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困境分析【摘要】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经10多年的探求与发展,已取得显著进步和丰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观念落后,认识片面;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落后且利用率较低;师资力量缺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的整合水平不高;“三件”建设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和健全的保障体系。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逐步解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历经10多年的探求与发展,已取得显著进步和丰硕成果。但从总体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看,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逐步解决。一、在指导思想上:有所认识但观念落后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在对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作用和本质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忽视和误解。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面临系统庞大、功能复杂、投资巨大、实施周期长、见效慢等困难,加之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无法体验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变革,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正确认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所占有的战略地位必须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共识。没有这样的一个共识,恐怕要推进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一些地方政府未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在某些学校,为学生配备计算机成了个别领导的“面子工程”,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应景之做。目前,许多中小学校虽然在教学中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未得到任何改变,教师依然是知识的灌输机,学生则成为僵化知识的奴隶,没有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没有认清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深刻内涵,将教育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实现计算机化或网络化,未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方式,以培养创新人才,未能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不只关注教育手段的改变,它更为关注通过教育手段的改变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结果是在传统灌输教学之上又增加了电灌和机器灌,信息技术成了强化传统教育的有力工具。二、在基础建设上:进展较快但利用率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计算机普及率低,网络设施不健全,传输速度太慢,宽带、多媒体、电信网等教育教学信息传输质量和稳定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小学的学生与计算机比例为27:1,每1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的百分比仅为373;全国中小学师机比为11:1。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是每5名学生一台计算机,所有中学全部连接互联网。我国68万所中小学中仅有不到4的中小学能够登录互联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和西部的一些大中城市,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不足3000万人。这意味着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仍然无法感受信息时代的气息,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中的大多数仍然和信息化无缘。教育教学资源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势、构建网上学习环境的重要条件。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开发了一批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素材库和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与教学课件。但是,教育资源建设仍存在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资源库的整合问题。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导致操作困难以及资源互不兼容。其二是资源的可用性问题。目前大部分厂商仍将目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上,将数据容量大作为卖点,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其三是资源的更新问题。由于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采用固化的方式,当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变时,原有的资源库结构会变得不适用。其四是缺乏成功的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可视化的教学,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融合的资源才是成功的资源。目前,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的教育软件多,适合学生主体化学习的工具软件严重缺乏,真正能够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适合网络特点的优质资源更是严重匮乏。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化环境建设问题,更重要的是应用问题,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出效益。判断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应用,看使用者应用的程度以及应用背后所支撑的教育理念。调查表明,在已建多媒体教室的学校中,半数以上甚至60以上的中小学基本没有使用或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的使用率更低,目前已建成的校园网络50以上不能完全连接,80以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许多中小学校,投资几十万、上百万的校园网工程只是一道接待“贵宾”的风景,“校校通”几乎成了摆设。对于只建不用的不良现象,不少人士尖锐地指出:“花了几十亿,建设一个博物馆,只建不用,不如不建。”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不高严重制约着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三、在师资建设上:坚持培训但质、量堪忧自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起步以来,我国开展了多次以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师资培训,并取得了喜人成绩。然而,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和教师信息素养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直接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中小学面临信息技术师资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据统计,全国中小学约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近7万名,教师数量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任课教师地位低,待遇差,职称评定受限制,并且大都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其他学科改行的,有的是自学钻研的,还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仅以上海为例,2001年随机对上海的70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占157,且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余均为转行。他们当中平均622以上者没学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有50以上的人没接触过多媒体,有高达743以上的教师还没接触过网络,其中,还有一部分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上岗。在上海这样发达的地区师资短缺现象尚且如此严重,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匮乏问题则更为触目惊心。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校,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为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