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doc_第1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doc_第2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doc_第3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doc_第4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抽噎(y) 荫庇(yn) 蜷缩(qun) 长吁短叹(x) B.黝黑(yu) 哂笑(shn) 翘首(qio) 浑身解数(xi) C.嗤笑(ch) 襁褓(qing)鄙夷(b) 硕果累累(li) D.模样(m) 褴褛(l) 恣睢(su) 奄奄一息(y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无可置疑 慷慨以赴 吹毛求疵 冥思暇想B.断壁残垣 根深蒂固 来势汹汹 诚惶诚恐C.合辙押韵 相得益彰 进退唯谷 刻骨铭心D.正襟危坐 粗制烂造 颔首低眉 顾名思义3.按诗文原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B.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C.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E.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F.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孟子两章)G.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_)。(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_! 有人在自我生命中,加入了“正向”“积极”“坚持”“永不放弃”的因素,每天努力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他们的成绩就愈来愈亮丽,业绩愈来愈加倍! 可是,有些人偷懒、萎靡、没有目标、不愿积极行动,那么他们的命运可能就是极普通,甚至是倒退的景象。 “不跪地,怎能闻花香?”一名摄影师说,“要拍出花的气味,就要蹲下,跪下,以谦卑的态度贴近花朵!”如果想要有精彩的人生,才必须以积极的实际行动来交换!A.请在第段画线处拟写一个句子来统领整个语段。(15个字以内,不要超出空格)5.名著阅读。(5分) A的眼睛流出眼泪来,说:“请老太爷帮帮忙,我成家了,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地方住。”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住了,向B说:“那磨房里冷呵!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B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 A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一边说着,一边戴起狗皮帽子来,眼泪汪汪的就走了。A刚一走出屋去,B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问着B:“为什么不准说,为什么不准说?” B说:“你没看A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A难为情了。”A.选段中的人物“A” 指的是:_。(1分)B.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_。(2分)C.在“我”的成长历程中,“B”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我”从“B”身上受到了哪些人生的教育。(2分)_二、古诗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春日偶成程 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B.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C.诗人以“时人不识”作反衬,强调自己别有乐趣。D.全诗写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_(二)口技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会宾客大宴 会:_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何陋之有 B.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C.不能指其一端 其如土石何D.以为妙绝 因以为号焉10.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2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三)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注释】 檠:矫正弓弩的器具。括:扎,束。镞:箭头。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括 而 羽 之 镞 而 砺 之 其 入 之 不 亦 深 乎?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_13. 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_说理,强调了_的重要意义。(2分)三、现代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一)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 那么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越过这条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星光线较弱,看上去与中间一颗距离相等。(A)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接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作“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作“挑担星”。中间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牛郎星,也叫作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带一点黄,虽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我们若是一连几个晚上,每晚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大致是不变的,我们千万不要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看两星相会而白白地熬个通夜。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亮度是太阳的50多倍,牵牛星的亮度是太阳的9倍多,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看上去像是两颗比较大的行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也约有16光年。 什么叫作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 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B)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么远!”这话若被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会笑话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15多颗。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3千米,这个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每秒钟29千米差不多。只是因为宇宙如此浩瀚,所以我们的肉眼才看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也得9 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 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它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14.第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4分)_15.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请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4分)_16.选文中有些语言通俗易懂、饶有趣味。请从文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_17.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识,请列举一个这样的故事。你对人类探索宇宙有什么设想?请作简要的说明(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4分)_18.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选文主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牵牛星、织女星等天文学知识,有很强的文学性。B.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往往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和通俗性。C.从全文来看,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D.选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二) 青草的声音 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A)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变得诗意葱茏,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一座座萧瑟灰暗的大山变得绿意盎然。 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出来的。紧接着,蒲公英、狗尾巴草、车前草、苍耳等各种小草也出来了,长得漫山遍野。 我最初接触的小草,是从茵陈草开始的,它给了我太多的儿时记忆。在我的家乡,父亲是个乡镇医生,每年都会依据季节和草药药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回不同的药材来。每年最先采摘的,就是茵陈草了。那时我家房头有位肝病患者。脸黄黄的,每年都大量地吞服茵陈草,那种草熬出的汤药的味苦苦的,带着一种蒿味,很不好喝,看着他对一堆堆草药贪婪的样子,我感到了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恐惧的心情,他说他不能死,还有一对没有拉扯大的孩子。那时父亲经常领着我,在大地上寻觅这种小草,我一看到它们就在心里产生一种欣喜,并对它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我们家虽然生活艰难,但父亲的诊费通常很低,对待贫困的患者有时还会无偿地赠送。当他们痊愈后感谢父亲时,父亲总是郑重其事地说:“还是感谢这些草吧,人活着应该像这些草一样,不是专为名为利而活着的,总有些更好的东西。” 我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向往城市,向往外面更加广袤的世界。当我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洒向外面的世界时,我满怀希望地跋涉着,可是我的真情总是被欺骗,总是会失望,心被一次次烙伤,人在痛苦中一次次挣扎。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孤独地住在城市里一间阴暗漏雨的房间里,心灰意冷,了无生趣,心里无限地烦闷和忧郁。可是当我在雨停后起身,站在窗前看到地上的一丛青草,它们在风雨的摧残中虽然变得凌乱,(B)但根须依旧死死地咬住大地,在阳光下立了起来,身着泥污和伤痕,在风中颤颤地晃动。那一刻,我的心震颤了,我分明听到了一首小草之歌。它们那么卑微渺小,却又清雅高贵,倔强峥嵘,葆有着一种不屈不挠、默默向上的精神,我想我从那一刻才真正地懂得了草的语言,草的精神。19.通读全文后,说说作者倾听到了“青草”的哪些“声音”。 (3分) _20.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A.比较第段(A)处的画线句与下面的改句,哪一句更好?请说明理由。原句: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变得诗意葱茏,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一座座萧瑟灰暗的大山变得绿意盎然。改句:村庄、田野、大山全都变得诗意葱茏、生机勃勃、绿意盎然。_B.赏析第段(B)处加点的词语。但根须依旧死死地咬住大地,在阳光下立了起来,身着泥污和伤痕,在风中颤颤地晃动。_2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_22.第段概括叙述了各种草次第生长的过程,请展开联想和想象,选择一种草,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描绘其迎春生长的姿态。(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能抄袭文章原句,不得搬用教材中描写所选景物的成句;60字左右)(5分)四、作文(50分)23.按要求作文。 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 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 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参考答案1.D 解析:A.荫yn;B.翘qio; C.累li。2.B 解析:A.冥思遐想;C.进退维谷;D.粗制滥造。3.A.野渡无人舟自横 B.浑欲不胜簪 C.八百里分麾下炙 D.欲上青天览明月 E.白露未晞 F.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G.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4.A.积极与懈怠会造就迥然不同(截然不同)的命运(人生)B.把“才”改为“就”5.A.冯歪嘴子 B.祖父借给冯歪嘴子房子居住,帮其渡过难关 C.通过“祖父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我”从祖父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通过祖父教育我“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 “你没看冯歪嘴子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冯歪嘴子难为情了”,“我”明白了说话要注意分寸,要尊重别人,不要让别人难堪。 6.B 解析:后两句是抒情。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轻松、欢乐、愉悦的心境。8.适逢,正赶上 说出9.B 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B.在;C.代词,其中的/加强反问语气; D.认为/“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形式,译为:把当作(或:用作为)。10.B 11.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12.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13.比喻(设喻) 学习14.第一个指:光一天走259亿2 000万千米。第二个指:在16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