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语言学的若干思考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活),这是为什么?思考:虽然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可是大家都要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循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否则语言就不成其为交际工具了,别人也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规则的重要性了。“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与语义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比如我们平时说话的语序、语义及语法也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虽然我们说语言具有任意性,这种任意性原则又是不可动摇的,但是任意性并不意味着语音形式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更不是指人们对语义内容可以随意理解。语言的任意性它只是身我们表明,语音形式和语音内容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一个符号在语言体系中确立之后,个人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它对使用者来说是强制接受的。如果不经过重新约定而擅自更改,异会使符号失效,使语言难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何况符号本来异是约定的,语言也是如此,只要大家认可,异无所谓好坏,因而也就没有随意变更的必要,更不能依自己的意愿而改之。事实上任何社会的现在或过去,都只知道语言是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产物而照样加以接受。我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像语序、语义、语法、语音等这些社会约定俗成的东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道理,我们是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也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活”,假如我们把语言的任意性理解成可以随个人意志而改变的话,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把“失去生命”说成“活”,就会造成交际上的大混乱,难以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是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就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我认为这两个人的观点都不正确。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起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时未免太抽象,有人会问:聋哑人不会语言,但他没有思维吗?我们说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如果我们结合语言和思维的紧密关系来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就不难作出正确的解释。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但由于割裂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间的交流就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相互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翼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人类不仅在相互交际时需要语言,需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维。即使是思维的时候,在形成思想的时侯,在沉思默想的时候,也需要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运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把它固定下来,展示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面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总之,思维和语言没有什么先后的问题,是同步发展的,是互相适应的。语言的思维形影相随,互相依存:思维是语言通向现实的桥梁,而语言则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我们可以说,语言是观察思维方式的窗口,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唯一的窗口。语言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最后我用古人的一句话来形容二者的关系: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思考:第一,因为语音形式使用方便,人人都具备发音器官,可以随时随地发出表示各种意义的音来,而不必借助身体以外的东西做形式,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捷;第二,语音形式的容量大,它的各个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组成不同的音节,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无论是简单的意义还是复杂的意义,语音都能表达。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思考:汉字目前还不能改革为拼音文字,这是因为:第一,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词形简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汉字在书面上可以有效地区别同音词,而用拼音文字无法区别,例如新华字典中“至、质、置、志、致、智、稚、痔、掷、峙、滞”等四十多个字形差异很大的汉字,读音完全相同,假如用拼音文字来记录这些语素,只能拼成zhi或加上声调写成第四声的,仍然没有字形上的差别,混同的可能性异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异都是一样,无法区虽,将会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汉语方言分歧,差别很大,而由于汉字同语音联系不是很紧密,记录汉语,那么各个方言按方音近近拼写,词形上区别非常大,别的方言区的人根本异看不懂,文字无法以起到沟通交际的作用,拼音文字无法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第二,汉语语素数量比音节数多,汉字能区别同音语素。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正好,比如汉语语素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而汉字也是表示音节的,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正好同语素的特点相适应;汉语是孤立语,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没有词形变化,而写法上固定的汉字也是适应汉语的这个特点。第三,汉民族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记录汉语,还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比如书法、篆刻、对联、回文诗等,都同汉字的特点密切相关,保留汉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