努力,兼有过人的品性和才能。(每点2分)(4)(8分)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11岁时就通读了十三经,刘师培、黄侃都很器重傅斯年,希望他继承章太炎学派的衣钵;傅斯年读的是古书,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时俱进,弃旧迎新的为学勇气: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他参与了五四运动,扛着大旗到赵家楼。打进曹汝霖的住宅。先博后专的学术心理:除了有很强的求知欲外,还有想在学术里求创获的野心,不甘坐享现成,要想在浩瀚的学海之中,另有会心,“成一家言”。洋为中用的研究方法:以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他在历史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开扩了新道路。(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每一点中“学术品质”2分,“意义”2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本有多处引用,请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这是考查传记文学中“引用”的作用。题干中要求“先找出其中三处”,然后“简要分析其作用”,考生应先找出来,然后结合引用的作用以及前后的语境分析其作用。【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切入角度:(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考生“简要分析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首先应先到文中找到“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然后结合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文章第三段说“傅斯年虽然出生在世代官宦书香家族,但他幼年时期,却是过的清苦生活。青少年时代的穷苦生活,使他能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理解世事人情”,这是家庭的熏陶;文章第五段说“在北大的几年,是傅斯年思想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学术界有权威、有影响的大师是章太炎。他的大弟子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教书。他们都很器重傅斯年,希望他继承章太炎学派的衣钵;傅斯年读的是古书,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这是学校的教育;文章链接材料中说“孟真(傅斯年的字)是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这是个人素养方面特点。【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简要分析傅斯年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方面”,此处的原因自然是指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就应该按照这一要求到文中找语言暗示。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4)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题干问的是“简述傅斯年的哪些学术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首先应根据文中傅斯年的事情(主要是学术方面)概括出其品质,然后再结合现实谈谈其积极意义。【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工作)变化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关注文章的过渡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6分)(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8分) 【答案】(1)选D得3分,选 C得2分,选E得1分,选AB不得分。(2)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2分)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2分)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3)首段: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话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1分)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2分)尾段: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