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考【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分析、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生成,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关键词】学生发挥主体性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价值观、能力得到培养。因此,课堂教学的理念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但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由于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关注和揭示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及切实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对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的原因分析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关。1.课前备课简单化: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指导新课程普遍存在课时紧张的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引入往往作简单化处理,在学生毫无“知识准备”的前提下直接给出课本上的叙述,学生失去了通过已有知识来辨析概念、理解原理的机会,学习起来困难较大。比如,讲“季风”的概念时,从当地冬、夏季风的差异引入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但如果直接给出课本中的叙述,学生失去了自身的“体验”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本来鲜活的知识变得死板、片面、生涩,且在以后的知识应用中无法产生联想,更谈不上对这些基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简单化的教学直接把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是引起学生厌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违反了建构主义关于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理论。2.课堂思维活动形式化:学生思维空间被剥夺地理课堂上教师虽然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却没有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往往自问自答,中断了学生的“质疑-思考-释疑”的链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主体权。比如教授“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时,完全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争论中达成一致。学生通过讨论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悬念,教师讲授时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异常高涨,就会集中注意力。如果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时时处于“觉醒”状态,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智慧火花就会不断地迸发。3.问题设置粗犷化:问题的思维跨度过大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些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情境,但由于问题设置坡度过大超越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而无法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从而造成事实上的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比如教师在讲授“台风对我国的影响”时,设置的问题如下:台风为什么经常在夏、秋季“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这是一个很好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但问题比较难,学生分析无从入手,造成课堂“冷场”,探究形同虚设,根本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探究能力有一个“阈值”即“最近发展区”。如果提问难度过大,超出了这一“阈值”,情境设计再精妙,问题提得再富于启发性,学生也会无所适从,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畏惧”。4.课堂预设定势化:无课堂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思维定势是教师“培养”的。教师长期提供“标准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定势”组织教学,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置若罔闻或批评压制,不仅使学生感觉到没被尊重,失去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可能造成一些有价值问题的流失。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被束缚、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就无从发挥。5.课外辅导答案化:重答轻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耐心、细致的辅导可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但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却不是好方法。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教师只给出答案而无真正的指导,学生的依赖性就会不断被助长,其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问题反而会越积越多。三、解决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的对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不断调适。主要对策如下:1.转变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对教师角色做了精辟的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同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点化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是导演、教练、顾问亦或裁判的角色。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接纳、鼓励学生的不同想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求知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注重发挥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非线性的“自组织”过程,教师要正视并尊重这一事实,遵守互动、民主、开放的教学原则,勇于打破严谨、完整、有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追求和谐、民主的课堂,为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质疑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彰显自我,表现自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2.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及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备课的重点应从备知识转向备学法指导、备问题设置,要通过多种方法,以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及教学活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创设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1)在每一节课中努力创设和谐、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经常给予鼓励和肯定,即使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也要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且经常能体验成功的感觉,自信心会不断增强,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2)科学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适宜性、启发性、开放性、拓展性,有助于学生通过问题激发思维,提升能力。(3)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与提升的空间。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设问,以降低坡度;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比如在教授“全球性大气环流模式”时,可作如下设问:如果地表均一,不自转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大气如何“环流”?如果地表均一,自转且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大气如何“环流”?如果地表均一,自转且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如何移动?如果地表不均一,自转且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如何移动?如果地表不均一,自转且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全球大气环流形势如何变化?学生在探究、讨论以上问题时,自己动手画出每一种情况下的大气环流模式图,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