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物理探究课的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那么“探究”课应该怎样教,已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们在物理探究课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一、探究课的设计策略教师应该理解探究教学过程、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思维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体验物理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探究的真正目的及教学最终目的。我们认为探究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要注意突出新知可探性,避免超前自学由于自学易打破探究的悬念感与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从而造成创造活动的中断,因此,在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将要探索的内容。但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有利于课堂主要问题的创造性探究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有关的预备知识,或根据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或查阅有关资料,但不可让学生直接接触主要问题的实质或结论。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声学上的一些名词不够了解,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或上网查阅“振动”和“摩擦”及“打击”有何不同、自然界中的声音和人为声音、固体和液体及气体中的声音现象,但不要涉及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和声音在各种物质中都能传播这一中心问题。这样给探究铺平道路,避免学生讲声音是打击产生的或声音是摩擦产生的。但在“看不见的运动”一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提前自学,再进行实验探究,那只能使学生获得探究的过程,其中的方法、科学知识都不存在悬念了。2.设计教学程序要符合学生的