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人类的认知活动本是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的统一。传统的教育与学习理论只注重在明确意识支配之下的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而对普遍存在的、无需消耗认知资源的高效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则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或是以基于有意识加工过程的学习理论对此予以牵强的解释,但这种努力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直到近十几年,内隐认知等问题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性课题之一,从而拉开了对内隐无意识认知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序幕。但关于无意识加工过程在学校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的研究却相当少见。本文着眼于对无意识加工并试图据此对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作出理论性的解释与探讨。一、内隐认知的概念及其特性内隐认知主要指无意识认知,包括内隐记忆、内隐学习与自动化加工等。内隐记忆是指在无须达到意识状态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已获得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易化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效果。内隐学习则是1978年由Reber通过人工语法学习实验最先发现的,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人类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一种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识。不同于外显学习过程,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智力参与概括复杂的关系,也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并难以用语言对这种学习的过程及其内容(如语法)予以描述。国内也有研究表明无意识学习机制比有意识思维更能检测微妙的和复杂的关系。在复杂的认知操作中,快速呈现而无准确反馈时,外显学习难以把握变量间不显著的底层规则,而内隐学习在这方面则表现得强而有力。在内隐学习的概括性、无意识性及自动产生性之外,杨治良等进一步探讨了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即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密度贮存三大特征1。此外,相对于有计划、分阶段、按明确逻辑程序进行的外显学习活动来说,内隐学习并无确定和严密的逻辑程序,然而却具有突发性,能在一瞬间通过直觉、顿悟等方式解决问题,抽象出刺激材料隐含的潜在结构与底层规则。且其学习结果存在于主体意识之外,主体虽不能像对外显学习结果那样有意识地加以提取和运用,但却能在适当的情境下自动激活,自行发挥作用。它不易受个体学习动机与情绪状态的影响,比外显记忆具有更强的持久生,而且内隐记忆成绩与外显记忆无关,二者在功能上是相对独立的。二、内隐无意识加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及其相关现象的理论解析(一)婴幼儿期记忆的不可提取及其言语规则的无意识习得人类的许多知识,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无意识地习得的。如在母语的习得中,婴幼儿一开始学说话往往是不合语法的,但却能逐渐地变得合乎语法,并能准确地表达;而孩子本人却毋须留意这些语法规则是什么,并且也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学会的,或者说意识不到学习过程的存在。即使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许多语法知识也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是一种内隐学习。同样,从记忆方面看,虽然成人对自己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内容几乎无法提取,但这一时期幼儿经验、技能等习性的获得却是不可低估的(上述婴幼儿对母语的习得即是一例证)。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这一时期婴幼儿对记忆信息内容的编码可以被认为是以一种无意识的自动编码方式进行的,这种不可控的编码方式不同于成人在知识获得与提取过程中所用的有意识控制性的信息编码方式。这两种编码方式的不匹配导致了成人难以有意识地以外显记忆的形式去提取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内容,但这些不可提取的记忆内容却能以内隐记忆的形式对他的行为产生无意识的影响。另外,仅存在于儿童期的“记忆回涨”现象也暗示了存在着由无意识内隐记忆向有意识外显记忆的过渡阶段,在儿童的记忆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隐加工机制。传统上将显意识心理活动的使用作为日常行为的参照,因而难以对婴幼儿期的学习与记忆现象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内隐外显认知系统的不同,却可以从生物进化论的相当简单的原则推导出2:内隐认知系统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早期系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外显的有意识的认知则是人这种高级进化物种所特有的一种特殊能力,属于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晚期系统。发展是从一般到具体逐步推进的,先前出现的早期系统在形式和结构上具有一些不同于晚期系统的特征,尽管从进化论角度看,后出现的外显认知系统是更高级了,但相对原始的内隐认知系统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或退化,只不过其起作用的方式不同于外显认知系统而已。这样,高级认知活动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之下内隐地进行就不难理解了。同时,以生物复演论的观点看,个体的学习、记忆加工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转化为有意识的外显记忆、学习及控制性加工,这一转化过程也正复演了生物进化史上从无意识的动物进化到有意识的人类这一漫长进化历程。(二)问题解决中直觉、灵感与顿悟的内隐加工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由直觉、灵感与顿悟而创造出的科技成果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苯分子的环型结构。其实,即使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直觉、灵感、顿悟的现象也时常在我们头脑中发生。这些现象典型地反映了问题解决中内隐加工的特点:以相关信息节点自动激活的启动效应为基础,不受意识控制,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且不受短时记忆容量限制的快速并行加工。Wallas曾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准备、酝酿、顿悟与验证四个阶段,并认为:“在许多困难而复杂的创造性思维中,可以通过延缓有意识思考得到更深刻而丰富的答案,并允许心理的无意识或部分意识加工的自由运作”3。这可以说是问题解决中内隐加工思想的早期体现。其实,相对于分析性思维,人们在实际面临的问题解决和发现学习中,使用的更多的是直觉思维。分析性思维以按一定逻辑顺序逐步地向结论推进为其特征,这其中也包含着仔细的演绎推理,以及逐步的归纳和试验过程。在这种思维过程中,人们能比较充分地意识到其间所包含的知识和运算。而直觉思维则不同,它倾向于从事看来是以对整个问题的内隐的感知为基础的那些活动,所以直觉思维者虽然可以得到答案,但却无法意识其间的认知过程。可以说直觉和酝酿是内隐加工过程的外部体现,而顿悟则是内隐加工结果的外部表现。我们只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结果,而不能意识到心理活动的过程。以人类学习与思维的基础概念形成为例,概念形成的主要理论是假设考验说,但就假设的产生过程来说,此过程则是一种内隐的心智作用过程,主体往往无法意识到他作出此假设的依据,这样就很难以传统的“口语报告分析法”来研究其心理思考过程。因为概念假设的产生也是位于意识层面下直觉内隐加工的结果,即刺激样例的相关信息使主体认知结构或语义网络中的某些节点自动激活,激活的强度累积与范围扩散达到一定程度,跨越意识阈限而为元认知所觉察,就成为意识中的概念假设,进而再对其进行控制性加工,即在元认知监控下对假设进行有意识的检验。不过,平常在我们对熟悉对象的知觉中,这种假设检验过程都是压缩的,表现为一种无意识推论的过程。只有在知觉困难时(如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假设检验的有意识推论、检验过程才显现出来,并被我们觉察到。同样,灵感的酝酿期也包含一系列的内隐的无意识加工,以对积累的内部信息和外部线索的无意识激活为基础的启动效应正是这种内隐加工的内部机制。虽然西蒙不太赞成顿悟机制的内隐无意识加工解释,从而提出问题表征方式转变理论来加以解释,认为只要通过酝酿阶段的遗忘等方式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实现问题表征方式的转变便可以解释酝酿后问题解法突然出现的现象。但这其中也含有内隐加工的思想,即他承认了当前外显意识中的问题表征(定势)对意识下潜在的新表征方式的抑制的存在,一旦这种抑制通过某种方式得以解除(如西蒙所说的遗忘),一种新的表征方式内隐加工的结果,就有可能突破意识阈而进入主体的意识中,引发主体新的解题策略,导致顿悟答案的突现。(三)思维决策过程中的内隐加工人的学习与问题解决都离不开决策,决策阶段可以说是问题解决中的决定性阶段,如两难问题情境的解决与广泛存在于学习阶段的选择题备择项的取舍等。传统的决策理论是“主观效应期望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必须对问题情境有全面、深入、透彻的了解,然后通过仔细斟酌评估,甚至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