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如何消除物理教学中的“台阶”现象.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如何消除物理教学中的“台阶”现象.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如何消除物理教学中的“台阶”现象.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如何消除物理教学中的“台阶”现象.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如何消除物理教学中的“台阶”现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如何消除物理教学中的“台阶”现象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我们称为“台阶”,如何顺利跨越“台阶”,迈好高中第一步,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关键词:物理;脱节;台阶;原因;解决一、台阶产生的原因1、定性到定量的转折初中物理教学中,教材对许多物理问题只做定性分析,即使给出定量计算也非常简单;高中物理教学中,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做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以弹簧的弹力大小为例,初中教材仅说“弹簧的伸长越长,弹簧的拉力就越大”,高中教材则给出定量计算胡克定律:“弹簧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F=kx)”。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短时间内对定性到定量的转折不适应。2、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初中物理教材所讲授的物理知识,大部分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以较形象的自然现象和较直观的实验现象为依据,使学生获得知识。所获得的知识,学生大都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较易理解、掌握。例如,日常生活中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按图钉”,尖头的比钝头的容易按到墙里去,利用初中所学的压强的知识就能够解释。而在高中物理中,许多知识不仅需要学生有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加速度概念的理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利用思想理解瞬时速度等。另外,许多物理模型,也需要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例如,重心这一概念的引入及重心的位置、质点模型的建立等。这个“台阶”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实难以跨越。3、应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计算。在初中,学生只需解决简单的物理现象,因此很难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在高中阶段,数学工具则成为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高一阶段的力学问题中,要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直角坐标系、列代数方程等解决物体平衡问题,并且还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例如利用s-t图、v-t图描述物体运动规律。这对高一新生来说,既生疏又困难,让他们一下子适应,立刻达到教材的要求,确实很困难。4、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总是习惯教师多讲、细讲,教师也总是给学生指出重、难点,让学生背熟记牢,这样下来,学生也许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到了高中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少讲、精讲,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总结所学知识,培养自学能力。这是学习方法的飞跃,重在培训学生能力,但对学生而言,转变学习方法也是一节较难跨越的台阶。二、如何尽快跨越“台阶”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先生,更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难问题,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言语亲切,耐心细致的讲解,仔细观察学生细微的表情或动作,及时给予回应,这样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其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学生高兴求教而来,欢喜获答而去,师生感情融洽,为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奠定好的基础,学生再有问题仍乐意向老师询问。这样,学生就容易形成多思考,多提问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跨越“台阶”。2、加强能力培养,养成良好习惯注重能力的培养是消除“台阶”的根本方法。无论是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转折也好,还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也好,都是培养能力、提高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摩擦力,初中教材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压力的大小有关”,仅做了定性分析。而高中教材则给出了定量计算“滑动摩擦定律(F=FN)”,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可通过提问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内容,实现初、高中阶段的自然过渡;其次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应用公式F=FN,在这里,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压力FN不是重力G,让学生区别、联系二者;第三,还要重点讲解u的物理意义。另外,对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可向学生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不受静摩擦力,该向哪个方向运动,这个方向即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与之相反。还有,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发表看法,提出质疑。培养他们自己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应有所转变,不能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可采用阅读加讨论加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能力。3、降低“台阶”高度,化大台阶为小台阶为了降低“台阶”,在高一的教学中,应层次分明,不急于求成,不搞一步到位。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先把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讲清讲透,让学生听懂接受。不增加任何超越课本难度的问题,对教材中个别较难理解的问题也可以先放下,在单元复习时,要利用严密的物理语言,周密的思维方法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针对性的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完成补充教学中遗留下的较难问题,在此阶段再对知识进行拓宽拓深。例如,在讲授物体受力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首先讲清力学中常见的三种性质的力的概念、各力产生的条件、力的方向的判断,到章末复习时,抽出一定时间指出受力分析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是介绍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隔离法”;二是按一定顺序分析,不易多力少力;三是分析完毕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验证力的存在有无,力的方向判断对错等。这样以来,既降低了“台阶”,又解决了高一物理难教的问题。4、突出重、难点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面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例如,物体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应多下功夫,多花时间指导学生学深学透,开始教学时进度要放慢,多留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基础知识,进而指导学生对每部分每章节进行归纳总结,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形成条理的知识树系。另外,在教学中,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工具是基础的观念。例如,对s-t图,学生往往认为得到的图线便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在这里要强调图线表明的是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描述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同时讲解座标表明物体任一时刻的位置,图线的斜率可表明质点运动的速度。“台阶”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心理障碍亦是形成“台阶”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我们能够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就一定能够实现双方面的突破,顺利跨越“台阶”。参考文献:1马文蔚苏惠惠解希顺主编.物理学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美)罗纳德.菜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